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优秀版.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946380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优秀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优秀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优秀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优秀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优秀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优秀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优秀版.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欢迎阅读 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根据任务书的要求综合考虑基地环境,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建筑经济及建筑艺术等问题。着重解决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与周围环境,与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等。创造出既符合科学性又具有艺术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建筑设计在整个工程设计中起着主导和先行的作用,除考虑上述各种要求以外,还应考虑建筑与结构,建筑与各种设备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协调,以及如何以更少的材料,劳动力,投资和时间来实现各种要求,使建筑物做到适用,经济,坚固,美观,这要求建筑师认真学习和贯彻建筑方针政策,正确学习掌握建筑标准

2、,同时要具有广泛的科学技术知识。建筑设计包括总体设计和个体设计两部分。1 设计任务本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设计上航国际酒店客房部分,客房属于居住类建筑。作为一个居住空间设计,要在平面规划中自始至终遵循实用、功能需求和人性化管理充分结合的原则。在设计中,既结合客房需求和酒店管理流程,科学合理的划分职能区域,。材料运用简洁,大方,耐磨,环保的现代材料,在照明采光上使用全局照明,能满足酒店客房功能的需要.经过精心设计,在满足各种客房需要的同时,又简洁,大方,美观,能充分体现出企业的形象与现代感.2 设计要求建筑法规、规范和一些相应的建筑标准是对该行业行为和经验的不断总结,具有指导意义,尤其是一些强制性规

3、范和标准,具有法定意义。建筑设计除了应满足相关的建筑标准、规范等要求之外,原则上还应符合以下要求:(1) 满足建筑功能要求:(2) 符合所在地规划发展的要求并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3) 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4) 提供在投资计划所允许的经济范畴内运作的可行性。3 气象条件建设地区的温度、湿度、日照、雨雪、风向、风速等是建筑设计的重要依据,例如:炎热地区的建筑应考虑隔热、通风、遮阳、建筑处理较为开敞;在确定建筑物间距及朝向时,应考虑当地日照情况及主要风向等因素。4 地形、地质及地震烈度基地的地形,地质及地震烈度直接影响到房屋的平面组织结构选型、建筑构造处理及建筑体型设计等。地震烈度,表示当发生地

4、震时,地面及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烈度在6度以下时,地震对建筑物影响较小,一般可不做抗震计算,9度以上地区,地震破坏力很大,一般应尺量避免在该地区建筑房屋,建筑物抗震设防的重点时7、8、9度地震烈度的地区。5 水文水文条件是指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的性质,直接影响到建筑物基础及地下室。一般应根据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底下水位性质确定是否在该地区建筑房屋或采用相应的防水和防腐措施。6建筑设计文件的内容及要求建筑初步设计内容:绘制“3平2立1剖”:“3平”即1个底层平面图,1个楼层平面图,加1个屋顶平面图;“2立”指1个南侧或北侧立面图,加1个东侧或西侧立面图;“1剖”必须剖到楼梯。 建筑设计文件要求:

5、以上图纸均需达到施工图深度,弄清建筑平面、立面和剖面之间的关系,熟悉建筑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及深度要求,掌握常用的建筑构造措施等。建议用2号图绘制,绘图比例、布局和张数自定,以表达清楚且符合制图习惯为原则。 结构设计第一章基本设计资料11 设计资料工程名称:上杭客家缘国际酒店客房A1区设计建设地点:福建上杭市工程概况:共4层,底层高6.05m,其余层高4.4m。室内外高差为0.45mm,底层室内设计标高0.000。基本风压:0.13kN/m2基本雪压:0.45kN/m2抗震设防:按7度抗震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计,第一设计分组,地震加速度0.1g。12 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121 结构设计目的工程设计是

6、工程建设的首要环节,是整个工程的灵魂。先进合理的设计对于改建、扩建、新建项目缩短工期、节约投资、提高经济效益起着关键作用,使项目达到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因而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目的就是要在一定经济条件下赋予结构以适当的可靠度,使结构在预定的基准期内能满足设计所预期的各种功能要求。122 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为了达到建筑设计的基本目的,结构设计中应符合以下一般原则:符合设计规范;选择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减轻结构自重;采用先进技术。13 结构选型131 结构体系选型对于一般多层民用建筑,根据使用和工艺要求、材料供应情况和施工技术条件,常选用的结构形式有混合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

