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学案:34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92955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0.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轮复习学案:34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一轮复习学案:34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一轮复习学案:34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一轮复习学案:34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一轮复习学案:34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轮复习学案:34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复习学案:34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高考新动向】考点梳理1. 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2. 了解金属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考纲全景透析】一、合金及常见金属材料1. 合金(1) 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2) 性质特点:合金具有不同于各成分金属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 具有金属特性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大, 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低。2. 常见金属材料金属材料黑色金属材料有色金属材料铁、铬、锰以及它们的合金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 金属及其合金(l)重要的黑色金属材料,低碳钢:韧性、焊接性好,强度低碳素

2、钢 中碳钢:强度高,韧性及加工性好冈j高碳钢:硬而脆,热处理后弹性好合金钢:具有各种不同的优良性能,用于制不锈钢及各种特种钢(2)几种有色金属材料J性能: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铝及铝合金铅用途:制导线性能:密度小、强度高、塑性好、易于成型、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F 用途:主要用于建筑业、容器和包装业、交通运输业、电子行业等性能: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铜及 j铜用途:主要用于电器和电子工业、建筑业 铜合金铜合金: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常见的还有黄铜和白铜(性能:极高的抗腐蚀性、优良的导热和导电性、稳定金 的化学性质用途:电子工业、航空和航天工业银:广泛用于有机合成、材料制造等二、金属矿物的开发

3、利用1. 金属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态 除了金、铂等极少数金属外,绝大多数金属以化佥物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在这些金属化合物中,金 属元素都显正化合价。2. 金属冶炼的实质使金属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得电子被还原为金属单质的过程:Mi + ne-=Mo3. 金属冶炼的一般步骤根据金属的活动性不同,金属冶炼的方法分为:电解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和富集法等。三、金属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1. 单质铜(1) 物理性质:紫红色、不能被磁体吸引。(2)化学性质 与非金属的反应 a.与02反应加热:2Cu+O2=2CuO。常温下在潮湿的空气中:2Cu+O2+H2O+CO2 =Cu2 (OH)2CO3。点

4、燃b.与 Cl?反应:Cu+Cl2=uCl2(棕黄色烟)。 与酸的反应a. 与非氧化性酸:不反应。b. 与氧化性酸反应与浓硫酸的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 f+2H2O。与浓硝酸的反应:Cu+4HNOJ浓)=Cu(NQ)c+2NO f+2H Oo与稀硝酸的反应:3Cu+8HNO3(稀)=3Cu(NCp2+2NO f+4H2Oo 与盐溶液的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Cu+2Ag+=Cu2+2Ag与氯化铁溶液的反应:2Fe3+Cu=2Fe2+Cu2+。2. 氧化铜和氧化亚铜名称氧化铜氧化亚铜颜色黑色砖红色与酸反应(H+)CuO+2H+=3+H2OCu2O

5、+ 2H+=O2+Cu+H2O与h2反应CuO+H2= Cu+H2OCu2O+H2=Cu+H2O转化关系高温4CuO=NCu2O+O2 f3.氢氧化铜物理性质:蓝色不溶于水的固体。(2)化学性质:Cu(OH)2属于弱业,能与酸 反应生成盐和水。4- CuSO45H2OCuSO4 5H2O为蓝色晶体,俗称蓝矶、胆矶。无水CuSO4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色(生成CuSO4 5H2O), 可作为水的检验依据。【热点难点全析】一、金属活动性顺序1.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总结列于下表:金属活动顺序 表K Ca NaMg Al ZnFe Sn Pb(H)Cu Hg AgPt Au原子失电子能 力由大到小,还

