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M骨干网系统设计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926068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8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WDM骨干网系统设计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WDM骨干网系统设计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WDM骨干网系统设计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WDM骨干网系统设计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WDM骨干网系统设计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WDM骨干网系统设计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DM骨干网系统设计课程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武汉工程大学课程设计课题名称:基于Optisystem的WDM骨干网系统设计专业班级:学生学号:学生姓名:学生成绩:指导教师:张老师课题工作时间:201111 至 2011.1.8、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要求:1、具备独立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能提出并较好地的实施方案;具有收集、 加工各种信息及获得新知识的能力。2、具备独立设计的能力,能对基本应用系统的进行研究、分析及比较的能力。3、具备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值计算、仿真、绘图等能力。4、工作努力,遵守纪律,工作作风严谨务实,按期圆满完成规定的任务。5、综述简练完整,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

2、工整规范,图表完备、整洁、正 确。6、工作中有创新意识,对前人工作有一定改进或独特见解。7、内容不少于3000字,图和计算结果可以打印。任务:1、学会使用OptiSysterm7.0软件2、简述自愈环的原理和应用、进度安排1、2011.1.1-2011.1.22、2011.1.3-2011.1.53、2011.1.6-2011.1.74、2011.1.83、画出双光纤保护环的结构设计图熟悉软件分析资料、提出设计方案讨论、修改方案,写出初稿定稿交稿三、参考资料或参考文献1杨祥林.光纤通信系统.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年.郑小歪.OptiSystem 7入门讲义.3孙学康,张众蔡.光纤通信技术【M

3、】.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4张宝富,刘忠英,万谦.现代光纤通信与网络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版 社。2002.5刘增基,周洋溢,胡辽林。等.光纤通信MI.西安:西安电子科技火学出版 社.2004.6王延恒,王黎明.光纤通信系统与光纤网.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7李维民.全光通信网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年.8张宝福.全光网络.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指导教师签字:张庆堂年 月日教研室主任签字:年 月日四、课程设计摘要(中文)摘要:分析了波分复用(WDM)技术与系统的设计原理,介绍了 Optisystem软件强 大的仿真功能。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Optisyste

4、m的波分复用光链路仿真模型的搭 建,对复用及解复用后的光信号进行仿真得出光谱图,对链路传输性能及Q因子、误 码率、眼图的等参数进行分析,并验证了波分复用系统的正确性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进而得出相关结论。关键词: 光纤通信;WDM; Q因子;Optisystem五、课程设计摘要(英文)Abstract :The design principle of WDM is given and analyzed, and the powerful simulation function of the Optisystem software is described o The simulation mo

5、del of the WDM based on the Optisystem is presented according to the above principl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uch as Q factor and BER are given and deeply analyzed.,the exactness and the possibility of WDM are verified. In the end the corresponding conclusion is presented,Key W0rds :optical fiber co

6、mmunication, WDM, Q factor, BER, optisystem指导教师评分评价内容具 体 要 求权重得分调查论证能独立查阅文献和从事其他调研;能提出并较好地论述课 题的实施方案;有收集、加工各种信息及获得新知识的能力。10实践能力独立设计、计算、绘图的能力(课程设计)能正确选择研究(实验)方法,独立进行研究的能力(学年论文)15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发现与解决实际问题(课程设计);或能对课题进行理论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学年论文)。15工作量、工作态度按期圆满完成规定的任务,工作量饱满,难度较大,工作 努力,遵守纪律;工作作风严谨务实。10质量综述简练

7、完整,有见解;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 合理(或设计过程完整,设计内容完全)文字通顺,技术用语 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规范,图表完备、整洁、 正确;论文(设计)结果有参考价值。40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在课程设计或学年论文中,能够体现外语和计算机的应用 能力。5创新工作中有创新意识;对前人工作有改进或独特见解。5综合评语指导教师签字:年 月 日答辩记录记录人(签字):年 月 日答辩意见及答辩成绩答辩小组教师(签字):年 月 日课程设计总评成绩:(指导教师评分X 80%+答辩成绩X 20% )基于 Optisystem的WDM骨干网系统设计摘要:分析了波分复用(WDM)技术与系统的

8、设计原理,介绍了 Optisystem软件强大的仿真功能。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Optisystem的波分复用光链路仿真模型的搭建,对复用及解复 用后的光信号进行仿真得出光谱图,对链路传输性能及Q因子、误码率、眼图的等参数进行 分析,并验证了波分复用系统的正确性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而得出相关结论。关键词:光纤通信;WDM; Q因子;Optisystem0.引言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因特网业务和其它新型数据通信业务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得到了 极大应用.这就对整个通信骨干网的传送带宽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并出现了光纤耗尽现象和对 带宽的无限渴求。波分复用技术(WDM)满足了点对点系统中光纤耗尽

