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44218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ppt(10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Plasma Lipoproteins and Its Metabolism,前 言,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的总称,定义:,脂蛋白:脂类难溶于水,正常血浆脂类物质与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therosis,As)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冠心病、心肌梗死,脑血栓、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概念,1992年,心脑血管病死亡占世界人口死因构成的25%,居各种死因首位。1996年为29%1999年已达33%。在北京

2、市,自90年代以来,心脑血管病死亡在人口死因构成中一直占50%左右。可以说,心脑血管病已成为人类第一杀手。作为心脑血管病病理基础的动脉粥样硬化是怎么造成的呢?在众多内外因素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压(偷偷的凶手)、吸烟(微笑的凶手)、糖尿病(甜蜜的凶手)和高血脂。由于血脂浓度是随年龄逐年上升,平时没有感觉,几十年后才造成大病,出现冠心病或脑卒中,因此被称作“无声的凶手”。,第一节 血浆脂蛋白 血浆脂蛋白(lipoprotein,LP)是血浆脂类的主要存在形式与运输形式,一、分类(一)超速离心法(ultra centrifugation method)依据不同脂蛋白的密度差异,在离心时漂浮速率不同而进

3、行分离。密度差异缘于脂蛋白分子中蛋白质和脂类的含量不同,蛋白质含量较高,脂类含量较低者,密度较大,否则反之。标准的分析方法是在密度为1.063g/ml(相当于1.75mol/L Nacl溶液的密度)的介质中进行,密度小于1.063的脂蛋白向上漂浮,越小者漂浮得越快 密度大于1.063的脂蛋白(HDL)则向下沉降 漂浮快慢以Sf值的大小来表示 Sf(Svedberg floatation rate)据此,血浆脂蛋白通常分成:,(二)电泳法(electrophoresis method)依据血浆脂蛋白分子中蛋白质表面电荷多少的不同而分离。通常可分成:CM、-LP、pre-LP、-LP(对应于CM、

4、LDL、VLDL、HDL)-LP:和球蛋白一起迁移-LP:和球蛋白一起迁移,超速离心法:,乳糜微粒(chylomicron,CM),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 density lipoprotein,I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乳糜微粒、前-、和 四条脂蛋白区带,电泳法,(一)化学组成 相同点:蛋白质+脂类(TG、PL

5、、FC+CE)不同点:(1)蛋白质和脂类的含量不同 依蛋白质含量多少:HDLLDLVLDLCM 依脂类含量多少:CMVLDLLDLHDL 其中,各种脂类的含量又有差异(2)蛋白质(Apo)的种类及各种类含量不同(详后),二、脂蛋白的组成与结构,(二)结构特征 相同点:球形 表层:极性分子亲水性 Apo、PL的极性部分(PL起桥梁作用)核心区:非极性分子(TG、CE)和PL的非极性 部分疏水性 Apo与PL、FC往往“镶嵌”而存,不同点:因Apo含量差异,其在表层的覆盖程度不同,迄今已发现的载脂蛋白近20种,主要有ApoA、B、C、E和Apo(a)等类别,其中有些又可分成若干亚类,如:ApoA、

6、poB100、48 poC、poE、4,(三)几种脂蛋白的构成特点 1、CM 含Apo种类较多(ApoA、B48、C等)分子最大(约500nm大小)脂类含量最多(约98%),其中以TG为主蛋白质含量最少(约2%)2、VLDL Apo中主要为ApoB100、C,还有ApoE 含脂类85%90%,其中TG占55%(内源性TG)颗粒小于CM而比其它脂蛋白大,3、LDL FC:占45%50%蛋白质:主要含ApoB100(占95%),ApoE(少量)表层:Apo(占总Apo的85%)、PL,亲水部 分突入周围水相中层:非极性脂类(TG、CE),向内、外层 插入,与非极性部分结合内层:Apo(约占总Apo

