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与控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93817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PPT 页数:152 大小:5.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病危害与控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职业病危害与控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职业病危害与控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职业病危害与控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2页
职业病危害与控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病危害与控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病危害与控制.ppt(1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职业病危害与控制,主要内容,基本概念主要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粉尘的危害与控制化学毒物的危害与控制噪声的危害与控制,3,2001年10月27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江泽民主席签署第六十号主席令予以公布2011年12月31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11年12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胡锦涛主席签署第52号主席令予以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0年10月8日,中央编办公布了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

2、工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0104号),明确了职业卫生监管体制。关于职业病待遇问题,2010年12月20日,国务院修订了工伤保险条例,职业病病人可以享受的待遇得到进一步提高;2011年1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专门研究了“老工伤”问题,明确分阶段将“老工伤”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至此,职业病预防、待遇问题都有了比较完善的制度性安排。,Page 5,职业病防治工作意义,(2)联合国大会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即“国际人权两公约”),基本人权十二种:生存权:生命权、健康权、人的尊严权、财产权、劳动权等。平等权:不同的人与人,都应享有应然和实然的平等权利。社会保障

3、权:每个人都有个人尊严和人格自由发展,特别要保证广大平民百姓和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权。环境权:使人类有权在一种能过着尊严和互利的生活的环境中,人人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基本生活权利。安全权:所有人生活在安全、和平和自由的环境之中。知情权:接受教育权:基本自由权,自决权,发展权,接受公正审判权,和平权。,Page 6,清除非关税壁垒,促进国际贸易WTO最基本的原则是“公平竞争”。公司必须是市场经济主体下的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决策的企业。发达国家为了保持贸易上的优势,一方面转移重污染高耗能工艺,一方面设置重重障碍限制别国发展,将环保、人权、劳工安全状况涂上商业色彩,职业安全卫生问题日益被用在非关税壁垒

4、。英、挪威、美、澳大利亚、日本、挪威等13个组织于1999年共同制定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体系-规范(OHSAS18001),世界劳工组织于2001年发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ILO-OSH2001)。为了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符合WTO规则要求,国家质检总局于2001年11月发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GB/T28001),2002年1月1日实施。,职业病防治工作意义,职业病定义与范畴,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或者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规定了10大类115种法定职业病,其中尘肺13种,职业性放射性

5、疾病11种,职业中毒56种,职业性物理因素疾病5种,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8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他职业病5种。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4部门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一、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9;二、职业性皮肤病9;三、职业性眼病3;四、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五、职业性化学中毒60;六、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7;七、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八、职业性传染病5;九、职业性肿瘤11;十、其他职业病3。将职业病调整为132种(含项开放性条款),新增18种。,职业病目录,引发职业病的条件:有害物质的性质、作用人体的量

6、(剂量-浓度-接触时间)、设备防护条件、个人健康状况。,基本概念,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存在或产生的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各种有害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其他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在职业卫生工作中,根据经验或通过工程分析、类比调查、工作场所监测、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把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甄别出来的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是职业卫生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职业卫生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工作。,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生产性粉尘 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线有毒化学物质 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 导致职业性

7、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肿瘤的危害因素导致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有毒物质、生产性粉尘2、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红外、激光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射线等。3、生物因素,有毒化学物质,金属与类金属:铅、汞、砷、锰、镉、镍、铍、铊、钡、钒、铬、铀;刺激性气体:氯气、氨气、光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窒息性气体:

8、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有机化合物:苯中毒最严重的行业为油漆业和制鞋业。农药;,生产性粉尘,矽尘:游离二氧化硅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煤尘;石墨尘:碳元素为主的矿物质(含游离二氧化硅较高),石墨矿开采、碳素制品制造;炭黑尘:含炭黑为主的粉尘,炭黑制备、橡胶制品、稀有金属冶炼;石棉尘:石棉开采、耐火保温材料、建筑材料、刹车制动品制造;陶瓷尘;滑石尘:采矿、滑石粉加工应用;水泥尘;云母尘:云母开采、电器设备制造;铝尘:采矿、铝提炼、铝制品;电焊尘;铸工尘;其他尘,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铬、强酸强碱、紫外辐射、油彩、高温高湿三氯甲烷、煤焦沥青、有机溶剂、棉麻皮毛与饲料粮食加工导致职业性眼病