6、原性有强到弱阳离子得电子 能力由小到大,氧化性有弱到强性质变化规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减弱,离子的氧化性增强和水的反应与冷水剧烈 反应与沸水缓慢反 应高温水蒸气/不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生成氧化物和 氢气和酸的反应剧烈反应反应逐渐减缓/不能置换稀酉爰中的氢与非氧化性酸一H2;与浓H2SO4、浓HNO3及稀HNO3 反应,不放出H2,一般产物为:盐+水+成酸元素 的低价产物与氧化性酸反 应(但不放h2)只溶于王 水和强碱的反应仅铝、锌、与强碱反应放出h2和盐溶液的反 应先与水反应 放出H2,看生 成碱是否与 盐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可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和氧的反应易被氧化

7、常温生成氧化 膜加热能被氧化加热能被氧化不能被氧 化金属氧化物的水化物及碱的热稳定性氧化物跟水 剧烈反应,生 成碱,碱受热 不易分解对应氧化物(除H外)不溶于水,也不跟水反应,对应碱的热稳定性 逐渐减弱冶炼方法电解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物理方法2.判断金属活动性的规律(1) 金属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反应越剧烈,该金属越活泼。(2) 金属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该金属越活泼。(3) 一种金属能从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中将其置换出来,则该金属活泼性比另一金属强。(4) 两金属能够构成原电池时,一般作负极的金属比作正极的金属活泼。(5) 在电解过程中,一般先得电子的金属阳离子对应

8、的金属单质的活泼性比后得电子的金属阳离子对应的 金属单质的活泼性差。【典例1】a、b、c、d、e分别是Cu、Ag、Fe、Al、Mg五种金属中的一种。已知:a、c、e均能与稀硫 酸反应放出气体;b与d的硝酸盐反应,置换出单质d;c与强碱反应放出气体;c、e在冷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由此可判断a、b、c、d、e依次为()A. Fe、 Cu、 Al、 Ag、 MgB. Al、 Cu、 Mg、 Ag、 FeC. Mg、Cu、Al、Ag、FeD. Mg、 Ag、 Al、 Cu、 Fe【答案】C二、金属的冶炼方法由于金属的化学活动性不同,金属离子得到电子还原成金属原子的能力也就不同,因此需采用不同的冶炼 方法

9、。1. 热分解法,、一,-, 加热对活泼性较弱的金属,用加热分解其氧化物的方法冶炼,如:2HgO二=2Hg+O2 f,2Ag2O:加热4Ag+O2 f2. 电解法对一些非常活泼的金属,用电解法冶炼,如:电解熔融MgCl2: MgCl2(熔融)驾二Mg+Cl2f电解电解熔融Al2O3: 2Al2O3(熔融)冰晶石4Al+3O2f3. 热还原法对于大多数活泼性较强的金属,采用还原剂还原的方法冶炼,如:H2 还原 WO3: WO3+3H2=W+3H2O高温Al 还原 Cr2O3: Cr2O3+2Al= 2Cr+Al2O3、-Mr cc c高温cr cCO 还原 Fe?O3: Fe2O3+3CO2Fe

10、+3CO?4. 铝热反应(1)原理:高温下铝将金属氧化物中的金属还原出来。(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 一镁条氯酸钾 导氧化铁和铝粉w的混合物 (3)实验现象 镁条剧烈燃烧,放出一定的热量,使氧化铁粉末和铝粉在较高温度下发生剧烈的反应。 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强光。 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 待熔融物冷却后,除去外层熔渣,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落下的是铁珠。(4)铝热反应的应用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铝在高温下还原出了单质铁,在冶金工业上也常用这一原理制取熔点较高的金属,高温如格、锰等,3MnO2+4Al =2Al2O3+3Mn。 该反应原理可以应用在生产上,如焊接钢轨等。【典例

11、2】工业制硫酸铜不是直接用铜和浓硫酸反应,而是将粗铜(含少量银)浸入稀硫酸中,并不断从容器下部吹入细小的空气泡。有关该制备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该方法应用了原电池工作原理B. 该方法不产生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C. 该方法提高了硫酸的利用率D. 该方法提高了铜的利用率 【解析】选D。该方法的原理是:2Cu+O2+2H2SO4=2CuSO4+2H2O,由于铜、银和稀硫酸能构成无数微小 的原电池,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故A项正确;由该方法的原理知,B、C项均正确;由于两种方法铜的利 用率相同,故D项错误。【高考零距离】1 (2012 江苏高考5)向27.2g 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

