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土地利用规划学071128.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94795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4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土地利用规划学071128.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6土地利用规划学071128.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6土地利用规划学071128.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6土地利用规划学071128.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6土地利用规划学071128.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土地利用规划学071128.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土地利用规划学071128.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1、准备工作 成立领导小组;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规划编制课题组;制定工作计划和规划技术方案;确定调查研究专题。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研究 促进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研究 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研究 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与合理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研究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强化规划管理保障措施研究,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基本程序,3,2、外业调查、资料收集 土地利用现状资料及图件 自然条件资料 社会经济条件资料 人口、行政区划 3、确定规划方案 制定出供选方案 征求意见、修改完善最优方案4、编制规划成果规划文件:规划

2、文本及规划说明;规划图件:现状图和规划图 规划附件,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基本程序,4,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审议和报批 送审稿组织专家评审修改报法定的政府机构审批正式的规划文件(文本和图件具有法律效力),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基本程序,5,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1997年10月颁布:8个一级地类、46个二级地类 2002年1月1日试行:3个一级地类、15个二级地类、71个三级地类;全国过渡时期的土地分类:3个一级地类,10个二级地类,52个三级地类。,六、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评价,6,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基本情况描述 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及人口;自然条件:地质、地貌、气候

3、、土壤、水文、植被 经济条件 生态条件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分析 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分析 土地利用率分析,六、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评价,7,3、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土地利用的主要成绩及原因;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对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生态方面的建议;提高土地生产力的途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意见。,六、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评价,8,(一)人口预测(二)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三)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七、土地需求量预测,9,1、总人口预测系统动力学模型式中:i=1、2、3、4、5、6、7,代表7个年龄组k:由基础年开始的预测年份:Pik:第k年i组的人口数R(i-1)k:

4、第k年i-1组人口进入i组的数量;Rik:第k年i组人口进入i+1组的数量;Dik:第k年i组人口死亡数量;R0(k+1):第k+1年新出生的婴儿数量;:性别结构;:每对夫妇平均生育婴儿数;F:生育模式 PT:总人口数量,(一)人口预测,10,1、总人口预测人口自然增长法公式:P=P0(1+K)n+P式中:P预测年总人口;P0基期年人口数;n预测年距基期年年数;K人口自然增长率;P预测年机械人口,(一)人口预测,11,2、城镇人口预测 自然增长法模型 P=P0(1+K+M)n 式中:P预测年城镇人口数;P0基期年城镇人口数;K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率;M城镇人口机械增长率;n预测年距基期年年数。,(

5、一)人口预测,12,2、城镇人口预测 农业人口转化预测法P=P0(1+K)n+Pn+RdA0(1+K)n-S/GP预测年城镇人口数;P0基期年城镇人口数;K人口自然增长率;n预测年距基期年年数;P规划期内平均每年机械迁移人口数;剩余劳动力转化率;(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的比例)R转化的农业劳动力的带眷系数;d劳动力系数(农村劳动力占农业人口的比例);A0基期年农业人口数;S规划年耕地面积;G每个劳动力负担耕地面积。,(一)人口预测,13,2、城镇人口预测 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 计算粮食总产量;计算商品粮数量;计算城镇人口数量。此方法是在区域粮食自给的前提下采用,若是商品粮基地县,还应考虑粮食的调

6、出量。,(一)人口预测,14,2、城镇人口预测 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 建立区域城镇化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城镇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回归模型。,(一)人口预测,15,2、城镇人口预测 基建投资模型预测 新增城镇人口平均基建投资为60007000元;预测规划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确定可能增加的基建投资额度;计算出新增加的城镇人口和城镇化水平。,(一)人口预测,16,2、城镇人口预测 劳动平衡法 P=A/1-(B+C)式中:P规划年城镇人口;A规划年基本人口;B服务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重(%);C被抚养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重(%);,(一)人口预测,17,2、城镇人