9、的危害因素:强酸强碱,刺激性化合物,紫外辐射、电离辐射、三硝基甲苯、高温红外辐射、激光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病危害因素:噪声;铬(铬鼻病);酸雾(牙酸蚀病),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苯所致白血病氯甲醚所致肺癌砷所致肺癌、皮肤癌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焦炉烟气所致焦炉工人肺癌铬酸盐所致制铬酸盐造业工人肺癌,典型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火力发电,原料:燃煤、燃油、燃气、生物燃料1 燃煤为原料:装卸:手工、翻车机、堆料取料机、犁煤器运输:汽车、火车、胶带机储存:煤场、煤棚、煤仓加工:破碎、制粉分析检验:采样、制样其他:计量、维护、动力杂质:硫、氮、砷特点:用量大

10、、固体粉末,典型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火力发电,2 辅料化水处理:盐酸、氢氧化钠;氨、联氨、磷酸盐;酸、消毒剂、絮凝剂;污水处理:酸碱中和剂、消毒剂点火:柴油,蓄电池电器绝缘:六氟化硫(四氟化硫、十氟化硫)脱硫:石灰石;脱硝:液氨抢维修:其他:抗燃油、润滑油形态:液体、固体、气体储存:罐、瓶、桶等 运输:罐车、汽车,典型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火力发电,3 生产过程化学:燃烧、氧化: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焊接:氧化物理:高温、动力、焊接生产方式:机械、巡检,煤粉喷吹;自动加药、手工加药设备:高温、噪声设备4 产品:电能电磁效应副产品:蒸汽高温废品:渣、粉煤灰废水:污水处理,

11、1铸造:原料:石英砂、铝硅酸盐耐火材料(混合)、铬铁矿砂、锆砂、镁砂等;合金辅料:胶合剂:滑石粉、煤粉、石墨、水玻璃、膨润土、黏土生产工艺:造型:填料、震实、展压、紧实:手工、气压:粉尘、振动、噪声,典型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机械制造,烘干:燃煤: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高频加热:电磁场。高温熔炼:高温热辐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金属烟雾、金属氧化物粉尘;浇铸:同上铸件清理:吹扫、打磨粉尘,切割、打磨噪声、振动,典型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机械制造,典型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机械制造,2锻压原料:金属料坯生产工艺:加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煤尘、炉

12、渣尘锻压:金属氧化物尘、噪声振动,3机加工原料:工件,乳化液、切削液(润滑)生产工艺:车、铣、刨、磨、钻 噪声、振动产品:略,典型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机械制造,4 焊装手工电弧焊:原料:焊件、焊条(焊芯:钢、碳、锰、硅、铬、镍、硫、磷等;药皮:氧化铁、锰、钛或大理石、荧石)生产工艺高温电弧熔结:电焊烟尘(氧化物颗粒)、电焊烟气(锰、铬、镍氧化物、氟化氢);电弧光(紫外辐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高温,典型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机械制造,氩弧焊原料:金属焊丝、氩气生产工艺:高温电弧熔结:金属氧化物尘(偶尔烟气);臭氧、氮氧化物;高温、紫外辐射、电磁辐射,典型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机

13、械制造,等离子焊(弧区温度达10000度以上)原料:工件、电极生产工艺:等离子弧高温切割、熔结:紫外辐射、放射线;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光气(特殊情况);高温热辐射、噪声、高频电磁场;电焊烟尘(金属氧化物),典型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机械制造,二氧化碳保护焊原料:二氧化碳、电极、工件生产工艺高温电弧熔结:紫外辐射、高温热辐射;电焊烟尘;氮氧化物、臭氧等(稍低),典型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机械制造,5表面处理电镀涉及最广的是镀锌,镀铜、镍、铬。原料:抛光砂、除油剂(种类繁多)、电镀液(氰化物盐、氯化物盐、碱)、侵蚀液(硫酸、盐酸、硝酸、氢氟酸等)生产工艺:工艺主要分为;镀前准备(检验、抛

14、磨、绝缘处理)上挂具(篮筐)前处理(化学除油、电解除油、酸除锈、预处理、中和、活化、预镀等)电镀或氧化或化学镀后处理(清洗、钝化、着色、封闭、中和、烘干等)磨光:粉尘除油:溶剂、酸碱、侵蚀:酸雾、氟化氢雾电镀:氰化物蒸汽、碱雾、金属盐雾、电磁场,典型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机械制造,镀镍原料:镀液:硫酸镍、次磷酸钠、醋酸钠、柠檬酸钠、乳酸、氨基乙酸、苹果酸、硼酸、氟化物辅料:脱油、清洗用酸碱还原反应:酸雾、镍盐、氟化物等,典型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机械制造,原料:石灰石、粘土、火山泥(灰)、铁粉、粉煤灰、矿渣、石膏、硅藻土;辅料:煤炭运输:汽车、胶带输送机储存:堆场、料仓、均化库装卸:铲车形