12、度的稀硝酸0.5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 生成NO和Cu(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mol/L的NaOH溶液1.0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 全沉淀,沉淀质量为39.2g。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u与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B.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6mol/LB. 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 D.Cu、Cu2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为0.2mol【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可以按照以下流程:【解析】选B。根据题意得到的金属离子的沉淀为氢氧化铜0.4mol,根据元素守恒可以确定原混合物中有 铜0.2mol有氧化亚铜0.1mol,将溶液变成中性时消耗硝酸1m

13、ol,沉淀铜离子只消耗了 0.8mol,因此反应 过程中硝酸过量0.2mol,由于固体混合物与硝酸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过程中铜元素的化合价均 升高为+2价,化合价升高了 0.4+0.2=0.6mol,硝酸中氮原子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2价,因此生成的一 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0.2mol,根据氮元素守恒可以判断原溶液中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1.2mol浓度为 2.4mol.L-i。2、(2012 上海高考20)火法炼铜首先要焙烧黄铜矿,其反应为:2CuFeS2+O2-Cu2S+2FeS+S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S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 CuFeS2仅作还原剂,硫元素被氧化C.

14、 每生成1 molCu2S,有4mol硫被氧化D. 每转移1.2 mol电子,有0. 2 mol硫被氧化AD【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意在考生考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计算能力。由反应方程式知在反应中CuFeS2 中Cu化合价降低还原为Cu2S、CuFeS2中1/4的S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为SO2; O2在反应后化合价降低,还 原为SO2,因此可知S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A项正确;CuFeS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项错误; 每生成1molCu2S,有1molS被氧化,C项错误;利用反应知转移6mole-,有1molS被氧化,D项正确。3. (2011山东高考12) Al、Fe、Cu都是重要

15、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B. 三者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只生成氧化物C. 制备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D. 电解AlCl3、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时阴极上依次析出Cu、Fe、Al.【答案】选C。【解析】正确地运用所学的水解原理、电解原理分析C项和D项,同时对三者的化学性质要相当熟悉,尤 其是对铜的性质的拓展。A项,铝的氧化物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A错误;B项,Al与Fe 一般都生成对应的氧化物,而Cu除了生成氧化物,还易与空气中的CO、HO反应生成铜绿Cu (OH) CO , B错误;C项,因AlCl、F

16、eCl、CuCl22223332都属于强酸弱碱盐,弱碱阳离子都能发生水解,生成对应的碱和盐酸,由于盐酸属于挥发性酸,故蒸干后 得到的为对应的碱,而不是原溶质,C正确;D项,因氧化性:Cu2+H+,故析出铜;但电解AlCl3和FeCl3 时,不能析出铝和铁,因氧化性:H+Al3+、Fe3+e-=Fe2+,应产生氢气和Fe2+,故D错误,4. (2010 安徽卷)右图是一种稀硫对Fe-Gr合金随Cr含量变化的腐蚀性实验结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稀硫酸对Fe-Cr合金的腐蚀性比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弱B. 稀硝酸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6HNO3(稀)一Fe(NO3)3+3NO2 f+3HO2

17、C. Cr含量大于13%时,因为三种酸中硫酸的氢离子浓度最大,所以对Fe-Cr合金的腐蚀性最强D. 随着Cr含量增加,稀硫酸对Fe-Cr合金的腐蚀性减弱【答案】D【解析】A选项应该说格的含量大于13%,稀硝酸对合金的腐蚀速率比盐酸硫酸弱。B应生成NO; C不能解释盐酸硝酸氢离子浓度相等,但硝酸腐蚀速度慢。5、( 某酸性CuCl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FeCl3,为得到纯净的CuCl22H2O晶体,加入 调至pH=4,使溶 液中的Fe3+转化为Fe(OH)3沉淀,此时溶液中的c(Fe3+) =;过滤后,将所得滤液低 温蒸发、浓缩结晶,可得到CuCl22H2O晶体。 在空气中直接加热CuCl22H2O晶

