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的建设与管理.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4173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苗圃的建设与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苗圃的建设与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苗圃的建设与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苗圃的建设与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苗圃的建设与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苗圃的建设与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苗圃的建设与管理.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园林苗圃的区划与建设,第一节园林苗圃的种类及其特点第二节园林苗圃建设的可行性分析与合理布局第三节 园林苗圃的规划设计第四节园林苗圃的建设施工第五节 园林苗圃技术档案的建立,第一节园林苗圃的种类及其特点,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全社会对环境建设的日益重视,园林绿化建设对苗木的需求量增长迅速,社会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园林苗圃建设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其种类、特点各有不同。,一、按园林苗圃面积划分,按照园林苗圃面积的大小,可划分为大型苗圃、中型苗圃和小型苗圃。1.大型苗圃大型苗圃面积在20hm2以上。生产的苗木种类齐全,拥 有先进设施和大型机械设备,技术力量强,常

2、承担一定的科研和开发任务,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高,生产经营期限长。2.中型苗圃中型苗圃面积为320hm2。生产苗木种类多,设施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生产经营期限长。3.小型苗圃小型苗圃面积为3hm2以下。生产苗木种类较少,规格单一,经营期限不固定,往往随市场需求变化而更换生产苗木种类。,二、按园林苗圃所在位置划分,按照园林苗圃所在位置可划分为城市苗圃和乡村苗圃。1.城市苗圃城市苗圃位于市区或郊区,能够就近供应所在城市绿化用苗,运输方便,且苗木适应性强,成活率高,适宜生产珍贵的和不耐移植的苗木,以及露地花卉和节日摆放用盆花。2.乡村苗圃(苗木基地)乡村苗圃(苗木基地)是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紧缺

3、和城市绿化建设迅速发展而形成的新类型,现已成为供应城市绿化建设用苗的重要来源。由于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低,适宜生产城市绿化用量较大的苗木,如绿篱苗木、花灌木大苗、行道树大苗等。,三、按园林苗圃育苗种类划分,按照园林苗圃育苗种类可划分为专类苗圃和综合性苗圃。1.专类苗圃专类苗圃面积较小,生产苗木种类单一。有的只培育一种或少数几种要求特殊培育措施的苗木,如专门生产果树嫁接苗、月季嫁接苗等;有的专门从事某一类苗木生产,如针叶树苗木、棕榈苗木等;有的专门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生产组培苗等。2.综合苗圃综合苗圃多为大、中型苗圃,生产的苗木种类齐全,规格多样化,设施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经营期限长,技术

4、力量强,往往将引种试验与开发工作纳入其生产经营范围。,四、按园林苗圃经营期限划分,按照园林苗圃经营期限可划分为固定苗圃和临时性苗圃。1.固定苗圃固定苗圃规划建设使用年限通常在10年以上,面积较大,生产苗木种类较多,机械化程度较高,设施先进。大、中型苗圃一般都是固定苗圃。2.临时苗圃临时苗圃通常是在接受大批量育苗合同订单,需要扩大育苗生产用地面积时设置的苗圃。经营期限仅限于完成合同任务,以后往往不再继续生产经营园林苗木。,第二节园林苗圃建设的可行性分析与合理布局,园林苗圃建设是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城市绿化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为了以最低的经营成本,培育出符合城市绿化建设要求的优良苗木

5、,在进行园林苗圃建设之前,需要对其经营条件和自然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一、园林苗圃建设的可行性分析,(一)园林苗圃的经营条件1.交通条件建设园林苗圃要选择交通方便的地方,以便于苗木的出圃和育苗物资的运入。在城市附近设置苗圃,交通都相当方便,主要应考虑在运输通道上有无空中障碍或低矮涵洞,如果存在这类问题,必须另选地点。乡村苗圃(苗木基地)距离城市较远,为了方便快捷地运输苗木,应当选择在等级较高的省道或国道附近建设苗圃,过于偏僻和路况不佳,不宜建设园林苗圃。,2.电力条件园林苗圃所需电力应有保障,在电力供应困难的地方不宜建设园林苗圃。3.人力条件培育园林苗木需要劳动力较多,尤其在育苗繁忙季节需要大量

6、临时用工。因此,园林苗圃应设在靠近村镇的地方,以便于调集人力。4.周边环境条件园林苗圃应远离工业污染源,防止工业污染对苗木生长产生不良影响。5.销售条件从生产技术观点考虑,园林苗圃应设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但同时也必须考虑苗木供应的区域。将苗圃设在苗木需求量大的区域范围内,往往具有较强的销售竞争优势。即使苗圃自然条件不是十分优越,也可以通过销售优势加以弥补。因此,应综合考虑自然条件和销售条件。,(二)园林苗圃的自然条件,1.地形、地势及坡向园林苗圃应建在地势较高的开阔平坦地带,便于机械耕作和灌溉,也有利于排水防涝。圃地坡度一般以13为宜,在南方多雨地区,选择35的缓坡地对排水有利,坡度大小可根

