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铁路器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92947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17 大小:113.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嘉兴铁路器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嘉兴铁路器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嘉兴铁路器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嘉兴铁路器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嘉兴铁路器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嘉兴铁路器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嘉兴铁路器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嘉兴铁路器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有限责任公司目录第一章 总论7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7二、 项目承办单位7三、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9四、 报告编制说明13五、 项目建设选址14六、 项目生产规模14七、 建筑物建设规模15八、 环境影响15九、 原辅材料及设备15十、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16十一、 资金筹措方案16十二、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6十三、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17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7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20一、 行业市场规模20二、 有利因素22三、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24四、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24第三章 选址方案分析25一、 项目选址原则25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5

2、三、 创新驱动发展32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33五、 产业发展方向34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6第四章 产品方案37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37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37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37第五章 法人治理39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39二、 董事41三、 高级管理人员46四、 监事48第六章 SWOT分析51一、 优势分析(S)51二、 劣势分析(W)53三、 机会分析(O)53四、 威胁分析(T)54第七章 组织架构分析58一、 人力资源配置58劳动定员一览表58二、 员工技能培训58第八章 建设进度分析60一、 项目进度安排60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60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61

3、第九章 安全生产分析62一、 编制依据62二、 防范措施63三、 预期效果评价66第十章 技术方案分析67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67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69三、 质量管理71四、 项目技术流程72五、 设备选型方案72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73第十一章 项目投资分析74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74二、 建设投资估算75建设投资估算表77三、 建设期利息77建设期利息估算表77四、 流动资金78流动资金估算表79五、 总投资80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80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81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81第十二章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83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83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83

4、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83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85利润及利润分配表87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87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89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90五、 偿债能力分析90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92六、 经济评价结论92第十三章 招标、投标93一、 项目招标依据93二、 项目招标范围93三、 招标要求94四、 招标组织方式94五、 招标信息发布98第十四章 风险评估99一、 项目风险分析99二、 项目风险对策101第十五章 总结分析103第十六章 附表附件104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04建设投资估算表105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0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07流动资金估算表107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0

5、8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0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0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1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12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1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14第一章 总论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嘉兴铁路器材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二、 项目承办单位(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有限责任公司(二)项目联系人宋xx(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公司秉承“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的信托理念,将“诚信为本、合规经营”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不断提升公司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展望未来,公司将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梦想、责任、忠诚、一流”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围绕业务

6、体系、管控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重塑,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及业务模式的创新,加强团队能力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公司不断推动企业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品牌意识,提升品牌管理能力,实现从产品服务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公司积极申报注册国家及本区域著名商标等,加强品牌策划与设计,丰富品牌内涵,不断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市场份额。推进区域品牌建设,提高区域内企业影响力。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小企业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出口增长放缓。从国内看,发展阶段的转变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7、,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增长动力从物质要素投入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新常态对经济发展带来新挑战,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为突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环境,公司依然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维持高位。公司发展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机遇。随着改革的深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举措的加速实施,企业发展基本面向好的势头更加巩固。公司将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发展机遇,

8、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依靠创业创新开辟发展新路径,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发展新突破。三、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铁路专用设备及器材、配件制造行业是相对成熟的产业,但受政策影响较大。近年来国家政策大力支持铁路基础建设,国家发改委、国务院、交通运输部等部门为了促进铁路建设发展,先后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为行业的发展建立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将在较长时期内对行业发展带来促进作用。从目前来说,该行业发展出现不利政策变化的可能性较小,但不排除在一定特殊时期可能会出现相关产业政策的变化,从而对行业内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一定的影响。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落实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的新

9、要求,切实把创新作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数字赋能战略、制造强市战略,勇当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开路先锋。(一)加快提升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建设水平。树立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创新嘉兴优才支持计划”,持续做好各级各类重大人才工程,集聚一批具有世界眼光、国际水准的人才队伍与创新团队,到2025年,“双千双万”人才总量突破1200名,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5万人。加强青年人才队伍

10、建设,实施硕博倍增计划,到2025年新增硕博人才3万人以上,实施大学生“550”引才计划,打造“青创之城”。支持嘉兴学院创建嘉兴大学,支持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创建职业技术大学,高水平建设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校区)、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嘉兴南湖学院,支持民办高校转设提升,争取更多“双一流”高校落地,实现县(市、区)高校布点全覆盖。放大全球科创路演中心、“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等品牌效应,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增强人才项目资源汇聚能力,打造全域孵化之城。(二)打造长三角核心区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强化制造业立市之本地位。准确把握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整体布局与重点突破、保持传统优势与培育新兴产业等的