15、态:固体、粉末:需破碎、研磨,典型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水泥生产,生产工艺:原料的提取(采矿)原料的破碎原料的储存和预均化原料的粉磨(球磨机)生料的均化和储存 煅烧(生料通过旋风筒预热后再进入回转窑烘烤物料,煅烧成熟料)水泥的粉磨(根据水泥的品质,混合其他的化学原料粉磨)水泥的储存与运输。高温煅烧研磨设备:破碎、筛分、生料粉磨、煅烧窑、熟料粉磨;配套动力、风机、机泵、除尘设备生料、孰料、水泥粉尘,烟尘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高温热辐射设备噪声,典型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水泥生产,产品:水泥副产品:熟料形态:固体、粉末包装:袋装、罐车散装储存:筒仓运输:汽车、火车、船运 粉尘,典

16、型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水泥生产,基本生产过程(1)原料的装运和贮藏(2)原料加工和配制,(3)加料及化学反应,(4)成品精制和包装存在生产性粉尘的主要环节 化工涉及多个环节,当原料或产品为粉末时,上述各工序均可产生生产性粉尘,因化工产品的特殊性,其多为有毒有害或易燃易爆物质,在产生生产性粉尘的同时,还存在外伤、急性慢性中毒以及致癌等多种不良后果。,典型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化工行业,制鞋企业的抹胶、鞋面清洁;工艺品的彩绘、彩色印刷的上光;电子器件清洗;家具机械器件油漆,以及使用含苯天那水、溶剂等。苯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当环境中苯的浓度达到40mg/m3以上时,接触者就存在苯中毒的可能性

17、。在不通风的船舱、地下室刷含苯的油漆或涂料,或在不通风的车间使用含苯氯丁胶粘制皮鞋,可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苯蒸气,造成急性中毒,发生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走路不稳,像喝碎酒一样。而长期接触浓度苯则可能导致慢性中毒,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白血病。,典型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涉苯作业,1密闭空间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窒息缺氧:通风不良的密闭空间、氧浓度低残留化学物等氧化反应的耗氧微生物作用导致耗氧惰性气体吹扫后残留量过大降氧密闭空间内进行电焊等耗氧作业人员太多、停留时间过长人为耗氧,典型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中毒危险:密闭空间内有毒物质聚集装盛有毒物质残留未彻底清除残留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残生有毒

18、物质残留物质受潮等因数影响产生有毒物质(砷、磷)有机物质分解产生有毒物质:硫化氢、氨气密闭空间进行电焊等作业产生的有毒化学物密闭空间进行油漆作业产生的溶剂挥发物危害分析通风条件、通风状况储存的物质、废弃的物质、作业方式、清除程度,典型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 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2 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3 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4 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5 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的环境污

19、染缺少防毒、防尘、防暑降温和防噪声等设备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职业病的特点可预防而难以治疗:从源头控制人为性:规范用工行为,规范作业行为疾病控制的公共卫生理论通过法律和教育手段,采取管理和技术措施,实施综合防治策略职业病防治与传染病防治的区别治理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消除传染源(治疗病人)、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职业病防治原理,职业病防治原理,一级预防:病因预防(群体)预防、消除危害源头二级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控制(群体)工作场所定期职业危害评价健康监护制度三级预防:控制疾病恶化,挽救残存功能(个体)职业病人的治疗

20、与康复保障职业病人的权益,48,有毒有害作业企事业个体单位,有害因素,作业人群,识别,评价,控制,一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职业病与职业多发病,二级预防,三级预防,康复治疗,职业健康管理和职业卫生工作内涵,一级预防,建设项目管理,立项,职业危害严重的项目,一、粉尘的危害与控制,广西1001农民工在海南金矿打工确诊225矽肺病,14人已死亡;云南水富县63农民工在安徽凤阳石英砂厂,确诊30矽肺病;深圳农民工尘肺事件;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等;甘肃古浪县农民工赴酒泉金矿群发尘肺事件;,检出率最高的事件47.6%,演变为社会治安问题的事件,社会影响最大的事件,1984-2009年,408名农

21、民工,124人尘肺,30.4%,52,53,54,生产性粉尘的定义,粉尘是指以气溶胶状态或以烟雾状态存在的能较长时间漂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及自然界的分化、腐蚀、气体流动均可产生粉尘。生产性粉尘是专指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较长时间漂浮于作业场所(生产环境)中的固体微粒。,粉尘在人体内的代谢,人体对粉尘的防御和清除 人体对吸入的粉尘具备有效的防御和清除机制。一般认为有三道防线。a.腔、喉、气管支气管树的阻留作用b.呼吸道上皮粘液纤毛系统的排除作用c.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人体通过各种清除功能,可排除进入呼吸道的97-99的粉尘,约1-3的尘粒沉积在体内。但长期较大

