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97774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9届高三历史学科专题复习,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主讲人:安徽肥东圣泉中学陈芳富,【近五年全国卷真题体验】,1.(2014全国卷T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 B.河北C.陕西 D.山东【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周代的分封制,涉及西周的历史地理知识。解答的关键是判断出“雅言”乃周代的官方语言,应源于周人的统治中心区域。所以答案选C。,【近五年全国卷真题体验】,2(2015全国卷T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

2、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汉宣帝的话可知,他在强调郡太守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即地方官吏的重要性。故A正确。B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根据“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可知,后世的君主只是认可汉宣帝对地方吏治重要性的认识,不是沿用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也不是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可排除C、D。,【近五年全国卷真题体验】,3.(2016全国I卷T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

3、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解析】本题考查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内容。题干反映的是明朝初期,在地方设三司分别掌管“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以达到相互制衡的目的。但这一制度存在着政出多门、效率低下的问题。到明朝中叶以后,由于民变不断,朝廷需要统一协调地方各部门的工作以便有效地应对民变,提高地方行政效率,这样就在地方设置巡抚作为最高行政长官,总管地方政务。故B项正确。巡抚一职的设置并没有扩大地方行政权力,中国古代尤其是到明清时期,地方权力不断缩小,故排除A项。根据题干材料无法判断六部权限是否受

4、到限制,故排除C项。北宋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此后,中央在与地方的分权斗争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基本上得到解决,故排除D项。,【近五年全国卷真题体验】,4.(2017全国I卷T25)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解析】本题考查西汉地方郡国并行制的演变,命题立意在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汉朝建立以来,汉朝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汉高祖分封诸侯王,建立了多个具有高度自治权的王国,自汉高祖到汉武帝统治初期,王国问题一直影响中央的权威和统治。汉武帝为

5、加强中央集权于公元前127年颁布“推恩令”,“推恩令”的实行有效地减少了王国势力对中央统治的威胁,稳定了国内形势,为集中精力解决匈奴这一边患问题创造了条件。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不仅是“推恩令”实行之前中央与地方权力的紧张,也反映了“推恩令”实行后中央和地方关系的缓和,即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地方郡国数量的变化,不是中央机构的调整,排除B项。“推恩令”实行后,王国越分越小,故排除D项。,【近五年全国卷真题体验】,5.(2018全国I卷T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

6、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唐代的藩镇除了河朔型擅自任免官员、拥兵自立外,其他类型的藩镇均由中央任免,并且驻兵防止分裂和异族进犯,维护社会治安。由此可知,“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基本维护了唐朝的统治,故D项正确;材料中大部分藩镇是上缴赋税的,并且唐朝除了藩镇的税收外,还有其他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表格体现不出藩镇彼此攻伐不已,故B项错误;河朔型藩镇拥兵自重、与朝廷对抗,威胁到中央权威,故C项错误。本题考查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这启示我们遇到和教材结论相违背的题目,解题的最好方法是排除法。,【考情分析】,1.从前面所选的真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

7、度的演变是高频考点,每年必考,这是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主干知识。相对而言,地方制度的演变考查的频率比中央官制的调整考查的频率更高。2.考查的角度新颖,立意独特,但是主题基本上不变,主要还是考查地方行政制度实施的效果或影响。3.考查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也是用历史照进现实,是为了契合当前的热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一个长效热点,我们在备考复习时要重点关注。,【基础知识梳理】,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区划变迁,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分封示意图蕴含了丰富的信息:血缘标准及分封主体、对异姓诸侯既拉拢又防范的态势(最明显的是对殷商后代封国宋国的“

8、半包围”之势)、同姓不婚等。,秦朝郡县制,【反思领悟】“封建与郡县”之辩,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柳宗元肯定帝制的合理性B黄宗羲继承和发展了柳宗元的思想C二人观点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D两种观点恰好相反,后者正确,历史上的“分封郡县”之辩,“封建郡县”之辩是古代政论的重要命题,也是因时而异、价值多元的命题。秦朝、唐朝、明清之际对这一命题探讨较多,这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秦朝处于封建社会初期,需要通过郡县制来建

