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小学“京教杯”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93277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中小学“京教杯”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北京市中小学“京教杯”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北京市中小学“京教杯”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北京市中小学“京教杯”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中小学“京教杯”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中小学“京教杯”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教学基本信息课名走进诗圣杜甫杜甫诗歌整合课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学科语文学段初中年级九年级授课日期2016.9.8教材书名: 出版社: 出版日期: 年 月北京市中小学“京教杯”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王方华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15011414613实施者王方华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15011414613指导者李学栋、宋宗颖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13021282918、13910601636其他参与者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的设计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课程标准对九年级学段阅读要求是: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

2、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课程标准还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本节课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要求,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做进一步深入了解。通过追寻杜甫的足迹,对杜甫人生中重要的几个阶段做一梳理,分析杜甫诗歌的特点,走进杜甫的内心世界:加强诗歌诵读,品味诗歌语言,通过读、品,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 学习、赏析杜甫的三首诗歌望岳春望石壕吏。这三首诗歌写作的时代,横跨二十多年,是杜甫渴望登顶人生的巅峰到滑向社会底层的一个

3、真实写照。通过读品悟三个环节有感情地朗读律诗,体会五言诗的节奏、韵律,并体味诗人的情感。品味诗歌中具有表现力的词句,通过想象再现诗歌情境,说出自己的体会。学生情况: 学生经过八年的诗歌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鉴赏诗歌的能力。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只是孤立的去读一首诗,很多情况也是靠老师的讲解,缺乏诗歌欣赏的系统性。因此,有必要深入地带领学生对某一诗人的诗歌、某一主题或风格流派等进行整合,从而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特点,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逻辑性。教学方式: (1)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紧扣名著、学案讨论交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精讲点拨,感悟体验。针对学案中及学生在自学

4、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精讲力求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3)巩固总结,拓展延伸。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评价与认识,培养人文情怀。教学手段:(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媒体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传递教育、教学信息的载体和中介,是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教学与学习的资源环境。(二)学案导学学案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通过“导读、导听、导思、导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效率。技术准备:本节课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可触摸屏,学生可以在PPT 上自由圈点勾画。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课堂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对比明显,营

5、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教学目标1. 追寻圣人的踪迹,并以此为线索,遥想杜甫的情怀,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获得人生的启悟。2. 加强诗歌诵读,品味诗歌中具有表现力的词句,通过想象再现诗歌情境,说出自己的体会。教学重点对重点诗句进行赏析,勾连全诗,体情悟意。教学难点杜甫人生经历对其诗歌的影响,知人识文。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技术应用时间安排创设情境讲解: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古人,通过认识和了解,我们能亲近这个古人并进而崇仰这个古人。这个人,就是诗圣杜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往往用来形容那些在某项学问或技艺方面的集大成者,例如“书圣”王羲之是书法成就最高

6、的人,“画圣”吴道子是画画成就最高的人,那么“诗圣”,就是诗歌艺术成就最高的人了。中国诗坛群星璀璨,单单唐朝,就是大师云集,为什么“诗圣”的桂冠却单单落在了杜甫的头上呢。今天,我们通过杜甫的三首杰作,遥想杜甫的情怀,追寻圣人的踪迹,或许,能获得一些人生的启悟。 倾听,回答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阅读期待。PPT2分诗歌品读望岳问题引领:1.通过诵读,感受一座形神兼备的泰山。2.紧紧抓住“望”字,不同的望在诗句中的体现。3.感受此时的杜甫人格。4.李杜之交,分析望岳成为泰山绝唱的原因。一、朗读:1.读出气势,体悟泰山之形神。2.读出情感,感受诗人渴望登顶人生高峰的气概。二、

7、思考回答:1.感受到的泰山形象。2.诗人的形象。3.望岳成为泰山绝唱的原因。了解诗人的生平,分析泰山、诗人的形象,认识诗歌的价值。学案、PPT 13分诗歌品读春望问题引领:分析千古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自主、合作:1.自主分析名句。2.共同探讨诗人未老先衰的原因。对富有变现力的诗句进行赏析。学案、PPT12分诗歌品读石壕吏问题引领:1.诗歌中对比鲜明的一句诗。2.老妇苦在何处。3.分析诗人的情感。自主、合作、探究:1.讲述石壕吏的故事。2.情景置换,讨论战争对人造成的影响及应如何看待战争中的人。体味叙事诗歌的简约美,探讨主题。PPT10分归纳拓展总结:这三首诗歌写作的时代,横跨二十多年

8、,是杜甫人生中最美好的青壮年时光。他没有像当初面对泰山时发誓的那样登上人生的顶峰,却一步一步滑向了社会的底层。写下石壕吏的这一年,失望的杜甫做出了人生中一个痛苦的决定,辞去官职,辗转到达了四川成都,开始了他人生中更潦倒的一段生活,却也开启了他诗歌创作上的另一个高峰。再次感受诗人形象。思考回答。通过追寻杜甫的生平,了解杜甫诗歌的特点,体悟思想情感。PPT3分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1.教学课型的突破: 这是一节关于杜甫诗歌的整合课。以杜甫的人生经历为线索,选取其中代表性的三首诗歌,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体悟情感,把握主题,获得审美、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2.教学内容的突破: 三首诗,并没有逐字逐句翻译意思,而是重点突破每首诗的精华,深入体味“圣”的内涵。如:望岳中抓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望中抓住“感时花溅泪,恨时鸟惊心”,石壕吏中抓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句,深入分析,有点带面。3.教学方式的突破: 设置主问题,将整首诗歌进行勾连。三首诗分设置的主问题是: 从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一座怎样的泰山?(望岳) 诗人所感之时是怎样的时候,所恨之别是怎样的别?谁在溅泪,谁在惊心?(春望) 妇啼一何苦,老妇之苦,苦在何处?(石壕吏)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