22、量吸入粉尘可削弱上述各项清除功能,导致粉尘过量沉积,酿成肺组织病变,引起疾病。,56,生产性粉尘对健康的危害,尘肺(或致纤维化)致癌作用:石棉粉尘的致肺癌、胸膜间皮瘤 放射性矿物性粉尘(白血病)金属粉尘:镍、铬酸盐(肺癌等)二氧化硅粉尘致癌(肺癌)粉尘沉着症:金属粉尘沉着症,铁、锑、锡、钡等,粉尘治理经验,尘肺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关键在于预防。我国在多年的防尘工作中总结出八字综合防尘措施:革:技术革新水:湿式作业密:密闭尘源风:通风除尘 护:加强个人防护 管:加强粉尘及尘肺病人的管理 教:加强宣传教育 查:健康检查,对作业环境进行监测,粉尘的控制与防护,通风的方式和方法有以下几种:1)全面通

23、风 目前应用较广的全面抽出式机械通风,一般以主井为进风井,以巷道和工作面为通风管道,以副井为抽出风井,用高压离心机为动力,新鲜空气在通风动力驱使下,从地面经过进风井达到全巷道及工作面,完成排烟、除尘等任务后汇集于总的风道,由抽出风井排出地面。,技术措施(1),利用风扇将空气沿风筒压入工作面,使含尘空气沿巷道被排除出去。,是将工作面含尘空气经风筒被风扇抽出,入井空气沿巷道进入工作面。,利用两台风扇,一台为压入式扇风机,向工作面压入新鲜空气,另一台为抽出式扇风机,将含尘空气抽出。压入式是辅助性的,筒径较细,抽出用的是主要的,筒径较粗,压入用的风筒一直伸到工作面附近,两组风筒的末端相距4050。,在

24、风筒内安装12个喷水雾的涡轮喷雾器,喷嘴对着风流的方向,降低风流的粉尘。,(2)局部通风压入式局部通风抽出式局部通风混合式局部通风净化通风,必须设置有效的防尘抽风系统,局部排风,风罩有多种:密闭罩、外部罩及接受罩等排风罩的分类和技术条件(GB/T 16758-2008),设计原则:排风罩越封闭越好,越靠近污染源越好。保持足够的风速保证污染物排出。排出气体满足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1)湿式凿岩 中心式供水湿式凿岩(打眼)侧式供水湿式凿岩,技术措施(2),技术措施(3),装岩渣喷雾洒水 运输喷雾洒水 根据情况在适当位置安装自动洒水器,在矿车通过时自动进行喷雾洒水,或在转送机上面及滚笼某处安装喷雾器

25、,在其运转时进行喷雾洒水。,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防护帽、防护服、防护眼镜和面罩、呼吸防护器以及皮肤防护用品等。口罩的选用应根据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和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选用合适的口罩类别,正确使用和维护好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才能使它发挥应有的防尘作用和延长使用寿命。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GB/T18664-2002,呼吸护具类,矽肺的危害,矽肺的成因 矽肺是由于工作时长期吸入过量的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致肺部组织损坏进而发展成肺部纤维化的一种肺部疾病。例如,如果劳动者在没有任何预防措施下,长时间进行切割和打磨等粉尘工作,可罹患矽肺。矽肺患者早期的症状为气促及容易疲劳,

26、随着病情的发展,气促的情况会不断恶化,咳嗽也越来越严重,直至在平地上行走或休息时,仍然感到呼吸困难,渐渐丧失工作能力。矽肺患者比较容易并发肺结核病。,矽肺的潜伏期是多久?,一般潜伏期大约 10 年以上,但若在高浓度的矽尘环境下,便可能在短短几年内便会病发,若在极度恶劣的矽尘环境下,可于短至 1 年内便引致急性矽肺。,矽肺的病理形态,a.症状和体征 肺的代偿功能很强,矽肺患者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明显自觉症状,但射线胸片上已呈现较显著的矽肺影像改变。随病情进展,或有合并症时,出现气短、胸闷、胸痛、咳嗽、咯痰等症状和体征。b.射线表现 正常肺与矽肺的 射线胸片对比,矽肺的处治和预防,1.治疗 矽肺目

