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激素调节复习.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2394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的激素调节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植物的激素调节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植物的激素调节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植物的激素调节复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植物的激素调节复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的激素调节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的激素调节复习.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植物的激素调节,植物向光性实验及其解释,(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而生长素作用的部位是尖端下部。(2)向光性原因:尖端受到单侧光的刺激,生长素由向光一侧横向运输到背光一侧,同时尖端的生长素可以向下部极性运输,这样使得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纵向伸长生长速度快,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少,细胞生长慢。,生长素的运输横向运输 a.单侧光引起生长素由;b.重力引起生长素由和;c.离心力使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由。,例:判断下图中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提醒:判断生长和弯曲首看有无生长素来源,再看能否运输到作用部位,最后看分布是否均匀。,下图示三盆燕麦幼苗。A、C盆中是正常幼苗,B盆中是切去胚芽鞘尖端

2、的幼苗,将A、B 分别放在缓慢匀速旋转的圆盘上,将C盆放在不旋转的圆盘上,三盆均有单侧光照射。几天后,A盆的幼苗_生长;B盆的幼苗_生长;C盆的幼苗_生长。如果A、B盆罩上一个单侧开口的不透光暗箱呢?,(10重庆卷)4.将一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温、湿度适宜且底部有一透光孔的暗室内,从题4图所示状态开始,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几天后停止于起始位置,此时,幼苗的生成情况是()A,根水平生长,茎向上弯曲 B,根水平生长,茎向下弯曲C,根下弯曲,茎向上弯曲 D,根向下弯曲,茎向下弯曲,B,(09福建)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

3、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度()。左下图为实验示意图。右下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A.a B.b C.c D.d,B,不严密,没有考虑将胚芽鞘倒过来放置时的情况。,结论2不严谨。没有实验证明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应该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以研究生长素能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1、曲线AB段表示:2、B点的含义是3、C点表示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4、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芽的生长效应是:,在一定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茎生长 的促进作用加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浓度。

4、,既不促进,也不抑制。,抑制生长。,D,E,5、D和E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相比对茎的效应是:,相同的。,原理:1、不同浓度生长素对同一器官作用不同。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够促进生长,浓度过低不能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2、不同年龄的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年龄的细胞作用不同)幼嫩细胞衰老细胞3、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作用不同)根芽茎、侧芽顶芽4、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植物作用不同)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植物的种类,无籽西瓜的原理:染色体数目变异无籽黄瓜的原理: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

5、子房发育成果实,(09海南)22为了验证“植物主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够抑制侧芽生长”,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选取健壮、生长状态一致的幼小植株,分为甲、乙、丙、丁4组,甲组植株不做任何处理,其他三组植株均切除顶芽。然后乙组植株切口不做处理,丙组植株切口处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丁组植株切口处放置含有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将上述4组植株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回答下列问题:(1)各组植株侧芽的预期生长情况分别为:甲组;乙组;丙组;丁组。(2)比较甲组与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3)比较乙组与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4)比较丙组与丁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5)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

6、的原因是。,(1)生长受抑制生长生长生长受抑制(2)顶芽生长抑制侧芽的生长(3)琼脂块对侧芽生长没有影响(4)对侧芽生长起抑制作用的是生长素(5)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处积累较多,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扦插枝条的处理:(1)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2)每一枝条留34个芽,所选枝条的芽数尽量一样多。,上平下斜、芽多叶少,容易成活,减少水分散失,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1、实验题目:探究IAA促进种子萌发的最适浓度2、实验原理:适宜浓度的IAA能够促进种子的萌发,浓度过低不能促进种子的萌发,浓度过高

7、会抑制种子的萌发。用不同浓度的IAA溶液处理植物种子,观察分析不同浓度下植物种子萌发率,即可知道IAA促进种子萌发的最适浓度。3、目的要求:探究IAA促进种子萌发的最适浓度。4、材料用具:萝卜种子、试管、移液管、培养皿、滤纸、IAA溶液5、实验假设:适宜浓度的IAA溶液促进种子的发芽率最高。6、方法步骤:(1)配置浓度梯度分别为1000mg/L、10mg/L、0.1mg/L、1g/L、0.01g/L的IAA溶液。(2)取六支洁净试管编号。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5ml不同浓度的IAA溶液,6号试管中加入5ml蒸馏水,在六个试管中个放入20粒种子。(此步骤为浸种,是为了实验时萝卜种子更容易萌发,

8、实验设计中有时可省略)(3)24小时后取出种子。取6个培养皿编号(16)每个培养皿内事先都垫上滤纸,15号分别用不同浓度的IAA溶液浸湿(序号应与试管号对应),6号培养皿内的滤纸用蒸馏水浸湿,将从16号试管中取出的种子分别放入与之对应的16号培养皿中均匀摆放,盖上培养皿盖,放暗处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期补充IAA溶液或蒸馏水。(4)1周后观察种子萌发情况,统计种子的发芽率,记录结果。,实验结果和结论(1)分析实验结果分析数据的可靠性。根据所得数据绘制函数图表(曲线图、柱形图等)。根据函数图表分析萝卜种子的发芽率与IAA浓度的关系。找出促进萝卜种子萌发的IAA溶液最适浓度。(2)推导结论:根据对实验

9、结果的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各组种子的发芽率,预测实验结果经不同浓度的IAA溶液处理过的萝卜种子,1周之后种子的萌发有差异。适宜浓度IAA溶液处理过的萝卜种子发芽率最高,而用较低浓度、较高浓度和清水处理过的萝卜种子发芽率较低或不发芽。,(08宁夏)28.II、在用生长素促进植物枝条生根的实践过程中,发现枝条生根情况不一,分析其原因,认为可能与生长素的浓度有关。请据此拟定一个相关研究的课题。要求写出课题名称及相关研究中的观察指标和影响这一指标的因素。,(10新课标)30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将茎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后,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

10、时间后,茎段的半边茎会向切面侧弯曲生长形成弯曲角度()如图甲,与生长浓度的关系如图乙。请回答:(1)从图乙可知,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以相同,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原因是_。(2)将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半边茎的弯曲角度1,从图乙中科查到与1对应的两个生长素浓度,即低浓度(A)和高浓度(B)。为进一步确定待测溶液中生长素的真实浓度,有人将待测溶液稀释至原浓度的80,另取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其中,一段时间后测量半边茎的弯曲角度将得到2,,请预测2与1与相比较的可能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_。,生长素的生理作

11、用具有两重性,最适生长素浓度产生最大值,高于最适浓度时有可能出现与低于最适浓度相同的弯曲生长,从而产生相同的值。,若2小于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A;若2大于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B。,(10全国1)31.(8分)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自茎段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将切开的茎段浸没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如图所示。若上述黄化苗茎段中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生长的,放入水中后半边茎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都不会升高。请仅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分析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这一现象,推测出现该现象的两种可能原因。原因1是。原因2是。,原因

12、1:内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比外侧高,所以内侧细胞生长较快。原因2: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相同,但内外侧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该浓度的生长素更有利于内侧细胞的生长。,促进生长、促进果实发育、促进生根、发芽,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促进果实发育,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果实的成熟(化学成分的变化),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植物生命活动,协同作用的是;拮抗作用的是。,(10海南)6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为探究其原因,检测了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根据激素的作用特点,推测图中a、b依次为()A赤霉素、脱落酸B细胞分裂素、生长素C脱落酸、细胞分裂素D赤霉素、乙烯,(10海南卷),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