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职能分类与规模分布.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69206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职能分类与规模分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城市职能分类与规模分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城市职能分类与规模分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城市职能分类与规模分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城市职能分类与规模分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职能分类与规模分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职能分类与规模分布.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地理学,E-mail:Tel:,第六章 城市职能分类与规模分布,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 划分与城市发展,第二节 城市职能分类方法,第三节 城市规模分布理论,第四节 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及发展政策讨论,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一、城市经济活动分类1、部门分类经济活动的两种基本类型:农业与非农业按生产活动的发展顺序: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大产业之下分行业,各国不同衡量经济活动量的指标:物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部门分类只是说明了城市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不能说明这些产品和劳务消费在什么地方,2、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非基本职能,也称非基本活动,是指为城市本身提供货物和服务的

2、经济活动。,萨姆巴特(M.Sombart),基本职能,也称基本活动,是指为城市以外地区生产和服务的经济活动。,亚力山大(J.W.Alexander)将两者分别称为“城市形成生产”和“城市服务生产”。,城市的基本活动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人口、生产要素,产品、服务,输入,输出,区域,基本经济活动,非经济活动,城市经济基础理论,一个城市,如果其经济生活中基本活动部分的内容和规模日渐发展,这个城市就会发展;如果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由于某种原因而衰落,也没有新的基本活动发展起来,这个城市就要衰落;当城市的条件发生变化,促进新的基本部分萌发时,衰落的城市还会复兴。,3、B/N比率,城市经济活动

3、的基本部分与非基本部分的比例关系叫做基本/非基本比率,简称B/N。,B/N比率的求取办法:一个部门的B/N比率求取办法:整个城市的B/N比率求取办法:,4、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部门的方法,普查法通过发调查表和现场访问获得每一个企业和单位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信息,最后都折合成职工数,进而得到整个城市的B/N比。优点: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缺点:整个调查过程非常繁琐、冗长和乏味,残差法(霍伊特),简化直接调查的程序而提出的一种间接方法。先把已经知道的以外地消费和服务占绝对优势的部门,作为基本部分先分出来,不再过细的区分内部可能包含的非基本部分。然后从基本活动不占绝对优势的部门职工中,减去一个假设的必

4、须满足当地人口需要的部分。,区位商法(马蒂拉、汤普森),实质:认为全国行业的部门结构是满足全国人口需要的结构,因此各个城市必须有类似的劳动力行业结构才能满足当地的需要。低于这一比重的部门,城市需从外地输入产品或取得服务。当城市某部门比重大于全国比重时,认为此部门除满足本市需要外还存在基本活动部分。大于全国比重的差额即该部门基本活动部分的比重,把各个部门和全国平均比重的正差额累加,就是城市总的基本部分。,正常城市法(阿历克山德森),最小需要量法(厄尔曼、达西),二、影响B/N的因素,城市人口规模,专业化程度高低,城市发展历史,时间的推移,三、B/N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发展的内部动力主要来自输出

5、活动即基本部分的发展。城市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基本和非基本两部分活动在一个地方循环往复、不断集聚的过程。,E=BE+NBE,E=m BE,乘数效应,E=m BE,P=a BE(a1,也称带眷系数),城市基本部分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在城市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结果总是数倍于原来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第二节 城市职能分类方法,城市职能:指城市在国家或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国外地理学界认为人们在城市中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均属于城市职能的范畴。城市性质:指一定时期内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城市职能研究是确定城市性质

6、、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工作,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的关系,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确定城市性质一定要进行城市职能分析,由城市职能决定。,城市性质并不等同于城市职能。城市职能是现状职能,城市性质一般表示目标或方向;城市职能可能有好几个,而城市性质关注的是最主要、最本质的职能;城市职能是客观存在的,城市性质包含人的主观意念。,城市职能的分类,一般职能是指集聚于城市中的生产、流通、分配、文化、教育、社会、政治等项活动中为每个城市都必备的那一部分职能。,特殊职能是指那些不可能为每个城市都必备的职能,如采矿业、加工工业、旅游观光业以及各种门类的科学研究活动。