27、前尚无根治办法,因而临床上以对症治疗和预防并发症最为重要,采取综合措施,原则是提高病人的抗病能力。同时,应配合增强营养和适当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消除和改善症状,减轻病人痛苦,延长寿命。2.职业病致残等级程度鉴定矽肺患者诊断后,应依据其射线诊断尘肺期别、肺功能损伤程度和呼吸困难程度,进行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按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国家标准,尘肺致残程度共分为5级,由重到轻依次如下。,矽肺的处治和预防,二级 尘肺期伴肺功能中度损伤或呼吸困难3级。三级 具备下列3种情况之一:尘肺期;尘肺期伴肺功能中度损伤或呼吸困难3级;尘肺I、期合并活动性肺结核。四级 具备下列2种情况之一:尘肺期;尘肺I期伴

28、肺功能中度损伤或呼吸困难3级。六级 尘肺I期伴肺功能轻度损伤。七级 尘肺I期,肺功能正常。,3.患者安置原则 尘肺一经确诊,不论期别,均应及时调离接尘作业。不能及时调离的,必须报告当地劳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工会,设法尽早调离。伤残程度轻者(六级、七级),可安排在非接尘作业从事劳动强度不大的工作。伤残程度中等者(四级),可安排在非接尘作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或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从事康复活动。伤残程度重者(二级、三级),不负担任何工作,在医务人员指导下从事康复活动。,矽肺的处治和预防,二、化学毒物的危害与控制,中毒-人类面临的突出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全球已登记化学物 2100 万种 其中有570万

29、种实现了 商业用途日常接触化学商品25万种每天有20种新化学品进 入我们的生活工作环境中中国登记生产的化学产品 总数已超过4.5万种,各种职业活动造成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明显多发,恶性事件有增无减,侵害劳动者健康权益问题突出,社会影响越来越大。,中毒,-人类面临的突出公共卫生问题,急性化学中毒的常见原因,急性中毒一般表现为潜伏期短、起病急、病情重,如在高浓度硫化氢环境下,可出现“闪电样”死亡。中毒发生的快慢与所接触毒物的理化性质、毒性、剂量、防护意识、防护器材及场所防护设施如通风状况等因素有关。急性中毒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多数情况下不是单一因素。常见中毒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生产性中毒二、生活

30、性污染三、环境污染 四、人为性因素,生产性中毒,在生产活动中由于设备的跑、冒、滴、漏或其他意外事故,导致生产工人在短时间内接触较高浓度毒物,引起的急性中毒称生产性中毒。近年来国内报道建筑工地使用防水涂料因配方中含大量苯,现场测定苯的浓度超过国家最高允容许浓度达数百倍,导致工人急性苯中毒的多起事故。,(一)设备方面 1.工艺路线设计不合理或设备安装不合格。2.没有密闭、通风排毒设施或通风排毒设备安装不合理、通风排毒效果不好 3.设备检修或抢修不及时;4.因设备故障、事故引起的跑、冒、滴、漏或爆炸。,(二)安全管理制度 1.没有安全操作规程 2.违反安全操作制度或执行不当 3.没有安全警告标志或保

31、障装置 4.缺乏必要的安全监护和督促检查,(三)化学品管理 1.化合物成分不明或化学品无毒性鉴定证明 2.化学品来源不明 3.化学品贮存或放置不当 4.化学品转移或运输无标志或标志不清,(四)个体因素 1.无个人防护用品 2.个人知识、安全意识淡薄 3.缺乏安全毒物时间过长、过度疲劳或其它不良身体状态 4.接触防护用品性能不佳、不使用或使用不当 5.有从事有毒作业的禁忌证,化学物中毒重要事项,我省急性职业中毒事件,2003年7月15日,甘肃省白银市某锌品化工厂发生一起急性砷化氢中毒事故,2名作业工人重度中毒,3名轻度中毒,另有11名出现接触反应。2004年6月26日,甘肅高崖金城水泥有限公司自

32、营工程队位民工在清理高崖生活福利区化糞池和下水主管道时,因沼氣中毒身亡。2005年8月24日,酒钢公司发生一起氯气泄漏事件,约有四五十人中毒。2006年5月7日,白银市靖远县靖安乡王家山煤矿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9人死亡。2007年8月7日,靖远县华夏纸品工贸有限公司发生气体中毒事故,3人因硫化氢中毒抢救无效死亡。2008年10月31日,甘肃省永靖县盐锅峡氯化石蜡厂发生一起氯气储气罐爆炸事故,事故造成41人受伤,1人遇难。2009年3月13日,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丰源顺煤矿发生一氧化碳气体中毒事件,矿井内的5名检修人员和2名救援人员不幸遇难。2010年4日上午8时15分,白银天翔化工建材有限

