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竞争力ABC与文化的作用(徐世丕).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6919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33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竞争力ABC与文化的作用(徐世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城市竞争力ABC与文化的作用(徐世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城市竞争力ABC与文化的作用(徐世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城市竞争力ABC与文化的作用(徐世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城市竞争力ABC与文化的作用(徐世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竞争力ABC与文化的作用(徐世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竞争力ABC与文化的作用(徐世丕).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与文化,1,2023/5/26,城市竞争力ABC与文化的作用,兼评时下某些流行理论和观点,2023/5/26,城市与文化,2,标 题,标题:城市竞争力ABC 与文化的作用关键词:文化力 城市竞争力 关系 作用作者:徐世丕单位:文化部中国文化报社时间:2006年7月,2023/5/26,城市与文化,3,内容摘要,如何认识文化力的本质、内涵和特征,如何认识文化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是重要而迫切的现实课题;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上说,文化既是精神之父,同时又是“体制之母”;从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说,文化既是经济发展之根,又是经济发展之果。,2023/5/26,城市与文化,4,经济力、政治力、文

2、化力是国家综合竞争力构成的三大要素。在国家、区域、城市综合竞争力诸要素中,经济力是基础性要素,政治力是结构性要素,文化力是综合性要素,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文化力是文化对社会发展的综合作用力,是文化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能力;文化力从影响力、生产力和消费力三个方面发挥作用。,2023/5/26,城市与文化,5,城市文化竞争力在城市竞争力要素构成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与作用;世界发达国家城市竞争力战略中的文化战略;培育和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竞争力,是壮大城市总体竞争实力的战略性任务和当务之急。,2023/5/26,城市与文化,6,目 录,一、城市竞争力要素构成论析 二、经济力

3、是城市竞争力评价的基础性要素 三、政治力是城市竞争力评价的结构性要素 四、文化力是城市竞争力构成的综合性要素,2023/5/26,城市与文化,7,引 言,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城市化进程空前加快的背景下,城市竞争力理论的科学性及其社会实践效果引人注目。由于事关国家和城市发展的全局,我们对于城市竞争力理论与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文化力在国家竞争力要素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必要加以探索和深入研究,以形成一个符合实际的科学共识。,2023/5/26,城市与文化,8,一、城市竞争力要素构成论析,(一)城市的本质内涵与发展概貌1、中国与西方的定义:在英语中,City一词从13世纪就已存在,

4、意指“定居地”。马克斯.韦伯说:“城市此一概念可有许多不同的定义,所有这些定义唯一的共同点如下:城市是个(至少相对而言)密集的聚落,而不仅仅是一些分散的住居的集合体。中国语词中,最早只有“城”这个单音词,汉代许慎说文解字释之为“以盛民也。”后代所谓“城市”,实质上有城与市的双重涵义。城市是人口高度规模化集中化的特定生活区域,是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2023/5/26,城市与文化,9,2、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城市不仅是人类文明高度凝聚融汇和提升的产物,也是世界不同文明进程的历史走向、发展特点、文化积淀的时代标志,是人类创造的历史文明与当代文明所积累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集中体现

5、与现实展示。,2023/5/26,城市与文化,10,3、城市文明到来的10条标准大型居住区、财富集中、大规模公共建筑、出版物、表演艺术、科学知识、对外贸易、从事非生产劳动的专业人员、阶级社会、以居住区而不是以亲属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组织。(澳大利亚考古学家V.G.蔡尔德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卷二“城市革命 urban revolution”)德国学者斯宾格勒在他的西方的没落:“人类所有伟大的文化都是由城市产生的”,“世界史就是人类的城市时代史。”,2023/5/26,城市与文化,11,4、过去半个世纪的“巨型城市世界”正在日渐取代由领土国家构成的旧世界。马太.多甘(Mattei Dogan)教授:“

