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区汽车内外饰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足区汽车内外饰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足区汽车内外饰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投资管理公司报告说明汽车行业的景气程度与宏观经济和居民购买力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部分居民消费由过去的基本生活为主逐渐向改善生活质量、生活便利性等方面转变,是拉动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受益于一线城市的换车需求、二三线城市的汽车普及,预计未来几年内汽车行业将继续保持增长。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1710.4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734.4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4.59%;建设期利息115.6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9%;流动资金2860.44万元,占项目总投
2、资的24.43%。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247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19729.93万元,净利润3636.35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4.64%,财务净现值5103.75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29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此项目建设条件良好,可利用当地丰富的水、电资源以及便利的生产、生活辅助设施,项目投资省、见效快;此项目贯彻“先进适用、稳妥可靠、经济合理、低耗优质”的原则,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投产后可保证达到预定的设计目标。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
3、用途。目录第一章 行业发展分析9一、 行业概况9二、 行业上、下游行业情况12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14一、 行业特点14二、 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15三、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17第三章 项目基本情况18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18二、 编制原则18三、 编制依据19四、 编制范围及内容19五、 项目建设背景19六、 结论分析2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22第四章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25一、 项目选址原则25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5三、 创新驱动发展29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30五、 产业发展方向31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3第五章 建筑技术分析35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35二、 建设方案35三、
4、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39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39第六章 发展规划分析41一、 公司发展规划41二、 保障措施45第七章 SWOT分析48一、 优势分析(S)48二、 劣势分析(W)50三、 机会分析(O)50四、 威胁分析(T)52第八章 法人治理55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55二、 董事60三、 高级管理人员65四、 监事67第九章 节能说明70一、 项目节能概述70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71能耗分析一览表71三、 项目节能措施72四、 节能综合评价73第十章 工艺技术方案74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74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76三、 质量管理78四、 项目技术流程79五、 设备选型方案79主要
5、设备购置一览表80第十一章 项目环境影响分析82一、 编制依据82二、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82三、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83四、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84五、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85六、 营运期环境影响85七、 环境管理分析86八、 结论88九、 建议88第十二章 人力资源配置分析90一、 人力资源配置90劳动定员一览表90二、 员工技能培训90第十三章 项目投资计划93一、 编制说明93二、 建设投资93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94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95建设投资估算表96三、 建设期利息97建设期利息估算表97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98四、 流动资金99流动资金估算表99五、 项目总投资
6、100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01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01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02第十四章 经济效益评价103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03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03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04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05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0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07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0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10三、 偿债能力分析11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12第十五章 风险分析114一、 项目风险分析114二、 项目风险对策116第十六章 总结说明119第十七章 附表121建设投资估算表121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2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22流动资金估算表123