7、,一般职能与特殊职能,从区位论角度的分类,英国地理学家卡特(H.Cater)将城市以外的职能归纳为三类:中心地职能(或一般职能):为广大邻近地区提供物质、精神和管理方面服务的职能;交通职能:城市的交通枢纽、运输组织职能;特殊职能:为非邻近地区的资源提供加工的职能。,城市职能体系的理论框架,城市职能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单个城市职能体系的剖析。,两个重要属性,结构属性: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领域;,即等级特征、量态特征、同比特征。分别用职能层次、职能规模和职能强度来表征。,三个重要特征,空间属性:社会经济活动所影响的空间范围。,结构属性,城市职能由若干个职能要素或者职能组分所构成的,这些组分分属于不

8、同的城市职能域,它们之间的配比和组合关系支配着城市职能体系的发展和变化。,空间属性,市区性职能、区域性职能、跨区性职能,城市为自身居民生活、生产服务的职能及为城市生态协调提供的基础设施的有机统一。属于非基本活动范畴。其物质形态表现为生产性基础设施、生活性基础设施和生态性基础设施。,市区性职能,区域性职能,指城市作为特定区域的中心,为其腹地所提供的各种物质、精神方面的生产和服务活动。,城市是区域社会经济的神经中枢、人才培养基地、创新中心和服务实体。区域性职能是城市职能体系的支柱,是城市中心地位的基石,也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点任务。,主要表现为超越腹地尺度的专业化工业职能、专业化商贸职能、专业化交

9、通运输职能、专业化旅游职能等,实际上是城市在更大尺度范围内所承担的劳动地域分工。,如果所有的城市均没有发育跨区性职能,而只有区域性职能,那么城市将会成为封闭、自给和缺乏活力的城市,腹地区域将会沦为城市的世袭属地,无法得到健康发展的机会和条件。,跨区性职能,城市职能域构成,政治职能域:行政、立法、司法等;,文化职能域:科技、教育、历史文化、对外文化交流等;,经济管理职能域:生产管理、交通管理、金融管理等,生产服务职能域:工业、矿业、建筑、商贸、交通、旅游、金融等,城市职能组分与结构特征,职能组分及其相互关系反映着城市职能体系的结构属性。根据城市职能组分数量的多少、职能影响的特征,可以将城市划分为

10、四类:单一职能城市、专业化城市、多样化职能城市、中心(综合性)城市。,一个城市的职能结构支配着城市的发展能力和方向,也影响着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城市职能三要素及其评价,城市间工业职能的差异,由三个要素来反映(周一星:1988,1991):,专业化部门:城市为区外服务的部门,它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职能强度:城市工业的专门化指数,数值越大则职能越强。,职能规模:城市对外服务绝对规模的大小。,城市职能三要素评价,从立论来看,由于完全着眼于城市职能分类的目的,前述三者更多地体现了确定城市职能的基本原则,而不是职能要素。从逻辑关系上讲,三要素的说法并不严密。专业化部门显然不能与职能强度和职能规模相

11、并列,而且职能强度和职能规模也不是职能的要素,而是职能的特征。,城市职能的等级特征:职能层次,根据城市职能的影响范围并与经济区域划分相结合,大致有世界性、国际性、国家级、大区级、省区级、区域性、地方性等七个职能层次。,一般来讲,城市职能层次越高,职能组分越少,专业性越强;职能层次越低,职能组分越多,综合性越强。,城市职能的量态特征:职能规模,职能规模可以分成四级,即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职能规模可以按照某类城市职能组分规模的平均值或中位数,然后加减一定的百分比进行分级。(传统职能分类的主要方法),城市职能的同比特征:职能强度,主要用于城市之间职能的比较和职能类型的划分。,根据有关研究成果

12、,规模较小的城市,职能组分较少,专业性强,职能强度相对较高。而规模较大的城市,职能组分较多,综合性强,职能强度相对较低。,纳尔逊(H.J.Nelson)曾经使用平均职能规模(M)加一个标准差(S.D)来反映职能强度。(P112),城市职能分类方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定性到定量,从采用单指标到多指标的发展过程。英国城市地理学家卡特(H.Carter)城市职能分类方法按发展的时间顺序分为5种。一般描述方法、统计描述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城市经济基础研究的方法、多变量分析法。,一般描述方法(奥隆索),研究者首先确定一个城市类别的体系,以描述性的名称加以命名,然后研究者根据自己对每个城市的了解,分别

