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的本质与特征.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52257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3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值的本质与特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值的本质与特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值的本质与特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值的本质与特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值的本质与特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值的本质与特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值的本质与特征.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价值的本质与特征,一、价值:主体与客体的意义关系 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是为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这就在追求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价值问题。价值是为人的,是人们应当把握的主体与客体之间一种特定的关系,同时,价值有是引导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动力因素和内在尺度。,(一)价值的本质 作为哲学范畴,价值是在实践中基础上形成的是主体与客体的一种意义关系。主体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觉掌握和占有客体,利用客体的属性和功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中,主体按照自己的需要对客体的属性和功能进行选择、利用和改造的关系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意义关系。,(1)主体及其需要是价值关系形成的根据。价值

2、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只有人才是价值的主体,是价值的创造者实现着和享有者。(2)客体及其属性是价值关系形成的又一依据。价值总是一定的客体对主体的价值。没有客体就为所谓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也就没有价值关系。,在价值本质问题上,存在着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两种对立的观点:(1)客观主义价值论 只从客体自身的属性和功能来规定价值,认为价值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东西,与人无关,与主体无关。(2)主观主义价值论 认为价值就是人的兴趣、欲望、情感的表达,与事物无关,与客体无关。,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价值观都是片面的。价值不是实体,不能仅仅归结为客体自身的属性,也不能仅仅归结为主体的兴趣、欲望和情感。价值是一种关系,是主体

3、与客体的一种特殊关系,即意义关系。主体与客体都是价值关系的承担着。,(二)价值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是主体与客体之间价值关系形成的基础。(1)主体及其需要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2)客体及其属性也是在实践中被发现、规定和改造的。(3)主体与客体的价值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与发展的。没有实践就没有主体与客体,就没有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二、价值的客观前提与主体性特征客体及其属性和主体及其需要是主体与客体之间价值关系形成的根据,实践是主体与客体之间价值关系形成的基础。这表明,价值的形成和存在既有客观前提,又有其主体性特征,体现的是主体的创造性本质。,(一)价值的客观前提价值与人的需要相关,但是,一

4、方面价值要以物质的或精神的现象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基础;另一方面,人的需要的产生和满足不是随心所欲的,要受到社会的、实践的制约。,(二)价值的主体性特征价值的主体性,是指价值本身的特征同主体的特征直接向联系,价值的特性表现或反映人的主体性的内容。1、价值的主体性体现为,在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于物,而是物趋近人。虽然价值体现在具有某种属性的物上,但物的属性本身并不是价值。某物是否有价值,不是以物自身的属性为基准,而是以人的客观需要为基准。,2、价值的主体性通过主体的创造性体现出来。3、价值的主体性还表现为,价值具有时效性。4、价值的主体性蕴含着价值的相对性,相关性,即同一事物或客体相对于不同的主

5、体具有不同的价值。价值的相对性、相关性归根到底是由主体的需要决定的。,三、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人是社会的人,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就是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可以分为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即人对社会的价值和对个人的价值。从根本上说,人的价值就是在于,它是一种创造价值的价值。,(一)人的社会价值人的价值首先是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的创造活动对社会需要的满足和对社会的贡献。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他的社会价值越大;反之,其社会价值就越小。(二)人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是指个人活动对人自身的意义,是个人通过自身的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一个人越是通过自己的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他的个人价值就越大;反之,则

6、越小。,(三)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关系人的个人价值总是与人的社会价值相联系的,并从属于社会价值。孤立的、绝对的个人和个人价值是不存在的,现实存在的只是与社会价值联系在一起的个人价值。1、人的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其社会价值。,2、个人的自我存在、自我发展与社会存在、社会发展互为前提。没有人的存在,也就没有社会的存在;反过来说,没有社会的存在,也就没有个人的存在。离开社会的发展个人也就失去了基础和条件。3、人只有在社会中,并通过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四、价值评价:认识的特殊形式(一)价值评价的本质所谓评价,就是主体对客体属性、本质和规律进行认识的基础上,把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运用于客体,

7、对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这种评判是人的意识对主体与客体之间价值关系的反映,反映的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关系,价值评价是主体与客体间一种特殊的相互关系,其着眼点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效用关系。因此价值评价必须考虑主体的利益和需要。价值评价具有差异性,这是因为,每个个体、群体都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受制于他们的利益和需要,受制于反映这种利益的立场和观点,归根到底受制于他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二)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1、对客体实际状况的正确认识对客体实际状况正确的认识,是形成科学的、合理的评价的前提。2、对主体实际需要的正确认识对主体实际需要的正确认识,是形成科学的、合理的

8、价值评价的必要条件。主体的实际需要在本质上是有利于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东西,仅凭情感和直觉往往难以把握主体的实际需要。,五、价值观:价值关系应然状态的展示与期盼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人们不断的追求和创造价值,同时也在不断地认识和评价价值。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步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一)价值观的内容与形成 价值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世界观不仅要回答人与世界的实际关系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要回答人与世界的关系应怎样的问题。前者属于真理观后者属于价值观。,就其内容来说价值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价值原则。价值原则是关于什么是价值,为什么有价值,以及价值秩序的基本观点,是形成价值规范和价值理想的基

9、本原则。一般来说价值原则规定价值观的性质。,其二,价值规范。价值原则总是渗透在一定的规范中。规范的本意就是规则、标准或尺度,明确规定人应当怎样,不应当怎样。通过价值规范,如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政治法律等来具体化。,其三,价值理想。价值理想是人们追求的、具有现实可能性和符合自己愿望的目标,它以对未来应然状态的把握和规定为内容,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价值观形成的条件:其一,需要和自我意识是价值观形成的前提。价值观的形成依赖于主体与客体的分化、自我意识的形成,以及对自身需要的把握。,其二,物质生活和文化传统是价值观形成的社会条件。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价值观是社会生活过程在观念上的反映,

10、归根到底是物质生活过程在观念上的反映。,其三,实践活动是价值观形成的现实根据。实践活动是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的活动,人们也是在实践活动中认识、评价和体验价值的。,(二)主导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六、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人类活动的两大基本原则(一)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 1、真理原则体现客体尺度的要求,它要求人们在认识真理时按世界本来面目及其规律从事实践活动,而不能考虑人的主体需要和利益;,2、价值

11、原则体现主体尺度的要求,它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要体现主体需要和利益的满足。3、真理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的客观制约性;而价值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4、真理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原则,价值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多样化原则。真理是一元的,真理本身没有主体的差别,它服从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而价值是多元的,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价值要求和价值选择。,(二)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第一,真理原则要求人在认识真理时不能考虑主体需要和利益,价值原则要求人的思想和行为要保证主体需要和利益的满足;,第二,真理原则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表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第三,真理

12、原则是一元的,是社会生活中的统一性原则,价值原则是多元的,是社会生活中的多样化原则。,2、联系:(1)二者互为在人的活动中互为前提。没有真理原则的指导,价值原则就不能成功地贯彻下去;没有价值原则的推动,真理原则也得不到坚持和发展的动力。(2)二者在人的活动中相互引导。在人类活动中,总是不断地从价值走向真理,从真理走向价值。,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统一的根据就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作为统一活动的两个方面,二者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失去任何一个方面,都会使人的活动偏离正确的轨道。,(二)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之所以是具体的,是因为二者的统一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达到的有条件的、相对的统一。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之所以是历史的,是因为二者的统一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打破旧的统一、实现新的统一的矛盾运动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