9、立集权统治,巩固统一。唐朝中期以后,藩镇割据威胁集权统治,需要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明清之际是封建社会衰落时期,以郡县制为基石的君主专制的弊端愈加显现,极大阻碍社会进步。总体来看,这一命题围绕着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利弊展开,分封制的缺陷是地方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影响国家统一稳定。郡县制的缺陷是中央集权与专制削弱了地方的自主性,使地方缺乏独立发展的空间;也会导致地方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汉代的地方行政制度,汉代在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同时还采用了州制。封国势力过于强大,往往会形成割据的局面。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经过一系列对内削藩,对外开拓疆土的基础上,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将

10、全国分成十三州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各置刺史代表中央管理地方事务。从东汉至南北朝,不断沿用州制。虽然各个时期都有改动,州的划分、数目与名称不尽相同,但基本格局未变,均以州为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构机,下辖郡、县等。,西汉郡国并行交叉局部示意图(今天河北、山东部分地区),州的最高长官为刺史,郡的长官为太守。如东汉末年刘表为荆州刺史,“医圣”张仲景为长沙太守,是刘表的下属。,隋朝的地方制度,隋朝行政区划,在该朝短暂的历史中仍发生两次重大变化。隋文帝杨坚基本统一天下后,鉴于从东汉末年州、郡的区划已经混乱不堪,故废除天下郡置,改为州县二级制。隋炀帝杨广继位后,不久将所有的州改为郡,实行郡县二级

11、制,从形式上恢复到了秦朝时的区划架构。,唐朝的地方制度,唐朝疆域辽阔,初期将郡改称州,长官复称汉朝的刺史,成为一级行政区划,下领县,实行州县两级制。但此时天下已经不是秦朝建国时的三十六郡的规模,州数激增到了三百以上,中央政府管理非常不便,后在州县上增加道这一监察机构。各道置采访使,仿照西汉的刺史制度,只起监察性的作用。同时唐朝内外战争频繁,除州、府、县的常规区划外,还有诸多关、军、监等以军事为主的建制。在少数民族和边境地区建立都护府及下辖的羁縻府州加强管理。到唐朝正式灭亡时,天下已经出现了四十多个道和藩镇,其中大多数由节度使管辖。,【反思领悟】,下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古代中国政治诡秘多

12、变,反复无常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充满矛盾与困难C古代王朝的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D从秦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宋朝的地方制度,宋朝的地方政府机构实行州(府、军、监)、县二级制(见府、州、军、监)。州一级的行政长官称为“知某州(军、监)事”同时州一级还设通判一职,以制约知州的权力。宋代行政区划最另类表现,是“路”的发明。路是直辖于中央并高于府、州、军、监的一级监察区。至道三年,共分十五路,后析为十八路,又析为二十三路。,宋朝的“路”,路一级的机构和职官,每路设四个司:转运使司,简称漕司,长官为转运使,负责一路的财赋和监察;提点刑狱司,简称宪司,长官为提刑官,负责一路刑狱;提举常平司,简称仓司,长

13、官为常平使,负责一路的仓储;经略安抚司,简称帅司,长官为安抚使,负责一路军事。而这四个司都属于中央的派出机构,分别执行中央各部门的命令,并没有一个凌驾四司之上的机构或个人,这样一来,路的财、政、刑、兵等权分属不同的机构和个人掌管,也就不会对中央形成什么太大的威胁了。,【反思领悟】,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讲到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好,宋代就太差了。”他评判地方行政好坏的依据是A.能否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B.能否加强中央集权C.能否抵御外敌的入侵D.能否镇压地方的叛乱,【反思领悟】,明朝一位学者指出:“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

14、枝,自是立国大体。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宋世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大手段。”这揭示出宋朝A强干弱枝实现王朝鼎盛B中央能够有效控制地方C彻底根除地方割据基础D君主专制权力得到加强,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元代开始,中国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行政区划制度,其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为行省(简称为省),因此称为行省制时期,该时期从13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历经元、明、清三代。元代中叶,将全国分为中书省直辖区、宣政院辖地,以及10个行中书省。省下有路、州(府)、县,路归省管。府和州有的归路管,有的归省管,还有的州归府管。县有的归路管,有的归府管,有的归州管。中书省直辖地区,称作腹里,包括河北、山东、山西,以及

