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93315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4.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专题1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专题1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专题1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专题1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1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人体细胞生活的环境 1、(1)体液:人体内的 液体 总称,分为 细胞内液 和 细胞外液。(2)内环境:指由 细胞外液 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 组织液 、 淋巴 血浆 等。2、血细胞的内环境是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 ;组织细胞的 内环境是: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3右边的方框里用箭头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 细胞内液的关系:4、内环境的组成成分(1)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含量较少。(2)凡细胞内、细胞膜上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

2、相通的管道、腺体(如消化道、呼吸道、 尿道、汗腺、泪腺等)内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汗液、泪液等)都不属于内环境的 成分。如血红蛋白 不属于内环境成分,血浆蛋白 属于 内环境成分。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 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自于 Na+和 Cl-;(2)酸碱度:正常人体血浆中酸碱度范围:7.35-7.45 ,其大小与HCO-、HPO, -等 缓冲物质有关。若食物呈酸性,与 Na2CO3发生中和反应;若食物呈碱性,与 NaHCO,发生中和反应。(3)温度:正常的温度维持在37 C左右。6、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

3、行物质交换 的媒介。7、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示意图外界环境索、无 机捻等HQ、无 机盐、尿co2+ilo二、内环境的稳态1、定义: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 调节 作用,使各器官系统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状态。2、调节机制:目前认为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是机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但维持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若内环境遭到破坏, 细胞代谢 将会紊乱。第二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 ;反射

4、弓瓜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一2、反射的类型: 非条件 反射:先天的,低级的,大脑皮层以下中枢控制,(膝跳 反射,眨眼反射)条件 反射:后天训练的,高级的,大脑皮层中枢控制的。(望梅止渴)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 静止状态 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形式: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2)过程: 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处的电位称之为静息 电位,表现为 外正内负,形成原因:K+外流 受刺激时:产生 动作 电位,表现为 内正外负,形成原因:Na+内流。 局部电流的方向:

5、膜内由 兴奋 区域向 未兴奋 区域,膜外由 未兴奋 区域向 兴奋区域。 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一致。(3)传导特点:在离体神经纤维上 双向 (单向/双向)传导。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通过 突触 相连。(2)突触:包括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三部分,突触间隙内的液体是组织液 。(3)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 。(4)神经递质:种类:可分为 兴奋性 递质(如:乙酰胆碱)、 抑制性 递质(如:甘氨酸) 释放的方式:胞吐,是否需要消耗能量需要 。 特点:a、属于信号分子b、与受体特异性结合 c、一经作用后就被水解、灭活或回收(5)兴奋传递的过程:当神经末梢有神

6、经冲动传来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 通过突触间隙,与 突触后膜 上的 特异性受体 结合,使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通 透性发生改变,导致相应的离子进出,进而产生兴奋或抑制。(6)传递的特点: 单向(单向/双向)传递。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7)传递过程中整个突触处信号变化: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6、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神经中枢是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的一部分,(2)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 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下丘脑分布有水盐平衡 中枢、 体温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脑干有呼吸中枢等, 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小脑有维持 身体平衡 的中枢;脊髓有

7、调节躯体运动的 低级中枢,也有排尿、排便中枢(低级中枢)。(3)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7、人脑的高级功能(1)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 、记忆、 思维和学习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的言语区:W区,损伤后不能书写;S区,损伤后,不能讲话,可看懂听懂;匕区,损伤后不能阅读; 区,损伤后不能听懂别人的讲话。二、通过激素的调节1、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2、常见激素化学本 质生理功能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多肽类促进促甲状腺激素释放促性腺激素 释放激素促进促性腺激素释放抗

8、利尿激素垂 体促甲状腺激 素蛋白质促进甲状腺 的生长发育及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及性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骨骼生长及蛋白质的合成甲 状 腺甲状腺激素氨基酸 的衍生 物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促进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 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 岛胰岛A细 胞:胰高血 糖素多肽类促进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从而使血糖升高胰岛B细 胞:胰岛素蛋白质促进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性腺雄性激素类固醇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 征雌激素肾 上 腺肾上腺素与机体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反应