7、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24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25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2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26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27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28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9第一章 行业发展分析一、 行业概况汽车内饰纺织品行业属于纺织工业和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交叉细分行业。汽车零部件中主要包括以下子系统:仪表板系统、副仪表板系统、门内护板系统、顶棚系统、座椅系统、立柱护板系统、其余驾驶室内装件系统、驾驶室空气循环系统、行李箱内装件系统、发动机舱内装件系统、地毯、安全带、安全气囊、方向盘,以及车内照明、车内声学系统等。其中汽车内饰主要包括座椅、
8、内门护板、仪表板、顶棚、隔音材料、遮阳板、脚垫等。全球汽车行业经过不断的革新和发展,已经逐渐步入产业成熟期,2016年,全球汽车产销量已经上升至9,498万辆和9,386万辆,分别上升了22.43%、25.20%,预计2017年,全球汽车产量为9,787万辆,销量超过9,700万辆。世界汽车行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趋势。汽车行业的爆发式增长带动了汽车内饰产业快速增长。纺织工业按终端用途分为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三大类。产业用纺织品是指经专门设计、具有特定功能,应用于工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土工及建筑、交通运输、航空航天、新能源、农林渔业等领域的纺织品。汽车内饰纺织材料,包括机织物、针织物、非织
9、造布和涂层织物,以及复合织物。其中的非织造布也称为无纺布、无纺新材料。区别于传统的机织面料和针织面料,非织造面料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它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通过各种纤网成形方法和固结技术形成的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近年来快速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加工方法及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已成为纺织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汽车内饰纺织材料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变革,在上世纪50年代,当时广泛使用的是乙烯基聚合物(PVC)、
10、早期的人造革作为汽车内饰面料,阻燃性、透气性、抗老化性差,气味较大,色彩单调且加工过程污染大。后来,人们利用高收缩的聚氯乙烯长丝,采用棉毛结构,生产一种起绒汽车用布,受到极大欢迎,Volvo公司最先生产聚酰胺织物和聚酯织物,也获得了极大的效益。上世纪70年代,国外采用纺织品代替乙烯基聚合物作为汽车内部装饰材料。至80年代,乙烯基聚合物的用量逐渐减少,有的部位已完全由纺织品代替了乙烯基聚合物。90年代,纺织品在汽车内饰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目前,汽车内饰面料的运用逐渐向高复合材料、碳纤维材料及聚合材料的方向发展。车用纺织品市场的发展主要依赖汽车整车行业自然增长、汽车轻量化发展趋势以及汽车后市场的发
11、展。2010-2017年期间,我国汽车产销量实现大幅度增长,汽车产销量从1,865.40万辆和1,804万辆增至2,901.54万辆和2,888万辆,产销量同比增长3.19%和3.0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1.27%和10.61%。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主要增长点。在整车行业高速发展的带动下,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超过3万亿,汽车售后市场对于汽车零部件的需求日益增大。在汽车生产过程中生产、采购、销售及售后服务等环节全球性配置的趋势影响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规模也呈逐年递增趋势。截至2016年末,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销售收入已突破35,000亿元。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由于行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效能的提升
12、,经济效益依然比较平稳,车用纺织品生产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和延长产业链条,仍使得行业平均保持8%左右的增速。细分到汽车内饰纺织品市场,以每辆汽车上使用的纺织品约20公斤,并按照我国汽车2011年到2016年年平均产量2168万辆以及产业用纺织品(包括顶棚、门板、座椅等内饰件)与皮革类内饰材料(主要应用于座椅面套)市场规模3:5的比例初略估算,我国车用纺织品每年消耗约26万吨。随着消费者对汽车舒适性、美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汽车内饰纺织行业在整个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占比会有所上升,新能源、轻量化是汽车发展趋势,纺织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大和成本低等优势,单辆汽车消耗的纺织量未来还将会增长。预计我国汽车内饰纺
13、织品需求量未来将以每年10%的幅度增长,因此,车用纺织品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二、 行业上、下游行业情况汽车内饰纺织品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其上游产业为纤维原料、化工原料等原材料供应商,下游则为整车厂商及其各级配套供应商。上游行业均为成熟的工业行业,原材料市场供应充足,汽车内饰纺织品行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带动此类行业的发展;对于下游来说,汽车内饰纺织品行业是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上游发展对行业的影响纤维、化工等生产原料厂商是汽车内饰纺织品行业的上游企业,主要为塑料粒子(含PP、ABS、色母等)、多元醇、面料等,其中PP、ABS等塑料粒子和多元醇均为石化产品,价格受石油价格
14、、市场供求关系、国家政策调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将直接导致采购成本的上升,且行业本身市场竞争度高,对汽车内饰纺织品行业的采购成本产生影响,进而会影响本行业的产品价格。2、下游发展对行业的影响下游行业主要为整车厂商、汽车零部件各级厂商,下游行业的市场状况、增长速度、产品价格等对本行业产品影响较大,关联度高。由于下游整车制造企业数量较少,产业集中度较高,因此在价格方面,下游企业具有较大的谈判优势,同时受益于国内外整车行业发展和消费市场扩大,国内汽车内饰纺织品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随着各家厂商新车型的不断推出,各种车型的内饰设计也出现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整车厂商关于内饰材料的节能环
