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939817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7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高职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高职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高职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高职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职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根据戴士弘教授培训材料整理,戴士弘:教授,曾任教于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计算机系主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长。戴士弘教授从1995年起开始进行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并取得重要成果。2002年在国内率先提出职业教育课程应进行“整体设计”(宏观设计)和“单元设计”(微观设计)思想。2005年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主持教师高职教育能力培训与测评工作,对提高该院教师教学水平取得了明显效果。,主要内容,什么是一堂好课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当前职业教育中的问题课程的单元设计课程的整体设计项目课程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分析,一、什么是一堂好课,现在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方法

2、:督导和同行听课打分。项目(打分表上)标准:专业内容熟练正确、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语言流利且富有感染力、逻辑思路流畅、教态自然、板书精心设计。教学符合计划进度、教学文件齐全、多媒体使用得当。课堂效果好、能够教书育人。这样的评价方法合理吗?,至少存在二个方面的不合理第一:用随机抽样方法来评定工作产品质量可以,用于听课以评定一个教师所教一门课程的质量显然是不合理的。第二:评价内容上存在不合理。所有的听课考查项目都是考查教师的“讲”,似乎教学效果只与教师“讲”的好不好有关。其实,课程的效果好不好,首先要看学生学的好不好。学生有兴趣,积极参与动手动脑,通过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主动性以提高学习效果,这才是

3、好课。教师讲的好是教学效果好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所以要制定新的课程评价标准。第一条:课程效果的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教师为主体。(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充分行动起来,动手动脑学习操练,不是看老师“表演”)第二条:课程应突出能力目标。现在的教学大多是以“传授(专业)知识”为目标的。认为“有了知识,就有能力”,这是高职教师观念上的最大误区。(知识与能力之间不但不等同,而且有深沟,这道深沟只有通过“实训”来填平。高职教育更注重的是知识的应用,而不是知识本身)。,第三条:能否用适当的任务进行能力训练。知识可以传授,能力无法传授,只能靠训练。用什么训练?通过做事,用完成任务的过程来训练。做什么事

4、?做学生未来职业岗位上的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熟悉学生的就业岗位,认真分析岗位的工作任务、能力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带领学生去完成这些任务,让学生练出办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出自学的能力,学到相关的知识,获得实际成果,产生由衷的成就感和自信。,一门好的课程应满足以下原则: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的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应当能够从职业岗位的第一线起步。所谓起步,就是在第一线工作不但能够愉快胜任,还能迅速脱颖而出,展示自己学习和工作的潜力。换种说法就是:我们的学生要能够解决岗位上的实际问题,具

5、有自我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相当部分学生还应具有创造、创新和创业能力。高职的毕业生应当是“高技能人才”,并不满足于仅在第一线充当劳动力(这应是与中职的区别)不是培养“好用、不经用”的毕业生。从工作领域看:我们的学生主要从事技术、营销、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工作,而不是从事科学研究和专业领域开发、设计工作(与本科的区别)。,三、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就业困难供求的总体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结构性就业困难专业设置不合理不能零距离上岗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学习内容与岗位工作脱节教师缺乏一线工作经验其它(就业观念上的),现象:许多教师也发现,在企业几个月就能熟练掌握的技

6、能,学生在职业院校三年后却仍然不会。,学生的学习准备不足知识上的无疑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对基础(学科体系化的)课程学习的结果是不太理想的,这是事实(否则不会进职业院校)。心理上的多年的学习成绩不佳以及老师的责备、冷漠,已在学生心中深深地积淀对这类课程的厌恶。现象:学生认为老师讲的东西无用、没趣,为了得到毕业证书,不得不勉强应付。教师已开始产生职业厌倦感,不愿意与学生交流,甚至上课时只看黑板、不看学生。如何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乐趣、学有成效”?,高职内涵的发展重视程度目前高职的规模发展已到极限教育部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高职“内涵发展”的目标2010年将面临“高职生源挑战”,没有质量的“高职”将

7、会在“洗牌”中“淘汰出局”现象:办学特色鲜明、品牌特色专业多、精品课程多、教科研成果多的院校,无不是开展课程改革早、课程改革成果显著。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需要进行课程改革解决学生“厌学”需要进行课程改革求质量的内涵发展,只有通过课程改革来实现课改的思路和方法:校企合作,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学习情境,制定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总体设计;教师通过对某门课程的整体设计,提高对“课程”的认识,实实在在的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四、课程的单元设计,课程的一个单元,就是一次课。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就从课程的单元设计开始。,课例1教学内容:建筑防雷此课为一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执教。他的讲法(单元设计/教案