7、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条件和育苗要求确定。在质地较为粘重的土壤上,坡度可适当大些,在沙性土壤上,坡度可适当小些。如果坡度超过5,容易造成水土流失,降低土壤肥力。地势低洼、风口、寒流汇集、昼夜温差大等地形,容易产生苗木冻害、风害、日灼等灾害,严重影响苗木生产,不宜选作苗圃地。,在山地建立园林苗圃时,必须选择国家和地方法规政策允许的宜耕坡地,修筑水平梯田,进行园林苗木生产。在山地育苗,由于坡向不同,气象条件、土壤条件差别较大,会对苗木生长产生不同的影响。南坡背风向阳,光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温度高,昼夜温差大,湿度小,土层较薄;北坡与南坡情况相反;东、西坡向的情况介于南坡与北坡之间,但东坡在日出前到中午

8、的较短时间内会形成较大的温度变化,而下午不再接受日光照射,因此对苗木生长不利;西坡由于冬季常受到寒冷的西北风侵袭,易造成苗木冻害。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别很大,栽培的苗木种类也不尽相同,可依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育苗要求选择适宜的坡向。北方地区冬季寒冷,且多西北风,最好选择背风向阳的东南坡中下部作为苗圃地,对苗木顺利越冬有益。南方地区温暖湿润,常以东南和东北坡作为苗圃地,而南坡和西南坡光照强烈,夏季高温持续时间长,对幼苗生长影响较大。山地苗圃包括不同坡向的育苗地时,可根据所育苗木生态习性的不同,进行合理安排。如在北坡培育耐寒、喜荫的苗木种类,而在南坡培育耐旱、喜光的苗木种类,既能够减轻不利因素对

9、苗木的危害,又有利于苗木正常生长发育。,2.土壤条件苗木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主要来源于土壤,植物根系生长所需要的氧气、温度也来源于土壤,所以,土壤对苗木的生长,尤其是对苗木根系的生长影响很大。因此,选择苗圃地时,必须认真考虑土壤条件。土层深厚、土壤孔隙状况良好的壤质土(尤其是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具有良好的持水保肥和透气性能,适宜苗木生长。沙质土壤肥力低,保水力差,土壤结构疏松,在夏季日光强烈时表土温度高,易灼伤幼苗,带土球移植苗木时,因土质疏松,土球易松散。粘质土壤结构紧密,透气性和排水性能较差,不利于根系生长,水分过多易板结,土壤干旱易龟裂,实施精细的育苗管理作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选

10、择适宜苗木生长的土壤,是建立园林苗圃,培育优良苗木必备的条件之一。根据多种苗木生长状况来看,适宜的土层厚度应在50以上,含盐量应低于2,有机质含量应不低于2.5%。在土壤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建立园林苗圃,虽然可以通过不同的土壤改良措施克服各种不利因素,但苗圃生产经营成本将会增大。土壤酸碱度是影响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要求园林苗圃土壤的pH值在6.07.5之间。不同的园林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不同,有些植物适宜偏酸性土壤,有些植物适宜偏碱性土壤,可根据不同的植物进行选择或改良。,3.水源及地下水位培育园林苗木对水分供应条件要求较高,建立园林苗圃必须具备良好的供水条件。水源可划分为天然水源(地表

11、水)和地下水源。将苗圃设在靠近河流、湖泊、池塘、水库等源附近,修建引水设施灌溉苗木,是十分理想的选择。但应注意监测这些天然水源是否受到污染和污染的程度如何,避免水质污染对苗木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在无地表水源的地点建立园林苗圃时,可开采地下水用于苗圃灌溉。这需要了解地下水源是否充足,地下水位的深浅,地下水含盐量高低等情况。如果在地下水源情况不明时选定了苗圃地,可能会对苗圃的日后经营带来难以克服的困难。如果地下水源不足,遇到干旱季节,则会因水量不足造成苗木干旱。地下水位很深时,打井开采和提水设施的费用增高,因此会增加苗圃建设投资。地下水含盐量高时,经过一定时期的灌溉,苗圃土壤含盐量升高,土质变劣,苗

12、木生长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苗圃灌溉用水其水质要求为淡水,水中含盐量一般不超过1/1000,最多不超过1.5/1000。,地下水位对土壤性状的影响也是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地下水位过高,土壤孔隙被水分占据,导致土壤通透性差,使得苗木根系生长不良。土壤含水量高,地上部分易发生徒长现象,而秋季停止生长较晚,容易发生苗木冻害。当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时,土壤水分以上行为主,地下水携带其中的盐分到达表土层,继而随土壤水分蒸发,使土壤中的盐分越积越多,造成土壤盐渍化。在多雨季节,土壤中的水分下渗困难,容易发生涝害。相反,地下水位过低,土壤容易干旱,势必要求增加灌溉次数和灌水量,使育苗成本增加。适宜的地

13、下水位应为2m左右,但不同的土壤质地,有不同的地下水临界深度,沙质土为11.5m,沙壤土中壤土为2.5m左右,重壤土粘土为2.54.5m。地下水位高于临界深度,容易造成土壤盐渍化。,4.气象条件地域性气象条件通常是不可改变的,因此,园林苗圃不能设在气象条件极端的地域。高海拔地域年平均气温过低,大部分园林苗木的正常生长受到限制。年降水量小,通常无地表水源,地下水供给也十分困难的气候干燥地区,不适宜建立园林苗圃。经常出现早霜冻和晚霜冻,以及冰雹多发地区,会因不断发生灾害,给苗木生产带来损失,也不适宜建立园林苗圃。某些地形条件,如地势低洼、风口、寒流汇集处等,经常形成一些灾害性气象条件,对苗木生长不