7、口预测 劳动平衡法,(一)人口预测,18,1、耕地需求量预测 确定农产品需求量 Ti=Li+Ri+Fi式中:Ti第i种农产品需求量;Li第i种农产品当地需求量;Ri第i种农产品国家定购量;Fi第i种农产品净调出(入)量;其中:Li=PAi式中:P规划期总人口;Ai规划期计划第i种农产品人均占有量,(二)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19,(二)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1、耕地需求量预测 预测农作物播面单产年平均增长率法:Yi=Y0(1+r)n式中:Yi预测末期农作物播面单产水平(kg/hm2);Y0预测基期年农作物播面单产水平(kg/hm2);r农作物播面单产年平均增长率;根据历史资料求得:r=(Yi/Y0

8、)1/n-1,七、土地需求量预测,20,(二)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1、耕地需求量预测 预测耕地复种指数 预测耕地需求量 S=(Ti/Yi)/m S规划年耕地需求量;Ti规划年第i种农产品需求量(kg);Yi规划年第i种农作物播面单产水平(kg/hm2);m规划年耕地复种指数。,七、土地需求量预测,21,(二)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2、园地需求量预测 果园用地需求量预测 预测果品需求量(W)W=V/(1-p)式中:W规划期果品需求量;V规划期果品当地需求量;p规划期果品商品率。,七、土地需求量预测,22,(二)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2、园地需求量预测 果园用地需求量预测 预测成年果树平均单产(Y)确

9、定各类果树的比例结构和平均先进单产(y),求加权平均单产,计算公式如下:Y=ya式中:Y成年果树平均单产(t/hm2);a权重,依果树比例结构确定(选择的果树权重之和为1);y各类果树平均先进单产(t/hm2)。,七、土地需求量预测,23,(二)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2、园地需求量预测 果园用地需求量预测 预测成年果树栽植面积(S1)S1=W/YW:果品总产量,Y:平均单产。预测果园面积(S2)S2=S1/1-(k1+k2)式中:k1果园内道路、沟渠、林带面积占果园总面积比例(%);k1=10%k2幼年果树占果园总面积比例(%),k2=15%。,七、土地需求量预测,24,(二)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10、 3、林地、牧草地需求量预测 在林业和畜牧业制定的发展规划基础上,根据生产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提出林地、或牧草地的需求量。对未利用土地经过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可供开发为林地或牧草地的后备资源面积。,七、土地需求量预测,25,(二)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4、养殖水面用地预测A=T/U 式中:A预测需扩大的水产养殖面积(hm2);T水产品需求量(吨);U单位养殖水面产量(吨/hm2)。,七、土地需求量预测,26,(二)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5、渠道工程用地预测 渠道长度按设计线路在地形图上量取。渠道宽度包括过水断面和渠堤两部分,按设计要求确定。,七、土地需求量预测,27,(三)建设用地需求量预

11、测1、城镇用地需求量预测 U=PA/10000式中:U规划期城镇建设用地面积(hm2);P规划期城镇人口(人);A规划期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m2/人)。根据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确定规划人均用地指标,七、土地需求量预测,28,(三)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2、农村居民点用地预测 预测方法与城镇类似,根据规划年农村人口及人均建设用地指标预测确定。,七、土地需求量预测,29,(三)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3、独立工矿用地需求量预测 根据建设项目的规模与相应的用地指标预测S=MiAi式中:S规划年独立工矿用地面积;Mi建设项目生产规模;Ai建设项目用地指标;,七、土地需求量预测,30,(三)建设用地需求量预

12、测 3、独立工矿用地需求量预测 根据规划年工业企业产值与规划年工业企业用地效益确定S=P/a-S式中:S规划年独立工矿用地面积(hm2);P规划年工业企业产值(万元);a规划年工业企业平均用地效益(万元/hm2);S规划年城镇内工业企业用地规模(hm2)。,七、土地需求量预测,31,(三)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3、独立工矿用地需求量预测 根据当地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经委等部门的发展规划累加求得 S=S0+Si-Si S规划年独立工矿用地面积(hm2);S0规划基期独立工矿用地面积(hm2);Si规划年第i类独立工矿新增用地面积(hm2);Si规划年第i类独立工矿减少用地面积(hm2)。,七、土地需