9、现象.它可以在节省30% 到50%的成本情况下,极大的提供光纤中的传输容量。利用波分复用技术对网络的升级、发 展宽带新业务、充分挖掘和利用光纤带宽能力。特别是在实现超高速通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波分复用(WDM)技术的关键1.1光放大技术由于各种损耗因素的存在,因此对系统信号的放大是必不可少的。光放大器通过受激发射 放大入射光信号,其机理与激光器相同,其核心是当放大器被光或电泵浦时,使粒子数反转获 得光增益。对于两能级系统增益介质模型,增益系数可以表示成g(w ) =g 01 + (一气)2 T22 + PP它表示有源区单长度获得的增益,单位是1/m。式中g),是由放大器泵浦电平决定的峰

10、值 增益,是入射信号光频,0是介质原子跃迁频率,P是正在放大的信号光频率,P为饱和 光功率。对于光放大器,有两个主要技术指标增益和噪声指数。增益是对放大器对信号的放大能力的一个衡量参数,定义为输出信号功率与输入信号功率之比,即G (dB )=10 lgPoutPinP是输出信号功率,P是输入信号功率。噪声指数(Fn)是对信噪比(SNR) F = 油七outinn (SNB)out(SNB)讯是光放大前的信噪比,(SNB)&表示放大后光电流信噪比。目前光放大器主要有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拉曼光纤放大器(FRA)和半导体光放大器 (SOA)。EDFA主要用作功率放大器、线路放大器以及前置放大

11、器,其优点是输出功率高、 泵浦效率高、对偏振不敏感等,缺点是放大带宽窄。目前,对EDFA的优化主要是:放大增益 平坦化、动态增益均衡、宽带EDFA等。分布式光纤拉曼放大器(DRA)利用系统中的传输光 纤作为它的增益介质,泵浦波长决定其增益频谱,而与掺杂物的能级电平无关,所以只要泵浦 波长合适,就可以在任意波长获得信号的光增益,因此其增益频谱较宽,这是它最大的优点。 其主要缺点是具有偏振相关性,存在较大的相对强度噪声,以及成本较高。1.2色散补偿色散是目前光纤通信系统中最大的限制性因素,它限制了系统的带宽和距离,尤其是长距 离通信,因此对色散进行补偿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常用的色散补偿技术有电子色散

12、补偿、前补 偿技术、负色散光纤补偿、光滤波器补偿等,其中是色散补偿光纤最为常用,但其损耗较大, 有效面积比较小而会带来非线性效应。而DCG具有损耗小、无非线性等特点,但是配置较为 固定,补偿带宽有限,灵活性较低。1.3非线性效应光纤的非线性效应包括受激拉曼散射(SRS)、受激布里渊散射(SBS)、交叉相位调制 (XPM)以及四波混频(FWM)等。光纤非线性对系统的影响取决于光纤中传输的光功率密 度和传输距离,将导致串音的产生,即一个信道的光强和相位将受到其他相邻信道的影响,形 成非线性串话,光纤功率密度越大和光纤长度越长,非线性影响也越严重。光纤非线般很难补 偿,所以在实际的工程中,要合理设置

13、入纤功率,尽量使用分布反馈光放大器,同时结合色散 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非线性效应2、波分复用(WDM)的结构及仿真模型Optisystem是 一个创新的光通信系统仿真软件.可在光网络物理层上对光学链路进行从器 件到系统的设计、测试和优化。如TDM / WDM SDH光孤子通信等。本系统采用Optisystem 软件搭构模型及仿真。在WDM系统中的关键组件一般包括:(1) 光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在发射端经过光发射机进行A / D转换、编码并调制到特定 的波长转换为光信号.完成信号的调制。在接收端接收到的光信号经接收机进行D/A转换、 解码并转换电信号,完成解调过程。(2) 滤波器 在WDM系统中进

14、行信道选择,只让特定波长的光通过.并阻碍其它光波长 通过。可调谐光滤波器能从众多的波长中选出某个波长让其通过。在 WDM系统的光接收机 中.为了选择所需的波长,一般都需依赖于其前端的可调谐滤渡器。要求其有较宽的谱宽以传 输需要的全部信号谱成分,且带宽要窄以减小信道间隔。(3) 复用器/解复用器(MUX/DEMUX) 将多个光波长信号耦合到一路信道中.或使 混合的信号分离成单个波长供光接收机处理。一般,复用/解复用器都可以进行互易.其结构 基本是相同的。实际上即是一种波长路由器.使某个波长从指定的输入端口 l到一个指定的输 出端口。3. 实验设计3.1基本思路该系统中采用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

15、DI: 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使用 双环令牌,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00Mbps。由于支持高宽带和远距离通信网络,FDDI通常用作 骨干网。使用双环架构,两个环上的流量在相反方向上传输。双环由主环和备用环组成。在 正常情况下,主环用于数据传输,备用环闲置。使用双环的用意是能够提供较高的可靠性和健 壮性。图 1 双环结构,superior reliability and robustness3.2设计过程如图2是采用FDDI双环结构的4个城市之间的光纤传输线路,其中采用了多分复用技 术。外部输入信号与城市D传来的信号一起耦合输入城市A,城市A由子系统Ci

