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4、心包、三焦、胆经、肝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学4、心包、三焦、胆经、肝经.ppt(1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9,手厥阴心包经,从胸中开始,浅出属于心包,通过膈肌,经历胸部、上腹和下腹,络于三焦。它的支干脉:沿胸内出胁部,当腋下三寸处向上到腋下,沿上臂内侧,于手太阴、手少阴之间,进入肘中,下向前臂,走两筋(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进入掌中,沿中指桡侧出于末端。它的支脉: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于末端,接手少阳三焦经,曲 泽(PC 3)在肘横 纹中,当肱 二头肌腱的 尺侧缘。,功效 清心镇痛,和胃降逆主治、与心脏有关的疾患:心烦、心悸、心痛、风湿性心脏病、近治作用:肘臂挛急、疼痛、手指麻木、臂神经痛、上肢颤动、急性热病、中暑、神志病(放血)、经脉所过之处疾病:胸胁痛、胸闷、气喘、胃疾:胃痛、呕血、呕
2、吐、急性胃肠炎、现多用于风湿性心脏病、小儿舞蹈病、中暑等。操作:,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中,暑,肘,臂,挛,痛,内 关(PC 6)腕横纹上 2 寸,当掌长肌 腱与桡侧腕屈 肌腱之间。,功效 宁神镇痛,疏肝和中主治、心脏疾患:心烦、心悸、心痛、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癫痫狂、胃疾:胸胁痛、胃痛、呕吐、晕动症等、改善微循环:中风偏瘫、偏头痛、晕针、近治作用:肘臂挛急、疼痛,手指麻木、上肢痹痛、失眠、郁证等神志病、治疗呃逆经验穴操作:,胃,腑,疾,病,心,血,管,病,神,志,病,症,肢,体,病,症,大陵 定位: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功用:清心安神,宽胸和胃。主治:1、
3、心胸胃病;2、神志病;3、循经所过病操作:,中 冲(PC 9)在手中 指末节尖端 中央。,功用:开窍泻热。主治:1、急症:热病,昏迷,中暑;2、心神病操作:直刺0.1寸或点刺出血。,昏,厥,惊,风,热,病,肿,痛,10,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末端,上行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沿着手背,出于前臂伸侧两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向上通过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进入缺盆,分布于膻中,散络于心包,通过膈肌,广泛遍属于上、中、下三焦。它的支脉:从膻中上行,出锁骨上窝,上向后项,连系耳后,直上出耳上方,弯下向面颊,至眼下。它的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经过上关前,交面颊,到外眼角接足少阳胆经。
4、此外,三焦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委阳脉气相通。,体表路线 起于无名指末端,向上行于小指与无名指之间,尺、桡骨之间,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中线,达肩部,交出足少阳经之后,向上进入缺盆。胸中支脉:从胸向上出于缺盆,上走颈旁。沿耳后直上,出于耳部上行额角,屈而下行至面颊,到达眼下部;耳部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到达目外眦。体内联系 心包、三焦。,二、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侧头、耳、颊、胸胁,咽喉病和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中 渚(SJ 3)在手背部,当环指掌指关 节的后方,第 4、5掌骨小头后缘凹陷处。,功用:清热止痛,聪耳明目。主治:1、外感:头痛、寒热;2、耳疾:耳
5、鸣、耳聋(链霉素或庆大引起的听神经损伤)、中耳炎、神经性耳聋头痛;3、近治:肩背肘臂痛、手指不能屈伸;4、急性腰扭伤(加后溪)5、热病、疟疾操作:,头,目,疾,患,闪,挫,扭,伤,手,臂,肿,痛,外 关(SJ 5)腕背横纹上 2 寸,尺骨与桡骨之 间。,功用:清热消肿,通络止痛。主治:1、热病、外感(“阳维为病苦寒热”):痄腮、发热;2、头面病:头痛、耳聋、耳鸣(常用穴)、目赤肿痛、三叉神经痛、高血压、偏头痛;3、上肢疾患:肩背肘臂痛、手指疼痛、腕下垂操作:,外,感,热,病,头,面,疾,患,肩,臂,疾,患,上,肢,不,遂,支沟定位:腕背横纹上3寸,尺、桡骨之间。功效:理气清热,降逆通便主治:1
