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三基中基讲.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95398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4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三基中基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临床三基中基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临床三基中基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临床三基中基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临床三基中基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三基中基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三基中基讲.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性质,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和阐述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观点等基础理论的一门学科,是指导中医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的理论基础。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各家学说、各种流派,中医临床医学中的各个科别、各种诊法无不受其影响和指导。犹如树之根,水之源,楼之基。,课程内容,1.哲学基础阴阳理论、五行理论、元气理论2.藏象内容脏腑理论、经络理论、气血津液理论、形体官窍理论、体质理论。3.病因病机病因理论、发病理论、病机理论4.养生治则养生理论、治则理论,重点难点疑点分析,1.症、病、证的概念及三者的关系,症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病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完整过程。证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

2、概括。“证”比单一的症状、笼统的病名能更全面深刻地揭示病理本质。,2.不同的阴阳失调的理论根据分析,阴盛则寒,阴盛则阳病 阳盛则热,阳盛则阴病阴虚则热,阴虚则阳亢 阴阳对立制约 阳虚则寒,阳虚则阴盛无阴则阳无以化,阴损及阳无阳则阴无以生,阳损及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阳相互转化,阴阳互根互用,3.阴盛格阳、阳盛格阴与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的病机区别,阴盛格阳阳竭阴盛格阳于外真寒假热阳盛格阴阳热内盛格阴于外真热假寒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真热)重阳必阴热极生寒(真寒),4.五行的生克制化,五行的正常状态:木火土金水依次相生木火土金水隔一相克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生克制(制约)化(化生),5

3、.五行的生克异常,五行的异常状态:相生异常相克异常,子病犯母(如肝病及肾),母病及子(如肝病及心),克制太过谓之乘(如肝病及脾),克制反向谓之侮(如肝病及肺),6.五行的治则治法,治则治法,相生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补肝以生心)(泻心以平肝),相克抑强(抑木扶土)扶弱(佐金平木),相生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金,金水相生。,相克抑木扶土,培土制水 佐金平木,泻南补北。,7.气的哲学概念与人体之气的中医学概念,气的哲学概念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气是运行不息的物质;气是万物联系的中介。气的医学概念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两者均强调气的本原性、物质性、运动性。,8.气的

4、生理功能与气虚的病机分析,气的功能: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气虚则上述功能减退。如精神不振,畏寒肢冷,容易感冒,自汗多尿失血,进一步发展可致水湿、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的生成。,9.气机的概念与气机失调的病机分析,气机气的运动(升降出入)气机失调,气滞:局部气机运行不畅,气逆:上升太过,下降不及,气陷:上升不及,下降太过,气闭:闭阻于内,不能外达(出),气脱:亡脱于外,不能内守(入),10.营气、卫气与营卫不和,营气水谷之精气;行于脉中;营养全身卫气水谷之悍气;行于脉外;卫固人体营卫不和卫强营弱(太阳中风之桂枝汤证)卫弱营强(肺卫气虚之玉屏风证),11.“气帅血母”理论的临床意义,气能生血

5、气虚则血亏补气以生血气能行血气虚气滞则血瘀 补气行气以行血气能摄血气虚则出血补气以摄血血能载气气随血脱补气固脱,12.津与液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津质地清稀;流动性大;分布于肌肤孔窍,发为汗液,渗入血脉。液质地稠厚;流动性小;分布于脏腑、骨节、脑、髓等。临床伤津与脱液有区别方药生津与增液有区别,13.津液代谢与相关脏腑功能的关系,生成: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小肠主液;大肠主津;输布: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主宣发,肺主肃降;肾主气化,肾主水液排泄:汗肺主宣发;尿肺主肃降,肾主气化,膀胱司开合;,14.心主血脉与心脉失常,心主血脉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 表象:舌象、脉象、面色、心胸部感觉 虚:气

6、虚推动无力;阳虚寒凝失运;心脉失常 血虚脉道失充;阴虚脉细带数。实:心火亢盛,脉道扩张,血行加速;瘀血痰饮,阻滞心脉。,肺主宣降与肺失宣降,肺主宣发 肺失宣发发热恶寒、无汗、鼻塞、咳嗽等。肺主肃降 肺失肃降气急气喘、胸闷、痰多、风水等。,呼出浊气,布散津液,宣发卫气,吸入清气,下输津液,洁净肺系,脾主运化与脾失健运,脾主运化脾失健运,运化水谷,运化水液,纳呆、腹胀、便溏等,内生水、湿、痰、饮,脾主升清与脾虚气陷,脾主升清脾虚气陷,上升水谷精微(升清),维持内脏恒定(升举),头晕、目眩、坠胀、久泄(无力升清),内脏下垂(无力升举),肝主疏泄与疏泄失常,肝主疏泄肝失疏泄另:肝脾 不和,肝胃不和,藏

7、泄失职。,调畅气机,调畅情志,促进纳运,推动行血、布津、排精、月事等,不及:肝气郁结,情志抑郁,太过:肝气上逆,情志亢奋,肾主藏精与肾精亏耗,肾主藏精肾精亏耗,来源:先天为基,后天培育,效应:主生、长发育、生殖,关系:精气为物质基础 阴阳为功能状态,影响生长发育,出现早衰现象,影响生殖机能,甚则不孕不育,影响听力、腰府、齿发、脑髓等,三焦的生理功能与部位划分,三焦的生理功能三焦的部位划分,运行水液,通行元气,上焦:膈上胸中;心肺,中焦:膈下脐上:(肝)胆脾胃,下焦:脐下腹部;(肝)肾膀胱肠,十二经脉的走向、流注与分布规律,走向: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到头,足之三阴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

8、走腹(胸)流注:肺大胃脾心小膀肾包焦胆肝肺分布规律:四肢,手经上肢;足经下肢。,阴经内侧;阳经外侧,前太阴、阳明;中厥阴、少阳;后少阴、太阳,外感六淫与内生五邪的区别、联系,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内生五邪: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五种病理状态。联系:风、寒、湿、燥、火外邪入侵,久而不愈,易致内生五邪;内生五邪之人容易招受相对应的外邪的侵袭。,水湿痰饮的概念及区别,水湿痰饮都是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水:湿之凝聚为水,如水肿、腹水、胸水等。湿:水之弥散为湿,如湿困脾胃、下焦湿热。痰:稠浊者为痰,分有形之痰、无形之痰。饮:清稀者为饮,分悬饮、支饮、痰饮、溢饮、,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邪盛正未衰实(证)正衰邪未盛虚(证)邪实正虚虚实错杂邪实 正虚虚实转化真实假虚 真虚假实,虚实真假,反治的概念及其具体治法,反治:顺从疾病假象而治(从治)具体治法:热因热用热药治疗假热(真寒)寒因寒用寒药治疗假寒(真热)通因通用攻泻药治疗实性通泄(假虚)塞因塞用补益药治疗虚性闭塞(假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