11、关系,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优化制造业布局,重点围绕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高端时尚产业等优势产业集群,进一步培育前沿新材料、半导体、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时尚消费电子、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形成传统优势保持和新兴产业崛起的良好态势。夯实关键核心技术基础,积极向前沿和基础技术领域拓展,构建由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主导、制造与研发机构并进的协同发展产业生态,提升产业集群发展和技术迭代、市场更新等能力。到2025年规上工业产值达到1.6万亿元以上。(三)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顺应制造业服务化新趋

12、势,推动制造与服务环节在企业内部的衍生和行业之间的融合。支持制造业企业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营销服务、物流管理、数据管理与智能应用等服务环节,创新开展对外增值服务,分离组建新的服务业企业。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打造一批试点区域,培育一批试点企业。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打造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拓展设计、定制、施工、运维、回收等服务。(四)建设新时代数字嘉兴。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大力建设数字经济强市,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倍增计划,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支持建设一批示范性、引领性数字化企业、数字化园区、数字化建筑、数字化社区,

13、加快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强化数字技术创新,支持数字技术研发平台加快发展,培育一批数字领域龙头企业。深化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国家级试验区创建,积极打造互联网创新发展策源地。大力构建数字社会新生态,鼓励远程办公以及在线商贸、教育、医疗、文娱、展览展示等应用普及。加快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政府,推进政府职能重塑、流程再造,打造数字化治理先行市。(五)推动产业平台整合提升优化产业平台体系。推进开发区(园区)实质性整合,形成以省高能级战略平台为引领、国家级和省级各类开发区(园区)为支撑、“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和高能级产业生态园为重点、特色小镇和特殊功能区为补充,特色鲜明、协调有序、管

14、理高效的产业平台体系,增强产城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的支撑能力。优化全市产业平台功能定位,形成主导产业明晰、资源集约高效、特色错位互补的良好发展格局。推动城市科创平台、城市新区、特色平台、消费平台与产业平台协同发展,形成紧密关联、相互支撑的重大平台体系。高水平规划建设嘉兴G60科创大走廊核心区,力争成为省重大创新类高能级战略平台。发挥杭州湾北部生态、港口和空间资源优势,谋划建设湾北新区,创建省产城融合类高能级战略平台,建设杭州湾北岸“黄金海岸经济带”。鼓励支持各地发挥比较优势,积极争创省高能级战略平台。进一步提高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水平。p四、 报告编制说明(一)报告编制依据1、一般工业项目可

15、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3、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二)报告编制原则1、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法规,认真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有关规范、标准规定;2、选择成熟、可靠、略带前瞻性的工艺技术路线,提高项目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3、设备的布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用地;4、严格执行“三同时”原则,积极推进“安全文明清洁”生产工艺,做到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消防设施和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运行,注意可持续发展要求,具有可操作弹性;5、形成以人为本、美观的生产环境,体现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

16、;6、满足项目业主对项目功能、盈利性等投资方面的要求;7、充分估计工程各类风险,采取规避措施,满足工程可靠性要求。(二) 报告主要内容1、项目背景及市场预测分析;2、建设规模的确定;3、建设场地及建设条件;4、工程设计方案;5、节能;6、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7、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8、项目招标方案;9、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0、财务分析。五、 项目建设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占地面积约47.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六、 项目生产规模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吨铁路器材的生产能力。七、 建筑物

17、建设规模本期项目建筑面积62495.50,其中:生产工程41577.93,仓储工程12112.35,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5271.80,公共工程3533.42。八、 环境影响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当地发展规划,选用生产工艺技术成熟可靠,符合当地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项目建成投产后,在全面采取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和加强企业环境管理的前提下,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所以,本期工程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九、 原辅材料及设备(一)项目主要原辅材料该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包括生铁、废钢、硅铁、孕育剂、球化剂、煤粉、新砂、陶土、覆

18、膜砂。(二)主要设备主要设备包括:压力机、机床、钻床、砂轮机、打磨机、铝材切割机、铝丝成形机、铝锭熔化炉、保温炉、中频电炉、锯床、火焰切割机、焊机、抛丸机。十、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6619.6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0589.6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35%;建设期利息423.7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59%;流动资金5606.2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06%。(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20589.62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7990

19、.62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075.63万元,预备费523.37万元。十一、 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26619.62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8648.06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十二、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一)经济效益目标值(正常经营年份)1、营业收入(SP):472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40057.23万元。3、净利润(NP):5207.06万元。(二)经济效益评价目标1、全部投资回收期(Pt):7.26年。2、财务内部收益率:11.63%。3、财务净现值:-359.60万元。十三、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

