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习困难的成因预防及矫治研究结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学习困难的成因预防及矫治研究结题报告.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初中生学习困难的成因预防及矫治研究结题报告 一、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习知识及能力的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怕经受挫折,经受磨难,一遇挫折就一蹶不振,丧失信心与勇气,导致了“学困生”的产生。父母的不良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兴趣导致了“学困生”的产生。教师思想教育不力以及片面追求成绩,对学困生辅导不及时,以及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潮流在不断变革,思想意识使部分学生受到金钱至上、享乐主义、读书无用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导致了“学困
2、生”的产生。辨证唯物主义者告诉我们:“事物都具有两重性”。所以我们对于这个现象,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就由了必要意义。(二)课题解决的主要问题(二)课题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渠道对初中学段学困生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探寻其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作出不同的决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通过我们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如下效果: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寻找自己的闪光点。2让学生体会成功带来的快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3家庭与学校密切联系,共同转化学困生的思想意识。4让这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效率有所提高。二、课题的界定二、课题的界定
3、课题界定:我们所研究的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和身体发育正常,仅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与障碍的学生。通过探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和类型,寻找学生成为学困生的发展过程,通过分析、比较、研究,转化等方法,充分挖掘学困生的潜力,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取得进步,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三、研究目标和内容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一)研究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我校各班学困生的人数及类型。2通过跟踪调查、分析、研究,总结学困生在转化方面所取得的实际效果。3通过分析、研究,寻找出合适的转化方法、对策,使学困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二)研究内容(二)研究内容
4、 1 1.剖析学困生的成因,按不同性质将学困生分成若干类型。2.根据不同类型的学困生采取不同的转化策略。3 针对成困,研究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减少学困生的产生,控制学困生数量。4.家校取得联系使学生从根本上避免学困生的产生。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课题研究的对象为初、高中学段学习有困难的学生。2.课题研究的方法有理论指导学习法、问卷调查法、小组合作研究法、教师个别指导法。五、转化学困生的具体做法五、转化学困生的具体做法 作为老师的我们,不仅要教会他们学习,还要使他们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我们感觉到“成人”比“成才”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在研究过程中的
5、做法如下:(一)我们在思想上转变了原来的观念(一)我们在思想上转变了原来的观念 对待这些学生我们既要一视同仁,更要有所侧重,对他们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他们表面上对老师无所谓的态度,但在内心深处却有着强烈的被老师尊重的意愿。因而我们更细心的观察了他们的微妙变化,给予了更多更细心的关怀,以平等的心态与之交流、鼓励,不歧视他们。我们在“感情投资”上多增加一点,多指导学习方法,多给锻炼机会,多表扬奖励。在我们调查研究的学生中,有一个男生,不爱学习,对什么都是无所谓的态度,我们对他进行了行动上的教育,连续的几节课都对他进行提问,从最初的不回答,不配合,到后来的不会,再到后来的感到很不好意思,最后主动找
6、到我,对我说:“老师,求您这几天,别再提问我了,我一定好好学习,过几天您再提问我吧”。我就给他几天的时间弥补学习,后来再提问他,他能回答的很好,在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羡慕的眼光里慢慢的变好起来,成为一个关心人,体谅老师的良苦用心,努力的控制自己,学习上表现自己的学生,他的进步让我感到吃惊和喜悦。我想没有本质上多坏的学生,是我们对他们关心的不够,或者是某件事情对他打击太大,导致他们失去对老师的信任和对学习的无望,只要我们足够的耐心,我们就一定可以转化他们的。(二)行动上我们做了多方面的工作(二)行动上我们做了多方面的工作 1.1.首先用爱心赢得学生的信任,建立起师生沟通的桥梁首先用爱心赢得学生的信
7、任,建立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通过调查了解,家访活动,我们掌握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情况及心理特征,这样对待不同的学生我们就有了更好的指导办法。我们聆听霍懋征、林崇德、李镇西、于永正等全国先进教师的事迹,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尽管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同,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热爱学生。所以我们对这些学生格外的关注 2 与爱护,使他们能树立自信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一般来说,学困生之所以落后,并非都是管理的问题,当问题出现时,不要给予批评和指责。我们应该冷静下来,仔细分析一下原因?理解他们,同情他们
