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92249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5.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校企互动对接、多阶循环递进”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王桂花,2/52,一、物流人才需求和培养现状,2005年底 入世承诺 我国物流业全面开放 关键词“并”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分立与尴尬“中国制造”的悲哀 互联网+物流人才的紧缺求量?求质?,3/52,企业用人需求的变化,4/52,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应对多媒体教学的挑战知识掌握/细化写作能力/阅读如何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专业专项能力专业综合能力沟通能力理财能力/成本意识问题解决能力面对竞争的生存和适应能力,可持续的方法?,5/52,具体怎么做?,校企合作人才共育/教学/教材/服务互赢/互利工学结合工学交替,老师关注的问

2、题,6/52,互赢/互利,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剃头挑子一头热 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甚至不动 企业缺乏合作的动力 流于形式缺乏实际内容的合作也是企业所反感的 配套政策没跟上例如:在德国,国家对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有法律上的规定,企业配合得好会得到政府的税收减免。,7/52,让其成为可能,企业自愿合作学生自愿学习人才培养质量自动提升所有的都可持续,动力?,8/52,二、“校企互动对接、多阶循环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PDCA培养思路,9/52,PDCA持续推进,10/52,11/52,PDCA特点,周而复始:PDCA循环的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部分问

3、题,可能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依此类推。大环带小环:类似行星轮系,一个公司或组织的整体运行的体系与其内部各子体系的关系,是大环带小环的有机逻辑组合体。阶梯式上升:PDCA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循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水平逐步上升的过程。,12/52,人才培养思路,13/52,计划(PLAN)阶段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多途径调研物流人才需求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理论和实践的交替详细的教学计划(去企业实践的计划)时间上富有弹性双专业带头人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企业专家)论证,人才需求调研与分析,分析调研数据,Step 1,Step 2,St

4、ep 3,制定调研目标,确定调研方式,实施调研,Step 4,2013年新干线物流公司调研,15/52,实施(DO)阶段 人才培养实施过程,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突出并做实实践教学基于“重能力、分方向、多阶递进”的课程体系基于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的课程重塑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开发教材让学生深入企业运作让企业兼职教师进课堂让学校专任教师下企业,16/52,检查(CHECK)阶段 人才培养质量检查,学生自评督导检查学校和合作企业的教学过程反馈毕业生的跟踪反馈、返校授课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效果学生就业质量,明确人才培养成效,发现不足,最大的不足,17/52,处理(AC

5、TION)阶段 人才培养总结完善,总结成功的经验并固化形成人才培养标准分析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挖掘原因,提出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进措施将问题纳入计划,继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转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18/52,校企互动对接、多阶循环递进,19/52,校企互动对接、多阶循环递进,20/52,校企互动对接、多阶循环递进,遵循PDCA的循环思路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互动对接将物流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细化成“理论实践”多个阶段通过多次“知识技能”、“学习应用”的工学交替循环和递进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实现知识和技能的牢固掌握和循环提高,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持续提高

6、才培养质量的可持续人才培养模式。,21/52,校企互动对接,22/52,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工学交替是关键,弹性教学迁就企业忙闲程度不论是知识还是技能的积累和掌握,都需要学生不断的去巩固和实践,物流知识和技能更是如此,因此高职院校应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将课堂搬进企业,实施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使学生经过“学校企业”的多次知识验证、实践指导的过程中,了解物流行业和岗位特点,知悉企业物流工作过程,并经过多个企业物流文化的耳濡目染,将来更能融入就业单位,适应就业岗位。,23/52,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阶段细分是重点,细化到课程实训从最初的理论、实践两阶段的“双循环”逐渐细分如理论学习可细分为“基本素养、

7、职业基础、职业核心、职业拓展”等多个阶段的知识学习。职业核心又可以分为“业务管理、整体优化”等多个阶段实践学习可细分为“企业认知、岗位认知、校内生产实训、企业轮岗、企业顶岗”等多个阶段的实践然后根据学习规律,并结合合作企业实际情况,围绕“学校企业”两个培育主体和环境,进行阶段细分和优化安排。,24/52,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循环实施是保障,循环后优化每一次工学交替和每一个阶段的实施都是一个循环,这些阶段小循环组成并保证了物流人才培养的大循环。每一次循环的开始都是上一次循环的优化,每一次循环的结束都是下一次循环的开始。循环一次,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次循环,无论是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