14、利。虽然可以通过设立防护林减轻风害,或通过设立密集的绿篱防护带阻挡冷空气的侵袭,但这样的地点毕竟不是理想之地,一般不宜建立园林苗圃。总之,园林苗圃应选择气象条件比较稳定、灾害性天气很少发生的地区。,5.病虫害和植被情况在选择苗圃用地时,需要进行专门的病虫害调查。了解圃地及周边的植物感染病害和发生虫害情况,如果圃地环境病虫害曾严重发生,并且未能得到治理,则不宜在该地建立园林苗圃,尤其对园林苗木有严重危害的病虫害须格外警惕。另外,苗圃用地是否生长着某些难以根除的灌木杂草,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苗圃杂草,对育苗工作将产生不利影响。,二、园林苗圃建设的合理布局,1.园林苗圃合理布局的

15、原则建立园林苗圃应对苗圃数量、位置、面积进行科学规划,城市苗圃应分布于近郊,乡村苗圃(苗木基地)应靠近城市,以方便运输。总之,以育苗地靠近用苗地最为合理。这样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成活率。2.园林苗圃数量和位置的确定大城市通常在市郊设立多个园林苗圃。设立苗圃时应考虑设在城市不同的方位,以便就近供应城市绿化需要。中、小城市主要考虑在城市绿化重点发展的方位设立园林苗圃。城市园林苗圃总面积应占城区面积的2%3%。按一个城区面积1000hm2的城市计算,建设园林苗圃的总面积应为2030hm2。如果设立一个大型苗圃,即可基本满足城市绿化用苗需要。如果设立23个中型苗圃,则应分散设于城市郊区的不同方位。乡村苗

16、圃(苗木基地)的设立,应重点考虑生产苗木所供应的范围。在一定的区域内,如果城市苗圃不能满足城市绿化需求,可考虑发展乡村苗圃。在乡村建立园林苗圃,最好相对集中,即形成园林苗木生产基地。这样对于资金利用、技术推广和产品销售十分有利。,第三节园林苗圃的规划设计,一、园林苗圃用地的划分和面积计算,(一)园林苗圃用地划分园林苗圃用地一般包括生产用地和辅助用地两部分。1.生产用地生产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培育苗木的土地,包括播种繁殖区、营养繁殖区、苗木移植区、大苗培育区、设施育苗区、采种母树区、引种驯化区等所占用的土地及暂时未使用的轮作休闲地。2.辅助用地辅助用地又称非生产用地,是指苗圃的管理区建筑用地和苗圃道

17、路、排灌系统、防护林带、晾晒场、积肥场及仓贮建筑等占用的土地。,(二)园林苗圃用地面积计算,1.生产用地面积计算生产用地一般占苗圃总面积的75%85%。大型苗圃生产用地所占比例较大,通常在80%以上。计算苗圃生产用地面积,应根据以下几个因素来考虑。即每年生产苗木的种类和数量;某树种单位面积产苗量;育苗年限,也即苗木年龄;轮作制及每年苗木所占的轮作区数。计算某树种育苗所需面积,按该树种苗木单位面积产量计算时,可用如下公式:NA B S n C式中:S某树种育苗所需面积;N每年计划生产该树种苗木数量;n该树种单位面积产苗量;A该树种的培育年限;B轮作区的总区数;C该树种每年育苗所占的轮作区数。,例

18、如,某苗圃每年出圃2年生紫薇苗50000株,用3区轮作,每年1/3土地休闲,2/3土地育苗,单位面积产苗量为150000株/hm2。则:500002 3 S 1(hm2)150000 2目前,我国一般不采用轮作制,而是以换茬种植为主,故B/C为1,所以需育苗地面积为0.667hm2。这样按上述公式计算的结果是理论数字,在实际生产中因移植苗木、起苗、运苗、贮藏以及自然灾害等都会造成一定损失,因此还需将每个树种每年的 计划产苗量增加3%5%的损耗,并相应增加用地面积,以确保如数完成育苗任务。计算出各树种育苗用地面积之后,再将各树种用地面积相加,再加上母树区、引种试验区、温室区等面积,即可得出生产用

19、地总面积。,2.辅助用地(非生产用地)面积计算苗圃辅助用地面积一般不超过总面积的20%25%,大型苗圃辅助用地一般占15%20%,中、小型苗圃一般占18%25%。依据适度规模经营原则,应减少小型苗圃建设数量,特别是不要建设综合性的小型苗圃,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小型苗圃为增加生产用地比例而削减道路、渠道等必要的辅助用地,会给生产管理带来不便,这也是不可取的。,二、园林苗圃规划设计的准备工作,1.踏勘由设计人员会同施工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以及有关人员到已确定的圃地范围内进行踏勘和调查访问工作,了解圃地的现状、地权地界、历史、地势、土壤、植被、水源、交通、病虫害、草害、有害动物、以及周围环境、自然村落