6、、便秘(实证、虚证);2、近治作用:上肢痹痛、麻木、手臂挛急、中风后遗症 3、经脉循行之处疾患:耳聋、耳鸣、胁肋痛、落枕操作:直刺,肩髎 定位: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肩峰后下方凹陷处。功用:祛湿通络主治:臂痛、肩重不能举、肩周炎、中风偏瘫。操作:,翳 风(SJ 17)在耳垂后 方,当乳突与 下颌角之间的 凹陷处。,功用:祛风通络。主治:1、外经病:面瘫、耳聋、耳鸣、颊肿;2、过敏性鼻炎(加风池);3、近治:失眠、偏头痛、腮腺炎、下颌关节炎操作:直刺.寸;可灸,勿直接灸。,偏,头,疼,痛,耳,部,疾,患,头,面,疾,患,耳门定位:耳屏上切迹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功用:开窍
7、聪耳。主治:1、头面病:下颌关节炎,口周肌肉痉挛、齿痛 2、耳疾:耳鸣、耳聋、聤耳、中耳炎操作:张口,直刺.寸;,丝竹空(SJ 23)在面部,当眉稍凹陷 处。,功用:散风止痛,清头明目。主治:1、头面病:侧头痛、齿痛、癔病、癫痫 2、眼疾:眼睑跳动、目赤肿痛、目眩、眼睛干涩操作:平刺0.30.5寸。不宜直接灸。,头,痛,目,疾,11,足少阳胆经,从外眼角开始,上行到额角,下耳后,沿颈旁,行手少阳三焦经,至肩上退后,交出手少阳三焦经之后,进入缺盆。它的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走耳前,至外眼角后;另一支脉:从外眼角分出,下向大迎,会合手少阳三焦经至眼下;下边盖过颊车,下行颈部,会合于缺盆。由此下向胸
8、中,通过膈肌,络于肝,属于胆;沿胁里,出于气街绕阴部毛际,横向进入髋关节部。它的主干(直行脉):从缺盆下向腋下,沿胸侧,过季胁,向下会合于髋关节部。由此向下,沿大腿外侧,出膝外侧,下向腓骨头前,直下到腓骨下段,下出外踝之前,沿足背进入第四趾外侧。它的支脉:从足背分出,进入大趾趾缝间,沿第一、二跖骨间,出趾端,回转来通过爪甲,出于趾背毫毛部,接足厥阴肝经。,二、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肝胆病、侧头、目、耳,咽喉病和神志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听会 定位: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功效:清热开窍主治:1、耳疾:耳鸣、耳聋、流脓、幻听 2、近治:齿痛、
9、下颌脱臼、口眼喎斜、面痛、头痛。操作:张口,直刺.寸,阳白 定位: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寸。功用:疏风清热,通络明目。主治:1、头面病:面瘫、前额痛、目眩、三叉神经痛。2、眼疾:目痛、眼睑下垂、重症肌无力(眼肌型)、雀目 配穴:1、配太阳、睛明、鱼腰治目赤肿痛、上睑下垂。2、配合谷、地仓、颊车、风池治疗面瘫 操作:平刺0.50.8寸或向下透鱼腰,或向左右透攒竹、丝竹空,风 池(GB 20)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 斜方肌上端之 间的凹陷处。,功用:疏风清热,明目开窍。主治:1、风邪为患:外感病、流感;2、头面五官疾病:各种头重、痛(外感、紧张性、风湿性),目、鼻(鼻炎
10、、鼻塞、过敏性鼻炎)、口眼歪斜(面瘫早期)、耳(耳聋、耳鸣、神经性耳聋);神经性头痛;3、神志病:失眠、中风、癫狂痫、高血压。4、肝风内动:5、近治:颈项强痛、肩周炎,头,痛,眩,晕,头,面,五,官,伤,风,感,冒,操作:1、向鼻尖方向斜刺0.5-1.2寸,针尖不可朝上(向对侧眼球方向),以免刺入枕骨大孔,刺伤椎动脉或延髓,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呼吸、心跳骤停。进针0.5寸后缓慢推进,若针尖有搏动感即退针,出针后观察半小时。2、注意进针速度、深度 3、不宜直接灸或温针灸,易助热上扰,致头晕脑胀。4、补复溜、泻太冲、风池,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时,要在针刺前测量血压,以防血压过高,巧合针刺发生脑溢血。,
11、肩 井(GB 21)在肩上,前直乳中,当 大椎与肩峰端 连线的中点。,功用:通经活络。主治:1、项、肩背疾患:肩周炎、颈项强痛、中风偏瘫;2、妇科病(肝气郁结):乳痈(初起)、乳腺增生、难产、胞衣不下、乳汁不足操作:直刺或向后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斜刺或直刺过深,以防刺伤肺尖,引起气胸。此处针感不明显,勿寻找针感而乱调整针尖方向。孕妇禁用。,环 跳 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GB 30)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 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功用:祛风湿,通经络。主治:1、腰腿痛:下肢痿痹,腰痛(坐骨神经痛放射到下肢者),膝踝肿痛,髂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2、风疹,多发性神经炎。