15、保、轻质化、耐久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汽车内饰面料生产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以取得与汽车产业的同步发展。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一、 行业特点汽车内饰面料是一种特殊的产业纺织品,其属于汽车内饰纺织品行业,具有周期性、区域性、行业集中度高的特点。1、周期性汽车内饰纺织品行业与整车制造业存在着密切的联动关系,而整车行业周期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周期密切相关。整车行业市场需求又受下游行业投资周期、经济发展状况、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相应的,汽车内饰纺织品行业的行业周期性较为明显。2、区域性汽车工业较为成熟,美国、欧洲及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布局基本成型。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商
16、出于配送方便的考虑,一般会将生产基地建于整车厂商周边地区。所以汽车零部件行业区域分布和汽车产业集群分布一致,国内初步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京津、华中、西南六大零部件产业集群。3、行业集中度由于汽车制造商有一套严格的配套供应商体系,因此决定了汽车配套供应商与汽车制造商之间相互依存、长期合作的关系,即每一家汽车制造商都有相对稳定的一级、二级配套供应商,进入一家制造商的采购体系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认证时间,因此对新进入者构成一定的进入壁垒。所以,汽车内饰纺织品行业具有行业集中度高的特点。二、 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1、技术、资金壁垒汽车用纺织品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行业竞争也较
17、为激烈。汽车用面料生产是一项从原料开发、设备选型到主机厂复合成型的系统工程,对设备性能要求高,在产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一方面,我国汽车内饰面料行业产能的迅速扩大,不仅体现在设备数量投入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设备的运转效率大幅度提高和性能改进等方面,这都要求较大资金量的投入;另一方面,汽车制造商为了适应消费者需求,广泛使用新技术、新材料,车型的更新换代周期逐步缩短,与此配套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技术更新和产品升级,这就要求汽车工业配套供应商能及时参与汽车制造商的配套产品研发,这对企业的研发投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完善的生
18、产工艺、技术研发和管理体系。2、市场准入壁垒汽车内饰面料生产企业基本上不直接向汽车制造商销售汽车内饰面料,而是通过一级供应商向汽车整车厂商供应汽车内饰面料。汽车整车厂商对一级、二级供应商都要进行严格的选择和控制,进入汽车整车厂商的配套供应商体系,需要达到一定的条件和经过必要的程序。首先,汽车整车厂商将对汽车内饰面料生产企业进行现场工艺审核;其次,对每一个配套产品汽车内饰面料,由汽车整车厂商指定的一级供应商与汽车内饰面料生产企业签订合同。最后,产品开发出来后,再进入产品质量认证程序,先后须经过公司自检、一级供应商认证、汽车整车厂商最终认证程序。产品开发认证过程完成后,通常还要经过试样和小批量供货
19、过程,以进一步检验产品技术、质量的稳定性。由于对供应商认证的时间长、涉及事项复杂,在汽车整车厂商与各级供应商建立稳定关系后,一般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双方之间的粘性较强。新进入者如果没有相关行业经验将很难进入整车厂商的供应链体系,市场准入壁垒较高。3、环保要求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国对产业用纺织品的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相继出台严格的环保法规、标准和规定,要求在纺织品生产过程中建立行之有效的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的环保体系,以生产出合格的绿色纺织品,从而增加了工艺复杂程度,并提高了生产成本,形成较高的行业进入壁垒。三、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一)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
20、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二)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
21、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第三章 项目基本情况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大足区汽车内外饰件项目(二)项目投资人xx投资管理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待定)。二、 编制原则1、所选择的工艺技术应先进、适用、可靠,保证项目投产后,能安全、稳定、长周期、连续运行。2、所选择的设备和材料必须可靠,并注意解决好超限设备的制造和运输问题。3、充分依托现有社会公共设施,以降低投资,加快项目建设进度。4、贯彻主体工程与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消防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
22、。5、消防、卫生及安全设施的设置必须贯彻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劳动安全的法规和要求,符合行业相关标准。6、所选择的产品方案和技术方案应是优化的方案,以最大程度减少投资,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科学论证项目的技术可靠性、项目的经济性,实事求是地作出研究结论。三、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中国制造2025;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4、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等。四、 编制范围及内容按照项目建设公司的发展规划,依据有关规定,就本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市场供需状况与销售方案、建设方案、环境影
23、响、项目组织与管理、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分析、社会效益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研究结论。五、 项目建设背景汽车内饰纺织品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其上游产业为纤维原料、化工原料等原材料供应商,下游则为整车厂商及其各级配套供应商。上游行业均为成熟的工业行业,原材料市场供应充足,汽车内饰纺织品行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带动此类行业的发展;对于下游来说,汽车内饰纺织品行业是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多链”协同发展(一)促进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产品市场化。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现代五金、智能汽车等产业工艺、产品升级
24、、功能升级,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建立关键核心技术集中攻关机制。着力突破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瓶颈,研究核心技术,开发硬核产品。瞄准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大力推进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产业链水平提升工程,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立足现有产业特色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打造新兴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服务型制造。加强标准、计量、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强化要素支撑,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