6、如今,在全世界,超过100万居民的巨型城市有约400个。其中,120 个城市的居民超过200万,50 个城市的居民超过500万,37 个大都市的居民在800万到2600万之间”。”美国学者拉纳.福鲁哈尔:“一年后,全世界多数人口将居住在城市,而不是农村。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21世纪将成为城市的世纪。”,2023/5/26,城市与文化,12,5、中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城市化进程大大提速。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认为:“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02年的39.1%,这个速度在全世界是创纪录的。达到同样的水平(即20%-40%),英国花了120年,美国花

7、了80 年,日本30多年,而我们只用了22年。”“中外城市比较研究丛书”主编张鸿雁认为,在未来20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可能超过65%,将从2002年的近700座城市发展到近1500座城市。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最近说(7月),当前中国城市化水平已达到43%,城市人口已达到5亿以上。,2023/5/26,城市与文化,13,美国学者拉纳.福鲁哈尔发布的最新研究结果是:世界“人口增速最快的150个城市中,中国最多,占了55个”。关于城市本质的认识,西方学术界可谓见仁见智,诸说蜂起。中国学者陈立旭的都市文化与都市精神一书对此作了较为细致的介绍。当代学术界对于城市发展路径、城市文明进程的研究,显

8、得相对不足,进行这种分析所需要的基础,如在经验、方法论、理论等方面,都还很薄弱。”,2023/5/26,城市与文化,14,(二)城市实力比较研究中的城市(经济)竞争力研究,一般意义上的城市竞争力概念,主要源于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界提出的国际竞争力理论。1、关于国际竞争力的定义,最简明的是世界经济论坛(WEF)提出的“一国能获得经济(人均GDP)持续高增长的能力”的定义。美国关于工业竞争能力的总统委员会报告则认为,国际竞争力是“在自由的、良好的市场条件下,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提供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同时又能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2023/5/26,城市与文化,15,2、迈克尔.波特首创的“国

9、家竞争优势理论”。“在国家层面上,竞争力的唯一意义就是生产力。”而“国家的竞争力在于其产业创新与升级的能力。”他的竞争论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钻石模型”,是国际学术界最有影响的竞争力理论模型。主要由:生产要素条件、需求条件、支援产业与相关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四大特质构成,,2023/5/26,城市与文化,16,波特的竞争力理论,从生产力立论,以生产率落脚,可谓抓住了关键。波特1999年提出的“经济文化”概念,表明波特国家竞争力理论的重点,已经开始转向研究文化对经济的影响。,2023/5/26,城市与文化,17,3、国内学术界的城市竞争力研究。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城市竞争力的主导观点,是以经

10、济学理论为核心的城市竞争力理论,最有代表性的学术报告是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该报告编著者提出的“城市收益假定”观点立论的基础,也是城市竞争力的理论前提。,2023/5/26,城市与文化,18,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城市经济竞争力是否就完全等同于城市综合竞争力?城市综合实力的全球角逐是否就是城市经济实力的竞争?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究竟是什么?那些纯生产型城市能够成为当今城市的楷模吗?,2023/5/26,城市与文化,19,4.世界竞争力理论研究的新动向随着世界经济和文化交流的迅速扩大,文化在国家和城市竞争力构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日渐被学术界重视和认

11、可。早在1994年,哈佛大学国际与地区问题学会就已确定了“文化价值观与人类进步”的研究课题,而劳伦斯.哈里森、戴维.兰德斯、亨廷顿和波特等著名学者,正是推动文化价值观与人类进步关系研究的学术界领头羊。,2023/5/26,城市与文化,20,5.观点,城市竞争力,绝非经济实力单一要素构成,而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性概念。城市竞争力是由城市所拥有的经济、政治、文化实力与潜力指数这三大支柱综合支撑,由城市创造并拥有的经济力、政治力、文化力在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中形成的一种合力。它是推动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动力。,2023/5/26,城市与文化,21,在国家和城市竞争力的三大构成要素中,经济力是基础性