8、革、教学方法、人才培养质量都是这样阶梯式上升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循环递进保障了它的可持续发展,25/52,新人才培养模式解决的问题,一、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通过“学校-企业”双育人主体间的“理论实践”、“知识技能”、“学习应用”工学交替,克服了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脱节,提高了人才培养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对接和融合。二、推动了校企之间的实质性合作强化校企在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合作,使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多方构成利益统一体,保证了工学交替多次循环的实施。三、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及职业素养打破了“长理论短实践”的教学现状,重构课程体系,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细分成若干小阶段,并

9、进行合理穿插。通过企业实践,使学生时刻认识自己在专业上的不足和差距,激发对专业和知识的热情,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了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26/52,新人才培养模式解决的问题,四、明确了学生的职业发展道路,减少了就业的盲目性通过“学校企业”育人主体和育人环境的多次交替实施,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深度融合,也使学生充分了解行业动态和企业现状,更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更能融入就业单位,适应就业岗位,实现了零距离上岗。五、将“PDCA”纳入日常运作,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每一阶段的“PDCA”实施,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期提供保障,为后期完善提供依据和努力方向,只要有循环

10、就有提高,保证了人才培养的可持续。,27/52,三、“校企互动对接、多阶循环递进”的实施-经贸学院物流专业,28/52,(一)专业介绍 1、专业发展历程,2002年,作为独立的新专业正式向社会公开招生,成为江苏省内最早设立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之一。2004年,完成江苏省示范实训基地重要构成部分流通现代化工程物流实训中心立项和筹建,整个基地获得教育厅财政厅400万元的经费资助。2006年,与荷兰“Hogeschool Zeeland”正式签订国际合作办学协议并正式对外招生,成为省内第一家开展物流管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被评入省级精品建设课程。2007年,被列为省示范性高职院

11、校重点建设专业,现代物流管理被评入国家精品建设课程。,29/52,专业发展历程,2010年,遴选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被教育部、财政部列为100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2011年,发起成立江苏省现代物流职业教育联盟。教材现代物流管理获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和江苏省人民政府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2年,以“优秀”的成绩完成特色专业验收,继续骨干建设。1位老师被评为“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和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教师2013年,完成物流管理国培项目,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部高职“十二五”规划和省重点教材,升特等奖1项,省教改课题,省赛二等奖2014年,组织

12、首届省级快递大赛,荣获一等奖,完成物流管理国培项目,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教师1名,省重点教材1部,省教改课题1项,30/52,2、招生规模,31/52,3、专业建设成果,精品课:现代物流管理2006年列为江苏省教育厅精品课建设课程,2007年列为国家教育部精品课建设课程,2013年获得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称号。教材:12部,获省人民政府三等奖1项,国家规划1部,省重点2部。科研:目前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纵向横向课题研究有18个,近3年发表的论文有65篇。师资:教师28名,其中兼职教师14名。14名专任教师中,省“333”2名,省“青蓝”3名,研究生所占比例93%,高级职称比例43%,中级职称3

13、6%,双师素质比例86%。双语教师占很大比例。实训基地:流通现代化,校内3个,校外8个。证书培训:物流师和快递业务员,04批准考点,目前已培训2000人次。,32/52,二、人才培养 1、定位,面向江苏乃至长江三角洲商贸物流企业和快递物流企业及相关行业基层管理岗位培养高端技能型物流管理人才。,33/52,2、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企业需要的物流人才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理论基础(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关知识)专业技能(各岗位操作技能和综合管理技能)综合素质(沟通交流、开拓创新、团队协作)继续学习(自我提高、继续深造),34/52,3、职业定位,35/52,4、主要就业岗

14、位分析,36/52,5、“双循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2005-2010),37/52,6、“校企互动对接、多阶循环递进”人才培养模式,38/52,7、课程体系,39/52,8、物流典型工作过程,40/52,9、商贸物流专业方向与核心课程,41/52,10、快递物流专业方向与核心课程,42/52,(二)“校企互动对接、多阶循环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及要点,1、探索校企合作机制,形成多方利益统一体 寻找企业合作动力 寻找企业合作时机 探索人才共育共管方式 苏宁配送中心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苏果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深度融合成效高,43/52,44/52,(二)“校企互动对接、多阶循环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15、实施及要点,2、结合物流工作过程和学习规律,重构课程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兼职教师实质参与 课程体系构建 核心课程建设 教材编写 教学做一体化课改,贴近企业实际侧重能力培养,教材资源,选用近3年优质新版教材积极已开发项目化教材12部,校企合作开发教材让教师学习到企业的真实项目开发过程,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教师多方面能力,46/52,47/52,(二)“校企互动对接、多阶循环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及要点,3、实践教学改革成果,突出学生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改革成果 教学理念改革学生要学什么,目标明确 教学模式改革以学生为主,改变学生学习意识和模式 教学内容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形成体系动手做,杜绝“眼高