8、,不能把他们当作是班里的包袱,要真心地去爱护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树立起他们的学习信心,我们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使他们对我们产生一种信任感和亲近感,愿意接受我们的教育和帮助。其实与优秀生相比,他们的自尊心更强,因为学习不好,长期受到冷落,心境一般都很焦虑,对外界的反应相当的敏感,外表虽然不表现出来,但内心深处非常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信任和鼓励。基于这些,我们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积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从而坚定信念,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有效的发挥,哪怕是点滴的成绩和进步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都及时加以肯定。2.2.排除学困生心理障碍,促其转化
9、排除学困生心理障碍,促其转化 排除这部分学生的戒备心理,是首要的任务,由于学困生受到的批评相对较多,有时即使做了一些好事,客观上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我们给了他们信任,关爱。用真诚的爱心去排除学生戒备心理的障碍物,让他们能与老师情感相融,“亲其师,信其道。”另外我们也发动了优秀生建立帮扶对象,制定帮扶计划,循序渐进。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的,唯有动之以情,去化解他们心理上的坚冰,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即使在批评教育时,也要注意“艺术”性,要“爱”字当头,使他们排除逆反心理,与大家融洽相处。在排除厌学心理上,我们发现学困生的成绩差,表现为“对上学毫无兴趣,提起学习就头疼,厌恶
10、逃避学习”。要排除这种心理障碍,我们给他们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给他们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只要他们获得了一点成功都要及时鼓励,使他们能尝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排除惰性心理,强化其勤奋点,有些学困生,并非先天智力差,而是由于学习中的惰性造成的。多对他们讲未来社会的美好前景及其对人的要求,从思想上不断消除“读书无用论”给他带来的负面影响。当然还要加强督促。经过反复多次的努力,使时困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我们抓住每个机会及时对他们进行教育和鼓励,使他们懂得了只要勤奋努力,成绩一定会进步的道理。3.3.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
11、趣 培养学困生对学习的兴趣,感受和欣赏学习的魅力,是我们课题组成员转化学困生学习困难的策略之一。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进步,掌握了一 3 定的学习方法,获得了一些对学习的鉴赏能力,才能变学习的被动为主动,才能感受成功的快乐。在个人学习成就和学习信心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我们在教学中,首要问题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采取了降低学习要求,学困生基础差、思维能力弱,因此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从简入手。讲解知识时尽量分散难点,对他们尽量提问简单的问题,让他们上黑板板演时也应从他们的实际能力。对于作业,应以课本为主,不搞偏题、怪题,题量要适中,适当给予模仿性练习的机会,并加强一些变式训练,以提高
12、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概念、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答能力。积极关注学困生,要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学困生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教师按部就班的讲解,枯燥无味的语言听不进耳,对知识也不感兴趣。我们应恰当运用特别提醒的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引起他们的注意,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4 4提高课堂艺术,激发兴趣提高课堂艺术,激发兴趣 采用生动灵活的教学艺术,让学生在学中乐,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习能动性培养起来,建立起主动性,效率自然得以提高。学困生由于心理上怕说不好受批评而不敢开口,我尽量将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这样学困生开口的习惯就会慢慢的养成。时间
13、长了,学困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地加强,习惯成自然,消除了畏惧心理,就能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帮助学困生提高,让学习好的同学与学困生结成对子,互相帮助促进,既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又密切了同学间的关系。这样,有助予养成差生的良好的心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但学困生由于基础不扎实,接受能力差,还是一知半解。如果教师不注意到这一点,不顾教学实际,不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统一标准去要求学生,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会影响困难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教师要重视这些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他们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降低一定的学习难度和学习目标,作业布置上开
14、一些“小灶”,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因势利导,让他们看到进步的希望。(三)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外部条件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外部条件 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我们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改其行。在此基础上,教师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孔子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如果教师自身态度暴躁,对学生乱定结论,势必会伤及学生的自尊,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这样也就无法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了。教育好一
