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课件-序论.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5383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学课件-序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免疫学课件-序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免疫学课件-序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免疫学课件-序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免疫学课件-序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学课件-序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学课件-序论.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化脓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淋病奈瑟氏菌Neisseria gonorrhoeae,脑膜炎奈瑟氏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出血性类型E.coli(0157:H7)Hemorrhagic type,志贺氏菌Shigella sonnei,沙门氏菌Salmonella,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白喉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寄生虫Parasites,真菌Fungi,肝炎Hepatitis A,Hepatitis B,DNA肿瘤病毒DNA tumor viruses,脊

2、髓灰质炎病毒polio virus,腺病毒Adenovirus,Human T-lymphocyte Virus Attacking a T-lymphocyte(TEM x26,400),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免疫概念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免疫应答免疫性疾病免疫发展史,一、基本概念免疫(Immunity)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异物,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识别异己、排斥异己过程免疫学(Immunology)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结构及其免疫生物学(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功能的学科。,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外周

3、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等),淋巴细胞(T,B,NK)抗原递呈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粒细胞等),分泌型/游离的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膜结合型免疫分子:=免疫细胞膜表面分子,二、免疫系统的功能,皮脂分泌,泪液,唾液,皮肤屏障,脂质分泌,汗液,胃酸、消化酶,肠道菌群,粘膜屏障,溶菌酶,排泄物(冲洗作用),固有性免疫,三、免疫应答,体液免疫,细胞免疫,T细胞,T细胞,T细胞,适应性免疫,免疫记忆 疫苗与抗感染免疫,免疫记忆,(Immunological memory),经历了某种微生物感染之后短时间内一般不会再次被同一种微生物感染。这种现象称为免疫记忆。,记忆细胞,Immunolo

4、gical memory makes vaccination against infectious diseases possible!,疫苗(VACCINE),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脊髓灰质炎 Polio,狂犬病Rabies,天花Smallpox virus,白喉 diphtheria,Hepatitis A,Hepatitis B,2002年年末 布什宣布接种疫苗计划,美国于1972年停止天花疫苗的常规接种,因此有近一半美国人没有抵抗天花病毒的能力。,免疫记忆 Immunologic memory,AB白喉vaccineDE,Anti-白喉an

5、tibody against白喉,临床免疫及免疫病理,Hypersensitivity 超敏反应,Immunodeficiency 免疫缺陷,Autoimmune diseases 自身免疫病,Cancer of the immune system 免疫系统肿瘤,Tumor Immunology 肿瘤免疫,4.1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过敏原)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损伤组织细胞;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4.2 免疫缺陷症,概念:,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叫免疫缺陷症。,类型:,先天性免疫

6、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遗传引起: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如:艾滋病(AIDS),4.3 自身免疫病,概念:,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发生免疫反应。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就成为自身免疫病。,举例:,1)风湿性心脏病2)类风湿关节炎3)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酿脓链球菌表面的一种抗原,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抗体,心脏受损风湿性心脏病,进攻,进攻,5,6.,(Ach:acetylcholine)乙酰胆碱,五、免疫学的应用,“识 别 才 是 硬 道 理!”,Antibody,TCR,MHC,HIV peptide,六、免疫学发展史

7、,中国古代(998年)用人痘预防天花,琴纳(1796年)创造用牛痘预防天花,巴斯德(1880年)研制出减毒菌苗,(一)免疫学的开创时期,(二)经典免疫学时期(1820世纪初),1.确定了免疫性分类: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2.提出了体液和细胞免疫学说 3.观察到免疫效应的两面性:生理性和病理性 4.建立了血清学技术: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法,(三)近代免疫学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对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认识逐步完善免疫系统分为以下几种:1.1.天然免疫系统(natural immune system),又称固有免疫系统(innate immune system)或非特异性免疫系统(non

8、-specific immune System)1.2.获得性免疫系统(acquired immunity),又称适应性免疫系统(adaptive immune system)或特异性免疫系统(specific immune system)免疫应答的认识逐渐完善包括特异性免疫应答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免疫耐受的概念提出,(四)现代免疫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后),1、机体免疫系统的深入研究,2、淋巴细胞及其相关细胞的研究,3、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相应抗原的研究,4、免疫球蛋白的深入研究,5、细胞因子及其作用的研究,6、补体系统的深入研究,7、单克隆抗体技术和标记技术的应用,8、分子杂交、DN

9、A重组、聚合酶链反应、转基因技术,菌苗的发现,细菌学的发展:Leeuvenhoek,1676 麻风分枝杆菌(1874)炭疽芽胞杆菌(1877)肺炎链球菌(1880)结核分枝杆菌(1882)破伤风梭菌(1884),毒素和抗毒素的发现,P.P.Emile Roux和A.E.J.Yersin 1888,研究白喉发病机理时发现外毒素。Emil A.Von Bechring 1890 将具有抗毒素的免疫血清注入正常动物,该动物能免疫白喉。并成功救治了一名患有白喉的MM.是第一次用人工被动免疫的方法治疗疾病的病例。1901年诺贝尔奖。,吞噬现象的发现,俄国学者Elie I.I.Metchnikoff 18

10、83发现了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认为是机体免疫功能的关键所在,提出了“细胞免疫”学说,1908年诺贝尔奖,Panl Ehrlich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体液免疫学说,1908年诺贝尔奖。,现代免疫理论奠基,Owen发现异卵双生牛的天然免疫耐受现象(1945),明确自身识别问题,伯耐特(Burnet,1949)提出免疫耐受理论,梅德华(Medawar,1953)实验证实胚胎期耐受理论。耶那(Jerne,1955)提出天然抗体选择学说,完成免疫网络学说(1974),伯耐特等(Burnet&Talmage,1957)完善克隆选择学说等,免疫系统确立,Good和Miller(1961-62)明确胸腺的重要作

11、用;免疫细胞认识及白细胞分化(CD)抗原明确(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细胞内信号转导等。泡特和诶德曼(Porter&Edelman,1959-62)发现抗体分子结构;大量免疫细胞因子及其作用网络被认识(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免疫遗传学研究,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与免疫关系被明确(斯奈勒Snell,1948;道塞特Dausset,1958-62;伯纳瑟拉夫Benacrraf,1963)。利根川进(Tonegawa,1978)进一步阐明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机制及MHC基因结构(1980);其后在T细胞受体分离成功基础上明确其基因结构并克隆(1983-86)。,免疫机制的深入了解,多尔

12、梯和津克耐格尔(Doherty 免疫细胞个体发育阶段性(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被明确;免疫活性(T、B)细胞协作(Claman et al,1966)明确,其后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抗原提呈作用等被发现,第二信号系统作用得到了明确;免疫细胞活化、凋亡及失(无)能机制(1990)基本阐明等,免疫应用技术突破,耶鲁(Yalow,1960)等建立放射免疫技术,科隆和米尔斯坦(Kohler&Milstein,1975)建立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等。马雷(Murray,1954)和汤玛斯(Thomas,1956)成功地进行了器官/细胞移植,近年高效免疫抑制剂的发现与应用等。免疫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基因陆续被克隆等,使现代免疫治疗基本完善。,表1 20世纪获得诺贝尔奖的免疫学家,本章重点,免疫、免疫学的概念免疫性疾病的列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