7、的15%)、PL FC分布于三层中,4、HDL 主要含ApoAI、AII。Apo和脂类约各占1/2 HDL2 分类 HDL3 另有HDL1(HDLc),仅出现于高胆固醇膳食后,非正常亚类,5、脂蛋白(a)LP-(a),Lipoprotein(a)1963年被发现。组成与结构类似于LDL,但分子量、颗粒较大,电泳较慢。脂类:TG、PL、FC、CE 组成 蛋白质:ApoB100、Apo(a)(特色)结构:类似于LDL 临床意义(1)血浆LP(a)是导致As的独立危险因子(2)因Apo(a)与纤溶酶原具有高度同源性,在纤溶系统多个环节发挥作用。,(四)脂蛋白的生理作用1、乳糜微粒:主要含有外源性甘油

8、三酯,是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及胆固醇的主要形式。正常人血浆中的乳糜微粒空腹12小时后就被完全清除,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但容易诱发胰腺炎。,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是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的主要形式。正常人极低密度脂蛋白大部分代谢变成低密度脂蛋白。这类脂蛋白由于携带胆固醇数量相对较少,且它们的颗粒相对较大,不易透过动脉内膜,因此,正常的极低密度脂蛋白没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像乳糜微粒一样也不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极低密度脂蛋白代谢产生的低密度脂蛋白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3、低密度脂蛋白(LDL):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转变而来,携带胆固醇进入周围组织(包括血管)。目前已经证实,低

9、密度脂蛋白是所有血浆脂蛋白中首要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蛋白。已经证明粥样斑块中的胆固醇来自血液循环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经过氧化后具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4、高密度脂蛋白(HDL):运载周围组织中的胆固醇到肝脏进行代谢,然后降解为游离胆固醇,再转化为胆汁酸或直接通过胆汁从肠道排出。动脉造影证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所以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VLDL,第二节 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protein,Apo或apo)载脂蛋白特指脂蛋白中的蛋白质成分。其种类较多,其功能有同、

10、有异,受体也不一致。目前已对数种Apo进行了基因水平的分析。,载脂蛋白至少有下列五方面的功能:(一)、与脂质的亲和作用而使脂质溶于水性介质中;(二)、运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三)、作为脂蛋白外壳的结构成份,与脂蛋白外生物信息相连联;(四)、以配体的形式作为脂蛋白与特异受体的连接物。载脂蛋白结合到受体上是细胞摄取脂蛋白的第一步。(五)、激活某些与血浆脂蛋白代谢有关的酶类。例如,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icithin:cholesteryl acetyl transferase,LCAT),该酶催化HDL中的游离胆固醇酯化为胆固醇酯;脂蛋白脂酶,该酶可水解CM和VLDL中的甘油三酯。,一、载脂

11、蛋白的组成、结构特点及生理功能 Apo种类多,一般可分成57类。类-亚类亚亚类。,(一)Apo A族 主要有Apo AI、Apo AII和Apo AIV1、Apo A-I 组成 A族中含量最多;构成HDL的主要载脂蛋白。结构特点 人Apo AI:单链,243个氨基酸,28.3ku,极性侧 约2/3 为-螺旋蛋白质结构 疏水侧 约1/3 为无规卷曲 极性氨基酸含量较多,富含双性(亲脂性、亲水性)螺旋结构 含量 在HDL2和HDL3中,其含量均超过60%,在CM、VLDL和LDL中亦有少量存在 来源 肝、小肠,功能(1)维持HDL结构的稳定与完整 Apo AI的C-末端肽段(224242a.a)维

12、持双性螺旋结构;其疏水性适于与 脂类结合(2)激活LCAT,促进胆固醇酯化 起作用位置为肽段III(第116151a.a)(3)作为HDL受体的配体,被HDL受体识别与结合,2、Apo AII 在HDL中的含量仅次于Apo AI,约占Apo总量的15%25%二条肽链,77个氨基酸,8.7ku。在血浆中往往以二聚体形式存在。功能:(1)参与维持HDL结构(依靠其双性螺旋结构和与磷脂结合的肽段1231、5077),(2)肝脂酶的活化剂,促进脂蛋白中TG和PL 的水解 来源:肝和小肠 硫酯键(-C-S-)将脂肪酸与Cys残基连接,从而将Apo与脂类相连。,(二)ApoB族 主要包括ApoB100和A