20、等情况,并提出规划的初步意见。2.测绘地形图地形图是进行苗圃规划设计的基本材料。进行园林苗圃规划设计时,首先需要测量并绘制苗圃的地形图。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12000,等高距为2050cm。对于苗圃规划设计直接有关的各种地形、地物都应尽量绘入图中,重点是高坡、水面、道路、建筑等。目前,测绘部门已有现成的1/10000或1/20000的地形图,由于地形、地物的变化,需要将现有的地形图按比例进行放大、修测,使其成为设计用图。,3.土壤调查了解圃地土壤状况是合理区划苗圃辅助用地和生产用地不同育苗区的必要条件。进行土壤调查时,应根据圃地的地形、地势、指示植物分布,选定典型地区,分别挖掘土壤剖面,进行

21、详细观察记载和取样分析。一般在野外观察记载的有关项目主要包括土层厚度、土壤结构、松紧度、新生体、酸碱度、盐酸反应、土壤质地、石砾含量、地下水位等;采集土样后进行的室内分析项目主要包括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氮、磷、钾)含量、机械组成、pH值、含盐量、含盐种类等的测定。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全面了解圃地土壤性质,重点搞清苗圃地土壤类型、分布、肥力状况,并在地形图上绘出土壤分布图。,4.气象资料的收集掌握当地气象资料不仅是进行苗圃生产管理的需要,也是进行苗圃规划设计的需要。如各育苗区设置的方位、防护林的配置、排灌系统的设计等,都需要气象资料作依据。因此,有必要向当地的气象台或气象站详细了解有关的气

22、象资料,如物候期、早霜期、晚霜期、晚霜终止期、全年及各月份平均气温、绝对最高和绝对最低气温、土表及50cm土深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冻土层深度、年降水量及各月份分布情况、最大一次降水量及降水历时数、空气相对温度、主风方向、风力等。此外,还应详细了解圃地的特殊小气候等情况。5.病虫害和植被状况调查主要是调查圃地及周围植物病虫害种类及感染程度。对于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有密切关系的植物种类,尤其需要进行细致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标注在地形图上。,三、园林苗圃的规划设计,(一)生产用地的区划1.作业区及其规格生产用地面积占苗圃总面积的80%左右,为了方便耕作,通常将生产用地再划分为若干个作业区。所以,作业区

23、可视为苗圃育苗的基本单位,一般为长方形或正方形。作业区长度依苗圃的机械化程度确定;作业区宽度依圃地土壤质地与地形是否有利于排水确定,并应考虑排灌系统的设置、机械喷雾器的射程、耕作机械作业的宽度等因素;作业区方向依圃地的地形、地势、坡向、主风方向、形状等情况确定。小型苗圃一般使用小型农机具,每一作业区的面积可为0.21hm2,长度可为50200m。大、中型苗圃一般使用大型农机具,每一作业区的面积可为13hm2,或更大些,长度可为200300m。作业区的宽度一般可为40100m,便于排水的地形与土壤质地可宽些,不便排水的可窄些;同时要考虑喷灌、机械喷雾、机具作业等要求达到的宽度。长方形作业区的长边

24、通常为南北向。地势有起伏时,作业区长边应与等高线平行。地形形状不规整时,可划分大小不同的作业区,同一作业区要尽可能呈规整形状。,2.各育苗区的设置苗圃生产用地包括播种繁殖区、营养繁殖区、苗木移植区、大苗培育区、采种母树区、引种驯化区(试验区)、设施育苗区等,有些综合性苗圃还设有标本区、果苗区、温床区等。(1)播种繁殖区为培育播种苗而设置的生产区。播种育苗的技术要求较高,管理精细,投入人力较多,且幼苗对不良环境条件反应敏感,所以应选择生产用地中自然条件和经营条件最好的区域作为播种繁殖区。人力、物力、生产设施均应优先满足播种育苗要求。播种繁殖区应靠近管理区;地势应较高而平坦,坡度小于2;接近水源,

25、灌溉方便;土质优良,深厚肥沃;背风向阳,便于防霜冻;如是坡地,则应选择自然条件最好的坡向。,(2)营养繁殖区为培育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等营养繁殖苗而设置的生产区。营养繁殖的技术要求也较高,并需要精细管理,一般要求选择条件较好的地段作为营养繁殖区。培育硬枝扦插苗时,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而湿润。培育嫁接苗时,因为需要先培育砧木播种苗,所以应当选择与播种繁殖区相当的自然条件好的地段。压条和分株育苗的繁殖系数低,育苗数量较少,不需要占用较大面积的土地,所以通常利用零星分散的地块育苗。嫩枝扦插育苗需要插床、荫棚等设施,可将其设置在设施育苗区。,(3)苗木移植区为培育移植苗而设置的生产区。由播种繁殖区

