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人民医院乳腺癌专题.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3533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0.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州区人民医院乳腺癌专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万州区人民医院乳腺癌专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万州区人民医院乳腺癌专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万州区人民医院乳腺癌专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万州区人民医院乳腺癌专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万州区人民医院乳腺癌专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州区人民医院乳腺癌专题.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2,万州区人民医院肿瘤科王永兵 肿瘤学硕士 主治医师,乳腺癌筛查,1970年的一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乳腺X线片检查可降低乳腺癌相关死亡率30%随后的8项随机对照研究和荟萃分析均显示50岁以上的妇女每年或每2年做乳腺X线片可改善生存,乳腺X线检查:钼靶摄片和干板摄片,轴位,斜位,唯一证实有效的乳腺普查措施。对于50y以上的女性平均可以比对照组早3年发现乳腺癌,X线下乳腺癌的直接征象*肿块影*微小钙化: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尤为重要。普查中可以使约半数未扪肿块的乳腺癌以及70原位癌检出,肿块影,边缘毛刺或牛角状改变,微小钙化灶,肿块影伴钙化,优点:操作简单、诊断迅速、图像可以存档便于复

2、查、适合大规模人群筛检,乳腺超声:鉴别囊性与实质性肿块具有明显优势;准确定位;快捷、安全、灵便。但对于1.0cm肿块诊断的特异性差,受检查者经验影响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界限不清,内回声不均,血流III级,乳腺髓样癌,病灶似有包膜,内回声均匀,周边血流丰富,火山状血流,边界不规整,内回声不均,伴强回声光点,优点:经济、方便建议与乳腺X腺检查结合应用于乳腺癌普查,科学诊断乳腺癌 临床体检乳腺有异常增生的患者,我们可以联合钼钯与B超,筛检早期乳腺癌两者影象学侧重点不同,联合检查综合优势互补对高危人群有较全面监测,提高乳腺癌早期检出率,2003,2004,2006,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定期追踪随访

3、四年,早期浸润性导管癌 钼靶示弥散微钙化,B超未见肿块声像图,左乳腺沙砾样钙化区,钼钯斜位,钼钯定位下钙化区域局部切除,快速病理诊断为乳腺癌,乳腺癌B超示囊实性肿块,血流丰富,钼靶未见肿块影,乳腺小叶癌,值得重视的一个现象:乳腺囊性增生在许多临床医生眼中是良性病变,但近期研究发现其有3-6的恶变可能,不容忽视。,钼靶未见肿块,B超显示囊性增生,导管乳头状瘤,局部粘液湖形成,不除外粘液腺癌,意义微钙化征像提示乳腺恶性肿瘤B超对肿块的分辨率高,其对肿块边缘、回声及周围血流的变化应引起重视。联合检查对乳腺癌的早期检出意义重大,钼靶、B超影像学诊断标优势互补,可避免漏诊。,乳腺癌的预防一级预防:针对病

4、因的预防二级预防:普查或早期诊断三级预防:疾病诊断后的临床治疗,一级预防:针对病因的预防,乳腺癌的危险信号:乳头溢液乳头突然凹陷乳头四周疼痛、骚痒或出现鳞片状斑点乳腺大小和形状发生改变皮肤凹陷皱缩或出现“桔皮样”变化特定位置经常性疼痛并不随月经周期而改变经肿或出现灼热区域并迟迟不退,二级预防:普查或早期诊断,乳腺癌的普查临床体检乳腺X线检查彩色B超,普查对象:35岁以上妇女一般间隔12年有乳腺癌家族史和高危因素人群为重点普查对象目前我国正在开展“百万妇女乳腺普查工程”,建议乳腺癌高危人群接受临床体检时间间隔,一般妇女1839y4049y50y严重高危妇女35y35y,对恶性肿瘤进行合理、准确的

5、分期十分重要,有助于判定预后、制定治疗方案、客观评价疗效,第六版乳腺癌TNM分期T 原发肿瘤 Tx:原发肿瘤情况不详(或已被切除)T0:原发癌瘤未扪及。Tis:原位癌(非浸润癌及未查出肿块的乳头湿疹样癌)Tis(DCIS)导管内原位癌 Tis(LCIS)小叶原位癌 Tis(Pagets)乳头Paget病无伴有肿块注:伴有肿块的Paget病按肿块大小分类。,T1:癌瘤长径2cm。T1mic 微小浸润癌,最大直径0.1cm T1a 0.1cm,0.5cm T1b 0.5,1.0cm T1c 1.0,2.0cmT2:癌瘤长径2.0cm,5.0cm。T3:癌瘤长径5.0cm。T4:瘤癌大小不计,但侵及

6、皮肤或胸壁(肋骨、肋间肌、前锯肌,但不包括胸肌)。T4a:肿瘤直接侵犯胸壁。T4b:乳房表面皮肤水肿(包括桔皮样水肿),溃疡或卫星结节,但不超过同侧乳房。T4c:包括T4a及T4b并存。T4d:炎性乳癌。,N:区域淋巴结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例如曾经切除)N0:同侧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N1:同侧腋窝有淋巴结肿大,可推动。N2:同侧转移性腋淋巴结固定或相互融合或缺乏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证据,存在临床明显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N2a 同侧转移性腋窝淋巴结,互相融合或与其它组织固定N2b 缺乏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证据,但有临床明显 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N3: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有

7、腋淋巴结转移或临床上有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或内乳淋巴结转移 N3a: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N3b: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及腋淋巴结转移N3c: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M 远处转移Mx:有无远处转移不详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临床分期0期:TisN0M0 I期:T1N0M0*(*T1包括T1mic)IIa期:T0N1M0/T1N1M0/T2N0M0 IIb期:T2N1M0/T3N0M0 IIIa期:T0-2N2M0/T3N1-2M0 IIIb期:T4N0-2M0 IIIc期:任何TN3M0 IV期:包括M1的任何TN组合,STAGE-1,STAGE-2A,STAGE-2B,STAGE-3,STAGE-4,请续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