25、板,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培育供应链发展新业态模式,推动供应链数字化、平台化、绿色化发展。六、 结论分析(一)项目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待定),占地面积约22.00亩。(二)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项目正常运营后,可形成年产xxx千件汽车内外饰件的生产能力。(三)项目实施进度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四)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1710.4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734.4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4.59%;建设期利息115.6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9%;流动资金2860.4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4.43%。(五)
26、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1710.46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投资管理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6991.61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4718.85万元。(六)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247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19729.93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3636.35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4.64%。5、全部投资回收期(Pt):5.29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8743.25万元(产值)。(七)社会效益综上所述,本项目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属于投资合理、见效快、回报
27、高项目;拟建项目交通条件好;供电供水条件好,因而其建设条件有明显优势。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思想,有利于行业结构调整。本项目实施后,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国家及地方财政收入,带动产业升级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由于本项目环保治理手段完善,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14667.00约22.00亩1.1总建筑面积27673.471.2基底面积9533.551.3投资强度万元/亩375.212总投资万元11710.462.1建设投资万元8734.412.1.1工程费用万元7
28、361.372.1.2其他费用万元1130.942.1.3预备费万元242.102.2建设期利息万元115.612.3流动资金万元2860.443资金筹措万元11710.463.1自筹资金万元6991.613.2银行贷款万元4718.854营业收入万元247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19729.936利润总额万元4848.477净利润万元3636.358所得税万元1212.129增值税万元1013.2910税金及附加万元121.6011纳税总额万元2347.0112工业增加值万元8022.1713盈亏平衡点万元8743.25产值14回收期年5.2915内部收益率24.64%所得税后
29、16财务净现值万元5103.75所得税后第四章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一、 项目选址原则项目选址应符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对市政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要求;依托选址的地理条件,交通状况,进行建址分析;避免不良地质地段(如溶洞、断层、软土、湿陷土等);公用工程如城市电力、供排水管网等市政设施配套完善;场址要求交通方便,环境安静,地形比较平整,能够充分利.用城市基础设施,远离污染源和易燃易爆的生产、储存场所,便于生活和服务设施合理布局;场址上空无高压输电线路等障碍物通过,与其他公共建筑不造成相互干扰。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大足区位于重庆西部,始建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取大丰大足、丰衣足食之意而得名,是
30、成渝相向发展腹地、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支撑、成渝主轴特色产业集聚地、重庆主城都市区桥头堡城市。全区幅员面积1436平方公里,辖27个镇街,总人口107万。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700.5亿元、增长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0.1亿元、增长11.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3亿元、增长8.7%,其中税收收入17.2亿元、增长3%;规上工业总产值673.9亿元、增长6.9%,工业增加值增长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3亿元、增长4.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569元、增长6.9%。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大足石刻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齐名,始建于
31、初唐,鼎盛于两宋,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199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大足石刻是天才的艺术杰作,具有极高的艺术、历史和科学价值”。造像中蕴含的“慈、善、孝、义、廉”等传统价值理念,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无穷生命力,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科普基地。一座正在崛起的特色产业新城。初步形成了以双桥经开区、大足高新区、大足工业园区、大足石刻文创园为主战场的工业布局,五金、汽摩、静脉、智能、文创等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大足五金历史悠久,以刀、剪、锁闻名中外,现已涵盖日用五金、建筑五金等12大门类,2.6万多
