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及习题.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6600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5.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及习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及习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及习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及习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及习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及习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及习题.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地理 上册,复 习,福州十一中 吴雪,(一)疆域与人口,1.疆域与行政区划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课标与考纲要求,位置优越: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读图分析法 学会运用地图,学会从地图中获取需要的信息,摆脱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养成会看图,爱看图的良好地理学习习惯。,复习方法参考,1、我国位于 半球(南、北),半球(东、西)。2、我国的纬度位置特点是:大部分国土位于 纬度地区,属五带

2、中的 带,小部分属热带,没有 带。南北跨纬度大,这使我国南北自然差异(大、小),有利于多种农业的发展。3、我国位于亚洲的 部,太平洋的 岸,是个 海陆兼备 的国家。,注重培养表达能力,特别是地理语言描述的规范性。,例题分析,读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国土辽阔,省级行政区划,陆地大国:国土面积、陆上疆界、邻国海洋大国:管辖的海域面积、大陆海岸线长、隔海相望的国家,34个简称行政中心,反复提问,强化数字记忆;编顺口溜,趣味记忆邻国。,玩游戏china.swf,记名称中国拼图.swf、简称jiancheng.swf和方位,激发学习热情。,复习方法参考,例题分析,下面是我国政区空白图,按要求完成下列

3、各题。(11分),(1)我国共有_个省级行政区。(2)写出你所记得的其中5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并把它们的序号填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_(提示:填图分值5分),关注特殊区域内的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轮廓),读图3“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图”,回答问题。(7分),图3,(1)下面为某一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由两省(市)电视台送出的体现当地特色的一幅对联:上联“三海九门 京华迎奥运”,下联“一江两岸 世博靓申城”。请写出对联所代表的省(市)名称:上联_市;下联_市。(2)写出图中序号相对应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_省;_省;_省。(3)下列工业区位于渤海沿岸的是_和_。(填下列选项字母)A京津

4、唐工业区 B沪宁杭工业区 C辽中南工业区 D珠江三角洲工业区,07福州中考试题,学会应用善于联系相关知识,2.人口与民族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一)疆域与人口,课标与考纲要求,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复习方法参考,人口分布不均,我国的人口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12.95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我国人口增长的总趋势及人口政策: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

5、区人口密度小,注意易混淆的内容,不可忽视地理基本常识积累,例题分析,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1、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每年仍以约1500万人的速度增加,你认为根本原因是()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人口基数大 D.自然增长率高,2、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A西部人口多,东部人口少 B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 C南方比北方少 D黑河腾冲一线以西人口密度在10人以上,3、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下列中的()A维吾尔族 B壮族C蒙古族 D藏族,4、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A 东北、西北、华北 B 东北、东南、西南 C 东北、西北、西南 D 西北、西南、东南,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

6、济发达地区某地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141991年至1998年,该市人口增长最多的年份是 A1993年 B1995年 C1996年 D1998年15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该城市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突出 B城市经济发展变慢 C社会劳动力不足 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08山东中考试题,该城市人口增长的原因是什么?,考查基本的读图能力,掌握解题技巧,(二)自然环境,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课标与考纲要求,地势

7、分布特征(1)西高东低(2)三级阶梯界线地形复杂多样(1)地形类型齐全(2)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形成几个大的地形区地形类型的比例特点(1)山区面积广大(2/3)(2)山区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复习方法参考,将知识点落实到图上,学会看图说话,并试着自绘草(简)图,提高学习效率。,图文合一,加强地理的空间观念。,甲,1、我国地势的总体特征是_,构成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是_高原,第二级阶梯地形以_和_为主,第三级阶梯则是_和_地形交错分布。2、如果在北纬40画剖面图,是否会得到类似图乙的形状?,例题分析,乙,培养学生仔细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训练学生答题技巧。,地形类型?地形区?,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我国

8、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分析出三地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的共同点、冬季气温的南北差异、雨季长短的差别。,综合分析法,复习方法参考,复习方法参考,温度带的划分及耕作制度与作物,干湿地区的分布与特点,地理比较法,地理比较法还可应用在:,复习方法参考,冬、夏季风的性质和影响对比内、外流河(湖)对比长江、黄河的概况对比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对比 等,通过对比,明确异同,帮助理解记忆。,1、黄河是我国第_长河。其干流流经了 个省区,四个地形区(即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高原、平原),在 省注入 海。2、黄河丰富的水能最主要集中于_游,进行了梯级开发;上游流经干旱地区,灌溉形成“塞上江南”,但

9、也因此水量,造成 现象。3、黄河中游有重要的支流是_河和是_河,该河段从内蒙古的 至河南的,这一河段及其支流大部分流经_高原,十分严重,带来大量泥沙。4、当河水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流速减慢,_沉积,形成著名“”,易造成洪涝灾害。治理黄河泥沙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在_游进行水土保持工作,。,例题分析,将知识点整合到练习题中,不断反复,巩固落实。,重视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08福州中考试题,以图释文、以图释图,(三)自然资源,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运用实例,说出我国

10、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长江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引水工程。,课标与考纲要求,强调基本的地理知识、地理概念等,强调对地理现象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复习时突出主干知识。,复习方法参考,抓主干知识,复习方法参考,利用知识结构图,理清主干知识的脉络。,读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的比较图,回答问题。,(1)读图可知,我国北方土地资源比南方(多或少),但水资源却比南方(多或少)。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加剧了我国(北方或南方)地区的缺水状况。(2)我国正实施的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入华北、西北地区的引水过程是 工程。(3)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请说出两条可行的家庭节水计划。,例题分析,开放性题目的答题训练

11、,(四)经济与文化,1.经济发展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结合实例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2.文化特色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课标与考纲要求,假如现在你就是一个农业决策者,请你在以下地区选择农业类型,你会选哪一种,为什么?(内蒙古草原、成都平原、太行山区、长江沿岸等),举例说明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市场需求量距离城市的远近、交通等方面考虑,复习方法参考,水、热条件组合不同,角色扮演,为什么要?,强化地理思维能力,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复习方法参考,联系实际,用生活中的实例,好记又有趣。,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7.8级地震。读图完成1617题。16图中公路分布的特点是 A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B主要分布在高原地区 C主要沿河流分布 D主要沿山脊分布17一批急救药品欲从北京运往该地,应选择的合理运输方式是 A水运 B铁路 C公路 D航空,08山东中考试题,联系时政热点,学以致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