12、要素,政治力是结构性要素,文化力是综合性要素,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2023/5/26,城市与文化,22,二、经济力是城市竞争力评价的基础性要素,经济力是国家、地区、城市综合实力中最基本、最具决定意义的实力。作为城市竞争力评价的基础性要素,经济力即物质生产力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和基础,它在赋予城市生存活力的同时,也是城市政治与文化的发展依据、发展动力,它影响并决定着城市上层建筑各领域的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2023/5/26,城市与文化,23,没有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样一个“一切人类生存的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亦即没有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一切发展

13、都无从谈起,因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奈斯比特夫妇20多年前就指出:“战后时代已于80年代结束,全世界正从国家安全向经济安全转变。在90年代,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一场竞赛,在决定一国的影响时,经济力量远比军事力量重要。”,2023/5/26,城市与文化,24,必须注意人类社会发展中“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这一规律对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2023/5/26,城市与文化,25,国内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在理论架构上

14、的缺失,客观上造成了“一叶障目”管中窥豹以偏概全的弊端。而这种理论,却被当成了权威思想用以指导城市发展实际,这种唯经济、唯GDP的发展观,在学术界的一些主导型专家那里,包括在一些党政主要负责人头脑中影响甚大。最明显的事实是:无论新老,我们相当多的城市只是土地的“城市化”,而非人口的“城市化”,而这是有悖城市作为大规模人群庞大“聚落”的人文本质的。,2023/5/26,城市与文化,26,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方略,“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对于当代中国高歌猛进的城市化进程的未来走向,对于“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理论及其操作体系的进一步完

15、善,无疑是一剂亡羊补牢、治“病”救城的良药。,2023/5/26,城市与文化,27,三、政治力是城市竞争力评价的结构性要素,1、政治力是城市竞争力评价中的结构性要素。政治力是政治制度、政治权力结构、法律和政策、政府执行力、行政机构效率等等在城市发展中对经济基础以及上层建筑其他领域产生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亦即政治体制对经济和社会领域的综合影响力。当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发展置于全国、全球视野中时,经济的比较实质上就是政治的角力,或者说是制度力的竞争。,2023/5/26,城市与文化,28,2、从一定意义上说,政治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经济体制的设计、定位与效能。迈克尔.波特因此认为:“在国家竞争力

16、的持续辩论中,最富争议性、也最模糊的话题,就是政府的角色。”他认为“政府适当的角色是催化剂与挑战者”,“是间接的引导,而非直接的干预。”其作用应当介于“政府决定论”和“市场决定论”之间。,2023/5/26,城市与文化,29,3、政治力的核心是基于权力结构的制度力。皮钧、高波的治政论认为:“迄今为止,政治文明产生了三个最重要的价值尺度,即现实生活中执政掌权者用于维系社会稳定局面的执政尺度”,它们包括等级权力尺度、财富权力尺度、公民意愿是否合理与和谐三个尺度。,2023/5/26,城市与文化,30,4、城市政治竞争力评价要素 理论上应该包括城市规划、法制环境、政府效率、公共财政效能、社会保障体系

17、等领域,其具体内涵可以包括法律政策、行政体制、政府职能、管理制度、办事效率、社会治安、社会秩序、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等等诸多方面。,2023/5/26,城市与文化,31,5、城市政治力最集中的体现,主要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城市政治体制具有的综合调控力。其二是城市政治目标对城市发展规划的影响力。其三是城市政治架构对城市稳定度的控制力,亦即城市政治对城市社会稳定的影响力。,2023/5/26,城市与文化,32,结论:,作为结构性评价要素,政治力在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形成与构成中,地位很重要;作为一种由国体、政体和行政体制综合形成的对全社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它在城市竞争力要素构成中,确实重要而且不可忽视。,

18、2023/5/26,城市与文化,33,四、文化力是城市竞争力构成的综合性要素,文化力是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综合作用力,亦即文化影响人类精神世界与社会发展的作用力和文化通过社会化生产创造精神文化产品从而产生经济价值的现实生产力的合力。简言之,文化力就是人类将文化转变为社会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创造力。,2023/5/26,城市与文化,34,(一)文化力本质认识的衍变及其价值提升,从E.B.泰勒关于文化是“最复杂的整体”的著名概念,到格尔茨的符号人类学的“文化”解释、米勒的德式“文化”定义和森哈斯的文明“六边形理论”,表明了一个事实:由于内涵的丰富和视角的不同,导致古今众外人们对文化的定义和作