33、责任公司碳酸锌厂发生氨气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民乐县甘肃锦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硫化碱车间发生一起一氧化碳中毒事故,事故造成4人死亡,3人受伤。2013年7月21日22时40分左右,甘肃锦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硫化碱烘干工段主任刘某安排3名员工易某等清理提升机地坑物料,易某进入地坑内清扫时晕倒在地坑内,张某和闻讯赶到的人员在施救过程中,不断有人晕倒在地坑内,直至采取将口罩沾水、佩戴防毒面具、向地坑注入氧气、架设通风机等方式后,才将地坑中的人相继抬出,但仍有4人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硫化碱车间烘干机运行中引风机变频器跳闸,煤粉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在炉内无法正常排出,

34、烟气通过提升机机壳排入检修地坑,致使地坑内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过高,造成清理中毒。,我省急性职业中毒事件,2012年4月27日上11时,白银公司厂坝铅锌矿护矿队3名职工在该矿吊坝沟矿区一废弃矿硐进行日常巡查时,进入矿硐未能及时返回地面,接到矿硐外留守监护人员报告后,厂坝铅锌矿先后组织两批11人入硐营救。27日下午4时20分,有5人先后安全升井,接受检查治疗,另外9人被困矿硐内。专业救援队在井下沿着斜井搜寻至400米处,因井下一氧化碳浓度高,超出临界值500倍左右,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难度。事故结果造成8人死亡,多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第五具遇难人员遗体被抬出,事发地点甘肃成县黄渚镇吊坝沟,

35、甘肃省矿山中毒事故,国务院安委办通报广东省二氯乙烷职业中毒事故甘肃省硫化氢职业中毒2011年9月28日以来,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荔湾区先后发生多例职业性1,2-二氯乙烷中毒事故。此次事故先后造成39人中毒(其中4人死亡),涉及39家制鞋、箱包制造及皮革加工企业,其中34家为无牌无证小作坊。事故直接原因是:企业违法使用含有1,2-二氯乙烷(含量最高达58.99%)等有毒成分的劣质胶水,没有设置任何通风排毒设施,尤其在天气较冷的情况下,关闭了作业场所门窗,且没有采取其他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导致作业场所1,2-二氯乙烷浓度严重超标。目前,已抓获工厂负责人、劣质胶水供应和制造商等违法嫌疑人35人

36、。,2012年2月16日下午18时,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王岘镇白银乐富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该公司为一家庭作坊式企业。这起事故是生产25号黑药时发生的硫化氢中毒事故。据事故调查组初步分析,该企业生产装置长期闲置,原装置配套的冷却、自动加料、抽真空设备(正常工艺条件是反应釜内为微负压)均被拆除,无任何温度、压力、液面、控制、紧急切断等措施,业主私自从抽真空口接一塑料管至一容量250千克的碱液桶(直径约50厘米,高约100厘米),意图使反应釜内积聚的硫化氢靠自压自行排出。由于无硫化氢抽出设备,釜内原料反应后产生的硫化氢积聚,反应釜内压力升高,在操作人员打开进料口阀门准备再次加

37、料时,釜内硫化氢气体瞬间大量溢出,致使在反应釜操作平台上进行操作的3人中毒死亡。,两起中毒事故的发生,充分暴露出部分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和劳动者生命健康,职业病危害预防责任和措施不落实,劳动者安全健康意识和防范能力差;一些地区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还比较突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还存在漏洞和薄弱环节。,教训!,化学毒物通常是指那些在小剂量的情况下,通过一定条件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改变,导致暂时性或持久性病理损害乃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有毒与无毒并无绝对界限,如有的剧毒物质在微量时,可有治疗作用,而治疗药物超过限量,则可使机体中毒,一些似乎无毒的物质,如进入体内达一定剂量

38、后,便能引起毒性反应。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中的毒物。,1.概念,毒物的急性毒性可按LD50或LC50来分级。LD50的意思是半数致死量,LC50的意思是半数致死浓度,即引起实验染毒动物半数死亡的毒物剂量或浓度。一般可按LD50将毒物分为剧毒、高毒、中毒、低毒、微毒等五级。,2.毒物毒性分级,存在形态:包括固态、液态、气态、气溶胶的形式。雾: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烟: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0.1m的固体微粒。粉尘: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粒子直径为0.1-10 m的固体微粒。气溶胶:漂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统称为气溶胶。,3.生产性毒物的存在状态,1)生产过程中接触