8、)如下:,雷电成因、雷电的危害雷电分类、防雷标准防雷措施黄山实例作业布置此备课/讲授课过程符合职业教育要求吗?,分析与点评,课程采用这种讲法正是传统的知识传授型课程教学模式。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为主体。课上没有学生的能力训练。上课时,学生要练吗?当然要练!这里说的“练”不是概述的提问、不是知识的巩固,而是训练运用知识做事(例如防雷设计)的能力!用课程改革的三个最基本原则(能力目标、学生主体、任务训练)去衡量一下,三者一个都不具备。这节课(这个单元)应如何设计?,设计(备课)时,教师自己首先要明确本次课程的能力目标,然后根据这个能力目标设计本课程能力训练项目或任务。项目(任务)确定后,教师要设计

9、能力实训的过程。“能力目标”就是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能用“什么”,做“什么”。能力目标的描述要求具体、实际、可检验。“能理解 概念、能掌握原理/定义等”不是我们要求的能力目标。,建筑防雷(新单元设计),能力目标:能用课本上的标准,对指定建筑设计初步防雷措施。课程的引入:从直观的雷电照片和黄山防雷的实际问题开始,以知识实际应用的精彩实例为中心,提出防雷设计的任务。完成本次课程任务:查阅课本的标准、分组设计、结果讨论。课程的实质性内容从“传统的避雷针功能不足”引入。为了预防高山上的侧击雷,必须学习预防侧击雷的新手段。然后,自然地引出雷电的两种类型,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系统的知识。系统知识的引出,归纳

10、上升(成因、危害、分类、标准)、总结熟记。尽可能由学生自己总结,也可以师生共同完成或由教师自己完成。提出新任务,进行设计讨论。对细节技巧进行总结归纳。,分析与点评,课程实施有明确的能力目标,由直观的实例引入,以防雷任务为载体,以防雷中的问题为中心,学生要动手(动脑)操作,学生是课程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有能力的训练,课程有知识的归纳总结。知识的引入是由实际需要引起的,中是由知识体系引起的。例如:侧击雷的引入是由黄山建筑防雷的要求引入的,不是由雷电分类的知识体系引入的。延伸:本次课的素质目标?雷电常常造成人们的生命财产损失,如防雷措施设计不好或制作(选材、施工)不符合要求,会怎么样?,课程单元设计

11、要点,首先要准确叙述本课程的能力目标,然后确定相应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等。这是课程单元目标确定的依据。课程的评价和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选定每单元课程单项能力的训练任务。根据单元课程目标,为学生准备一定数量的训练项目,用各种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实践,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操作能力。对“能力的实训过程”进行科学设计,确定演示、实训、实习的内容,做好实践教学的各项准备工作。(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学生能力提高为目标,安排训练项目,不是仅着眼于具体的产品和任务)。,做好有关的知识准备。不是“系统的理论知识”,而是“系统的应用知识”。要求教师从实用出发,对原有的知识体系从应

12、用的角度进行新的、系统化的改造。以课程项目任务的需求为主要依据,确定课程涉及的知识内容。这样“知识理论够用为度”就有了实际可行的依据以课程的项目任务为衡量基准。系统的知识不是不要,而是通常在完成任务之中或之后,归纳总结出来。设计课程内容的引入、驱动、示范、归纳、展开、讨论、解决、提高、实训等过程。教师要学会使用行动引导教学法。从直观实例开始,按初学者的认知规律(掌握一个概念应从具体到抽象,从定性到定量,从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兴趣,提高学习能力。,课程不能从概念出发,要打破过去“先学后做”的习惯,采取“边做边学”或“先做后学”的方式。教师要努力改变课堂上信息单向传递、教师单向控制的局面,实现真

13、正的互动。互动不是简单理解成让学生起立回答问题,而是给学生真正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能力、探索知识、总结经验,从而形成抽象概念。做好板书、演示、展示、示范操作设计和实物准备。过去“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现在“教师做导演,学生是演员”全提高一级,对专业教师的建议,要教“课程”,不要教“书本”要设计,不要照本宣科要应用,不要单纯的知识要能力,不要单纯的理论要一精多能,不要泛泛应付教无定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一、教案头,二、(单元)教学设计,五、课程的整体设计,按照系统理论,一门课程的每个单元都好,整体不一定好。要从单元“联系”的角度,对课程教学的设计进行整体优化。强调的原则

14、:职业活动导向;突出能力培养;项目载体;用任务训练岗位职业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不要的原则:以知识系统为导向;突出知识目标;课堂活动、问答、习题、巩固知识;用逻辑推导来训练思维;以教师为主体;知识理论实践分离。,课例模拟电子技术,授课对象:电子技术、机电类、计算机等二年级学生教学安排:16周:绪论、定义、概念、公式、定律、方法、直流交流计算715周:单元电路原理与实验1618周:整机电路分析与设计1920周:复习笔试考核设计:笔试、实验报告、作业第一堂课:绪论、历史、课程名称、主要教学内容,分析与点评,作为电工、电子、计算机、通信类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中的概念、理论内容分

