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经济改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联经济改革.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弊端,材料:工业发展很快,1913年1950年增加12倍。农业却徘徊不前,只提高了40%,1953年全苏人均的粮食低于1913年,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1)片面发展重工业;(2)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损害了农民积极性;(3)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弊端,苏联的经济改革势在必行,考 点 搜 索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原因、措施、结果和启示,第21课时 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链接,苏共“二十大”的召开 背景:1953年3月5日,苏共中央总书记斯大林突患脑溢血在莫斯科逝世后,赫鲁晓夫当选苏共
2、中央第一书记,开始对苏联内外政策进行调整。1956年2月,召开了苏共“二十大”。概况:赫鲁晓夫作党中央的工作总结报告。大会还听取了赫鲁晓夫作的揭露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秘密报告。,在年月日至日举行苏共二十大,在讲话中,赫鲁晓夫向大会的代表们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即所谓秘密报告),他谴责了斯大林依靠酷刑迫使清白无辜的人民招供,并将他们大量地处死;谴责了斯大林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策略;谴责了年斯大林对破坏苏联与南斯拉夫关系所负有的责任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从根本上否定斯大林,要求肃清个人崇拜在各个领域的流毒和影响。苏共二十大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反响。,赫鲁晓夫改革的历史背景:,1、二战结束,苏联
3、进入和平建设时期,2、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3、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消极影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斯大林的逝世。,5、苏共二十大的召开,打破了人们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一、赫鲁晓夫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1 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2 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3 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4 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1 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2 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的权利,3 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通过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赫鲁晓夫改革,玉米运动,西方在我们之前发现,玉米是一种最好的青贮
4、饲料,它是自然界用来喂牛的第一等饲料。,赫鲁晓夫大力提倡种植玉米,赫鲁晓夫在农场视察,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成功中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他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都普遍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下,玉米播种面积迅猛扩大,1953年为580万公顷,1956年达1640万公顷,1962年增至3710万公顷。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大规模开垦破坏了广阔草原上的植被,
5、从1955到1960年,已有几十万公顷土地被风沙侵蚀。1962年夏季东部干旱,仅在巴夫洛达州一地就有150万公顷土地被风“刮走了”。,赫鲁晓夫参观肉联厂,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已经制成由苏联发射成功。,第一个征服太空的人,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领导人接见永载史册的“征服宇宙空间英雄”尤里 加加林。,东方1号,一、赫鲁晓夫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2成效及局限性,赫鲁晓夫急噪喜怒无常的性格被称为“鲁莽的改革者”,俄罗斯曾经流传这样一则笑话:三位苏联领导人坐火车旅行。铁轨到了尽头,火车停下。列宁号召:“立即发动无产者搞义务劳动,修铁路,直通共产主义!”斯大林抽着烟斗,严肃地
6、下令:“给我调100万劳改犯来,修不通铁路,统统枪毙。”赫鲁晓夫敲着皮鞋喊:“加大油门,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合作探究】1:材料一: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到处提倡种植玉米,很多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严重短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材料二: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几年内“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畜产品产量赶上美国”的口号。1961年,他又宣称苏联将在1980年建成共产主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有何局限性?,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违背自然规律;严重脱离实际,缺乏事实求是精神。,赫鲁晓夫的墓碑用 7 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
7、成,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表,3.评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失败原因-见课本78页),(1)赫鲁晓夫经济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2)提出的战略目标超越实际;(3)没有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4)赫鲁晓夫自身的不足和缺点也影响改革;造成混乱,(2)“有学者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你对此怎样理解?掘墓(作用):赫鲁晓夫是第一个向斯大林模式提出挑战的苏联领导人,为了解决农业问题,他亲自狠抓农业,改变了旧体制下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8、的一些环节,为苏联的农业发展注入了一股活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有了很大提高,农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守墓(局限):但是,赫鲁晓夫的改革从整体上来说,只是在斯大林模式的范围内,对斯大林模式明显不适应的部分进行了改革,从宏观上看,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而不是叛逆者。,一、赫鲁晓夫改革,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工农业的改革措施,勃列日涅夫为人谨慎,秉性保守,习惯于因循守旧,按陈规办事,最怕重大的变革和转折。他在开会或讨论问题时,总是先听大家发表看法,然后尽量照顾各方面的立场和利益加以折中,采取中间路线。所以,有人称他为“妥协能手”。,1964-1982年执政,二、勃列日涅夫改革,二、勃列日涅夫
9、改革,1.背景: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2.内容,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等政策,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2.内容:侧重点:工业;3.结果:材料一:1975年社会总产值比1960年增长2.8倍。1965-1975年间,年发电量和石油产量翻一番,钢产量增长1.5倍,汽车的年产量增长三倍多。九五期间,谷物产量从1.3亿吨增长到1.8亿吨,肉类从930万吨为1400万吨。据苏联统计,1950年苏联国民收入只及美国的31%,1975年上升到67%。工业生产从30%升为
10、80%以上,农业生产从55%升为85%。而据美国计算,苏联195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美国的33%,1975年升为53%。两者的百分比不一样,但都反映了苏美差距日趋缩小的变化趋势。,一、赫鲁晓夫改革,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工农业的改革措施,2后期改革陷于停滞,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勃列日涅夫与尼克松在谈判桌上,对外扩张、与美国搞军备竞赛使国家陷入困境,1983年时的苏联导弹,从战略核导弹的数量对比看,1962年美国占有多一倍的优势,1969年双方已成平手,1978年,苏联拥有的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导弹数都超过了美国,常规武器方面苏联原本就拥有数量优势,美苏军事实力对比的天平已向苏联一端倾斜。,二、勃列
11、日涅夫改革(1964-1982)3.结果:材料四:有人这样描述苏联的窘境:“苏联的火箭可以以惊人的准确性找到哈雷彗星并飞上火星,其宇宙飞船可以遨游太空,但其汽车却缺乏足够动力,故障频出并且耗油惊人;许多家用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以至于苏联人开玩笑说本国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1)以上材料说明在勃列日涅夫改革中存在什么问题?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发展军事工业,生活必需品缺乏,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影响:严重挫伤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合作探究】2: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苏联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的说:“到了下一个五