15、个学困生是一个教师工作最高水平的体现,与培养优秀生一样,同样重要,同样光荣。如果我们做 4 好了这项工作,那将是功德无量。没有攻不破的堡垒,滴水能穿石。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辛勤劳动,循循善诱,就一定能够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学困生们也一定能够转化得更快更好。值得欣慰的是,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和工作,我们对学困生有了比较成型的办法,帮助他们重新走到学习的行列里来,走进优秀学生的的行列里。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与结论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与结论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通过对学困生的不断转化,我们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近两年来,通过对学困生的研究与帮扶,学生素质明显提高,学困生的成绩转化效果明显,学
16、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让学生从自己设计问题入手,引发学生去思考问题、去发现问题、去探索问题,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通过师生合作讨论研究,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共同分析解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我们的专业素质得到了发展。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加强了理论学习,转变了教育教学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增强了实施新课改的信心和能力,提升了专业素质;同时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教师备课时把注意力开始从教材、教参更多地转移到学生身上,不仅注重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师生关系、管理方式的衔接等,还特别加强学法指导。在课题研究
17、过程中,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操作上都以新课改的理念、新课改的目标、新课改的手段方法进行,这无形中给教师注入了动力。教师在进行课题实验中,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撰写了学困生转化等相关的教育论文。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一)概括(一)概括得出了学困生的类型及转化策略得出了学困生的类型及转化策略 1针对学习感到厌烦型的转化对策是:适度降低学习要求,在不断实现的短期目标中,重新树立信心,认识自我,找回自我;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进行激励;改善学习环境,尽可能让其不怕学习,逐步矫正其厌学心理。2针对缺少家庭温暖型的转化策略是:给予这类学生更多的关爱,唤起他们心底对爱的渴望
18、,让他们已经冷漠的心重新温暖起来,在学习上多加鼓励。这类学生只要能重拾自信心,往往转化的成功率较高。教师应与他们的家长多多取得联系,促使家长增强责任心,切实转变教育方法。3 针对学习方法不当,缺乏自信型的转化策略是: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目的在于恢复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被动学习的倾向。各科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教给他们学习、记忆、思维的正确方法,指导他们学习学科知识体系,进而掌握该学科的基本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困生刘涛、等同学学习散漫,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经常漏做或忘带,不与老师同学交流,5 偏科厌学,学习成绩一般。通过一段时期的鼓励、帮扶、转化,不时发现他们的优点进
19、行表扬,学习上老师对他们课外辅导,现在他们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4针对品德行为不良型的转化策略是:第一,要充分发挥学校、班级的德育教育优势,在学科教学中树立正气,纠正模糊的是非观念,通过集体活动,促使他们的心理正常发展,在反复正面熏陶教育中,逐渐达到纠正不良道德行为的目的。第二,用动态评价法及时地激励、表扬,抓住他们点滴进步,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产生荣誉感,增强自信心。经验证明错误行为往往可以通过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加强来实现。所以对品行学困生要创造一定的氛围,让他感受到良好品行带来的信任和赞许,逐步摒弃不良品行。学困生齐本强等都曾是年级中有名的问题学生,他们贪玩好耍,打架斗殴,顶撞师长,
20、可以说无所不为,课题研究教师通过抓住他们的特点,采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症下药”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帮扶转化,进行思想教育,通过对他们的转化,他们改掉了身上的一些坏习惯,变得听话懂事了,也开始学习了。(二)课题研究有力的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全面推进了学校(二)课题研究有力的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全面推进了学校整体工作整体工作 1 1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转化学困生的一个有效途径,对学困生转化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特别需要老师有信心、恒心和爱心。只有处理好师生关系,深入到学困生内心世界,才能让学困生自己有进步的信心和动力。刘
21、春梅老师亲切和蔼,与学生做朋友,倾听学生的心声,在课堂上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的融入到自主、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展示自己。刘老师也更多的关注班级里的学困生,经常找他们谈话,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春风化雨,使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真正得到落实。2 2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通过课题研究,开展“有效教学”活动,使学生从“被动听”为“主动学”,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实验班根据班级人数,把学生分为六个大组,每六名同学又成立一个学习小组互帮互助。在生生之间还进行“一帮一、一对一”的帮扶管理办法,一个优等生与一个学困生结对,以优带差。