12、操作:,腰,臀,下,肢,肩,颈,病,证,乳,痈,难,产,注意事项:1、深刺至坐骨神经干,可引起触电样放射感,有利于神经组织重新兴奋,但不宜长期反复刺激神经干,以免损伤后引起末梢神经炎等后遗症。2、治疗偏瘫或截瘫效好,但初次针感差,随着疗效好转而增强,包括因针感差放弃。对强直性瘫痪,用泻法多留针,以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营养全身。对弛缓性瘫痪,用补法,合三阴交、合谷益气养血。3、本穴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主穴,但若沿神经线有灼热疼痛感时为刺伤神经,应立即取针。,阳陵泉(GB 34)在小腿外 侧,当腓骨小 头前下方凹陷 处。,功用:疏肝利胆,疏经活络。主治:1、肝胆病:胁痛、口苦、黄疸、胆石症、急性胆囊
13、炎 2、外经病:下肢痿痹、麻木;坐骨神经痛、膝关节及 其周围组织疾患。操作:直刺或斜向下刺1-1.5寸,深刺或透刺阴陵泉时,注意针尖方向和感觉,遇针阻碍时,须稍改变方向,以免损伤血管、神经。,胆,腑,疾,病,胸,胁,病,证,关,节,痹,痛,下,肢,痿,痹,悬 钟(GB 39)在小腿外 侧,当外踝尖 上 3 寸,腓骨 前缘。,功用:强筋壮骨,通经活络。主治:1、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胸腹胀满、胁肋疼痛、膝腿痛、腰痛、肩痛 2、髓海不足引起的头痛、头晕、四肢酸软无力操作:直刺,颈,项,胸,胁,下,肢,足,踝,足厥阴肝经:从大趾背毫毛部开始,向上沿着足背内侧,离内踝一寸,上行小腿内侧,离内踝8寸处交出
14、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膝腘内侧,沿着大腿内侧,进入阴毛中,环绕部,至小腹,夹胃旁边,属于肝,络于胆;向上通过膈肌,分布胁肋部,沿气管之后,向上进入颃颡(喉头部),连接目系(眼球后的脉络联系),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它的支脉:从“目系”下向颊里,环绕唇内。它的支脉:从肝分出,通过膈肌,向上流注于肺(接手太阴肺经)。,二、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肝胆病、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太 冲(LR 3)在足背侧,当第 1 跖骨间 隙的后方凹陷 处。,功用:平肝熄风,泻热理血。主治:1、肝胆病:眩晕(高血压)(透涌泉)、肝炎、胆囊炎、胁痛、急躁易怒 2、泌尿生殖:月经不调(更年
15、期)、乳腺炎、月经不调、闭经、疝气、尿路感染 3、循经所过:巅顶头痛、肋间神经痛;4、神志病:失眠、精神分裂症、中风、小儿惊风 5、近治:下肢疾患 6、头面病:头、口、眼、耳操作:直刺,头,面,病,证,肝,胆,病,证,泌,尿,生,殖,下,肢,痿,痹,章 门(LR 13)在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 端的前方。,功用:和胃利胆。主治:1、脾胃病: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神疲肢倦;2、肝胆病:胸胁痛,疝气,肋间神经痛。操作:平刺或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右侧可刺中肝右叶前缘,左侧可刺中脾下端,引起出血、疼痛,尤其肝、脾肿大者,防止刺伤肝、脾和结肠。,脾,胃,病,证,积,聚,痞,块,期 门(LR
16、 14)在胸部,当 乳头直下,第 6 肋间隙,前正中 线旁开 4 寸。,功用:疏肝健脾。主治:1、胸胁疼痛;2、肝脏病:经期感冒(少腹痛、发热、寒战);3、脾胃病:呕吐、呃逆、泄泻;胃肠神经官能症。操作:斜刺0.5-0.8寸,避免损伤肝、肺。,缺,乳,痛,经,操作注意事项 内关穴,针刺时如出现触电样麻感向中指端放散,应立即退针,避开其下方的正中神经,以避免针刺后遗感。中冲浅刺或点刺放血 翳风针刺手法不宜过强,避免后遗感。耳门要张口取穴,避开耳前动脉。外关若做穴位注射时,应避免损伤正中神经。风池穴要掌握进针方向和深度,以免伤及延髓。肩井针刺不宜过深,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章门、期门穴位于侧胸腹部,内有重要脏器,进针时应采用斜刺或平刺以免伤及内脏。,授课要求掌握:各经脉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 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归经、特殊的操作熟悉:各经脉的主治概要 了解 穴位的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