26、和营养繁殖区中繁殖出来的苗木,需要进一步培养成较大的苗木时,则应移入苗木移植区进行培育。依培育规格要求和苗木生长速度的不同,往往每隔23年还要再移植几次,逐渐扩大株、行距,增加营养面积。苗木移植区要求面积较大,地块整齐,土壤条件中等。由于不同苗木种类具有不同的生态习性,对一些喜湿润土壤的苗木种类,可设在低湿的地段,而不耐水渍的苗木种类则应设在较高燥而土壤深厚的地段。进行裸根移植的苗木,可以选择土质疏松的地段栽植,而需要带土球移植的苗木,则不能移植在沙性土质的地段。,(4)大苗培育区为培育根系发达、有一定树形、苗龄较大、可直接出圃用于绿化的大苗而设置的生产区。在大苗区继续培养的苗木,通常在移植区

27、内已进行过1至几次移植,在大苗区培育的苗木出圃前一般不再进行移植,且培育年限较长。大苗培育区特点是株、行距大,占地面积大,培育的苗木大,规格高,根系发达,可直接用于园林绿化建设,满足绿化建设的特殊需要,如树冠、形态、干高、干粗等高标准大苗,利于加速城市绿化效果,保证重点绿化工程的提前完成。大苗的抗逆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以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低的整齐地块为宜。为便于苗木出圃,位置应选在便于运输的地段。,(5)采种母树区为获得优良的种子、插条、接穗等繁殖材料而设置的生产区。采种母树区不需要很大的面积和整齐的地块,大多是利用一些零散地块,以及防护林带和沟、渠、路的旁边等处栽植。(6)引种驯

28、化区(试验区)为培育、驯化由外地引入的树种或品种而设置的生产区(试验区)。需要根据引入树种或品种对生态条件的要求,选择有一定小气候条件的地块进行适应性驯化栽培。(7)设施育苗区为利用温室、荫棚等设施进行育苗而设置的生产区。设施育苗区应设在管理区附近,主要要求用水、用电方便。,(二)辅助用地的设计,苗圃辅助用地包括道路系统、排灌系统、防护林带、管理区建筑用房、各种场地等,辅助用地是为苗木生产服务所占用的土地,所以又称为非生产用地。进行辅助用地设计时,既要满足苗木生产和经营管理上需要,又要少占土地。1.苗圃道路系统的设计苗圃道路系统的设计主要应从保证运输车辆、耕作机具、作业人员的正常通行考虑,合理

29、设置道路系统及其路面宽度。苗圃道路包括一级路、二级路、三级路和环路。,(1)一级路也称主干道。一般设置于苗圃的中轴线上,应连接管理区和苗圃出入口,能够允许通行载重汽车和大型耕作机具。通常设置1条或相互垂直的2条,设计路面宽度一般为68m,标高高于作业区20cm。(2)二级路也称副道、支道。是一级路通达各作业区的分支道路,应能通行载重汽车和大型耕作机具。通常与一级路垂直,根据作业区的划分设置多条,设计路面宽度一般为4m,标高高于耕作区10cm。(3)三级路也称步道、作业道。是作业人员进入作业区的道路,与二级路垂直,设计路面宽度一般为2m。(4)环路也称环道。设在苗圃四周防护林带内侧,供机动车辆回

30、转通行使用,设计路面宽度一般为46m。大型苗圃和机械化程度高的苗圃注重苗圃道路的设置,通常按上述要求分三级设置。中、小型苗圃可少设或不设二级路,环路路面宽度也可相应窄些。路越多越方便,但占地多,一般道路占地面积为苗圃总面积的7%10%。,2.苗圃灌溉系统的设计苗圃必须有完善的灌溉系统,以保证苗木对水分的需求。灌溉系统包括水源、提水设备、引水设施三部分。(1)水源水源分地表水(天然水)和地下水两类。地表水 指河流、湖泊、池塘、水库等直接暴露于地面的水源。地表水取用方便,水量丰沛,水温与苗圃土壤温度接近,水质较好,含有部分养分成分,可直接用于苗圃灌溉,但需注意监测水质有无污染,以免对苗木造成危害。

31、采用地表水作为水源时,选择取水地点十分重要。取水口的位置最好选在比用水点高的地方,以便能够自流给水。如果在河流中取水,取水口应设在河道的凹岸,因为凹岸一侧水深,不易淤积。河流浅滩处不宜选作取水点。地下水 指井水、泉水等来自于地下透水土层或岩层中的水源。地下水一般含矿化物较多,硬度较大,水温较低,通常为716或稍高,应设蓄水池以提高水温,再用于灌溉。取用地下水时,需要事先掌握水文地质资料,以便合理开采利用。钻井开采地下水宜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以便于自流灌溉。钻井布点力求均匀分布,以缩短输送距离。,(2)提水设备提取地表水或地下水一般均使用水泵。选择水泵规格型号时,应根据灌溉面积和用水量确定。(3

