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载华章巨变.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2968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2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十载华章巨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十载华章巨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十载华章巨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十载华章巨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十载华章巨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十载华章巨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十载华章巨变.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七十载华章巨变一一南京长江大桥纪实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在人类历史上也许不算太长,但对于中国和中国 人民来讲,这是一次伟大的飞跃,开辟了新的征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 人民一直开拓进取,奋起直追,跨越无数的困难和障碍,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个璀璨的中国, 创造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写下中华民族宏伟的华章,走出了一条繁荣强大的现代 化道路,为世界贡献了中国的智慧,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提供了解决方案。人生中会有许多难忘的经历,回顾共和国的光辉旅程,我们可以看到一串串艰辛而坚实 的足迹;可以见到一座座独立自主、奋发图强与改革开放、和谐发展的历史丰碑;也能尽情 地品

2、赏一道道辉煌灿烂的时代风景。作为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华夏儿女,我们每个人也 由此留下了许许多多温馨的记忆。我深深感受到建国70年以来,我们南京的巨大变化。中国必须要通过不断改革,才能追 寻上整个世界发展的步伐,让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如最近的 中美友好合作等等,不断推进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的发展,并努力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后,以及进入21世纪,综合国力的提升为我们人民生活的衣 食住行带来了更大的便利和便捷。例如,在衣的变化中,可以看到从以前的粗布短衣的中山 装再到健美裤等等,一路走来,随着政治经济等的发展迅猛的同时,人们的衣着也

3、随着时代 的更替更加的华丽。21世纪更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年代,衣物的风格材质可以多方面进行 挑选,大大地满足了人们的日常需求。在食的变化中,我知道在以前的时代里,买粮要用粮票,买肉用肉票,一切都是按照每 家每户的人口数量而进行掌控吃食的数量,在那个粗粮的时代,每逢过年过节才可以吃到白 面的饺子。而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当代,精粮已经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日益繁荣的市 场上都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各式各样的需求。在住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从以前一砖一瓦砌成的土房变成了一幢幢高楼大厦,也再 也没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的感慨。在行的变化中,以前的交通方式很简单,只有自 行车和两条腿,无论去哪里都不

4、方便。现在的火车高铁等的运行,使人们的出行大大的得到 了便捷。说起出行的便捷,不得不提我们南京人引以为豪的长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作为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和建造的现代化桥梁,南京 长江大桥不仅是中国技术成就的象征,更是承载了一代南京人乃至中国人的记忆。长江自古没有桥,天堑阻断交通。新中国成立后,铁路运量大增,轮渡的渡运能力已趋饱和,“天堑” 长江成为京沪铁路的严重瓶颈。据此,国务院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末期,即提出修建南京长江 大桥的建设计划。1956年,武汉长江大桥还在建设之中,国家又做出了在南京建设长江大桥、贯通京沪铁 路线的决定。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决定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依靠

5、自身力量完成大桥的 建设,铁道部发动全国有关方面共同攻关。1959年1月,南京大桥定测工作开始。6月,定 测工作完成。1960年1月,桥头建筑由大桥工程局委托中国建筑学会发动建筑设计单位和院校为桥头 建筑征求设计方案。1961年4月,大桥总体建设方案得到批复,设计方案中除浦口岸铁路引 桥延长为882.9米外,余均同意按设计文件组织施工。1960年1月18日,主体工程正桥桥 墩开工,正桥9号墩钢围笼浮运下水,宣布南京长江大桥正式开工,大桥建设全面启动。之 后,南京大桥正桥9桥墩陆续开工。在南京长江大桥建设过程中,广大干部职工有很多发明 创造,如深水沉井浮运、定位和下沉,设计制造了移动式压桩架等,

6、很多达到当时国际领先 水平,有的技术至今沿用。1960年,中国向苏联订购的钢梁由于中苏关系破裂,从苏联进口的部分钢材不合格,苏 联拒绝供货。1961年,中国决定使用国产钢材。1964年9月,大桥工程遭遇建设中的最大危 机,大桥面临着沉井倾覆、桥址报废的巨大危险。建桥工人在洪水中冒着生命危险,连续抢 险近两个月,最终使大桥转危为安。1965年10月,南引桥架设完成。1966年4月,9座正桥桥墩竣工。1967年8月16日, 正桥钢梁在4号墩合拢,22日竣工。时为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曾调来约百辆坦克同时 开过桥面,以检验大桥质量。1968年,建设桥头堡,这个70米、24层高的建筑仅用28天就建设

7、完成。1968年9月9 日至26日,由铁道部会同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委员会、上海铁路局、大桥工程局等单位组成大 桥验收交接组,在桥南往返开行重载列车试验,测验数据,取得实测结果,证明钢梁及其结 构等均优良,达到设计标准。1968年9月25日下午,大桥铁路桥首次试运行,许世友司令员从新落成的南京火车站 上车,向大桥驶来,当列车到了铁路桥南桥头的象山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大桥桥下的 两边都是欢呼的人群,红旗招展,一片欢乐的海洋。南京人以最自豪的心情向世界展示中国 人民自力更生的伟大壮举。1968年9月30日,铁路桥先行通车,南京市五万多军民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同时 大桥的配套工程一一南京火车站也举