32、个花色产品,产品出口欧盟、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是中国西部的五金之都。汽摩产业基础深厚,是中国重型汽车的摇篮,现已形成了年产2万辆专用车(改装车),120万辆摩托车的产业集群,集聚了一大批国内知名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商,建成了国内首个大型智能网联汽车综合试验基地。静脉产业发展迅速,是全市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已有12家再生资源与新能源企业,年废弃物处理能力达到200万吨。智能产业厚积薄发,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电梯生产基地,是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创产业蓄势待发,大足石刻文创园成功创建为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正加快打造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业市场集聚地、中国西部最大雕塑产业基地、
33、中国西部特色文创产品集散地”。依托优厚的资源禀赋和良好的基础条件,以优质粮油、四季芳香、大足黑山羊为主导的农业产业体系日益完善。大足冬菜、大足黑山羊、雷竹笋、苕粉誉为“大足四宝”。利用土壤中富含的锌硒锶等特色元素,“大足硒锶”特色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海棠荷莲品种繁多,独具特色,被誉为“海棠香国”、“荷莲之乡”。一座充满民生温度的幸福之城。大足天蓝地绿水清,2020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0天,河流水质总体达到类,森林覆盖率达到47.6%,建成了香国公园、体育公园等一批生态绿地,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区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相继建成了院士工作站
34、、国医大师工作站,实现镇街卫生院规范化、村(社区)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基本形成“一镇一院、一街一中心”“15分钟医疗服务圈”。入选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当前,大足区按照全区“4433”总体发展思路,联动推进文化兴区、工业强区、农业稳区、生态靓区,协同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地、特色产业新高地、营商环境优选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推动大足加快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富足大足、美丽大足、幸福大足,为做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而不懈奋斗。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
35、均增长8.2%,2020年达到700.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万美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0.1亿元,年均增长1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7亿元,年均增长11.3%。财政保障能力增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3亿元,年均增长7.8%。共同富裕加快推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9.3%。特别是2020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经济运行保持良好态势,工业增加值、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较快增长。面临的挑战。从外部环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
36、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内部环境看,我区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城市能级还不够高,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文旅产业发展与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地位不相匹配,活商兴贸、乡村振兴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教育卫生、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还有不小差距,必须高度重视、切实解决。面临的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
37、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为重庆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重庆市着力构建“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格局,大足被列为主城都市区桥头堡城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有助于我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足区位优势突出、产业特色鲜明、文旅资源富集、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良好,经过持续多年艰苦卓绝奋斗,我区综合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大幅跃升,要素集聚能力明显增强,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大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大足作为成渝相向发展的腹地、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支撑、成
38、渝主轴特色产业集聚地、重庆主城都市区桥头堡城市,谋划“十四五”发展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要深刻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三、 创新驱动发展展望二三五年,我区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重庆主城都市区桥头堡城市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综合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发展活力大幅提升,创新型产业体系更加成熟,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城市品质大幅提升,城市人口达到120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文化繁荣发展,大足石刻的国际
39、国内影响力显著提升,大足石刻文化公园成为文物保护研究利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和平安大足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实现,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建成。文体、教育、医疗、人才事业全面进步,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山水与人文共生共荣、融合发展的生态之美全面展现。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高品质生活充分彰显,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那时,我区将与全国一道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经济强、百姓