20、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十四、项目综合评价此项目建设条件良好,可利用当地丰富的水、电资源以及便利的生产、生活辅助设施,项目投资省、见效快;此项目贯彻“先进适用、稳妥可靠、经济合理、低耗优质”的原则,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投产后可保证达到预定的设计目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31333.00约47.00亩1.1总建筑面积62495.501.2基底面积19739.791.3投资强度万元/亩430.852总投资万元26619.622.1建设投资万元20589.622.1.1工程费用万元17990.622.1.2其他费用万元2075.632.1.3预备费万元523

21、.372.2建设期利息万元423.762.3流动资金万元5606.243资金筹措万元26619.623.1自筹资金万元17971.563.2银行贷款万元8648.064营业收入万元472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40057.236利润总额万元6942.747净利润万元5207.068所得税万元1735.689增值税万元1666.9010税金及附加万元200.0311纳税总额万元3602.6112工业增加值万元12898.4613盈亏平衡点万元20113.75产值14回收期年7.2615内部收益率11.63%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359.60所得税后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一、

22、 行业市场规模铁路行业作为工业发展的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支持、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中发挥着显著作用。由于铁路行业产业链较长、涉及上下游行业较多,因此具有关联度高、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综合性强、附加值大等特点。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我国铁路建设迅速推进,根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6年铁路营业里程增量达到3万多公里,已经超过1996年至2010年的增量。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9年、2010年,受国家“四万亿”投资的带动,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增速分别提升至7.28%和6.67%;2012年以来我国铁路建设再次提速,截至2016年我国铁路营业里

23、程已经达到12.40万公里。同时,高铁建设亦保持了高速增长,营业里程数从2008年至2016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4%。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率先制定了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铁路、公路、水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共计303项项目,涉及项目总投资约4.7万亿元。铁路方面重点推进86个项目前期工作,新建改扩建线路约2万公里,投资额约2万亿元,在规划中占比最大。同年7月,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又联合发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调整),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铁路网规模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覆盖80%以上大城市;到2025

24、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预计到2030年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级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的铁路网络。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铁路整体投资规模将超过3.5万亿,其中1,236亿元用于普通铁路扩能改造,2,411亿元用于普通铁路新建。高速铁路方面,预计投入1.9万亿元将“四纵四横”升级为“八纵八横”,其中“八纵”部分投入13,463亿元,“八横”部分投资6,018亿元,建成后可以实现相邻大城市之间1-4小时交通圈。目前,“八纵”部分已经通车里程约1.2万公里,预计建成后将达到2.8万公里;“八横”部分已经通车里程约0.77万公里,

25、预计建成后可以达到1.4万公里。城际铁路方面,将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中原、山东半岛等城市群建设城际铁路网;围绕海峡西岸、哈长、辽中南、关中、北部湾等城市群建设城际铁路骨架网;围绕滇中、黔中、天山北坡、宁夏沿黄、呼包鄂榆等城市群建设城际铁路骨干通道。普通铁路方面,主要加强扩大中西部地区铁路网的覆盖面、进一步完善东部地区的铁路布局,提升既有路网质量,推进周边互联互通,形成覆盖广泛、内联外通、通边达海的普速铁路网,提高铁路对扶贫脱困、地区发展、对外开放、国家安全等方面的保障能力。预计到2025年,我国普速铁路网规模将达到约13.1万公里,并规划实施既有线扩能改造约2万公里。近

26、年来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始终保持高位,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3.58万亿元,新线投产3.05万公里,是历史投资完成最好、投产新线最多的五年;其中2015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38亿元,超额完成238亿元,铁路新线投产9,531亿元,超额完成1,531亿元,亦均创造历史最好成绩。而从目前已经发布的相关政策来看,“十三五”期间我国将重点推进基础铁路建设,资金投入不断增加、扶持力度不断加大,铁路专用设备及器材、配件制造行业有望迎来丰年。二、 有利因素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装备制造业之一,是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

27、的重要保证,而铁路专用设备及器材、配件制造行业作为重要的子行业,亦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从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到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再到2010年工信部通过的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可以看到国家政策层面已经改变了过去“重主机、轻配套”的情况,对基础配件的重视进一步增强。2016年,国家发改委联合其他部委先后出台了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在“十三五”期间大力加强铁路基础建设,从而带来大量的轨道相关配件的需求。上述政策的相继出台对行业起到了推动作用,为行业良好、快速发