7、结构等结构体系。由于混合结构整体性差,难于满足大空间的使用要求,而框架剪力墙结构多用于1025层的高层建筑。而框架结构强度高、结构自重轻,可以承受较大楼面荷载,在水平作用下具有较大的延性。此外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能设置大空间,易于满足建筑功能要求。故该五层办公楼选用框架结构。132 框架施工方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按施工方法不同,有现浇式、装配式和整体装配式三种。现浇式框架的全部构件都在现场整体浇筑,其整体性和抗震性能好,能较好的满足使用要求。故框架采用现浇施工方法。133 其他结构选型1. 屋面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肋形屋盖,屋面板厚120mm。2. 楼面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

8、露面板厚120mm。3. 楼梯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4. 过梁:门窗过梁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梁。5. 墙基础:因持力层不太深,承载力高,采用自乘墙基大放脚。6. 基础:因基础持力层不太深,地基承载力高,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第二章 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21 简化假定建筑物是复杂的空间结构体系,要精确地按照三维空间结构来进行内力和位移分析十分困难。为简化计算,对结构体系引入以下基本假定:(1) 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的条件下,结构物在设计基准期内处于弹性工作阶段,其内力和位移均按弹性方法计算;(2) 楼面(或屋面)在自身平面内的刚度无限大,在平面外的刚度很小,可忽略不计。22 计

9、算单元多层框架结构是由纵、横向框架结构组成的空间结构体系,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各个框架之间的受力影响较小。本设计中取KJ2作为计算单元 ,如图21所示:23 计算简图现浇多层框架结构设计计算模型是以梁、柱截面几何轴线来确定,并认为框架柱在基础顶面为固接,框架各节点纵、横向均为刚接。一般情况下,取框架梁、柱截面几何轴线之间的距离作为框架的跨度和柱高度。底层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至二层楼面,基础顶面标高根据地质条件、室内外高差定为0.45m,二层楼面标高为4.4m,故底层柱高为7m。其余各层柱高为楼层高4.4m。由此可绘出框架计算简图,如图22所示: 图22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24 梁柱截面尺寸及惯性矩多层

10、框架结构是超静定结构,在计算内力前必须先确定杆件的截面形状、尺寸和惯性矩。1 初估构件截面尺寸及线刚度(1)梁截面尺寸 AB梁 l=9000mm, 取h=800mm 取b=300mm 则取AB梁截面尺寸为:hb=300mm800mmBC梁l=2100mm, 考虑刚度因素,取为方便施工,取 则取BC梁截面尺寸为:hb=300mm500mm CD梁 l=5000mm, 取h=600mm 取b=300mm 则取CD梁截面尺寸为:hb=300mm600mm 横向次梁 l=9000mm 取h=700mm 取b=30mm 则取横向次梁截面尺寸为: hb=300mm700mm (2). 柱截面尺寸 底层柱尺

11、寸 按轴压比要求计算,由公式 : 式中: 轴压比取0.9;轴压比增大系数,本设计取=1.2; F柱的荷载面积; 单位建筑面积上重力荷载值,近似取12-15 kN/m2; n验算截面以上楼层层数。 对于顶层中柱: 如取柱截面为正方形,则其边长为510.69。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并考虑其他因素,本设计中所有柱子截面尺寸都取600mm600mm。 非计算单元的内梁截面尺寸初估方法如上,计算从略。2. 框架梁、柱线刚度计算 由于现浇楼面可以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增大梁的有效刚度,减少框架侧移。考虑这一有利因素,边框架梁取,对中框架梁取。(为梁矩形截面惯性矩) AB梁: BC梁: CD梁: 柱: 底层 中间