8、行落成典礼。1969年12月29日,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 通车。那一天尽管下着雨,但南京城百姓几乎倾城出动,人们鼓掌、欢呼、跳跃,为祖国的 “争气桥”流下了热泪。公元1968年12月29日,南京城边,一条钢铁大动脉终于贯通大江两岸。这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第一座长江上的铁路公路两用桥。在此之前,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后, 新中国先后建成了郑州黄河大桥、风陵渡黄河大桥、重庆白沙沱长江大桥、广州珠江大桥、南昌赣江大桥,而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开创了中国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造特大桥梁的 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桥梁科学技术的许多方面,赶上和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南京长江大桥历时8年建成,耗资2.87

9、58亿人民币,使用38.41万立方米混凝土、6.65 万吨钢材。其建成不仅是新中国技术成就与现代化的象征,更承载了中国几代人的特殊情感 与记忆。作为南京第一座大桥,南京长江大桥陪伴南京人走过了 47个年头。令人遗憾的是,这位 四十八岁的老朋友似乎有些累了,一些零件也不好使了。2016年10月21日上午,南京市政 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南京长江大桥封闭维修的方案,以及维修期间的交通组织和市民 出行提醒。南京长江大桥于10月28日22点整全封闭维修,历时27个月。也就是说,我们 将有两年的时间见不到他了。封闭期间,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均无法通行。2018年9月,南京长江大桥的大修进入尾声,主桥

10、桥面开始铺设沥青层。南京长江大桥 主桥原先的混凝土桥面全部替换为钢桥面板。2018年12月29日,南京长江大桥正式恢复通 车。从2016年10月起大桥全封闭维修,历时27个月,2018年12月29日大桥恢复通车, 阔别两年的长江大桥终于回归了,重新成为南京的一道美丽风景线。2018年12月29日是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50周年,这座大桥当年以“世界最长的公 铁两用桥”被收入“世界吉尼斯记录”,有“争气桥”之称。她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 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乃至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极大的经

11、济意 义、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南京长江大桥在落成的近半个世纪中一直肩负着连接长江南北两岸的交通大动脉,经过 了数十年的时代变迁,它的历史地标景观功能逐渐被遗忘,随着告别倒计时的临近,如今的 南京长江大桥显得格外热闹非凡。南京长江大桥一时间成为中国最绚丽灿烂的风景。万里长江由青藏高原奔腾入川,冲出 三峡,经鄂、湘、赣、皖等省,挟洞庭、鄱阳两湖之水,以锐不可当之势滚滚而下。在南京波 浪滔天的江面上,巍峨耸立起的9座桥墩,如擎天巨柱,凌空托起了南京长江大桥的正桥钢 梁。正桥的铁栏杆上,镶嵌着200幅展现中国人奋斗历程的浮雕;正桥两端四座桥头堡顶端, 各立三面红旗雕塑,直插云霄。引桥接近地面的部分,是

12、22孔富有民族特色的双曲拱桥。入 夜,150对玉兰花灯齐放光明,宛如银河撒落在大江之上,使南京长江大桥显得更加壮丽雄 伟。南京长江大桥神奇就神奇在他不仅仅是南京人过江的一座桥梁。他承载的东西太多,像 我们的老朋友。我们在大桥上经历过的喜怒哀乐,风风雨雨,他都看得到。南京长江大桥在 落成的近半个世纪中一直肩负着连接长江南北两岸的交通大动脉,经过了数十年的时代变迁, 它的历史地标景观功能逐渐被遗忘,随着告别倒计时的临近,如今的南京长江大桥显得格外 热闹非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肩负起新的使命,踏上新的征程。我们的综合国 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在国际上话语权越来越多,我们比历史

13、上任何时候接近梦 想,我们应当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样才无 愧于自己的青春,无愧于这个时代。新时代不仅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抓住机遇,拥 抱新时代,心中无我,成就一番作为,书写无愧于新时代的壮丽篇章。建国70周年所见到的成就,既有对未来世界发展的各种充分预知,还有着对于各国发展 的吸收和借鉴。为了更好的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我们就要更好的学习党的主要方针, 并努力贯彻到学习和工作当中去,去建设我们更美好的中国。中华民族是不懈奋斗的名族,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我们的国家会更加繁荣昌盛, 我们的未来的带路会宽敞明亮,让我们携起手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我坚信勤劳勇敢, 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一定会勇攀高峰,我们一定会创造更多的荣耀,迎来更光明的未来, 创造辉煌,谱写出时代的华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