32、)引水设施引水设施分渠道引水和管道引水两种。渠道引水修筑渠道是沿用已久的传统引水形式。土筑明渠修筑简便,投资少,但流速较慢,蒸发量和渗透量较大,占用土地多,引水时需要经常注意管护和维修。为了提高流速,减少渗漏,可对其加以改进,如在水渠的沟底及两侧加设水泥板或做成水泥槽,也有的使用瓦管、竹管、木槽等。,引水渠道一般分为一级渠道(主渠)、二级渠道(支渠)、三级渠道(毛渠)。可根据苗圃用水量大小确定各级渠道的规格。大、中型苗圃用水量大,所设引水渠道较宽。一级渠道(主渠)是永久性的大渠道,从水源直接把水引出,一般主渠顶宽1.52.5m。二级渠道(支渠)通常也为永久性的,从主渠把水引向各作业区,一般支渠

33、顶宽11.5m。三级渠道(毛渠)是临时性的小水渠,一般渠项宽度为1m以下。主渠和支渠是用来引水的,渠底应高出地面,毛渠则是直接向圃地灌溉的,其渠底应与地面平或略低于地面,以免灌水带入泥沙埋没幼苗。各级渠道的设置常与各级道路相配合,干道配主渠,支道配支渠,步道配毛渠,使苗圃的区划整齐。主渠和支渠要有一定的坡降,一般坡降应在1/10004/1000之间,渠道边坡一般为45。渠道方向应与作业区边线平行,各级渠道应相互垂直。引水渠道占地面积一般为苗圃总面积的1%5%。,管道引水管道引水是将水源通过埋入地下的管道引入苗圃作业区进行灌溉的形式,通过管道引水可实施喷灌、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管道引水不占

34、用土地,也便于田间机械作业。喷灌、滴灌、渗灌等灌溉方式比地面灌溉节水效果显著,灌溉效果好,节省劳力,工作效率高,能够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保持土壤原有的疏松状态,避免地表径流和水分的深层渗漏。虽然投资较大,但在水资源馈乏地区以管道引水,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应是苗圃灌溉的发展方向。喷灌是通过地上架设喷灌喷头将水射到空中,形成水滴降落地面的灌溉技术。滴灌是通过铺设于地面的滴灌管道系统把水输送到苗木根系生长范围的地面,从滴灌滴头将水滴或细小水流缓慢均匀地施于地面,渗入植物根际的灌溉技术。渗灌是通过埋设在地下的渗灌管道系统,将水输送到苗木根系分布层,以渗漏方式向植物根部供水的灌溉技术。这三种节水灌溉技术的

35、节水效率相比较,以渗灌和滴灌优于喷灌。喷灌在喷洒过程中水分损失较大,尤其在空气干燥和有风的情况下更为严重。但由于园林苗木培育过程中经常需要移植,不适宜采用渗灌和滴灌。因此,喷灌是园林苗圃中最常用的一种节水灌溉形式。,一个完整的喷灌系统一般由水源、首部、管网和喷头组成。井水、泉水、河流、湖泊、池塘、水库等地下或地表水以及城市供水系统均可作为喷灌水源。在苗木的整个生长季节,供水水源应有可靠的保证,水源水质应满足灌溉水质标准的要求。首部的作用是从水源取水,并对水进行加压和系统控制,同时可处理水质、注入肥料。一般包括动力设备、水泵、过滤器、施肥器、泄压阀、逆止阀、水表、压力表,以及系统控制设备,如自动

36、灌溉控制器、衡压变频控制装置等。首部设备的多少,可视系统类型、水源条件及使用单位要求有所增减。管网的作用是将水输送并分配到所需灌溉的苗木种植区域。管网由干管、支管、毛管三级不同管径的管道组成,通过各种相应的管件、阀门等设备将各级管道连接成完整的管网系统。同时,应根据需要在管网中安装必要的安全装置,如进排气阀、限压阀、泄水阀等。喷灌灌溉系统的管网多采用塑料管道,如PVC管、PE管等,这些材料的管道具有施工方便,水力学性能良好且不会锈蚀的优点。,喷头的作用是将水分散成滴状,均匀地喷洒在苗木种植区域。根据喷头的工作压力与射程可分为高压远射程、中压中射程、低压近射程等喷头;根据喷头的结构与水流形状可分

37、为旋转式、漫射式、孔管式等类型。喷灌系统中喷头的布置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灌溉质量。喷头的组合形式主要取决于地块形状以及风的影响,一般为矩形或三角形,或为其特例的正方形或正三角形。矩形或正方形布置,适用于地块规则,边缘成直角的条件。这种形式设计简便,容易做到使各条支管的流量均衡。三角形或正三角形布置,适用于不规则地块,或地块边界为开放式,即使喷洒范围超出部分边界也影响不大的情况。这种布置抗风能力较强,喷洒均匀度要高于矩形或正方形,同时所用喷头的数量相对较少,但不易作到使各条支管的流量均衡。在喷头布置完毕后,应根据实际布置结果对系统的组合喷灌强度进行校核。特别是在地块的边角区域,因喷头往往是半圆或

38、90而不是全圆喷洒,若选配的喷嘴与地块中间全圆喷洒的喷头相同,则该区域内的喷灌强度势必大大超过地块中间。所以,为保证系统有良好的喷洒均匀度,一般安装在边角的喷头须配置比地块中间的喷头小23个级别的喷嘴。,3.苗圃排水系统的设计地势低、地下水位高、雨量多的地区,应重视排水系统的建设。排水系统通常分为大排水沟、中排水沟、小排水沟三级。排水沟的坡降略大于渠道,一般为3/10006/1000。大排水沟应设在圃地最低处,直接通入河流、湖泊或城市排水系统;中、小排水沟通常设在路旁;作业区内的小排水沟与步道相配合。在地形、坡向一致时,排水沟和灌溉渠往往各居道路一侧,形成沟、路、渠整齐并列格局。排水沟与路、渠