12、层 相对线刚度:取则其余各杆件相对线刚度为: 梁: AB梁 BC梁 CD梁 底层柱 框架梁、柱的相对线刚度如图23所示,将作为计算节点杆端弯矩分配系数的依据。 图23 梁柱相对线刚度图第三章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31 恒载标准值计算1. 屋面防水层(刚性):30mm厚C20细石混凝土防水 1.00kN/m2 防水层(柔性):三毡四油铺小石子 0.40kN/m2找平层:15mm厚水泥砂浆 0.01520 kN/m3=0.30kN/m2找坡层:平均40mm厚水泥焦渣找坡 0.04014 kN/m3=0.56kN/m2保温层:60mm厚1:10水泥膨胀珍珠岩 0.06012 kN/m3=0.72kN

13、/m2结构层:12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0.12025 kN/m3=3.00kN/m2抹灰层:10mm厚混合砂浆 0.01017 kN/m3=0.17 kN/m2合计 6.15kN/m22. 各层楼面(含走廊)水磨石地面(10mm厚面层,20mm厚水泥砂浆打底) 0.65kN/m2结构层:12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0.12025 kN/m3=3.00kN/m2抹灰层:10mm厚混合砂浆 0.01017 kN/m3=0.17kN/m2合计 3.82kN/m23. 各梁自重 AB梁hb=300mm800mm梁自重: 0.3(0.8-0.12)25 kN/m3=5.1kN/m抹灰层:10mm

14、厚混合砂浆 0.01(0.8-0.12+0.3/2) 217 kN/m3=0.28kN/m 合计 4.60kN/m 横向次梁hb=300mm700mm梁自重: 0.3(0.7-0.12)25 kN/m3=4.35kN/m抹灰层:10mm厚混合砂浆 0.01(0.7-0.12+0.25/2) 217 kN/m3=0.25kN/m 合计 4.60kN/m BC梁hb=300mm500mm梁自重: 0.3(0.5-0.12)25 kN/m3=2.85kN/m抹灰层:10mm厚混合砂浆 0.01(0.5-0.12+0.3/2) 217 kN/m3=0.18kN/m 合计 3.03kN/m CD梁hb=

15、300mm600mm梁自重: 0.3(0.6-0.12)25 kN/m3=3.0kN/m抹灰层:10mm厚混合砂浆 0.01(0.6-0.12+0.3/2) 217 kN/m3=0.21kN/m 合计 3.21kN/m 4. 柱自重 hb=600mm600mm柱自重: 0.60.625 kN/m3=9kN/m抹灰层:10mm厚混合砂浆 0.01(0.6+0.6) 217 kN/m3=0.41kN/m 合计 9.41kN/m 5. 外纵墙自重 标准层纵墙: (4.4-0.8)(9-0.5)-32.12 0.248 kN=33.86kN铝合金窗(32.1): 32.120.35 kN=4.41kN

16、贴瓷砖外墙面: 4.4(9-0.6)-32.12 0.5 kN=12.18kN水泥粉刷内墙面: 4.4(9-0.6)-32.12 0.36 kN=8.77kN 合计 59.85kN 底层纵墙: (6.05-0.8)(9-0.6)-32.12 0.248 kN=60.48kN铝合金窗(1.51.5): 32.120.35 kN=4.41kN贴瓷砖外墙面: 6.05(9-0.6)-32.12 0.5 kN=19.11kN水泥粉刷内墙面: 6.05(9-0.6)-32.12 0.36 kN=13.76kN 合计 84.00kN6. 内纵墙自重 标准层纵墙: (4.4-0.8)(9-0.6)-0.92

17、.12 0.248 kN=.49.7kN门(hb=0.92.1): 0.92.120.15 kN=0.65kN粉刷墙面: (4.4-0.8)(9-0.6)-0.92.12 0.362 kN=18.63kN 合计 68.99kN/m 底层 纵墙: (6.05-0.8)(9-0.6)-0.92.12 0.248 kN=77.41kN门(hb=0.92.1): 0.92.120.15 kN=0.65kN粉刷墙面: (6.05-0.8)(9-0.5)-0.92.12 0.362 kN=27.17kN 合计 105.23kN/m 7. 内隔墙自重AB跨标准层墙重: (4.4-0.7)(9-0.6)0.2