18、体得不到纯的无水CuCl2,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由CuCl22H2O晶体得到纯的无水CuCl2的合理方法是。 某学习小组用“间接碘量法”测定含有CuCl22H2O晶体的试样(不含能与I-发生反应的氧化性质杂 质)的纯度,过程如下:取0.36 g试样溶于水,加入过量KI固体,充分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用0.1000 mol/L Na SO标准溶液滴定,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Na S O标准溶液20.00 mL。223223 可选用 作滴定指示荆,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CuCl2溶液与K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该试样中CuCl22H2O的质量百分数为。【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

19、2浙江高考26)已知:2,之气=S4O2- +2:-0相关物质的溶度积常数见下表:物质Cu(OH)2Fe(OH)3CuClCuiKsp2.2X10-202.6X 10-391.7X10-71.3 X 10-12(1) CuCl2是强酸弱碱盐,带结晶水的该盐加热时,会发生水解得不到该物质;(2) 涉及到碘单质的滴定一般使用淀粉作指示剂。【解析】(1)加入的物质在调节pH时应该保证两点,一个是使pH减小,再一个是不能加入新的杂质离子, 所以应该选用氢氧化铜或者碱式碳酸铜;若此时pH=4,则c(Fe3+) 二 Ksp (Fe (OH) 3) /(1X10-4 mol/L)3=2.6X 10-9 mo

20、l/L。(2) 在空气中直接加热CuCl22H2O晶体时,由于CuCl2是强酸弱碱盐,所以Cu2+会发生水解,故得不到纯 的无水CuCl2,所以要想得到纯净的无水氯化铜必须在加热过程中抑制其水解,所以应该在干燥的HCl气 流中加热。(3) 由于相当于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滴定碘单质,所以可以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到达滴定终点的 现象是溶液有蓝色变成无色且放置一段时间后不退色。 铜离子具有弱氧化性可以把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自身被还原成+1价的铜。 由题给反应和反应可推知,关系式如下:CuCl22H2ONa2S2O311n (CuCl22H2O)0.1000 mol/LX0.020L则 n (

21、CuCl22H2O) =0.1000 mol/LX0.020L=0.002mol 则 m (CuCl2H2O) =0.002mol X 171g/mol=3.42g 则该试样中CuCl22H2O的质量百分数为:3.42g/3.6g=95%. 答案:(1) Cu(OH) 2或 Cu2 (OH) 2 CO3 2.6X10-9 mol/L(2) 2CuCl22H2O& Cu(OH)2CuCl2 +2HCl +2H2O (主要产物写成 Cu(OH)2、Cu(OH)2Cl CuO 均可) 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脱水(3) 淀粉溶液蓝色褪去,放置一定时间后不复色2Cu2+4I-=2CuI I +I2 9

22、5%6、(2012 江苏高考19) (15分)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既有利于节约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环境。实验室利用废弃旧电池的铜帽(Zn、Cu总含量约为99%)回收铜并制备ZnO的部分实验过程如下:(1) 铜帽溶解时加入H2O2的目的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铜帽溶解后需将溶液中过量h2O2除去。除去h2O2的简便方法是。(2) 为确定加入锌灰(主要成分为Zn、ZnO,杂质为铁及其氧化物)含量,实验中需测定除去H202后溶液中 CU2+的含量。实验操作为: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含有CU2+的溶液于带塞锥形瓶中,加适量水稀释,调节 pH= 34,加入过量KI,用Na2S20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上述过程中的