13、poB48 1、ApoB100 来源:肝(主要)。分子量最大的载脂蛋白。单链糖蛋白,51ku,4 536个氨基酸,其中含25个Cys残基。硫酯键(-C-S-)将脂肪酸与Cys残基连接,从而将Apo与脂类相连。,富含Pro的疏水肽段 ApoB100不在脂蛋白之间进行交换 功能(1)构成LDL(占其Apo的95%)(2)作为LDL受体的配体,识别与结合 该受体,-螺旋区段 结构:-折叠区段,2、ApoB48 来源:小肠 特点:分子量为ApoB100的48%,因而得名。生物半寿期短(血浆中,510min),易分解 功能:构成CM(占其Apo总量的9%),从而与运输外源性TG有关,载脂蛋白apo-B

14、mRNA的修饰,C脱氨变为U,(三)Apo C族分类:目前已发现I、II、III等3种亚型。分子 量小于104u。,均为单一肽链。其-螺旋结构易与磷脂结合。来源:主要为肝,小肠可少量合成 功能:(1)构成各种脂蛋白,参与维系脂蛋白结构(2)作为酶的活化剂 Apo CI激活LCAT Apo CII激活LPL,(四)Apo E 来源:以肝为主;脑、肾、骨骼、肾上腺等组织 特点:299个氨基酸残基,其中,Arg和Lys较多,故为碱性蛋白;分子量34.145ku。约62%区段为-螺旋结构,主要位于C-端区,可与脂类结合。主要分布于CM、VLDL及其残粒中。功能:(1)作为LDL受体的配体,同ApoB1

15、00一样,亦可被其识别和结合;(2)作为肝细胞CM残粒受体的配体;(强调)多态性显著,与个体血脂水平和As发生率相关。已发现E2、E3、E4三种异构体和6种不同表型。,(五)Apo(a)分布:主要包含在血浆LP(a)中。LP(a)也是正常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脂蛋白,但人群间浓度差异甚大,01000mg/L 来源:肝 特点:(1)LP(a)的脂类部分与LDL相似 蛋白质部分由Apo(a)和ApoB构成,二者之间以二硫键相连(2)Apo(a)的分子结构与纤溶酶原(plasminogen,PG;profibrinolysin)相似,信号序列(疏水性)Kringle-4结构 37个 Kringle-5结

16、构 1个 Kringle结构:位于多肽链中的一种“三套环形”结构,由几十个氨基酸残其组成。其中“三套”(即3个连接点)由二硫键连接。,(3)由于Apo(a)具有纤溶酶原的类似结构,故它可能与纤溶酶原受体或纤维蛋白大分子结合,从而阻止凝血块被溶解(4)Apo(a)参与构成的LP(a)携带胆固醇到血管内膜沉积,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现在一般认为,血浆LP(a)是促进As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载脂蛋白的基因结构及表型 几个基本概念 基因型(genotype):生物体所具有的特异基因结构。表(现)型(Phenotype):生物体所具有的遗传性状。它是基因型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例如,从蛋白质

17、角度而言,表型即指蛋白质的特定结构。而蛋白质结构是由基因型决定的。ApoA、B100、C和(a)等载脂蛋白存在着多种异构体,这称为“多态性”(polymorphism或multimorphism)。多态性意味着存在不同的表型和/或基因型。,(一)载脂蛋白基因结构的共同特点 1除ApoA、ApoB、Apo(a)外,其余已发现的载脂蛋白均含有 内含子(intron)3个 它们的相互位置大 致相同,按生理功能不同分开 外显子(exon)4个 5非翻译区1 翻译区信号肽 2 功能蛋白原肽 3 成熟肽3),2有些载脂蛋白的基因往往在同一染色体上相互靠近,呈紧密连锁状态;如:ApoA、C、A基因同位于11

18、号染色体长臂2区 ApoE、C、C基因同位于19号染色体长臂3区 而有些载脂蛋白基因则单独位于某染色体上,不与其它载脂蛋白基因连锁。,(二)几种载脂蛋白的基因结构特点1ApoA 基因全长1 863bp,3个内含子,4个外显子(最长 者 658bp)ApoA基因和ApoA、C基因连锁,位于11号染色体,2ApoB 位于2号染色体上。ApoB100基因全长 43kb,含28个内含子和29个外显子,最长者达7 572bp,最短者仅39bp。,3ApoE 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含3个内含子,4个外 显子 ApoE的多态性较显著,已发现3种异构体:ApoE2、ApoE3、ApoE4 纯合子:E2/2、E