18、8 kN=50.32kN粉刷墙面: (4.4-0.7)(9-0.6) 0.362 kN=22.6kN 合计 72.92kN 底层墙重: (7-0.7)(9-0.6)0.28 kN=72.76kN粉刷墙面: (6.05-0.7)(9-0.6) 0.362 kN=32.74kN 合计 105.50kN CD跨 标准层墙重: (4.4-0.6)(5-0.6)0.28 kN=26.75kN粉刷墙面: (4.4-0.7)(9-0.6) 0.362 kN=12.04kN 合计 38.79kN 底层墙重: (7-0.-0.6)(5-0.6)0.28 kN=45.06kN粉刷墙面: (6.05-0.6)(5-

19、0.6) 0.362 kN=17.27kN 合计 62.33kN 3.2 活荷载标准值计算1. 屋面和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上人屋面:2.0kN/m2楼面:办公室:2.0kN/m2 ;走廊:2.0kN/m22.雪荷载:基本雪压:0.45kN/m2雪荷载标准值:屋面活荷载和雪荷载不同时考虑,二者中取大值。33 竖向荷载下框架受荷总图板传至梁上的三角形或梯形荷载为均布荷载,荷载的传递示意图,如图31所示:图3-1 荷载传递示意图屋面板传荷载:1. A-B轴间框架梁恒载:活载:楼面板传荷载:荷载传递示意图如图24所示恒载:活载:梁自重: 5.38 kN/mAB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屋面梁:恒载=梁自重+板

20、传荷载 = 5.38+23.7=29.04kN/m 活载=板传荷载 =7.7kN/m楼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5.38+14.72=20.1 活载=板传荷载 =7.7kN/m2. BC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梁自重: 3.03kN/m屋面梁:恒载=梁自重 =3.03kN/m 活载=0楼面梁:恒载=梁自重 =3.03kN/m 活载=03. CD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屋面板传荷载恒载:活载:楼面板传荷载:恒载:活载:梁自重: 3.21kN/mCD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屋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 3.21+19.2=22.41kN/m 活载=板传荷载 =6.25kN/m楼面梁:恒载=梁

21、自重+板传荷载 =3.21+11.9=15.11kN/m 活载=板传荷载 =6.25kN/m4.A轴柱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顶层柱:女儿墙自重(做法:墙高1100mm,混凝土压顶100mm)顶层柱恒载=女儿墙+纵梁自重+板传荷载顶层柱活载=板传荷载标准层柱恒载=外纵墙自重+纵梁自重+板传荷载+横隔墙顶层柱活载=板传荷载5. B轴柱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顶层柱恒载=纵梁自重+板传荷载顶层柱活载=板传荷载标准层柱恒载=内纵墙自重+纵梁自重+板传荷载+横隔墙标准层柱活载=板传荷载6、C轴柱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 顶层柱恒载=纵梁自重+板传荷载 顶层柱活载=板传荷载标准层柱恒载=内纵墙自重+纵梁自重+板传荷载+横

22、隔墙标准层柱活载=板传荷载6. D轴柱纵向集中荷载计算 顶层柱恒载=女儿墙自重+外纵梁自重+板传荷载顶层柱活载=板传荷载 标准层柱恒载=外纵墙自重+纵梁自重+板传荷载+横隔墙标准层柱活载=板传荷载由上可作出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荷总图,如图32所示:图32 竖向荷载作用下受荷总图 第四章 风荷载计算4.1荷载计算作用在屋面梁和搂面梁节点处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为了简化计算,通常将计算单元范围内外墙面的分布荷载化为等量的作用于楼面的集中风荷载。式中:基本风压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因建设地点处于大城市郊区,地面粗糙程度为B类; 风荷载体型系数,查表取=1.3; 风振系数。由于结构高度小于30m,且高

23、宽比19.25/32.2=0.591.5,则取=1.0; 下层柱高; 上层柱高,顶层取女儿墙高度的两倍; B计算单元迎风面宽度(B=9m)计算过程见表31表41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层数离地高度419.251.0 1.3 0.825 0.134.4 2.44.27 314.851.0 1.3 0.740.134.44.4 4.95210.451.0 1.3 0.740.134.4 4.4 4.95 16.051.0 1.3 0.740.136.05 4.4 5.88 荷载作用如图4-1所示 图4-1 风荷载作用示意图4.2 风荷载侧验算见表32和表33表42 横向24层D值的计算构件名称A轴柱0.