13、把城市归入各个类别。优点:当被分析的城市较少或只要求作大致的城市分类时,能满足需要。缺点:任意性和主观性较大,统计描述方法(哈里斯),统计描述分类的城市类别仍然是分类者事先决定的,但每一类增加了一个统计上的标准。特点:由以前的定性描述变成了数量描述。,统计分析方法(纳尔逊),美国的纳尔逊()分类法。选择、确定职能部门及相应的数据;部门频度分布图,分析部门(行业)的集 中程度。设计参变量:均值:X=xi/N 方差:D(xi-X)/N)-2进行职能分类,城市经济基础研究的方法(阿列克山德逊),城市职能分类不应当以城市的整个经济结构作为分类的基础,应该扣除掉城市非基本部分以后,在城市基本部分的结构基

14、础上来进行。,多变量分析法(贝利),统计资料越来越丰富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常用的分析技术是主因素分析和聚类分析 贝利1968年的美国城市分类。他收集了1762个城市的97个变量,中国城市职能分类(方案),一、同济大学方案 城市规划原理:根据城市性质将我国城市分为五类七级:工业城市:以工业生产为主,工业用地及对外交通用地占有较大比重。多种工业城市;单一工业城市。交通港口城市:这类城市往往是由对外交通运输发展起来的,交通用地占有较大比重。铁路枢纽城市;海港城市;内河港埠城市。省和地区的中心城市:这类城市既有政治、文教、科研等非经济机构的主要职能,也的经济方面的职能。县城:这类城市是联系广大农村与城

15、市的纽带,工农业物资的集散地,工业以支农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特殊职能城市:革命纪念地、风景旅游城市。,二、宋家泰、崔功豪方案城市总体规划,根据城市性质将我国的城市划分三大类若干小类:各级行政中心城市:包括首都、省会、市、县城及集镇。除首都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意义外,其它多具有政治、经济中心的特点。以某种经济职能为主的城市:包括工业、交通、风景旅游及其它单一性和综合性的经济职能城市、经济特区城市。其它特殊职能的城市:包括革命纪念地、休养、疗养地和边防重镇。,三、张文奎等的方案-纳尔逊方案的深化。(论中国城市职能分类,人文地理,1990年第3期)选择、确定职能部门及相应的数据;修正参

16、数:均值:均值:X=(xi/pi)/N 方差:D(xi/pi)-X)/N)-2分类,第三节 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一、城市首位律(马克杰弗逊)在规模上与第二位城市保持巨大差距,吸引了全国城市人口的很大部分,而且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领导城市定义为首位城市(Primate City)。一国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即首位度,已成为衡量城市规模分布状况的一种常用指标,首位度大的城市规模分布,就叫首位分布。,四城市指数SP1/(P2P3P4)十一城市指数S2P1/(P2P3P11),首位度一定程度上标志了城市体系中的城市人口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但不免以偏概全。为了改进

17、首位度两城市指数的简单化,又有人提出了四城市指数和十一城市指数。,二、城市金字塔,把一个国家或区域中许多大小不等的城市,按规模大小分成等级,就有一种普遍存在的规律性现象,即城市规模越大的等级,城市的数量越少,而规模越小的城市等级,城市数量越多。把这种城市数量随着规模等级而变动的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形成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金字塔的基础是大量的小城市,塔的顶端是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城市。,三、位序-规模法则(RankSize Rule),对于一个城市的规模和该城市在国家所有城市按人口规模排序中的位序的关系所存在的规律,就叫做位序-规模律。1913年奥尔巴克:PiRiK1925年罗特卡:PiRi0.935

18、 000 000 1949年捷夫:Pr=P1/R现在被广泛使用的公式实际是罗特卡模式的一般化:Pi=P1/Riq,做对数变换为:lgPi=lgP1-qlgRi,第四节 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及发展政策讨论,一、中国城市发展政策演变“一五”时期:重点建设,稳步前进;50年代未、60年代:控制大城市规模,发展小城镇;1980年改革开放后: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建设小城镇;二、中国城市发展政策讨论 大城市重点论 中等城市重点论 小城市重点论,城市规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P1城市最小合理规模,人口少于P1的城市是不经济的。P2城市生活每人净效最高时的规模,对现有的城市居民是最理想的规摸。但这时MBMC,城市人口仍要增加。P3城市所得到的总的纯效益最高时的规模,这时的社会效益最高,对决策者最理想。但这时ABAC,对个人来说,只考虑平均效益,因此人口可能继续迁入。P4处于AB=AC,这时如不能制止人口增加,城市就要超出最佳规模的上限而不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