23、离子方程式如下:2Cu2+4I-= 2CuI(白色)l+I2I2+2S2032-= 2I- + S4062- 滴定选用的指示剂为,滴定终点观察到的现象为。 若滴定前溶液中H202没有除尽,所测定的CU2+的含量将会(填“偏高”“偏低” “不变”)。已知pH 11时Zn(0H) 2能溶于NaOH溶液生成Zn(0H) J-。下表列出了几种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pH(开 始沉淀的pH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 mol L-1计算)开始沉淀的pH完全沉淀的pHFe3+1.13.2Fe2+5.88.8Zm+5.98.9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30% HQ、1.0 mol L-1HN03、1.0 mol L-1 N

24、aOH。由除去铜的滤液制备Zn0的实验步骤依次为:; ; 过滤; ; 过滤、洗涤、干燥 900 C煅烧。【参考答案】(1) Cu+H202+H2S04= CuS04+2H20加热(至沸)(2) 淀粉溶液蓝色褪去 偏高(3) 向滤液中加入30%的H202使其充分反应滴加1.0 moLL-1的氢氧化钠,调节pH约为5(或3.2WpHV5.9),使Fe3+沉淀完全 向滤液中滴加1.0 moL L-1的氢氧化钠,调节pH约为10(或 8.9WpHW11),使Zn2+沉淀完全【分析】本题以实验室利用废弃旧电池的铜帽回收铜并制备Zn0制取和分析为背景的综合实验题,涉及元 素化合物知识、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

25、选择、误差分析、实验步骤、pH调节等多方面内容,考查学生对综 合实验处理能力。【备考提示】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仪器的选择、实验误差分析、物质的除杂和检验等内容依然是高三复 习的重点,也是我们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解题指南】可按以下思路解答本题:题给信息相关原理一一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物质性质- 试确定200C时固体物质的化学 (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取270C所得样品,于570C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把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经浓缩、冷却,有晶体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其存在的最高温度是;解析】(1)结合第(1)问要求将铜帽溶解可知其目的是将铜

26、溶解:双氧水受热易分解;(2)碘遇淀粉显蓝色;若双氧水没除尽,铜离子与双氧水均能氧化碘离子产生碘,碘与硫代硫酸钠反应,导致硫代硫酸钠用量 增大,所测铜离子含量将会偏高;(3)结合给出离子沉淀的pH和实验步骤,应先用双氧水将Fe2+氧化为Fe3+,使Fe3+完全转化为沉淀,过 滤除去后,继续调节pH使锌转化为氢氧化锌,再过滤、洗涤、干燥、煅烧得氧化锌。【答案】(1)(OCu+H203+II2S04= CuSO4 +21L0伊加热(至沸)(2)(ii淀粉溶液蓝色褪去 偏高(3)向滤液巾加入适量30% Ha02,使其充分反应滴加E血.LNaOH,调节溶液E约为5(或3.2句1心.9)戒乩*沉淀完全向

27、滤液中滴加I 0血1 I/XrOII,调节溶液pH约为10(或8.9WpHW1l)液Z/沉淀完全7. (2011 -新课标全国卷26) 0.80gCuSO4 -5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 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3) 上述氧化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浓溶液与Cu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4) 在0.10molL-i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 pH=8 时,c (Cu2+)=molL-i(、Cu (OH)=2.2X10-20)。在0.1molL-i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u

28、2+完全沉淀为CuS,此 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 molL-i。【解析】解答本题时应首先根据图像推断各温度时存在的物质。根据KspCu (OH) 2=c (Cu2+)Xc2 (OH-), 可以计算c (Cu2+)。(1) CuSO4 5H2O CuSO4 (5 n) H2O+n H2O25018n0.80g0.80g0.57g=0.23g解得n=4,所以200时该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CuSO4 H2O。(2) 高于258C时,固体由0.80g变为0.51g,根据(1)中的计算方法,可知剩余固体为CuSO4,CuSO4 加热分解得到的黑色物质为CuO,氧化性气体只能是SO3, CuO溶于稀硫酸后浓缩