9、有关;增加血糖;增加代谢 产热3、激素缺乏症:生长激素幼年缺乏:侏儒症幼年过量:巨人症 成年过量:肢端肥大症过多: 甲亢甲状腺激素幼年不足:呆小症饮食缺碘:大脖子病4、血糖平衡的调节(1) 血糖正常范围 0.8g/L-1.2g/L(2) 血糖平衡调节: 过程: 调节中枢:下丘脑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协同作用:如: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素都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甲状腺激素 和生长激素对生长发育的作用。拮抗作用: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作用相反。(3) 血糖失衡的典例一一糖尿病病因:I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B细胞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 胰岛素 缺 乏。 治疗方式:注射 胰岛

10、素5、激素的分级调节实例-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垂体甲状腺f靶器官、垂体和下丘(1) 过程:下丘脑一-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甲状腺一甲状腺激素靶细胞(2) 内分泌调节的枢纽:下丘脑 。(3) 当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量的时,又反过来抑制 脑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6、激素调节的特点: (1) 微量而高效 (2)通过体液 运输 (3)作用于 靶 器官、靶细胞 。原因:靶器官(细胞)上有激素作用的 特异性 受体 (结构名称)。(4) 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 ,又不提供 能量 ,也 不起催化作用 ,只是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是一种 信号 分 子。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11、的关系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激1、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 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1)特点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 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实例(1)体温平衡的调节 体温恒定的意义:恒定的体温有利与酶活性的稳定 体温恒定的机制:产热 等于 散热 过程E即激冷觉感快神亳珏聊啮作出睥 寒冷受器调节口枢虎胴;血餐收缩b.,血流童减宓“立毛肌收编骨骼肌:不自主蹶施一体液调节)促甲状膜澈素释依激素骨上腺:掘肾上脱素 增加,代谢增强,产热 增血I 侃、甲状垂

12、体竺甲状腺一用状腺激素ft谢增强度膈血管舒张,血带量增加炎热性 鬻旦姓墙腰业t汗腕糊汗霹旭立毛肌(曜调节)(2)水盐平衡的调节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管 对水的 重吸收 ,合成, 垂体 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减少(减少/增加)尿量。饮水不足,伊内失水 过多或I吃的食物过,成细胞外i液落透压-升鬲细胞外谶掺透压下降L-)T下丘腌洛透压感受器犬肪皮层产生渴感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 重吸瓯永 it)维胞外液痼透压下降主期箕水朴充水分成4、抗原吞噬细胞T 细胞殖分化记忆细胞浆细胞一抗体一抗体与抗原结合记忆T细胞第三单元免疫调节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2、免疫细胞

13、包括 淋巴细胞 和 吞噬细胞 ,其中前者是由骨髓中 造血干细胞 化而来,直接在骨髓中成熟的是 B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的是 T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 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有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二、 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三、人体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由皮肤 、黏膜(含黏膜上的杀菌物质如胃液、唾液)组成2、第二道防线由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组成;3、第三道防线由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借助 血液循环 和 淋巴循环前两道防线称为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称为特异性 免疫。细胞四、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 免疫和 体液 免疫)1、抗原:能够引

14、起机体产生 特异性免疫 反应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外来物质(如: 细菌、病毒),其次也有自身的物质(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癌细胞),还有 移植器官。2、抗体:专门抗击相应抗原的 免疫球蛋白 。由浆细胞 产生。3、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抗原 噬细胞一 T细胞4、细胞免疫过程:(抗原进入细胞)效应T细胞一与靶细胞结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5、二次免疫的特点: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作用更强,速度更快,产生抗体的数目更多,作用更持久。6、免疫系统疾病:(1)免疫过强 自身免疫病:把自身正常的细胞、组织当做抗原攻击。实例:系统性T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过敏反应:已免疫 的机体

15、再次 接受 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2)免疫过弱:免疫缺陷病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遗传物质是RNA ; 主要是破坏人体的T细胞,使人体丧失大部分的体液免疫及全部的细 虹免疫,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几乎瘫痪; 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传播是传播艾 滋病的主要途径。7、免疫学的应用:(1)疫苗的发明和应用:疫苗本质上是减毒或无毒的抗原,多次接种疫苗,使机体产 生特异性免疫,从而产生更多相应的抗体 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 胞),用来预防疾病。(2)临床检测和科学研究: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的特性,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 抗原;(3)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应用免疫抑制剂减弱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增大移植成功率。(4)免疫治疗:利用含抗体的血清等制品治疗被抗原侵入所引起的疾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