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97290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课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考查要求-(1)明情感内容(2)赏修辞语言(3)析表现手法(作用)(4)作联想想象,【具体考查的能力点】(1)明情感内容:理解古诗内容,把握诗人情感。(2)赏修辞语言:能对古诗语言从修辞角度作一点赏析。(3)析表现手法:能对古诗中显著的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作一点分析。(4)作联想想象:对古诗中的意境能展开联想想象,描绘出来。,天净沙 秋思,用自己的话描绘这首元曲中画线句子所展现的画面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踽踽独行。这首元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在异乡漂泊无着,有家难归的悲苦与无奈之情。,考点(一)典型例题,1、

2、审标题(田园、怀古、送别、忧国忧民、写景、写志)2、看作者,联背景(旧知勾连)3、寻点睛句、诗眼(抒情、议论)4、整体把握(写景?叙事?议论?意境?感情?)5、分析手法(借典故、比喻等抒情),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考点(一)方法指导,(1)描绘意境:生动的翻译(2)概括意境特点,分析情感、形象、内涵:这句诗写了什么(生动的翻译)+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意境(描述意境的常见形容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考点(一)答题技巧,常见的描述意境的形容词:慷慨、悲壮、萧索、凄凉、雄浑、壮丽、沉郁、悲凉、豪放、洒脱、温馨、恬静、宁静、闲适、蓬勃生机常见思想感情:(1)喜爱、欣赏、陶醉于(山水美景、田园生活

3、、乐曲画面、人物事物);(2)寄情山水,归隐田园;(3)渴望为国效命,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4)凛然正气、乐观豪迈、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5)忧国忧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岁月流逝的惆怅;(6)送别的愁绪凄凉;安慰勉励;(7)思乡,思念亲人、友人;(8)赞美不同流合污、坚贞自持的品格;(9)对战争的痛恨,对人民的同情,对封建王朝不断更替的感慨,赏修辞语言,析手法作用,考点(二、三)方法指导,(一)关键字词的赏析:,请品味“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妙在何处?,“争着”(释义),运用拟人手法(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几只早莺抢占那些阳光能照到的树的情形(再现原句其景),写出了春天的朝气与活力(作用

4、)。,1、解释该词(在句中的含义)2、想象再现原句其景(类似翻译该句)3、指出手法(表现手法、修辞)+分析作用(烘托了意境?或 表达情感?),(一)关键字词的赏析:,(二)名句赏析,1.写景句:修辞或表现手法+景物特点(画面)+效果(作用)+情感(不是四步都要)(景物特点:声、色、形、势、动、静、俯仰、远近、虚实)2.化典句、比喻句、哲理句:表现手法(如:借用典故)+具体感情(哲理)3.议论抒情句:含义+志向情趣抱负,常考 1、蕴含哲理的句子 2、运用典故的句子3、一字传神的句子 4、千古名句5、运用一定手法的句子,考点(二)方法指导,考点(二、三)方法指导,这句话写了什么(生动的翻译或概括)

5、+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渲染了什么样的意境氛围有什么样的效果+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不一定答全,看题干要求),1、常用表现手法(运用典故;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以动衬静;以乐衬哀;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古讽今,对比;等),2、修辞方法(比喻、对比、对偶、拟人、借代、夸张、反问、双关等),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3、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3)用典抒情(4)议论抒情,1.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七上内容:描写钱塘湖春景景物:孤山寺、贾亭、水面、暖树、乱花、浅草、白沙 堤-静景 早莺、新燕、游马、绿杨-动景 早春有代表性的景物特点

6、:,写景抒情类:例1钱塘湖春行,抓住早春的特点(早、新)色彩明丽-灰、白、绿、红等 动静结合生机盎然、活力四射(争、啄、乱花、浅草、绿杨),写景抒情类:1钱塘湖春行,情感:手法:,诗眼(“最爱”)-游春的喜悦愉快之情(直抒胸臆),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拟人手法,内容:羁旅游子在路上所见的秋景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特点:手法:情感:,写景抒情类:例子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凄凉、感伤(氛围、意境),烘托、以乐景衬悲情,游子孤寂、痛苦的心境,文言文复习考点,6课时,朗读节奏;常用实词解释;5个常见虚词(之其而以于)准确翻译语句(句式、语气)文章内容理解,文言文

7、考点梳理:,具体知能要求:,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阅读理解:,掌握文言实词的义辨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辨析词的古今异义辨析常见的多义词了解文言文中的词性活用情况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区分部分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理解课文大意,正确划分朗读节奏,把握语句的停顿理解课文语句的意思,并能够翻译成 现 代汉语理解课文全篇或重点语段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写作特点,学生存在典型问题:,1、对课内重要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不牢固,不扎实。2、不会灵活迁移到课外的考查中去。3、节奏把握不准。4、翻译时不能做到字字落实,不能准确判断语句的关键词、句式、语气。5、不能冷静梳理巧推理巧判断文章的内容。,文言文的句中停顿

8、,学法指导:,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1.夫战,勇气也。2.盖大苏泛赤壁云。3.然胡不已乎?4.即书诗四句,规律探究,句首表示领起的词语之后,关联词语之后,应当停顿。,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1.广故数言欲亡。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规律探究,宾语也是句子的基本成分,独立性较强,谓语中心语和宾语之间一般也要停顿。,4.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 矣。,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2.今天下三分 3.荆之地方五千里,规律探究,有的词语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在古汉语中则是两个单音节词,意义也有所不同,诵读时中

9、间要稍有停顿。,文言句中停顿的方法:具体来说:按意思兼顾音节来划分句首表示领起的词语之后,关联词语之后,应当停顿。主语和谓语之间要停顿。谓语和宾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词语(“地方、妻子”等)中间要停顿。,文言句间停顿的方法:,1.根据意思(找主语)2.根据“夫、且、然、而则、乃、虽、故、矣”这些常常在句首或句尾的虚词判断。,用“”标出下面的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3分)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南霁云威武不能屈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规律探究,文言文句子翻译三原则,信:信用。即忠实于原文及其语气;达:通达。即译文句子符合现代汉语语 法规范,表意明确

10、;(注意顺序)雅:不粗俗。即译句讲究文采,原汁原味(注意使动、意动、活用)尽量字字落实,不要意译。,1.字字落实,尤其重要实词虚词(一个分句会有1-2个得分点)2.语句通顺,意思明确3.语气正确,文言文句子翻译得分点:,实词虚词及文本理解,选文一般以“文段”形式出现。常见考题:文段选自课外1.所考实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基本在课内里能找到,或学生多能根据已学知识判断而出的。2.课内外用法的比较。课内的语句安插在题目选项里。3.分析题课内外有时有千丝万缕联系(有时没有)。(主题、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要素中有一个或多个相近之处;有时存在着“可比点”,或同中存异,或异中有同。,文言文答题方法 小 结,基础题解答靠积累;主题、人物、写法 需 思考辨析;感悟体会要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