13、求量预测,32,(三)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4、特殊用地需求量预测 特殊用地是指居民点以外的国防、名胜古迹、风景旅游、墓地、陵园等用地。这些特殊用地要根据专项规划确定,七、土地需求量预测,33,七、土地需求量预测,(三)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5、交通用地需求量预测铁路用地需求量预测(包括路基和站场用地)路基用地预测:S=BiLi/10000式中:S新增铁路用地面积(hm2);Bi规划期内修建的第i条铁路的宽度(m);Li规划期内修建的第i条铁路的长度(m)站场用地面积按设计确定,34,七、土地需求量预测,(三)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5、交通用地需求量预测公路用地需求量预测 公路用地包括路基、路沟和护路林用

14、地。公路宽度取决于公路技术等级和地形条件。S=BiLi/10000 S规划期内新增公路用地面积(hm2);Bi第i等级公路的宽度(m);Li第i等级公路的长度(m)。公路占地宽度为:一级公路65m,二级公路3040m,三级公路2530m,四级公路2030m。,35,七、土地需求量预测,(三)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6、水利设施用地需求量预测 包括水库、水工建筑用地水库水面用地取决于水库设计校核洪水位的淹没范围,淹没范围在地形图上按等高线量算,求出水库的淹没面积。水工建筑用地(堤坝、水闸、电站)电站、水闸属点状工程,按设计占地规模计算,堤坝属线状工程,按长度乘以设计宽度计算占地面积。,36,(一)土地

15、利用规划供选方案的拟定 1、指导思想 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为指导,坚决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与“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环境”的方针。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用地关系,在空间上合理布局用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持续、高速和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土地利用条件。,八、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布局,37,(一)土地利用规划供选方案的拟定 2、供选方案编制原则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原则 统筹兼顾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 三个效益统一原则 公众参与原则 贯彻落实上级规划意图原则,八、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

16、布局,38,(一)土地利用规划供选方案的拟定 3、编制依据 政策法律依据 相关的规划和计划 土地供需预测依据,八、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布局,39,(一)土地利用规划供选方案的拟定 4、规划供选方案的拟定方法 土地适宜法 综合平衡法 模型法线性规划模型 Z=f(x)取最大值或最小值 g(x)B x0f(x)目标函数、g(x)约束函数,B具体约束条件,x为决策变量。f(x)、g(x)为线性函数。,八、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布局,40,(一)土地利用规划供选方案的拟定 5、供选方案的评价 是否满足人口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 是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 是否满足生态环境改善对土地利用的要求

17、是否满足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要求,八、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布局,41,(二)各种土地优化配置 1、农用地的优化配置 园地优化配置 首先考虑土壤的适宜性和气候适宜性,以及市场的需求,合理确定不同园地的用地空间布局。,八、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布局,42,国家、省、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一)规划文件规划文本和规划说明 1、规划文本 前言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规划目标和方针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规划指标分解 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43,国家、省、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一)规划文件规划文本和规划说明 2、规划说明 编制规划的简要过程;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任务;编制规

18、划过程中若干具体问题的说明;属于修编规划的,还应当说明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存在问题和修编规划的必要性。,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44,国家、省、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二)规划图件 1、土地利用现状图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国家级规划1:400万 省级规划1:201:100万(1:50万)地级规划1:10万1:50万(1:20万)(三)规划附件 应当包括专题研究报告和其他有关规划的图件资料。,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45,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一)规划文件 1、规划文本 前言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规划目标和方针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土地保护、整理、复垦和开发;土地利用分区;规划指标分解 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46,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一)规划文件 2、规划说明 编制规划的简要过程;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任务;编制规划过程中若干具体问题的说明。,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47,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二)规划图件 1、土地利用现状图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县级:1:2.5万1:10万,一般应当为1:5万 乡级:1:1万或者1:5000。(三)规划附件 包括专题研究报告和其他有关基础资料及图件资料。,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