15、量很重,内容抽象难懂。本课程的教学设计等于没有设计,只是按教材顺序进行讲解而已,学生始终被动听讲。实验为传统“验证性”实验。整机电路分析设计为“纸上谈兵”对照六个原则分析还有什么不足?这样授课可以设想其教学效果。,模拟电子技术(新课程设计),首先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对于这样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应培养的岗位能力有:元器件的识别、测量能力电路图识图、绘图能力(手工、专用软件)电路焊接、制作、测量、调试、故障定位、维护、修理、测绘能力单元电路分析、计算、初步设计能力工具使用能力(电烙铁、螺丝刀、电钻)仪器使用能力(万用表、整流电源、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专业软件使用能力电子产品说明书阅读、写作能力

16、专业外语能力安全操作能力,在一门课程中训练所有这些能力,可能吗?可能的!但前提是要设计好单项训练项目和综合训练项目(学生必须完成一个实际的产品),则这些能力必然全都训练到时。单项训练:不能是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仅仅使用面包板插接、套件焊接是不行的。而是根据课程进展,由简单到复杂的实际任务(制作单元电子电路)来训练。综合训练:选择项目(任务)最为关键。项目选择要素: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覆盖性、趣味性、挑战性、可行性。如本课程开始教师是选择“无线电话筒”项目,学生有兴趣,也具有实用性,但是“覆盖性”不能满足课程要求。后改为“扩音机”项目。,新的教学安排:19周:单元电路知识制作测量(单项实训)。

17、从感性经验、模糊理解入手。1015周:直流交流计算和电路理论分析方法,同时单项能力考核。1618周:扩音机制作演示(综合实训)。成果演示、综合能力考核。考核设计:考核包括笔试、个人操作、项目制作、单元电路制作、作业和口试,第一堂课设计,课程名称、内容、要求、考核方式,特别是每人单独通过的单项能力考核。家里有音响吗?用过音响吗?做过音响吗?你也能做!扩音机样品展示,综合项目要求。分组、元件辩别测量、仪器面板画图翻译。布置作业预习第一章,制作单管放大器。与传统的第一堂课从“绪论”开讲相比,这样的设计有什么好处?,课程整体设计的要点,(1)确定课程的整体目标(特别是课程的能力目标)是以职业岗位需求为

18、根据的。能力目标应是结合本课程的、具体的、可检验的目标。包括:对项目任务的理解、分析、评价能力;项目任务的执行能力(对课程而言,这点最为重要);对项目任务结果的展示、分析、评价能力;对工作环境的熟悉能力;按照规范/安全要求操作的能力;主要工具的使用能力;事故的处理能力;在复杂环境中做事、与人竞争协作的能力;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我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2)课程内容改造课程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课程的实例、实训和主要的课堂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课程的顺序应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为“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课程必须在教材

19、基础上,根据以上二点进行二次开发,课程内容可设计成若干个“既相对独立又有联系的”模块。职业院校中,外语注定是专业工具,每次课中有25个专业词汇用外语说、写,只此而已。(让学生感到外语和汉语一样,是表达意义的工具而已,这是提高学生外语水平的重要措施)。,(3)综合项目设计选择、设计一个或几个贯穿整个课程的大型综合项目,作为训练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主要载体,这就是以项目为课程能力训练载体的原则。项目的选择要点是: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覆盖性、趣味性、挑战性、可行性。综合项目设计也最能考验教师的功力和水平。重要误区:教师的任务是传授知识,能力要靠学生自己课外去训练。,(4)单项项目尽可能是大型项

20、目的子项目,用于训练学生的单项能力。尽量避免类似习题、许多相互无关的并行小练习。尽可能用接近学生未来岗位的项目。项目设计顺序遵循“由简单到复杂”。能力是讲不会的,也是教不会的。,(5)第一堂课传统的、教师从头讲到尾的、拖拖拉拉的“绪论”是浪费宝贵时间。第一堂课的任务是开门见山,让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有一个鲜明的第一印象,对课程的进行充满兴趣和期待。设计:在简单交代课程内容、特点之后,立即介绍课程的目标、项目任务,介绍课程如何考核,进入课程正题,用鲜明的案例、实例、问题和操作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内容),一、管理信息课程名称:批 准 人:课程代码:所属系部:制 定 人:制定时间:二