16、ty A outside 和子系统City A inside两部分组成。所有的外环结构组成了外环传输线路,所有的内环结构 组成了内环传输线路。如图2外环的传输方向是由城市A依次经过城市B、城市C、城市D。 内环的传输方向与外环的传输方向相反。当外环两节点不能顺利传输时,就通过内环进行传输 信号。Crty B ins-idsCity A ins deMLaDh-ZehradlerI DutpLrt: 口ptiwl 汕wl |Grty G insdeCtry D outsideSwitch SSelect kJ n = 1CW LaserFrequervcv = 193.1 THzPower =

17、0 dBmPseLtixj-Raradbm Eit Sa邛mnse GcNRZ PuIes Gensrator Brt rate = Brt rateOptical Rirxi Controller Number of bops = 1Ctry 0 ins ideCrty B eurts应Crty G outside图2、四个城市之间的光纤传输线路子系统City A outside表示城市A的外环线路设计,子系统City A inside表示城市A的内环线路。子系统City B outside表示城市B的外环线路设计,子系统City B outside表示城市B的内 环线路。子系统CityCo

18、utside表示城市C的外环线路设计,子系统CityCoutside表示城市C的内 环线路。子系统City Doutside表示城市D的外环线路设计,子系统City Doutside表示城市D的内 环线路。其中子系统City A outside的内部结构如图3,子系统City A inside的内部结构如图4。其 他的子系统内部结构与其类似。Sife&efn:A oJEldeSssnjTi Maljzer网eRanttam Bl SecuNIRZ Aulse raEe-BR rane 土&岫CW Laser 1FTeoxj - 1932 THzFOwer-Q (EmRx ID.mIvWbZeh

19、TtterModJlarar 1cmQ的leal Fiber 1Length -23 时cfLDFfli ioeai 1Lenglh -10 时 Power -10 d3nNoise T&jre - 1 -15*jr晅。|恒1 receterserani 跌 rojoh irecpency a.75 - se 面理 Hzixiai Fiber- kn EDr ideal Power- 1Q con Noi&e T&jre - 1 asLoco CorlrulNkrnser of looos- 16-七口irt口顷:Optioml i口囱 IIii【deal MjaSwtdiSeles bn -

20、 1图3子系统City A outside的内部结构图4子系统City A inside的内部结构4,性能评估系统性能的判定方法有很多,一般有这样几种:(1)功率代价法,(2)信噪比(SNR)法,(3) 系统Q因子法。本设计采用系统眼图和Q因子法,该仿真模型中用眼图来分析码间串扰和 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BER是衡量光路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作为一个品质因数,采 用信号的Q因子来衡量信号的质量,并由它来表征系统的误码率BER。4.1.系统眼图由这四个城市的系统仿真可得到如图5所示的眼图,这是城市D的外环接收到的信号的眼 图。图5系统眼图可以看出Q因子随着眼图的张开程度大小做如下变化:越靠近

21、眼图张开最大处,其Q因 子越大,对应的BER就越小。如图5所示的Q因子及比特率显示该系统的性能总体来说良好。4.2.系统频谱图由这四个城市的系统仿真可得到如图6所示的眼图,这是城市D的外环接收到的信号的频 谱图。5 Optical Spectrum Analyzer_3Dbl Click On Objects to open poperties. Move Objects with Mouse DragSignal Index: 0Auto Set盘2一已 aluraCT3dWavelengtli 皿Units: |m二|行 Automatic rangeCenter:Start:1.5524

22、5e-006 m1.48623e-006 mStop:1.61867e-006 mWavelengthAmplitude Power Power X Power Y /Automatic range Maw: |-11-6401 Min: |-104.203| dBmdBmdBmI- Resolution BandwidthRes: |001 nmInvert ColorsOptical Spectrum Analyzer图6系统频谱图5.结论本文用OptiSystem软件对双光线保护换结构实现了最简单、基础的传输路径。通过对WDM系统的仿真, 验证了其工作原理。并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系统眼图昶因

23、子曲线,从而验证TWDM系统的正确性和设计方案 的可行性0 WDM系统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极大地影响了整个通信网络的性能.因此波分复用的研发具有极 其可贵的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杨祥林.光纤通信系统.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年.郑小歪.OptiSystem 7入门讲义.3孙学康,张众蔡.光纤通信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4张宝富,刘忠英,万谦.现代光纤通信与网络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版礼2002.5刘增基,周洋溢,胡辽林。等.光纤通信MI.西安:西安电子科技火学出版社.2004.6王延恒,王黎明.光纤通信系统与光纤网.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7李维民.全光通信网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年.8张宝福.全光网络.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