19、3/3(野生型)、E4/46种表型 杂合子:E2/3、E2/4、E3/44ApoC ApoC和ApoC基因长分别为3347bp和 3133bp,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各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5Apo(a)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与纤溶酶原的基因位点部分重叠;该二种基因有很多相似之处。纤溶酶原基因长525kb。含19个外显子和18个内含子。Apo(a)具有显著多态性。至少已发现26个等位基因,34种异构体。,第三节 脂蛋白受体(Lipoprotein Receptor)脂蛋白往往要与细胞膜上的特定受体结合才能进入细胞内代谢。这种特定的受体即为脂蛋白受体。脂蛋白受体的作用:参与和调节脂类和脂蛋白

20、代谢;影响血浆脂类和脂蛋白水平脂蛋白受体有多种。如:LDL受体、清道夫受体、VLDL受体等,其中,对LDL受体研究得最多。,一、LDL受体(LDL receptor)1974年首先在成纤维细胞膜上发现,此后证实在多种其它细胞膜上也存在。目前已搞清人LDL受体的一级结构和部分空间结构(一)LDL受体的结构 单链,836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115ku。包含5个功能各异的区域。,1配体结合结构域(1)特点:含292个氨基酸残基。值得注意的是7个重复序列,每个由4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中6个为Cys,两两以二硫键相连。重复序列2、3、6、7四处为结合LDL处,其中任一处发生突变,均会使该受体降低或丧失

21、结合LDL的能力。,(2)功能:主要:识别与结合ApoB100和/或ApoE,即ApoB100和ApoE为LDL受体的配体(ligand)此外,亦能结合VLDL、VLDL残粒和-VLDL,该功能区段为重复系列5。,注:-VLDL为高胆固醇饮食引起的一种异常血浆脂蛋白。与正常VLDL比较:密度范围相似,但琼脂糖电泳相当于-LP的位置;在组成上,其核心富含CE,主要Apo为ApoE,而ApoC含量远较VLDL少。,2EGF前体结构域 EGF:epidermal growth factor,上皮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400个a.a,包含5个重复序列 该结构域与小鼠EGF前体有同源性,故名。功能

22、:此肽段位于细胞膜外,起支撑作用,3糖基结构域 58个a.a,其中有18个Ser(或Thr)与糖基部分N-乙酰半乳糖胺以O-连接糖链 功能:此肽段紧靠细胞膜面,亦起支撑受体的作用,4跨膜结构域 22个a.a,其中疏水氨基酸残基较多,适于“跨膜”功能:此肽段跨膜两侧,起“锚”的作用,有利于维系受体的稳定和受体的向外分泌,5胞液结构域 50个a.a,位于细胞膜的内侧;受体的C-末端埋藏于细胞液中。,(二)LDL受体的分布与性质 1分布:广泛存在于成纤维细胞、肝细胞、平滑肌细胞、淋巴细胞、脂肪细胞、肾上腺皮质、性腺等多种组织细胞的细胞膜上。在细胞膜上,受体相对集中于一区域,称为“包被小窝”(coat

23、ed pit),由网格蛋白包被。受体数目因细胞种类而异,从数千至数万不等;且受细胞内胆固醇水平的反馈调节。,2性质(1)化学本质:糖蛋白(2)亲和性:其配体为ApoB100和ApoE,能与含这些载脂蛋白的脂蛋白结合,故其又被称为ApoB-E受体。但ApoB48不是其配体。(3)特异性:因LDL含ApoB100最多,故该受体与LDL的亲和力最高,有利于LDL被吞入细胞内进一步代谢(4)竞争性:其它含ApoB/E的脂蛋白可与LDL竞争该受体,(三)LDL受体基因 全长45kb,其中含18个外显子和17个内含子。,(四)LDL受体途径(LDL receptor pathway)1概念:由LDL受体介