21、、基本信息课程类型:学 分:先 修 课:学 时:后 续 课:授课对象:,三、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1)能力目标(2)知识目标(3)素质目标2、课程内容设计,3、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概要说明,项目编号1n与课程内容设计的模块对应。,4、进度表设计,5、第一堂课设计梗概,四、考核方案设计,如我院的道路建筑材料精品课程,(三)课程评价1、工作任务评价(平时成绩)(1)能力目标(检测、报告、综合实训的评价)50%;(2)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课堂发言、讨论、作业等)30%;(3)其它(出勤、表现)20%。2、综合评价(1)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2)平时成绩(100%)

22、=七个单项成绩(60%)+二个综合实训成绩(40%)(3)七个单项成绩根据其在课程中的地位分别占612%;二个综合实训中,综合实训一,占15%,综合实训二占25%;(4)期末成绩(100%)为期终头面笔试成绩。,五、教材、资料,六、项目课程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分析,常见现象:分离的教学安排。单元教学中,先讲后用。整体教学中,先集中理论,后综合实践。大型实践课中没有知识、理论的配合。产生这类现象的问题出在哪?,思想上的问题必须转变的(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必须考虑),系统知识,定量理论。这是高等职业教育所必须具备的,否则就不是高等教育。但绝对不能采用传统的以系统知识和定量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把课程从

23、知识讲授型为主,变成以知识应用型为主。把课程从以知识、概念、定律、逻辑推导为载体,变成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把课程从学生被动听课,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操作,积极参与新知探索。把课程从教师讲解为主,变成由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的环境条件为主。把课程评价从教师讲的好为准,变成以学生学的好(有兴趣,能力有提高)为准。树立新观念:知识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学”会的;能力不是教师“讲”会的,而是学生“练”会的。,方法上的问题课程需进行设计(进行课程单元设计必须考虑),课程目标要明确。每个单元课程都有明确的目标。特别突出能力目标。案例引入,问题驱动。教师举案例不是为了引向“新概念、新知识”,而是为了引

24、向任务、问题。正反实例,操作示范。通常教师只设计正面的,事实上反而的实例更有效。实例模仿,改造拓宽。教师实例示范,学生可以先模仿,然后将实例的功能进行提升,对实例的结构进行改造,试着独立完成。(也可采用老师“讲A,学生做B”的方法,老师做的任务与学生要完成的任务是不同的“双线并行”贯穿项目设计。老师带学生先完成一个相对简单的贯穿项目/任务,学生课外完成另外一个同类的、但相对综合复杂的贯穿项目/任务。)讨论消化,归纳总结。事情做完了,对其中使用的知识进行消化总结。要重视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要强调与技能知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整合。,教师的问题能力

25、及思维误区,教师从校门到校门,只知道学科体系,不知道按课程能力目标重组课程。只会知识讲授,不会行动导向,不会进行课程的设计。认为“有了知识,就有能力”。教师只了解专业内容,不了解学生(学习基础、认知能力、认知过程),只怨学生缺乏“专业素养”,不了解新时期学生的兴奋点、兴趣、积极面,只看到缺陷。不少教师甚至认为“自己教学水平高,学生水平低”。教师不了解职业岗位要求,不会进行能力需求分析,不熟悉实际项目、举不出课程案例、找不到课程项目。学院的教学条件(尤其是实践教学的)不能满足项目课程的教学要求。任何学院不可能先为教学改革备好师资和实训条件,师资靠培养和自我锻炼;实践教学条件也是要根据专业课程改革

26、的要求去建设。,如何知道你的课程是否符合要求 教师教改中可用于自检的问题,课上有没有精彩内容吸引学生?课上有没有丰富的补充实例?课上有没有操作,包括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独立完成操作?课上有没有提供成败、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和经验?课上有没有重点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课程有没有贯穿的综合项目(案例、实务)和相应的实训?课程有没有单项的实训?课上有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课程内容有没有尽量与学生感兴趣的考试和求职联系?课程有没有带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有没有体现精讲多练、小步快进?教师是“力求讲全”、力求“完成进度”,还是“力求引起兴趣,让学生自己产生动力学全学好”?,课程有没有全面考核、综合评价,

27、特别是对能力的考核评价?课程有没有体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课程的进程是否有利培养学生新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课程有没有规范的教学文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设计?教师有没有关注本专业领域前沿动态,你的实践经验够用吗?你的能力能胜任新的项目课程教学吗?,后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每个教师都要站在“忠诚党的高职教育事业”的高度,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作为专业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最可行的途径是从课程设计入手。为了便于大家行动,我们整理了二门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设计资料,供参考。一门是应用经济学基础;另一门是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另有制造类、电子信息类、外语类、人文社科类专业的课程教学设计,可提供大家参考。如有需要,与教改办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