39、原料的开采、提炼;加料和出料;成品的处理、包装等。2)使用过程中接触材料的加工、搬运、储藏;化学反应控制不当;管道、钢瓶泄漏;设备的保养、检修等。,4.生产性毒物的接触机会,94,1、呼吸道 凡是以气体、蒸汽、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会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而被运送到全身。较大的粉尘大部分可以被鼻毛滤掉,气管上的纤毛可以将沉积在气管壁上的粉尘通过粘液运送到咽部排除,只有较小的粉尘才能到达肺部。粉尘微粒越小,对人体危害越大。,5.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95,2、消化道 毒物经消化道进入人体的原因:一是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手沾染毒物后没有及时用流动

40、的水清洗或清洗不彻底,就进食、饮水或吸烟等进入消化道;二是由于饮食、水等被毒物污染。教育员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在接触毒物的过程中应严禁饮水、进食、吸烟;工作完毕后必须用流动的水将手冲洗干净;接触毒物的衣物、鞋、帽应放在安全地方,及时清洗干净。,96,3、皮肤 脂溶性毒物经皮肤吸收后,还需要有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具有水、脂溶性的物质(如苯胺)易被皮肤吸收。裸露的皮肤出汗时更容易被毒物侵害。易通过皮肤进入人体的有毒化学品主要有有机磷农药、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等),有机溶剂二甲基甲酰胺也极容易通过皮肤进入人体。,1、毒物的分布 毒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部分随淋巴液)分

41、布全身。当体内毒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就发生中毒。毒物在体内各部位的分布并不均匀,同一毒物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也不相同,有些毒物相对集中在某些组织或器官中,如铅、氟主要集中在骨质中,苯多分布在骨髓及类脂质中。,6.毒物在体内的过程,98,2、生物转化 毒物吸收后受到体内生化过程的作用,其化学结构发生一定改变,这个过程称为生物转化,其结果可使毒性降低(解毒作用)或增加毒性(增毒作用)。(敌百虫敌敌畏)毒物的生物转化可归结为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经转化形成的毒物代谢产物排出体外。3、排除 毒物代谢产物可经肾、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排除,其中经肾随尿液排除是最主要途径,常用测量尿中的毒物含量来监测

42、和诊断毒物吸收和中毒的情况。,99,按照职业危害因素(毒物)作用的性质,对人体的危害可分为:刺激性、腐蚀性、窒息性、麻醉性、溶血性、致敏性、致癌性、致突变性、致畸性等。1、刺激性 对皮肤的刺激:许多化学品能引起皮肤干燥、粗糙、疼痛,这种情况被称作皮炎。对眼睛的刺激:眼睛接触化学品会产生流泪、酸痛等感觉。伤害程度取决于毒性的大小和采取急救措施的快慢。对呼吸道的刺激:呼吸系统接触化学品后会引起气管炎、肺炎、肺水肿。,7.毒物对人体的危害,100,2、过敏 皮肤接触环氧树脂等化学品会产生过敏性皮炎(皮疹或水泡)。呼吸系统接触甲苯、福尔马林等化学品会引起职业性哮喘(咳嗽、呼吸困难)。3、窒息(缺氧)单

43、纯窒息:环境中的氧气被惰性气体(N2、CO2等)所冲淡,当氧的浓度降到17以下,机体会出现缺氧,引起头晕、恶心,严重者会死亡。化学窒息:化学品能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机体缺氧。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要大于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300倍以上,CO含量达0.1时就会造成严重缺氧。还有氰化氢、硫化氢等毒物都会引起化学窒息。,101,4、昏迷和麻醉 乙醇、乙醚、烃类会导致中枢神经抑制,出现昏迷和麻醉现象,严重者会死亡。5、全身中毒 有些化学品会引起一个或多个系统中毒并扩展到全身。6、致畸 对胎儿造成危害,导致胎儿畸形。目前已 知会造成畸胎的主要物质,包括放射线,药物及化学物质如有机氯杀虫剂,甲基汞.,102

44、,7、致癌 长期接触一定化学品会致癌,潜伏期一般为4-40年。如:砷、石棉、镍等会引起肺癌;苯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镍、木材、皮革粉会引起鼻腔癌;苯胺、皮革粉会引起膀胱癌。8、致突变 试验结果表明致癌化学物质对后代发育都有不同程度影响。,(1)迅速脱离现场。(2)防止毒物继续吸收。(3)心肺脑复苏。(4)对意识丧失者,注意瞳孔,呼吸、脉博变化,及时除去口腔中异物。(5)特效解毒剂的应用。,8.急救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准备相应的解毒药物。氰化物解毒剂:亚硝酸异戊酯、3%亚硝酸钠、4-二甲氨基苯酚等;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剂:美蓝;有机磷解毒剂:解磷定、氯磷定、阿托品等;金属络合剂:EDTA、促排灵、二