24、导的、通过细胞膜吞饮作用而摄入LDL等含ApoB100、ApoE的脂蛋白的过程。2基本步骤(以摄入LDL为例),血浆LDL+细胞膜上LDL受体 LDL-LDL受体复合物,并相继形成“被小窝”、被小泡(coated vesicles)LDL受体与LDL解离,参加下一次循环;小泡与溶酶体融合,其中LDL被降解:Apo 氨基酸 CE FFA+FC(代谢、利用)TG 甘油一酯+FFA,蛋白酶酸性酯酶,3调节机制 主要受细胞内FC浓度的调节。Ch的作用是:(1)抑制HMGCoA还原酶(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减少细胞自身的胆固醇合成;(2)激活ACAT(脂酰基CoA-胆固醇脂酰基转移酶),促进FC变成 C

25、E,便于储存(3)下调LDL受体基因的表达,减少LDL受体合成,从而减少LDL的摄取,控制胆固醇的摄入,4生理意义 LDL受体途径是血浆LDL代谢的主要通路,它既保证肝外组织对胆固醇的需要,又能保护细胞避免胆固醇过度堆积,从而维持细胞内胆固醇浓度的动态平衡。(五)肝细胞LDL受体的其它功能 1与肝脏清除VLDL残粒有关 2与肝脏清除CM残粒有关 LDL受体不能与CM结合(CM中的ApoB48不能被LDL受体识别;少量ApoE被富量的ApoC掩盖,不能与LDL受体接触),但可与CM残粒结合,后者进入肝内被清除。,二、VLDL受体(一)结构:与LDL受体相似,均包含5个结构域,但各结构域的一级结构

26、均有差异。(二)分布与性质 广泛分布于肝外组织,如心肌、骨骼肌、脂肪细胞等处;肝内尚未发现。与含ApoE的脂蛋白VLDL及其残粒、-VLDL的亲和力高,而与含ApoB100多的脂蛋白LDL的亲和力低。受体数量(水平)不受细胞内Ch浓度的负反馈调节。,(三)生理功能 与VLDL及其残粒、-VLDL等脂蛋白结合,使它们进入细胞内降解。临床意义:(1)可能促进早期As斑块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因VLDL受体可介导含ch较多的-VLDL进入细胞内(但VLDL 本身并不引起As)。(2)与肥胖形成有关,机制可能是 因VLDL受体在脂肪细胞中含得多,可促进更多VLDL进入细胞内,三、清道夫受体(scave

27、nger receptor)现象:LDL受体缺陷 LDL受体缺乏 LDL摄入障碍 但As斑块的巨噬细胞中却蓄积了LDL-CE,从何而来?推测另有途径,后经实验证明,巨噬细胞中的LDL为乙酰化或氧化的LDL,能结合这些LDL的受体就被称为清道夫受体(亦称乙酰化LDL受体,氧化修饰LDL受体)。注意:清道夫(HDL)与清道夫受体的区别,(一)结构 糖蛋白,220 ku。三聚体。二种亚基。与LDL受体相反,其N-末端在膜内侧,而C-末端在膜外侧,即所谓“内翻外”(inside-out)型。已知的、型均含6个结构域(从N-末端到C末端)。以型为例:,N-端胞质域 可能与包涵素(Clathrin)结合。

28、与摄取清道夫受体的配体有关 跨膜域(transmembrane)相当于该受体的“锚”,固定于细胞膜上。由疏水性氨基酸残基组成。间隔域 紧靠于细胞膜外侧的结构域。-螺旋卷曲螺旋域(-herical coiled-coil)在右手螺旋的基础上相互缠绕成三股平行的索状结构(像麻花),胶原蛋白样域 类似于胶原蛋白那样的三联体螺旋 C-端侧特异域 富含Cys残基。二硫键所在区域结构牢固。位于细胞膜外侧。(清道夫受体富含半胱氨酸域,scavenger receptor cystein-rich domain like,SRCR)*SRCR:类似于三朵郁金香组成的“花苞”。型清道夫受体没有该区域,所在位置被