19、用的认识也难以一致,这在客观上影响了文化力的社会作用的发挥与文化价值的开掘和提升。,2023/5/26,城市与文化,35,唯物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是马恩对人类文化研究的卓越贡献。广义而言,上层建筑其实就是文化,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也就是文化对经济的能动作用。关于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代社会学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历史学家马克斯.韦伯的引起数十年争议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贡献。,2023/5/26,城市与文化,36,哈佛大学经济历史学家兰德斯(David.Landes)在他的国富国穷中说:“马克斯.韦伯的看法是对的:如果说我们能从经济发展史学到什么,那就是文

20、化会使局面几乎完全不一样。”他认为,东西方许多国家的发展历史都证明:“文化对经济增长作出了反应。反过来也有可能文化可能会阻滞经济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文化的双重属性日渐清晰,文化正在凸显它作为社会进步的精神阶梯和个人生活消费不可缺少的产品需求的独特作用。,2023/5/26,城市与文化,37,文化既能间接影响生产力又能直接形成生产力,文化产品既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又具有商品属性,文化这种创造社会财富的潜力,经历了差不多半个多世纪的争议与实践的检验,才逐步取得了全球共识。文化产业如何才能得到开掘并形成优势产业的钥匙,在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人类一般物质需求的满足度,

21、而不完全决定于它的文化资源基础。文化产业首先在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雄辩地证明了这个规律。,2023/5/26,城市与文化,38,在物质产品日益丰富的21世纪,新一代人已不会仅仅局限于“经济人”范畴,而将进入更具未来意义的“文化人”范畴,亦即马克思所向往的获得全面发展的自由人。未来的中国社会,不但是科学发展的小康社会,更应是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因此,文化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比翼齐飞,不但是可能的趋势,而且是必然的趋势。,2023/5/26,城市与文化,39,(二)文化力内涵之辨析,文化作为人类社会存在物而具有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属性已无可质疑。文化这一双重属性

22、,决定了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不应偏废的两大重要作用,揭示了文化力的基本内涵。文化力是一种合力,是文化影响力与文化生产力二者的综合作用力。,2023/5/26,城市与文化,40,1、文化力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它对社会经济政治也包括文化自身发展的影响力。,文化的影响力是一种复杂的综合力,它包含传承力、感召力、凝聚力、创造力、同化力、分化力、解构力等等多种对人类思维、精神与行为的影响力。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上说,文化既是精神之父,同时又是“体制之母”;从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说,文化既是经济发展之根,又是经济发展之果。那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之类的“流行”提法,不是对文化本质的误解或无知,就是唯经济

23、主义功利心态的反映。,2023/5/26,城市与文化,41,文化的影响力有正逆之分,这是作为精神力和制度力基础的文化的本质属性。先进文化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落后文化则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2023/5/26,城市与文化,42,20世纪90年代世界进入后冷战时代以来,文化研究在全球复兴。一个新的“以文化为中心的发展范式,或人类进步范式”正接近于取得全球共识。主要有如下代表性观点:劳伦斯.哈里森:“不发达是一种心态。”格林斯潘:“不是本性,而是文化。”戴维.兰德斯:“怀念贫穷中的平等,这一心态是世界各地的农民文化所共有的。”,2023/5/26,城市与文化,43,格龙多纳:“经济发展是一个文化过

24、程”,“文化的力量大于经济或政治”。波特:关键是建立以“生产率范式”为核心的“经济文化”观。埃通加.曼格尔.丹尼尔:“非洲需要一个文化调整计划。”亨廷顿:“简而言之,文化在起作用。”卢武铉:“在今天这个时代里,最有可能成功的领域就是文化产业。”,2023/5/26,城市与文化,44,2、文化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力文化生产力或文化经济力,是指文化作为满足人类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所蕴含的物质财富的创造力。,具体到文化生产与消费过程,它包括文化创意(创造)力、文化生产力、文化消费力三个层面。这也是当今文化生产力的主要内涵,是当代文化区别于传统文化的最具影响力的方面。,2023/5/26,城市与文化,45,文