39、相交处应设涵洞或桥梁。一般大排水沟宽1m以上,深0.51m;作业区内小排水沟宽0.3m,深0.30.6m。苗圃四周宜设置较深的截水沟,可防止苗圃外的水入侵,并且具有排除内水保护苗圃的作用。排水系统占地面积一般为苗圃总面积的1%5%。,4.苗圃防护林带的设计设置防护林带是为了避免苗木遭受风沙危害,降低风速,减少地面蒸发及苗木蒸腾,创造适宜苗木生长的小气候条件。防护林带的规格依苗圃的大小和风害程度而定。小型苗圃在主风方向垂直设置一条防护林带;中型苗圃在四周都设防护林带;大型苗圃除四周设置主防护林带外,在内部干道和支道两侧或一侧设辅助防护林带。一般防护林带的防护范围是树高的1517倍,可据此设置辅助

40、防护林带。防护林带的结构以乔、灌木混交半透风式为宜,既可减低风速又不因过分紧密而形成回流。林带宽度和密度依苗圃面积、气候条件、土壤和树种特性而定。一般主防护林带宽810m,株距11.5m,行距1.52m;辅助防护林带一般为14行乔木。林带的树种选择应尽量选用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树冠高大的乡土树种。同时也要注意到速生和慢长、常绿和落叶、乔木和灌木、寿命长和寿命短的树种相结合。亦可结合栽植采种、采穗母树和有定经济价值的树种,如用材、蜜源、油料、绿肥等,以增加收益。但应注意不要选用苗木病虫害的中间寄主树种和病虫害严重树种。防护林带的占地面积一般为苗圃总面积的5%10%。,5.苗圃管理区的设计苗圃管理

41、区包括房屋建筑和圃内场院等部分。房屋建筑主要包括办公室、宿舍、食堂、仓库、种子贮藏室、工具房、车库等;圃内场院主要包括运动场、晒场、堆肥场等。苗圃管理区应设在交通方便,地势高燥的地方。中、小型苗圃办公区、生活区一般选择在靠近苗圃出入口的地方。大型苗圃为管理方便,可将办公区、生活区设在苗圃中央位置。堆肥场等则应设在较隐蔽,但便于运输的地方。管理区占地面积一般为苗圃总面积的1%2%。,四、园林苗圃设计图的绘制和设计说明书编写,(一)绘制设计图1.绘制设计图前的准备工作在绘制设计图前,必须了解苗圃的具体位置、界限、面积;育苗的种类、数量、出圃规格、苗木供应范围;苗圃的灌溉方式;苗圃必需的建筑、设施、

42、设备;苗圃管理的组织机构、工作人员编制等。同时应有苗圃建设任务书和各种有关的图纸资料,如现状平面图、地形图、土壤分布图、植被分布图等,以及其它有关的经营条件、自然条件、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资料等。,2.绘制设计图在完成上述准备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具体条件的综合分析,确定苗圃的区划方案。以苗圃地形图为底图,在图上绘出主要道路、渠道、排水沟、防护林带、场院、建筑物、生产设施构筑物等。根据苗圃的自然条件和机械化条件,确定作业区的面积、长度、宽度、方向。根据苗圃的育苗任务,计算各树种育苗需占用的生产用地面积,设置好各类育苗区。这样形成的苗圃设计草图,经多方征求意见,进行修改,确定正式设计方案,即可绘制

43、正式设计图。正式设计图的绘制应按照地形图的比例尺,将道路、沟渠、林带、作业区、建筑区等按比例绘制在图上,排灌方向用箭头表示。在图纸上应列有图例、比例尺、指北方向等。各区应编号,以便说明各育苗区的位置。目前,各设计单位都已普遍使用计算机绘制平面图、效果图、施工图等。,鸿宝园林基地总平面图,(二)编写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是园林苗圃设计的文字材料,它与设计图是苗圃设计两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图纸上表达不出的内容,都必须在说明书中加以阐述。设计说明书一般分为总论和设计两个部分进行编写。1.总论主要叙述苗圃的经营条件和自然条件,并分析其对育苗工作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相应的改造措施。(1)经营条件苗圃所处

44、位置,当地的经济、生产、劳动力情况及其对苗圃生产经营的影响。苗圃的交通条件。电力和机械化条件。周边环境条件。苗圃成品苗木供给的区域范围,对苗圃发展展望,建圃的投资和效益估算。(2)自然条件地形特点。土壤条件。水源情况。气象条件。病虫草害及植被情况。,2.设计部分(l)苗圃的面积计算 各树种育苗所需土地面积计算。所有树种育苗所需土地面积计算。辅助用地面积计算。(2)苗圃的区划说明 作业区的大小。各育苗区的配置。道路系统的设计。排灌系统的设计。防护林带及防护系统(围墙、栅栏等)的设计。管理区建筑的设计。设施育苗区温室、组培室的设计。(3)育苗技术设计 培育苗木的种类。培育各类苗木所采用的繁殖方法。