22、促使实验班的班风、学风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丁雨菲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了两次反馈,发现缺陷,当堂补救,做到“堂堂清”,并且对学生做到及时评价、当堂评价,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这些措施帮助学困生重新赢得了学习的主动权。郭中娟等老师侧重于变“后补”6 为“先导”,从调整时间,变课后辅导为课前引导学生预习,并着重指导检查学困生的预习情况,做到因材施教。五班、六班调整教室布局,创设了和谐学习环境;改革分组学习,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因材施教,张扬学生个性;改革评价机制,重塑学生自信等方面入手,加强了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实验班各类考试成绩显著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也有了明显进步。3 3培养了学困生的
23、学习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培养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自信心 学习兴趣是一种宝贵的心理因素,在这种情绪下,大脑异常活跃、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1)采取优化课堂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习困难生自信、快乐地成长,在教学形式上,注重为每一位学生创造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在乐中学,在乐中进步。(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创设情境,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情感激发起来。在课堂上,教师要当好“导演”和“教练”,诱导学生“入境”,促其产生“入境始于亲”的感受,启迪思维,增强教学效果。可以设立问题情境、竞赛情境。(3)期待与鼓励
24、,包括:热切地期待、表扬性鼓励、谅解性鼓励。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注重鼓励,坚持正面教育。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实验也表明,如果教师具有一颗热爱学生之心,对学生有很好的期待,经常在言语中表现出对他们的热爱,那么,学生必然会产生喜悦、乐观、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情绪。七、存在的问题及改进七、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一)(一)存在问题存在问题 1.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是我校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所得结论可能存在一些不足。2.在研究中,我们跟踪学困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变化大于学生思想的变化,因此在结论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二)改进(二)改进 针对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在以后的工
25、作中有所改进。首先,我们设想在新生中积极开展学困生的转化和研究工作,扩大研究的范围,延长研究的时间,从初一入校一直到初三毕业。其次,建立学困生个人档案,记录他们的成长过程。再次,要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他们成绩的变化,以及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变化更有针对性的去指导学困生的转化。主要参考文献主要参考文献 7 1邵瑞珍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年 10 月 2冯克成、于明主编的课堂教学过程操作策略全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 年 4 月。3马肃霜写的学困生真能转化吗?从多元智能理论看学困生及其转化2005.12 4李志宏、王晓文主编新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开明出版社 5心理学人
26、民出版社 2005 年 10 月 6俞国良.美国学者的差生问题研究评.比较教育研究,1995,(6):42.7 陈 栩,郭 斯 萍.国 外 学 习 困 难 学 生 研 究 综 述 .课 程 与 教学,2006,(6):37.8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72-85、87-93、85-87.9高红新,任娜.学习困难研究的述评.?教书育人,2004,(9):15.10刘小天.苏霍姆林斯基论学业不良的预防.基础教育研究,2005,(2):27-29.11刘京海.成功教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26.12李瑾谕.巴班斯基差生教育思想述析.外国教育研究,1996
27、,(4):54-55.13刘昕.巴班斯其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中国学校体育,2000,(5):60.14李醒东.赞科夫论差生和差生教育.外国教育研究,1997,(5):7.15 俞国 良.西 欧国家 的差 生问 题 研究述 评.?比较 教 育研究,1993,(6):46.16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50.17杨军.布卢姆的教育理论及差生转化.外国教育研究,1995,(4):15.18刘京海.成功教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92-115.19辛涛,陶沙等.儿童学习障碍的矫正模式评介.中国特殊教育,1998,(2):17-20.20王春梅,辛宏伟.学困生的学习心理困难与教育对策.教育探索,2003,(4):84.21周云虹.学业不良问题:理论参照与实践透视.银川:宁夏大学,2005 年 22吴志晓,刘艳.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中小学学生学习困难探析-.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4(5):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