12、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GDP平均增长率对比,(2)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的经济状况怎样?,经济状况:横向低于世界水平,纵向也是苏联经济发展的最低谷。,(1)改革仍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框。(2)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趋于保守;(3)与美国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影响经济发展。,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三、戈尔巴乔夫改革,这时,一个年轻的面孔浮出水面。莫斯科新老板戈尔巴乔夫年轻、温和且令人敬畏
13、。,一、赫鲁晓夫改革,二、勃列日涅夫改革,三、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1经济体制改革,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2-1991)1.背景:材料一:19861988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年均为28,1989年下降到26.4,而1990年则出现负增长,下降4。1991年民收入增长负10。材料二:1991年苏联市场供应的1200多种基本消费品中,95缺货;在200多种食品中,180多种缺货。许多大城市不得不实行凭票供应和限量供应。在物价暴涨、商品短缺的情况下,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显著下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居民达4100万人,占总人口的1/7,1990年达1/3。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里根和戈尔巴乔夫于
14、1987年签订华盛顿条约,结束了双方在中程导弹上的军备竞赛,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改革,“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加速战略”是戈尔巴乔夫于1985年提出的改革方针。其基本目标是:到2000年,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要增长 1倍,国民收入年增长速度提高到5%,人均实际收入增加60%80%。其基本思路是: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给企业放权让利,国家对经济管理逐步从以行政管理为主向以经济管理为主的方法过渡。,一、赫鲁晓夫改革,二、勃列日涅夫改革,三、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1经济体制改革,2政治体制改革的失控,1背景(原因):,1985年,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
15、中央总书记。,2内容(措施),1)提出“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2)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者;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允许个体经济存在。,3 结果:,经济领域政治领域,4 评价(失败原因),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加速发展战略”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使原本已严重畸形的经济结构更加失调;2)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中阻力重重,效果不佳。3)国家名义上取消了指令性指标,代之以严格的间接控制,企业自主权无法真正实现;4)戈尔巴乔夫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国内政局逐渐失控,1991年苏联解体。,4 评价(失败
16、原因),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戈尔巴乔夫在辞职书上签字,1991年12月25日19时40分,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国家电视台发表声明说,由于当前国内的形势和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建立,他决定停止在苏联总统职位上的活动。他承认,这些年来进行的种种改革“都失败了”,“国家失去了前途”。他强调,“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必须从根本上改变”。,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改革的失控,由于经济改革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中阻力重重,经济继续滑坡。戈尔巴乔夫将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戈
17、改革不是去革除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1991年12月26日,苏联正式解体。,思考:苏联经济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打破斯大林模式,为什么戈尔巴乔夫打破了斯大林模式,其经济体制改革却仍然遭到了失败?,“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有人说:赫鲁晓夫的改革把苏联改病了,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把苏联改残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把苏联改死了。你认为正确吗?你觉得他们的改革有何异同?,各抒己见,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异同
18、点?,同:1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2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3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4结果都失败了,异:1 侧重点不同,赫鲁晓夫改革侧重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重工业,戈尔巴乔夫改革侧重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2 成效不同,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3 败因不同,前两制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但后者肃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由于措施不符合国情而失败。,苏联,1917年建立苏维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失误与成就并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确立制度,政权的建立,恢复经济巩固政权,未能找到符合国情的到路,赫勃戈改革,体制
19、改革,苏联解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小结,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与改革的道路,回顾:苏联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历程,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新经济政策(新的探索),斯大林经济体制(确立),赫鲁晓夫改革(探索开始),勃列日涅夫改革(趋于停滞),戈尔巴乔夫改革(深化 失败),确立政权,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阶段,社会主义经济改革阶段,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是艰难的复杂的曲折的。必须不断的探索改革实践。,课堂小结,1、苏联经济改革,从赫鲁晓夫开始的半个多世纪中,经历了探索停滞深化失控的艰难发展历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是艰巨而复杂的。,2、长期以来,苏联领导人
20、没有正确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俄国经济文化落后基础上这一基本国情,过高地估计了苏联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这对苏联领导人制定发展战略、开展经济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广东.32)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C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D维护新生政权的,A,(2003.上海.15)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B
21、,(上海23)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B,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A,赫鲁晓夫改革的深远意义在于:A.取得一定成效 B.提出“建成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 C.迈出了苏联经济改革的步伐 D.完全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C,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从实质上来讲都是由于 A.重点放在了农业领域 B.重点放在了工业领域 C.没有改变斯大
22、林体制 D.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C,(2004.广东高考题)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A.在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得最早;B.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C.只局限在农业领域;D.没有取得任何成就,B,赫鲁晓夫病逝后,有人为他树立了一块黑白相间的大理石墓碑,似乎印证了他功过间杂的一生。下列对赫鲁晓夫的改革评述符合事实的有改革从农业开始,符合苏联当时的迫切需要玉米运动解决了苏联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 改革缺乏全面思路,盲目性很大苏联工业增长,人民生活有较显著的改善 A.B.C.D.,C,7.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所致 B.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路线所致 C.新经济体制改革所致 D.苏联历史上积累的弊端和矛盾,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