29、、冷却,得到的晶体为 CuSO45H2O,根据图示,CuSO45H2O高于102C就开始分解,所以其存在的最高温度是102C。(3) SO与水反应生成HSO,其浓溶液加热时与Cu反应生成CuSO、SO和HO324422(4) KspCu (OH) 2= c (Cu2+)Xc2 (OH-),常温下 PH=8 的溶液中 c (OH-) =10-14: 10-8=10-6mol/L,所以 c (Cu2+) =2.2X 10-20: (10-6)2=2.2X 10-8。HS +Cu2+ = CuSl + 2H+20.1molL-1x可知 X=0.2molL-1【答案】(1) CuSO4 5H2O- C

30、uSO4 (5 n) H2O+n H2O25018n0.80g0.80g0.57g=0.23g解得n=4,所以200时该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CuSO4 H2O。(2) CuSO4570 C CuO+SO3 fCuSO4 -5H2O102C(3) 2H2SO4(浓)+CuCuSO4+SO2 f +2H2O(4) 2.2X10-80.28. (2010 福建-25T)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酸。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 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探究一(1) 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人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2

31、) 另称取铁钉6. 0g放入15. 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外还可能含有Fe京。若要确认其中的Fe京,应先用 选填序号)。a. KSCN溶液和氯水b.铁粉和KSCN溶液c.浓氨水d.酸性KMnO4溶液 乙同学取336ml (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漠水中,发生反应:SO+ Br + 2 H O = 2HBr + H2 SO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 33g。由于此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 为。探究二分析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量有H2和Q气体。为此设计了下列 探究实验状

32、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3)装置B中试剂的作用是(4) 认为气体Y中还含有Q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 为确认Q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M于 (选填序号)。a. A 之前 b. A_B 间c. B-C 间 d. C-D 间(6) 如果气体Y中含有H2,预计实验现象应是。(7)若要测定限定体积气体Y中H2的含量(标准状况下约有28ml H ),除可用测量H?体积的方法外,可否选用质量称量的方法?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解析】(1)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浓硫酸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使铁钉钝化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2)+2价亚铁离子能使算话的高锰酸钾褪色,溶液中已经有+3价铁离子,选择a会

33、造成干扰,选c会造 成两种沉淀,受氢氧化铁颜色的影响无法辨别(3)A除去SO/ B可以检验A中是否完全除去SO2(4)C + 2H2SO4(浓)CO?个+2SO?个+2H O(5)Q为CO2,他与二氧化硫一样都能使澄清石灰水便浑浊,选择a或b受二氧化硫的影响无法判断Q 的存在;选择d, Q被碱石灰吸收(6 )氢气还原氧化铜会生成水蒸气能使白色的硫酸铜粉末变蓝(7)中学阶段的质量称量选择托盘天平,分度值0.1g,无法精确称量出差量。【答案】(1)铁钉表面被钝化(或其他合理答案)(2) d66.7% (或其他合理答案)(3)检验SO 2是否除尽(4)C + 2H2SO4(浓)CO?个+2SO?个+

34、2H O(5)c(6)D中固体由黑变红和E中固体由白变蓝(7)否,用托盘天平无法称量D或E的差量可,用分析天平称量D或E的差量【考点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 镁铝合金质优体轻,又不易锈蚀,被大量用于航空工业、造船工业、日用化工等领域。下列关于镁铝合 金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此合金的熔点比镁和铝的熔点都高B. 此合金能全部溶解于稀盐酸中C. 此合金能全部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中D. 此合金的硬度比镁和铝的硬度都小2. (2012 武汉模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我国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青铜B. 司母戊鼎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C. 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铝合金D. 目