45、巯基丙磺酸钠、二巯基丁二酸钠、青霉胺等。,9.解毒药物,苹果公司的代工厂实际上违背了苹果公司的“绿色承诺”,使用有毒化学溶剂正己烷擦洗电脑LOGO和iPhone屏幕,导致大量员工受伤致残。“胜华科技称,为受到正己烷化学品影响的员工准备了1,000万元人民币的赔偿金,如果员工病情继续,还会赔付更多。”(苹果代工厂出千万元偿金 中毒员工称太少,搜狐,2011-2-28 15:48),毒苹果事件,职业性黑变病,职业性黑变病是指劳动或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主要是煤焦油、石油及其分馏产品,橡胶添加剂,某些颜料、染料及其中间体等)引起的慢性皮肤色素沉着性疾病。,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接触三氯乙烯后

46、30天左右发病发热、皮疹和肝损害 散发,病程长(12m,个别超出4m),职业性皮肤溃疡,化学毒物危害控制措施,采用自动化、机械化操作,可以减少毒物的逸散,并避免工人直接接触毒物。如有些新建厂房已将毒物的运送、开桶、倾倒等操作步骤全部机械化或管道化,并将毒性大的物质的反应锅密闭在单独的室内进行,操作者只需在密闭室外操作,密闭室内设有专用排风设备这样可以基本上防止毒物对工人的危害。生产过程中常因设备的跑、冒、滴、漏,致使毒物逸入空气中,特别在加料、采样、加工、包装等操作时更为常见。因此,采用适当的通风,排出已放散出的毒物,是降低车间空气中毒物浓度的一项重要措施。生产工艺布局应合理安排,产生毒物的区

47、域应与其它场所隔离。设置必要的防火防爆设施,并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易混淆的化学品进出料口,应确认程序或其它措施,一般情况下应有警告标识。,技术措施,(2),严格执行有关法规、标准和规定。加强安全卫生管理,将预防急性职业中毒列入企业系统管理内容,各个环节都不应疏忽预防工作。其主要措施包括:建立安全操作规程并且加以严格实施,建立检修、清理安全作业程序,严格执行监控和监护制度,建立健全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组织管理措施,卫生宣教普及防毒知识,使人人懂得预防方法,自觉遵守防毒的规章制度和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在有关人员中开展防毒知识的宣传。同时,关心工人健康,使其培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对预防中毒能起到较好效

48、果。轮岗,更换不同工作岗位,脱离接触。,组织管理措施,加强个人防护:在以上预防措施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时,就在特殊情况下,个人防护的使用还是必要的,它是整个预防工作的辅助措施。如防护服、防护膜、防护眼镜、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等,要注意正确选择和使用有效的口罩或面具。就业前及定期检查:接触有害物质的作业工人在就业前应做一次全面体检。检查目的一是掌握工人接触毒物前的健康状态,为以后动态观察进行比较,二是发现不适于接触有关毒物的工人。监测车间环境毒物浓度:经常性监测可以掌握毒物的发生源及其分布、危害水平等。必要时,可以在危险岗位放置监测警报装置。,个体防护措施,五、制度建设,救援预案应当明确责任人、组织机

49、构、协调机制、技术方案、救援设施、医疗救护等内容。并对救援预案进行演练,保证应急救援系统完善、完好、运转熟练。,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针对有害物的生产工艺和防护设施: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的物质,是防止职业病发生的根本措施;生产过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管道化可减少接触的机会;有害车间与无害车间分开,对有害气体的散发源进行密闭、隔离,尽量把有害物控制在一定范围;采用工业通风,及时排出有害物,降低车间有害物浓度。,预防控制措施,个人防护用具,个人防护用具包括:呼吸防护用具,防护手套,防护鞋,防护服等。作业场所的呼吸危害大略可分为粒状物,气态物与缺氧三类,不同的危害必须使用不同的呼吸防护具

50、。分为供气式及过滤式,供气式是以清净空气源供给配戴者所需的呼吸空气,过滤式则以滤材滤清呼吸空气中的有害物。呼吸空气可能缺少氧气,极度危害或危害程度未知的环境时(如火灾现场,通风不良的塔槽,密闭空间中),应该使用供气式呼吸防护具。而在一般情况,则可使用一般过滤式呼吸防护具,但必须根据有害物的型态选用不同的滤材。,防护手套来防止任何手部的伤害。足部防护具依不同的作业,而有不同防护型式的鞋具,如防止重物坠落压伤足部防压安全鞋,防滑鞋,长统防酸碱安全鞋及防爆型安全鞋。防护衣主要有:防 火防护衣,防静电防护衣,防化学物质防护衣,防高温防护衣,防辐射防护衣。,个人防护具,检测与评价技术,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