28、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意味着行业在未来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技术持续创新铁路专用设备及器材、配件制造行业产品涉及技术领域广泛,行业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技术创新,而相关行业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对该行业产品的技术升级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产品的升级换代。以革新技术为依托的各类新产品,其单位产品价值量较以往有显著提升,大大提高了铁路信号设备制造行业企业整体收入水平和盈利水平。技术创新及其带来的产品升级换代给行业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3、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近年来,中国铁路建设始终保持快速发展,自2008年至2016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从7.97万公里增长至12.40万公里,高铁营业里程数从671

29、.5公里增长至超过2.2万公里,上述里程数均位居全球前三。同时根据“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铁路整体投资规模将超过3.5万亿;到2020年,我国铁路网规模将达到15万公里。因此,我国铁路专用设备及器材、配件市场需求较高,行业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发展。三、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铁路专用设备及器材、配件制造行业的原材料主要包括钢材、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价格波动会导致该行业生产企业的经营成本出现较大的波动。尤其是上游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在低位时的反弹会在一定时期内对行业内企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风险,经营成本的上涨对以行业内中小型企业的冲击更为明显。四、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一)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30、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第三章 选址方案分析一、 项目选址原则项目选址应符合城乡规划和相关标准规范,有利于产业发展、城乡功能完善和城乡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坚持节能、保护环境可持续利用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效统一,土地利用最优化。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市境介于北纬30度

31、21分至31度2分与东经120度18分至121度16分之间,东临大海,南倚钱塘江,北负太湖,西接天目之水,大运河纵贯境内。市城处于江、海、湖、河交会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与沪、杭、苏、湖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尤以在人间天堂苏杭之间著称。市境陆域东西长92公里,南北宽76公里,陆地面积3915平方公里,其中平原3477平方公里,水面328平方公里,丘陵山地40平方公里,市境海域4650平方公里。市境地势低平,平均海拔3.7米(吴淞高程),其中秀洲区和嘉善北部最为低洼,其地面高程一般在3.2米3.6米之间,部分低地2.8米3.0米。全市有山丘200余个,零散分布在钱塘江杭州湾北

32、岸一线,海拔大多在200米以下,市境最高点是位于海盐与海宁交界处的高阳山。市境为太湖边的浅碟形洼地,地势大致呈东南向西北倾斜,由于数千年来人类的垦殖开发,平原被纵横交错的塘浦河渠所分割,田、地、水交错分布,形成“六田一水三分地”,旱地栽桑、水田种粮、湖荡养鱼的立体地形结构,人工地貌明显,水乡特色浓郁。嘉兴市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属东亚季风区,冬夏季风交替,四季分明,气温适中,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湿、夏热、秋燥、冬冷的特点,因地处中纬度,夏令湿热多雨的天气比冬季干冷的天气短得多。年平均气温15.9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168.6毫米。年平均日照2017.0小时。经济实力走向全省前列。全市地区生

33、产总值突破55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0亿元,在全省和长三角城市群的位次持续上升。常住人口有望突破500万人,增量居全省第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工业规模和质量实现双提升,一批总投资百亿级标志性项目相继落户,两次列入办公厅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突破6000家,上市公司和总市值分别突破65家、6000亿元。创新要素资源加速集聚。积极争取科技金融试点,全方位推进G60科创走廊嘉兴段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使命感明显增强。大院名校加速集聚,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校区)建成启用,浙江清华柔电院

34、、未来技术研究院、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等一批高能级创新载体相继落地。嘉兴学院“创大”工作持续推进,普通高校(含校区)达到10所,在校学生达到7.79万人。嘉善县、嘉兴南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荣获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大力实施人才新政、科技新政,人才规模快速扩张,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深化政府数字化转型,打造长三角营商环境最优城市。实施户籍新政,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大力推动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以“一带一路”为统领,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入围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嘉兴港首次进入全球百强港。确立全面融

35、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嘉善县整体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杭嘉、嘉湖、甬嘉一体化加快推进,海宁杭海新区建设成效明显,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交通枢纽地位初步确立,通苏嘉甬、嘉兴至枫南、嘉善至西塘、沪平城际等铁路前期有序推进,杭海城际铁路基本建成,嘉绍通道、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二期)建成通车,京杭运河嘉兴段等航道改造工程基本建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中心城市品质提升工程,积极打造以南湖为核心的文化中心和以高铁新城为核心的商务中心,城市快速路、有轨电车等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九水连心”景观水系概念初步形成。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65%

36、。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果,秀洲试点先行启动。全面完成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任务,成为浙江省首个村级年经常性收入超百万元全覆盖的地市。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基本建成,成为全省唯一强化市域统筹、推进市域一体化改革试点市。生态建设打了翻身仗。持续深入开展水、气、废等系列共治,全面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大力推进全域大花园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嘉兴得到生动实践。推进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省级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城市(基地)试点基本实现全覆盖。实施河(湖)长制,鼓励市民参与环境治理,美丽河湖建设和水系综合整治持续推进,河流类及以上水质的市