35、前世界上用途最广的合金是钢3. a g铁粉与含有H SO的CuSO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a g铜,则参与反应的CuSO与H SO的物质的量之24 44 24比为()A. 1:7B.7:1C.7:8D.8:74. (2012 江西九校联考)“十二五”(20112015年)末期,随着铁路的建设发展,一票难求的情况将从根 本上得到改观,或者说将成为历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铁路建设所需的大量水泥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 铁路勘探时常用太阳能电池提供能量,太阳能电池是原电池C. 铁轨焊接时常用到铝热反应,铝热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足以使铁熔化D. X业上铁、金的冶炼均采用热还原法5. 金属铜的

36、提炼多从黄铜矿开始,已知黄铜矿中铁为+2价。黄铜矿的焙烧过程中主要反应之一的化学方程 式为:2CuFeS2+O2=Cu2S+2FeS+S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02只做氧化剂B. CuFeS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 S0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D. 若有1mol 02参加反应,则反应中有 4mol电子转移6. 学兴趣小组对某奖牌中金属的成分提出猜想:甲认为该金属是由纯金制成;乙认为该金属是由金银合金 制成;丙认为该金属是由黄铜(铜锌合金)制成。为证明甲、乙、丙猜想的正误,可取少量制造该奖牌的 材质粉末,加入一种试剂,该试剂应是( )A. 硫酸铜溶液B.硝酸银溶液C.盐酸D.稀硝酸7在

37、含有硝酸铜、硝酸铁、硝酸银各0.1 mo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析出3.2 g铜,则向 溶液中加入的铁粉质量为()A. 5.6 gB. 2.8 gC. 14 gD. 8.4 g8. (2012 威海一模)下列关于铜的说法正确的是A. 铜在干燥的空气中和在潮湿的空气中存在的形态相同B. 相同质量的铜分别与足量的氯气、硫完全反应,失去的电子数相同C. 相同物质的量的浓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铜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的量相同D. 相同质量的铜分别与足量的稀硝酸、浓硝酸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同9. (2012 烟台一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SiO2既能溶于NaOH溶液,又能与氢氟酸反

38、应,属于两性氧化物B. 电解熔融NaCl或其水溶液都可制得C12C. 铝热反应不仅可用于焊接钢轨,还可用于金属的冶炼D. 玻璃钢的基体是合成树脂,增强体是玻璃纤维10. (2012 平顶山模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镁铝合金在冷的浓H2SO4中钝化B. Na的金属活性比Mg强,故可用Na与MgCl2溶液反应制MgC. 通过钠、镁、铝与水反应的实验,比较三种单质的金属性D. Fe在C12中燃烧生成FeCl3,故在与其他非金属反应的产物中的Fe也显+ 3价11. (2012 安庆模拟)铅的冶炼大致过程如下: 富集:将方铅矿(PbS)进行浮选;高温 焙烧:2PbS + 3O2=2PbO+2SO2;

39、 制粗铅:PbO+C=SBb+CO f;PbO+CO史温*b+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浮选法富集方铅矿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B. 方铅矿焙烧反应中,PbS是还原剂,还原产物只有PbOC. 整个冶炼过程中,制取1 mol Pb共转移2 mol电子D. 将1 mol PbS完全冶炼成Pb理论上至少需要6 g碳12. 所谓合金,就是不同种金属(也包括一些非金属)在熔融状态下形成的一种熔合物,根据下列四种金属的熔、沸点,判断其中不能形成合金的是() .NaCuAlFe熔点(C)97.510836601535沸点(C)883259522003000A.Cu 和 AlB. Fe 和 CuC. Fe

40、和 NaD. Al 和 Na二、非选择题13黄铜矿(CuFeS2)是制取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原料之一,还可以制备硫及铁的化合物。(1)冶炼铜的反应为8CuFeS2 + 21O2更曳8Cu+4FeO+2Fe2O3+16SO2,若CuFeS2中Fe的化合价为+2价,反 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2)上述冶炼过程中产生大量SO2oT列处理方案合理的是 (填代号)。a.高空排放b.用于制备硫酸c.用纯碱溶液吸收制Na2SO3d.用浓硫酸吸收 (3)过二硫酸钾(K2S2O8)具有强氧化性,可将I-氧化为I2: S2O82 +2I = 2SO42 + I2,通过改变反应途径,Fe3+、Fe2 +均