16、手低”,实施改变容易出成果,48/52,49/52,(二)“校企互动对接、多阶循环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及要点,4、改革师资培训模式,完善师资长效发展机制 完善师资长效发展机制 全职顶岗 访问工程师 深入实践教学指导 听兼职教师授课,与兼职教师多沟通交流,教师与专家融合,50/52,51/52,(二)“校企互动对接、多阶循环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及要点,5、侧重人才培养的CA环节,促进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C和A环节 检查内容 检查主体 反馈给被检查者 校企共同评价机制 企业人事、运作部门、学校系部、教研室、教务处、督导处、学工处协调合作,整体优化,持续优化,52/52,(三)专业实训实习条件

17、支撑,校内实训条件建设,苏果生产性实训基地,产学研一体化中心,学生在中心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57/52,“校企互动对接、多阶循环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成效,1、企业:解决了人员瓶颈问题,节约了人力成本2、学生:更加了解企业,适应社会;并激发学习兴趣,使学习与就业更有针对性;积累实习及工作经验,弥补了应届毕业生的欠缺,缩短了实习期,提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3、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教学更有针对性,提升专业和教学水平;更容易出成果。4、学校及专业:促进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自己的特色,1、创新校企互动循环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多方共赢,2、建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引

18、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改革,3、打造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增强社会服务和示范辐射能力,(四)改革成效,59/52,1、实施校企互动循环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多方共赢发展,1、企业:解决了人员瓶颈问题,节约了人力成本2、学生:更加了解企业,适应社会;并激发学习兴趣,使学习与就业更有针对性;积累实习及工作经验,弥补了应届毕业生的欠缺,缩短了实习期,提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3、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教学更有针对性,提升专业和教学水平;更容易出成果。4、学校及专业:促进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自己的特色,学生能力逐步提高,多次获奖马奕等同学在江苏省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朱晓婷等同学获得“省优秀

19、学生干部”、“省三好学生”称号;沈伟等同学获得“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成爱芹等22名同学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届英语、计算机、助理物流师等证书获取率100%。建立了就业保障机制,学生、企业满意度逐步提升每年都有一批学生获得“优秀实习生”;学生毕业实习前已经积累3个月以上工作经验;实现了“零距离”上岗,学生、企业评价高;每年企业到学校来招聘的物流企业人才需求量大;毕业生就业率高2009届物流管理毕业生总就业率为100%,协议就业率为99.6%;2010届物流管理高职毕业生总就业率为100%,协议就业率为100;2011届物流管理三年制高职毕业生总就业率为100%,平

20、均协议就业率为100。学校和专业知名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企业认可,多场招聘会,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2、建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引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改革,建有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院级精品课程,形成了国家、省、学院三级精品课程。开发2部精品教材,现代物流管理获高职“十二五”立项,被评为省级重点及精品教材,荣获省政府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年获省级特等优秀教学成果1项“依托园区,高职商贸类专业 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成功申报省级教改课题1项“精品资源课程建设内容与共享路径研究”。目前70%的专业核心课程都已经实施了“理实一体化”和课证

21、融通,“双证书”率达到100%加强校企合作建设课程水平,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65/52,3、打造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增强社会服务和示范辐射能力,2名“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3名“青蓝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00%的教师有出国培训经历和企业实践经验;93%的教师具备硕士学位和双师素质;2013年为兄弟院校培训物流教师26名;发表论文100余篇,完成课题30余项,其中横向课题10余项;指导其他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多次获奖;累计与江苏省快递协会、江宁交通建设集团开展多项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横向委托课题研究。,与中航国际合作,服务海外(非洲)物流职业教育支援西部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为全国高职院校培训物流师资,社会服务和示范辐射,欢迎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