29、6个氨基酸残基取代。,(二)清道夫受体的配体 配体谱较广,为多阴离子类化合物 1主要配体:修饰的LDL 乙酰化LDL、氧化LDL(ox-LDL)等。这与As的发病机制有关。2其它配体(1)多聚次黄嘌呤核苷酸,多聚鸟苷酸(2)多糖,如硫酸右旋糖酐(3)某些磷脂,如丝氨酸磷脂(4)细菌脂多糖,如内毒素 型受体不含SRCR域,但与修饰LDL的亲和力更高,可见受体与配体的结合点不在SRCR域。,(三)清道夫受体的功能 在体内的确切功能尚不清楚。ox-LDL具有强烈致As作用。巨噬细胞可通过清道夫受体清除氧化LDL和细菌脂多糖,这可能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第四节 脂蛋白代谢相关酶和蛋白质一、LPL

30、(lipoprotein lipase,脂蛋白脂肪酶)(一)来源 脂肪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乳腺细胞等合成(非肝组织)。化学本质:糖蛋白,60ku,肝素可促进LPL释放。,(二)功能 1(主要)水解CM、VLDL中的TG TG 甘油一酯+FFA TG水解产物作为能源物质,供组织细胞利用 2分解PL,如卵磷脂(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 3促进脂蛋白之间PL、Apo和Ch的转换 4促进CM残粒的摄取(三)活性的调节 ApoC 为活化剂 无活性 有活性,糖基化,(四)LPL基因多态性 LPL基因长约35kb,含10个外显子和9个内含子,编码47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酶蛋白。LPL基因位点存在多

31、态性,其中内含子6和8中均含与高脂血症有关的特异限制性内切酶多态位点。,二、肝脂(肪)酶(hepatic lipase,HL或hepatic triglyceride lipase,HTGL,肝甘油三酯脂肪酶)(一)来源:肝实质细胞 糖蛋白,53ku,(二)活性调节 不需要Apoc作为活化剂 激素可调节HL从肝窦状隙内皮细胞表面经肝素化后释放至血浆的能力:雄性激素(+)雌性激素、肾上腺素等()(三)功能 1主要(水解)VLDL及其残粒、-VLDL中的TG 2调节脂蛋白间的胆固醇转移,促进HDL3HDL2,有利于防止肝外组织过量胆固醇堆积 3使肝内的VLDL,LDL,再释放至血浆中,三、LCAT

32、(lecithin-cholesterol acyl transferase,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一)来源与特性 由肝合成,在血液中发挥催化作用。以游离形式或与HDL结合形式存在。糖蛋白,含416个氨基酸残基,63ku。(二)功能 1.(主要)催化HDL中的FCCE,CE进入HDL核心储存。卵磷脂 FC 溶血卵磷脂 CE,2.参与Ch的逆向转运和组织中过量Ch的清除。可能是血浆胆固醇代谢的限速酶。(三)活性调节 Apo AI为最重要的激活剂。其它激活剂有Apo AII等。,四、HMG CoA还原酶(HMGCoA reductase)(一)分布与特性 凡能合成胆固醇的组织细胞均有该酶存在

33、。含量较多的场所是:肝、皮肤、肾上腺、性腺等。,(二)功能 该酶为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酮体乙酰CoA 乙酰乙酰CoA HMGCoA 胆固醇 细胞内的ch有两个来源:内源-细胞自身合成。若ch,HMGCoA还原酶活性(负反馈)。外源-从血浆中摄取。所以,若有药物能降低该酶活性,则从血中摄取的ch。有利于降低血浆ch水平。,五、脂质转运蛋白,定义:,血浆中脂蛋白部分含有一种特殊的转运蛋白,能促进血浆各脂蛋白间胆固醇酯、甘油三酯和磷脂的单向或双向转运和交换,这类特殊转运蛋白称脂质转运蛋白(lipid transfer protein,LTP)。,组成:,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holesterol es

34、ter transfer protein,CETP),磷脂转运蛋白(phospholipid transfer protein,PTP),甘油三酯转运蛋白(triglyceride transfer protein,TTP),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holesterol 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亦称为脂质转运蛋白(LTP)(一)来源与性质 由肝、小肠、肾上腺、脂肪组织和巨噬细胞等合成 疏水性蛋白质,74ku(二)功能:促进脂蛋白之间脂类的交换,参与血浆胆固醇的逆向转运。胆固醇的逆向转运:肝外肝,(1)肝外组织细胞的FC结合至HDL上(2)在HDL中,FC CE H