41、可催化上述反应。试用离 子方程式表示Fe3 +对上述反应的催化过程。(4) 利用黄铜矿冶炼铜产生的炉渣(含Fe2O3、FeO、SiO2、Al2O3)可制备Fe2O3。方法为:a. 用稀盐酸浸取炉渣,过滤。b. 滤液先氧化,再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煅烧即得。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除去A13+的离子方程式是。 选用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验证炉渣中含有FeO。提供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 KSCN溶液酸性KMnO4溶液 NaOH溶液 碘水所选试剂为。证明炉渣中含有FeO的实验现象为。14.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含有铝、铁、铜的合金制取纯净的氯化铝溶液、绿矶晶体和胆矶晶体,以探索工业

42、 废料的再利用。其实验方案如下:试回答下列问题:(1) 过滤用的器材已有滤纸、铁架台、铁圈和烧杯,还要补充的玻璃仪器 。由滤液A制得AlCl3溶液有途径I和II两条,你认为合理的是。(3) 从滤液E中得到绿矶晶体的实验操作是。(4) 写出用滤渣F制备胆矶晶体的化学方程 。(5) 有同学提出可将方案中最初溶解合金的烧碱改用盐酸,重新设计方案,也能制得三种物质,你认为后 者的方案是否更合理? ,理由是。15. (2012 南京调研)硫酸铜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常用硫酸为原料来制备硫酸铜。(1) 工业上生产硫酸过程中,焙烧硫铁矿时产生的废渣是一种二次资源。为了从废渣中磁选获得品位合格 的铁精矿

43、,高温下利用CO使弱磁性Fe2O3转化为强磁性Fe3O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 实验发现:CO太多或太少都会导致磁铁矿产率降低,原因是。(2) 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实验步骤为:步骤1:准确称量一个洁净、干燥的坩埚;步骤2:将一定量的硫酸铜晶体试样研细后,放入坩埚中称重;步骤3:将盛有试样的坩埚加热,待晶体变成白色粉末时,停止加热;步骤4:将步骤3中的坩埚放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后,称重;步骤5: ;步骤6: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硫酸铜晶体试样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请完成实验步骤5。(3) 已知硫酸铜晶体受热可以逐步失去结晶水,温度升高还可以分解生成铜的氧化物。取25.0 g CuSO4 5H

44、2O 晶体均匀受热,缓慢升温至1 200C并恒温1小时,实验测得固体残留率(剩余固体的质量/原始固体质量) 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在110C时所得固体的成分为;在1 200C并恒温1小时,反应所得气态产物除去水后,物质的量为。(填字母)A. 0 molB.0.1 molC. 0.125 molD.大于 0.125 mol1.【答案】选B。【答案及解析】【解析】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熔点都低,硬度和强度比纯金属的大,即A、D不正确;合金中 的镁铝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但只有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该合金能全部溶解于稀盐酸中而只有部 分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即B正确而C不正确。2. 【解析

45、】选C。考查化学史及合金的用途。A、B两项均符合史实,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钢 而不是铝合金,故C项不正确。3. 【解析】 可设参加反应的HSO的物质的量为x,则根据电子得失守恒有土X2=mX2 + 2x,求得x2 45664=1,则参加反应的CuSO和HS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言:左=7:1,故选B。44842 464 448【答案】B4. 解析】选C。A项,铁路建设所需的大量水泥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B项,太阳能电池是把光能转 化为电能,而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项,工业上铁的冶炼采用热还原法,金的冶炼采用富集法,属于物理方法。5. 【答案】D6. 【答案】D7. 【答案】D8. 【答案】D9. 【答案】A10. 解析:镁在冷的浓H2SO4中不发生钝化,A项错误;Na是活泼金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