37、控断面占比升至91.8%,劣五类水质断面实现清零,成功捧得“大禹鼎”。市区PM2.5浓度下降到28微克/立方米,跨入达标城市行列。实行固废闭环管理,处置能力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危险废物不出市、一般固废不出县”。生活垃圾分类广泛开展,禁限塑工作有序推进,生态文明理念广为传播和践行。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创新基层治理体制机制,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并在全国推广。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持续深化,一体化社会治理综合指挥服务体系率先建成。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首获综治领域最高奖项“长安杯”。平安创建持续推进,荣获首批一星平安金鼎。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扎实推进。网络综合

38、治理体系不断健全,管网、治网和用网能力持续提升。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城市信用水平保持全国地级市前列。“法治嘉兴”建设更加深入,重点领域地方立法不断加强,合法性审查制度有效落实。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位居全省前列。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和省文明县(市、区)全覆盖。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四连冠”。推进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建设,桐乡成为全国首个建成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的县级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当今

39、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我国制度优势显著,经济长期向好,市场空间广阔,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给我国带来了一系列新机遇和新挑战,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面临重大调整,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国内市场主导国内经济大循环的特征更加明显。国内国际双循环,将推动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成为吸引国际商品与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和蓄水池。嘉兴必

40、须秉持开放发展导向,在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中体现更大作为、发挥更大作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入融合提升期,以科技创新和区域一体化催生新发展动能,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由中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当前,越来越多的产业兼具制造和服务功能,技术交互与集成应用驱动新兴产业发展,形成巨大的发展新空间。同时,区域一体化纵深推进,大都市区、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趋势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加速成型。城市的要素集聚和功能支撑作用,将对产业发展产生越来越明显的影响。嘉兴必须要全面融入长

41、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促进产城深度融合,努力实现现代产业体系和城市综合实力的蝶变跃升。数字化进入快速发展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社会加速到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全球科技革命,推动人类迈向更全面更深刻的智能时代。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蓬勃发展,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协同办公、跨境电商等场景广泛应用,数字技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大交叉、大融合与大协同,推动形成更多的新模式、新业态、新现象与新的价值创造方式。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并行,把全球分散的生产组织、社会生活紧密联接起来,重要性与日俱增。嘉兴要推进

42、生产方式、供应方式、需求方式的数字化转型,加速向数字社会迈进。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持续提高,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根本性转变,广大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文化软实力持续增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社会更加文明,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构建优质均衡普惠公共服务体系,成为了新发展阶段的首要任务。嘉兴必须充分发挥改革开放先行

43、地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比较优势,努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继续走在前列。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潜藏巨大的风险挑战,也蕴含重大的战略机遇,中国崛起、中国作为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最大变量。嘉兴必须坚持底线思维,把握发展机遇,直面问题挑战,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坚决扛起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的政治担当,坚定不移地沿着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的道路阔步前行。三、 创新驱动发展展望二三五年,我市将基本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地区生产总值在2025年的基础上力争再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省区域创新

44、体系副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建成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高水平建成现代政府,建成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成为中国最平安城市;高水平建成文化强市、教育强市、体育强市和健康嘉兴,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高水平建成全域秀美的美丽嘉兴,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率先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的高效执行体系全面形

45、成,清廉嘉兴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彰显。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000亿元以上、力争1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万元以上,发展水平进入全省第一梯队,在长三角核心区城市群中战略性崛起,实现蝶变跃升、争先晋位,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努力成为长三角核心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黄金节点,“三城一地”基本建成,成为现代化浙北大城市、长三角活力增长极、功能完善的稳固桥头堡、古今辉映的文化新地标、全域秀美的江南美窗口、宜居宜业的和谐幸福城、市域整体智治的治理新典范,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先行先试取得实效,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46、化,努力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多做贡献。经济发展质效实现新跨越。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形成若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7%以上。科技创新水平实现新跨越。创新型人才加速集聚,创新生态更加优化,科技金融改革取得实效,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建设进展明显,数字经济、新材料、新能源等科创高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75%,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70万人,初步建成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改革开放水平实现新跨越。以数字化改革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市场活力、社会活力充分激发,基本建成营商环境最优市。城市国际化水平实现大跃升,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优势明显增强,实际利用外资达到35亿美元。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更加成熟,市域一体、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跨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以红船精神为引领的红色文化得到大力弘扬,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更加彰显,风华绝代的城市文化古今辉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500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