24、36716724B轴柱0.54224725C轴柱0.51123311D轴柱0.30613960表43 横向底层D值的计算构件名称A轴柱0.6099244B轴柱0.74011232C轴柱0.71810899D轴柱0.55984854.2.2 风荷载下框架位移计算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层间侧移可按下式计算:式中: 第j层的剪力; 第j层所有柱的抗侧刚度之和; 第j层的层间位移。第一层的层间位移值求出以后,就可以计算各楼板标高处的侧移值的顶点侧移值,各层楼板标高处的侧移值应该是该层以下各层层间侧移之和,顶点侧移是所有各层层间侧移之和。j层侧移 顶点侧移 框架在风荷载下侧移的计算见表24,如下:表24

25、框架在风荷载下侧移计算层号44.274.27787200.0000570.00001334.959.22787200.0001230.000027924.9514.17787200.0001890.000042915.8820.05398600.0005010.0000828=0.00087侧移验算:层间最大侧移值为: 0.00008281/550,满足要求顶点侧移 =0.00087m且 u/H=1/78321/650,满足要求 第五章地震荷载计算5.1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根据抗震规范(GB50011 其它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楼面恒载、50%楼面均布荷载、该层纵墙框架横梁自重、该层上下各半

26、层柱及墙体自重。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i确定如下:首层:梁: G=95.38+3.215+3.869+3.032.1+5.3894=299.25kN柱:G=9.41(0.54.4+0.56.05)4=49.17kN墙:G=59.850.54+840.54+105.50.52+77.920.52+38.790.5+55.640.5 =518.34kN板:G=16.193.82=553.52kN门:G=0.92.10.153=0.97kN活载:G=16.19250%=144.9kN合计: 1583.76kN 标准层:梁:G=95.38+3.215+3.869+3.032.1+5.3894=299.

27、25kN柱:G=9.414.4=41.4kN墙:G=59.854+77.922+38.79=434.03kN板:G=16.193.82=553.52kN门:G=0.92.10.153=0.97kN窗:G=4.414=17.61kN活载:G=16.19250%=144.9合计: 1491.68kN顶层:梁:G=95.38+3.215+3.869+3.032.1+5.3894=299.25kN柱:G=9.414.40.54=82.81kN墙:G=59.850.54+77.920.52+38.790.5+6.6792=337.03kN板:G=16.196.15=891.14kN门:G=0.970.5

28、=0.485kN窗:G=17.610.5=8.81kN活载:G=16.19250%=144.雪荷载:G=16.190.4550%=32.6kN总计: 1797.03kN5.2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合侧移计算图41 结构质点重力荷载(单位:KN)按顶点位移法计算框架的自振周期顶点位移法是求结构基本频率的一种近似方法。将结构按质量分布情况简化为无限质点的悬臂直杆,导出以直杆顶点位移表示的基频公式。这样,只要求出结构的顶点水平位移,就可以按下式求得结构的基本周期:结构顶点假想位移可以由下列公式计算,计算过程,如表5-4: (4-1) (4-2) (4-3) (4-4)式中:基本周期调整系数。考虑填充

29、墙对框架自振周期影响的折减系数,框架结构取0.60.7,该框架取0.7。:框架结构的顶点假想位移。在未求出框架的周期前,无法求出框架的地震力及位移,是将框架的重力荷载视为水平作用力,求得的假想框架顶点位移。然后由求出,再用求出框架结构的底部剪力。进而求出框架各层剪力和结构真正的位移。:第i层第j跟柱的抗侧移刚度;表51 结构顶点的假想侧移计算层次 (KN) H41828.3419.25787200.020.1031522.9914.85787200.020.0821522.9910.45787200.020.0611615.076.05398600.040.04按公式(54)计算基本周期T,其