40、富、生态美、文化兴的新大足将崛起在成渝中部大地上!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今后五年,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基本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现代产业为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保持在7.5%左右,建成国际知名旅游地、特色产业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营商环境优选地。五、 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培育创新力量(一)高标准建设创新平台围绕双桥经开区、大足高新区、大足工业园区、大足石刻文创园等平台,不断夯实创新平台载体。推动创建国家级经开区,成功创建国家高新区,大足石刻文创园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加强与高校、科
41、研院所合作,形成一批高端研发平台和高水平科研机构,实现国家级、市级重点实验室落地“零突破”。重点扶持产业规模大、研发实力强的五金、智能制造等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强强联合组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立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楼宇工业园、电商孵化园、微企孵化园、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创新平台,吸引农民工、大学生、技术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进园创业。推广以创客为主体的众创兴业模式,推动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到2025年,新培育市级科技创新平台50个,新建企业研发平台35个,培育市级新型研发机构20家。(二)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强化企业创新主
42、体地位,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体系,积极构建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梯次培育机制,推动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集聚发展。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鼓励开发创新型产品,全方位推动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瞄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项目,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支持和指导力度,争创一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市级科技型企业。到2025年,科技型企业达到20
43、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以上。(三)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载体建设,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和科技惠民工程。鼓励支持区内企事业单位与高校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成果交易网络平台,建立技术转移、科技金融服务等各类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为科技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专业服务。积极开展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等改革试点,推动科技成果实施转化。激励支持科技成果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加快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优化人才评价、人才激励、人才引进等政
44、策,持续优化人才生态。深入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立集量身定制、人才公寓、租赁住房于一体的保障体系,集聚高品质居住、高质量医疗、高水平教育等资源,提升人才服务科学化、便捷化水平。创新人才引进渠道,大力招聘高层次人才,着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探索“龙头企业+科技企业+院校”的大数据智能化人才培养新模式,点对点解决人才缺乏难题。着力建立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开发动态调控机制和政策体系,拓展人才发展空间,开通企业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深化产教融合发展,组建现代五金、汽摩、现代装备等产教联盟,鼓励企业培养一批应用型人才,建设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项目选址应符合城乡
45、建设总体规划和项目占地使用规划的要求,同时具备便捷的陆路交通和方便的施工场址,并且与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保护相一致。第五章 建筑技术分析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一)设计原则本设计按照国家及行业指定的有关建筑、消防、规划、环保等各项规定,在满足工艺和生产管理的条件下,尽可能的改善工人的操作环境。在不额外增加投资的前提下,对建筑单体从型体到色彩质地力求简洁、鲜明、大方,突出现代化工业建筑的个性。在整个建筑设计中,力求采用新材料、新技术,以使建筑物富有艺术感,突出时代特点。(二)设计规范、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混
46、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给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二、 建设方案(一)建筑结构及基础设计本期工程项目主体工程结构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框架结构基础采用桩基基础,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工程设计: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荷载较小的建(构)筑物采用天然地基,荷载较大的建(构)筑物采用人工挖孔现灌浇柱桩。(二)车间厂房、办公及其它用房设计1、车间厂房设计:采用钢屋架结构,屋面采用彩钢板,墙体采用彩钢夹芯板,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2、办公用房设计: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多孔砖非承重墙体,屋面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为钢筋混凝土基础。3、其它用房设计:采用砖混结构,承重型墙体,基础采用墙下条形基础。(三)墙体及墙面设计1、墙体设计:外墙体均用标准多孔粘土砖实砌,内墙均用岩棉彩钢板。2、墙面设计:生产车间的外墙墙面采用水泥砂浆抹面,刷外墙涂料,内墙面为乳胶漆墙面。办公楼等根据使用要求适当提高装饰标准。腐蚀性楼地面、地坪以及有防火要求的楼地面采用特殊地面做法。依据建设部、国家建材局关于建筑采用使用的规定,框架填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砖混结构承重墙地上及地下部分采用烧结实心页岩砖。(四)屋面防水及门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