25、化创意力是指文化在精神与物质生产领域的本源性创造力或创新力。创新是文化创意的本质,差异化、精品化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制胜路径。文化生产力是文化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和文化服务的规模化市场所产生的商品价值的创造力。文化消费力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而产生的消费需求在拉动市场、促进生产并进而创造经济价值方面产生的推力。,2023/5/26,城市与文化,46,(三)文化力在城市竞争力要素构成中的地位与作用,城市是文化中心,这是城市作为人居超大聚落地的社会属性之一。城市既是文化生产的中心,也是文化消费的中心。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与相对滞后的社会文化生产之间的矛盾,是城市发展的基本矛盾之

26、一,也是城市发展的驱动力之一。,2023/5/26,城市与文化,47,1、什么是城市文化竞争力?它在城市竞争力构成要素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城市文化竞争力是一个城市所拥有的人文遗产资源、人才资源、人文环境、文化心态与思维观念和文化资本、文化硬件基础设施,与文化政策与体制、文化创新力、文化生产力、文化消费力、文化市场成熟度等诸因素综合形成的、相比较而体现的竞争优势。,2023/5/26,城市与文化,48,2、从城市未来发展角度看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国际潮流。,纽约市当局:“促进和保持纽约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对经济活力的贡献度”;伦敦市于2003年2月公布了伦敦:文化资本,市长文化战略草案,提出文化战

27、略要维护和增强伦敦作为“世界卓越的创意和文化中心”的声誉;新加坡2000年制定了文艺复兴城市战略,目标是“21世纪的文艺复兴城市,即国际文化中心城市之一”。在中国港府文化委员会2002年提出香港的长远目标是“发展成开放多元的国际文化都会”。,2023/5/26,城市与文化,49,3、完善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理论体系的紧迫性。,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文化竞争力”评价指数的内涵,仅仅包括价值取向、创业精神、创新氛围、交往操守四项指标。实质上只是经济管理学中企业文化的内容。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文化既是经济、政治发展水平的精神投影,也是经济、政治发展的物态表现,但它同时又是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中最难以

28、把握却又必须把握的综合要素。,2023/5/26,城市与文化,50,4、文化竞争力能不能找到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从理论上说应该是可能的,从实践上看,也是可操作的。,文化竞争力的评价指标构成,在评价内涵对象方面,不仅要包括教育、科技,也包括文艺创作生产、文化服务、社会科学研究等领域。在指标设计方面,当然应该包括硬软两类,具体应涵盖文化资源(物质遗存、精神遗存、人力资源等)、文化设施、文化体制、文化管理、文化资本、文化创新、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文化消费、文化输出等等分力指标。,2023/5/26,城市与文化,51,文化竞争力在精神层面,表现为对生产力中主要是人力要素发挥重要影响力。文化竞争力在产业层

29、面,既表现为城市产业发展中先进的创意理念、科技优势、管理机制、企业文化、消费观念等等对于城市一、二、三产业经济与消费市场良性发展的促进作用,也表现为城市在运用高新科技研发、生产各种文化产品,发展诸如传媒产业、旅游产业、出版与版权产业、演艺产业、娱乐产业、音像产业、电影产业、网络服务产业、电子游戏产业、体育休闲产业、文化培训产业、艺术品产业、城市会展产业等等多元文化产业方面的实力和竞争力。,2023/5/26,城市与文化,52,结 论,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正确认识和发挥文化力在社会发展包括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开辟一条既借鉴外国发展实践的经验教训,又有自己创新和发展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至关重要。守旧、模仿或照搬都不可取,唯有择善而从、坚持创新才是生路!,2023/5/26,城市与文化,53,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