45、各类苗木栽培管理的技术要点。苗木出圃技术要求。,第四节园林苗圃的建设施工,一、水、电、通讯的引入和建筑工程施工,房屋的建设和水、电、通讯的引入应在其它各项建设之前进行。水、电、通讯是搞好基建的先行条件,应最先安装引入。为了节约土地,办公用房、宿舍、仓库、车库、机具库、种子库等最好集中于管理区一起兴建,尽量建成楼房。组培室一般建在管理区内。温室虽然是占用生产用地,但其建设施工也应先于圃路、灌溉等其它建设项目进行。,二、圃路工程施工,苗圃道路施工前,先在设计图上选择两个明显的地物或两个已知点,定出一级路的实际位置,再以一级路的中心线为基线,进行圃路系统的定点、放线工作,然后方可修建。圃路路面有很多

46、种,如土路、石子路、灰渣路、柏油路、水泥路等。大、中型苗圃道路一级路和二级路的设置相对比较固定,有条件的苗圃可建设柏油路或水泥路,或者将支路建成石子路或灰渣路。大、中型苗圃的三级路和小型苗圃的道路系统主要为土路。,三、灌溉工程施工,用于灌溉的水源如果是地表水,应先在取水点修筑取水构筑物,安装提水设备。如果是开采地下水,应先钻井,安装水泵。采用渠道引水方式灌溉,最重要的是一级和二级渠道的坡降应符合设计要求,因此需要进行精确测量,准确标示标高,按照标示修筑渠道。修筑时先按设计的宽度、高度和边坡比填土,分层夯实,当达到设计高度时,再按渠道设计的过水断面尺寸从顶部开掘。采用水泥渠作一级和二级渠道,修建

47、的方法是先用修筑土筑渠道的方法,按设计要求修成土渠,然后再在土渠底部和两侧挖取一定厚度的土,挖土厚度与浇筑水泥的厚度相同,在渠中放置钢筋网,浇筑水泥。采用管道引水方式灌溉,要按照管道铺设的设计要求开挖1m以上的深沟,在沟中铺设好管道,并按设计要求布置好出水口。喷灌等节水灌溉工程的施工,必须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并应在通过调试能够正常运行后再投入使用。,四、排水工程施工,一般先挖掘向外排水的大排水沟。挖掘中排水沟与修筑道路相结合,将挖掘的土填于路面。作业区的小排水沟可结合整地挖掘。排水沟的坡降和边坡都要符合设计要求。,五、防护林工程施工,应在适宜季节营建防护林,最好使用大

48、苗栽植,以便尽早形成防护功能。栽植的株、行距按设计规定进行,栽后及时灌水,并做好养护管理工作,以保证成活和正常生长。,六、土地整备工程施工,苗圃地形坡度不大者,可在路、沟、渠修成后结合土地翻耕进行平整,或在苗圃投入使用后结合耕种和苗木出圃等,逐年进行平整,这样可节省苗圃建设施工的投资,也不会造成原有表层土壤的破坏。坡度过大时必须修筑梯田,这是山地苗圃的主要工作项目,应提早进行施工。地形总体平整,但局部不平者,按整个苗圃地总坡度进行削高填低,整成具有一定坡度的圃地。在圃地中如有盐碱土、沙土、粘土时,应进行必要的土壤改良。对盐碱地可采取开沟排水,引淡水冲盐碱。对轻度盐碱地可采取多施有机肥料,及时中

49、耕除草等措施改良。对沙土或粘土应采用掺粘或掺沙等措施改良。在圃地中如有城市建设形成的灰渣、沙石等侵入体时,应全部清除,并换入好土。,第五节园林苗圃技术档案的建立,一、建立园林苗圃技术档案的意义,技术档案是对园林苗圃生产、试验和经营管理的记载。从苗圃开始建设起,即应作为苗圃生产经营的内容之一,建立苗圃的技术档案。苗圃技术档案是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和设施、设备,科学地指导生产经营活动,有效地进行劳动管理的重要依据。,二、园林苗圃技术档案的建立,(一)建立园林苗圃技术档案的基本要求对园林苗圃生产、试验和经营管理的记载,必须长期坚持,实事求是,保证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在每一生产年度末,应收集汇

50、总各类记载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为下一年度生产经营提供准确的数据和报告。应设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人员,专门负责苗圃技术档案工作,人员应保持稳定,如有工作变动,要及时做好交接工作。,(二)园林苗圃技术档案的主要内容,1.苗圃基本情况档案主要包括苗圃的位置、面积、经营条件、自然条件、地形图、土壤分布图、苗圃区划图、固定资产、仪器设备、机具、车辆、生产工具以及人员、组织机构等情况。2.苗圃土地利用档案以作业区为单位,主要记载各作业区的面积、苗木种类、育苗方法、整地、改良土壤、灌溉、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以及苗木生长质量等基本情况。(表2-1),3.苗圃作业档案以日为单位,主要记载每日进行的各项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