30、中Ut量纲为m,取5.3楼层间位移验算根据建筑设计抗震规范(GB50011在类场地,8度设防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情况下,由建筑设计抗震规范(GB500112001)表5.1.41和表5.1.42可查得:结构的特征周期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7度,多遇地震作用)为:=0.35s =0.08(1).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计算: (5-5) (5-6) (5-7)式中: 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多质点可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分别为质点i,j的计算高度;对于多质点体系,结构底部

31、纵向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各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按公式(56)计算:将,代入式:各楼层地震剪力按: 计算:各质点横向水平地震作用,各楼层地震剪力及楼层间位移计算表表52各质点横向水平地震作用,各楼层地震剪力及楼层间位移计算表层次()(KN) (m)41797.0320.236300.0186455.45120.38120.38787200.001531491.6815.8 23568.5486455.4578.16198.54787200.002521491.6811.417005.1586455.4556.39254.93787200.003211583.766.059581.7586455.4

32、531.77286.70398600.0072最大位移发生在第一层,其楼层最大位移与楼层高之比:,小于建筑设计抗震规范(GB50011=1/550满足位移要求 第六章 框架内力计算为简化计算,考虑如下几种单独受荷情况:(1) 恒载满布情况;(2) 活载满布情况(3) 风荷载作用(分左风和右风)(4) 地震作用(分左地震和右地震)对于第(1)、(2)种情况,采用分层法计算;第(3)、(4)种情况,采用D值法计算。6.1 恒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采用分层法进行简化计算,此时每层框架梁同上、下层柱组成基本计算单元。竖向荷载产生的梁端弯矩只在本层内进行弯矩分配,单位之间不再进行传递

33、。计算步骤如下:() 根据各杆件的线刚度计算各节点杆端弯矩分配;() 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各跨梁的固端弯矩,并将各节点不平衡弯矩进行第一次分配;() 将所有杆端的分配弯矩向远端传递;() 将个节点因传递弯矩而产生的不平衡弯矩进行第二次分配,使得各节点处于平衡状态;() 将各杆件的固端弯矩,分配弯矩和传递弯矩相加即可得各杆端弯矩。1. 计算分配系数说明:计算时除底层柱以外,其它各层柱的线刚度先乘以,取传递系数为(梁和底层柱的传递系数为)。分配系数按以下式计算:式中:为节点第根杆件的相对转动刚度;为节点各杆件相对转动刚度之和。由于本榀框架结构、受力对称,在分层法计算时可取半结构进行计算。2. 梁的固

34、端弯矩均布恒载和柱顶集中活载偏心引起的固端弯矩构成节点不平衡弯矩,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可求得各梁端弯矩,如表51和表52表51恒载作用下固端弯矩AB跨BC跨CD跨恒载均布荷载Q固端弯矩M均布荷载Q固端弯矩M均布荷载Q固端弯矩M顶层29.04kN/m196.02kNm3.03N/m1.11kNm22.4N/m52.34kNm1-3层20.10kN/m135.68kNm3.03N/m1.11kNm15.11N/m52.34kNm恒载作用下的弯矩图,如图5-1所示。图5恒载作用下弯矩图根据弯矩和剪力的关系,可采用取隔离体的方法计算剪力:式中:,简支梁支座左端和右端剪力标准值(剪力取绕隔离体顺时针转动为

35、正);,梁端弯矩标准值(以绕杆顺时针转为正,逆时针转动为负)。由此计算得出各杆件剪力如图62所示:图52恒载作用下剪力图横梁作用于柱子轴力值即为梁端剪力值,再加上纵梁传来的轴力值及柱自重。可得出柱轴力图,如图63所示:图63恒载作用下轴力图62 活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均布荷载按满跨布置,计算方法同恒载。活荷载作用下的固端弯矩计算表62活荷载作用下固端弯矩AB跨BC跨CD跨恒载均布荷载Q固端弯矩M均布荷载Q固端弯矩M均布荷载Q固端弯矩M顶层7.7kN/m51.98kNm0N/m0kNm6.25N/m18.75kNm1-3层7.7kN/m51.98kNm0N/m0kNm6.25N/m18.75kNm作活载作用下弯矩图,如图6-4图6-4活载作用下弯矩图由M图可做出框架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