35、DL核心(储存)(3)CE 转移至VLDL、LDL上(4)肝细胞通过相应受体摄取VLDL、LDL 上述作用是由CETP、LCAT和HDL等协同完成的 若缺乏CETP,则HDL中的CE不能运出,导致血浆HDL-c,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表明,高活性CETP与As正相关。这可能因HDL-CE过多地转移、聚集在LDL和某些脂蛋白的残粒上,而后者的致As能力极强。事实上,牛、羊、狗、大鼠等,CETP活性低,不易自发形成As 人、猴、兔等,CETP活性高,易发生As,催化,CM中的TG,第五节 脂蛋白代谢,外源性代谢途径:指食物中摄入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在小肠中合成CM及CM代谢的过程。,内源性代谢途径:指肝

36、脏合成VLDL,然后转变为IDL和LDL,并被肝脏或其它器官代谢的过程,胆固醇的逆向转运:,HDL参与将胆固醇从外周组织运输到肝脏的过程。,信号作用、被LPL识别,chylomicron particle 乳糜微粒,胆固醇,磷脂,胆固醇酯,三酰甘油酯,将脂从小肠上皮细胞运到毛细血管中,LPL 水解三酰甘油,一、CM代谢,CM:小肠上皮细胞合成 含TG80%,密度最小,颗粒最大(一)新生CM的生成 此时的CM含AI、AII、AIV、B48等载脂蛋白(二)新生CM 成熟CM 特点是:Apo交换,即:ApoAI从CM HDL ApoC、E从HDL CM 但Apo B48保留在CM中,(三)(成熟)C

37、M CM残粒 特点是:1、TG被LPL水解(LPL由ApoCII激活),颗粒变小,密度增大 2.部分PL从CMHDL(HDL3)(四)肝脏摄取CM残粒 由LDL受体、V LDL受体起作用 可见,CM的功能主要是运输外源性TG,其次是运输外源性Ch至肝,外源性CM代谢,Ch,二、VLDL代谢VLDL:在肝脏合成,也富含TG(50%-70%),以含ApoB100为主要特点。所含Ch来自于肝细胞自身合成和CM残粒。VLDL合成后从肝 血液VLDL IDL(中间密度脂蛋白)LDL VLDL残粒 ApoCII激活LPL,LPL水解VLDL-TG Apo交换(ApoE、C从VLDL HDL)脂类交换(PL

38、、FC从VLDL HDL,CE经 CETP从HDL VLDL)VLDL残粒经VLDL受体识别和结合,摄入肝内进一步代谢,内源性VLDL的代谢,三、LDL代谢 血浆LDL的来源:(1)主要来源:血浆VLDL降解而成(2)肝细胞合成后释放入血 LDL富含Ch(45%-50%),绝大部分为CE,它主要来自于HDL(需经CETP转运)主要代谢途径为LDL受体途径。若发生LDL受体缺陷(受体缺乏或减少、受体结构改变或受体与LDL的亲和力降低等),可导致血浆LDL,成为As发生的重要机制。LDL受体缺陷还可导致VLDL残粒大量转化成LDL,LDL的代谢,四、HDL代谢 HDL的来源:主要为肝,其次为小肠(一)新生HDL的生成 ApoAI、PL、Ch等参与;盘状;入血(二)新生HDL成熟HDL3 ApoAI激活LCAT;FC CE CE进入核心,使盘状 球状,生成HDL3,密度较大,颗粒较小(三)HDL3 HDL2,密度较小,颗粒较大 LCAT继续起作用,使更多FC CE,(四)经肝细胞膜上的HDL受体摄取,HDL入肝并降解。这样,就完成了胆固醇从外周组织细胞肝的逆转运,加速组织细胞内胆固醇的清除,从而使HDL起抗As的作用。HDL的抗As作用也被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所证实。,HDL的代谢,70%,LCAT,CMVLDL代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