15、河南和内蒙古的一部分,由中书省直接管辖,不属于任何行省。行中书省的全称为某某等处行中书省,简称某某行中书省或某某行省。此外,元政府设立了宣政院(初为总制院),除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外,并负责统辖青藏高原(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反思领悟】,行省制度的创行是我国地方行政体制的重大变革,省的名称一直沿用到当代。元以前的地方行政体制,无论是两级制还是三级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而元代行省既是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本身又具有中央派出机构的特点,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明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明初曾沿袭元朝的行省制,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承宣布政使司下设

16、府和直隶州,府以下有县和属州,各直隶州以下有县,形成了一个省府州县四级制与省州县三级制并存的大体格局。后分设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掌各省军、司法权力,后逐渐被巡抚制度代替,巡抚常常成为各省权力统一的最高长官。,明朝的疆域,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的是督抚制。当时全国划分为23个省,每个省设一名巡抚,为主管一省民政的最高长官。总督权力比巡抚大得多,但与巡抚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总督和巡抚都是对上直接听命于皇帝。不同的是总督可以管数省,侧重军事,巡抚只管一省,侧重民政。当时全国设八大总督,分别为直隶、两江、闽浙、两湖、陕甘、四川、两广、云贵总督。东北奉天、

17、吉林、黑龙江三省的督抚一直到公元1906年才设置。直隶、四川两省只设总督,不设巡抚。甘肃巡抚于1754年撤去,由陕甘总督兼任。公元1884年,建新疆省,开始设甘肃新疆巡抚,驻乌鲁木齐。公元1885年,台湾建省,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驻台北,福建巡抚由闽浙总督兼任。其余各省则督抚并置。总督的官品高于巡抚。,清朝行政区划,【新视角、新思维】,一、关于分封制1.分封制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西周封国内居住着几个方面的代表人物,即被分封子弟及其率领的军队、殷遗民、专业技工等,他们同住在一个城市内,谓之“国人”。封地所在的一些土著族群,其首领及封君与国人相互通婚。还有一些土著居住在郊野,成为“野人”,

18、他们往往是东部古老的族群。在封国之内还有更多的不同人群,他们构成一个多元的复杂社会,推动了文化大融合。,例1钱穆曾撰文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在春秋时代,西周王室虽早已覆灭,但由它所分封的诸侯们,却逐渐形成一坚强的同盟团体。”他旨在说明A分封制推动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B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C分封制对后世统一国家建立有积极意义D宗法观念催生了中央集权制,例2.周代分封制下,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受封的偏远诸侯国也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这表明分

19、封制()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B.构建了国家大一统局面C.激化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D.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2.分封制在后世朝代的变异。“分封”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时代已是过时的制度,每次行用,不论动机如何,终归于失败。从根本上看,生产力的大发展推动区域经济乃至全国市场的形成,而分封制无法适应这一趋势。既然分封容易造成分裂割据,那为什么秦以后的多个朝代还要一再效仿呢?,例3.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的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表明A.专制主义、中央

20、集权不断强化B.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C.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D.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例4.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属于考查材料阅读与运用所学知识能力题,难度中等。西周的分封制度造成东周时期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周朝政权也因此被推翻,选项A与史实不符;中央集权的基础是郡县制,削弱地方势力,而非封王子弟,

21、中央集权否定分封血缘,选项B错误;周代的主要制度是分封制与宗法制,而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否定分封制,排除D。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封,主要是维护皇帝的特权。故选C。,二、对汉朝郡国并行制的再认识,汉初政权推行郡国并行制,扩大地方王国的自治权力,中央政府对地方事务不多加干涉,也是当时无为而治的表现形式。当时的郡国并行制,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起了较大作用。,二、对汉朝郡国并行制的再认识,1.增强了各国发展地方经济的积极主动性。这时诸侯王国封域大多以历史、地理诸因素形成的地域为界,每一王国成为各具特点的经济区域,故为当地政府发展地方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诸侯王在国内有治民和财政

22、自主权,大大加强了各国政权发展本地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汉初诸侯王国政治、经济权力的扩大,也有利于各国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充分开发各地的自然资源,从而推动整个西汉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3.当然,汉初分封王国、侯国制度也产生了一些消极作用,主要是增加了大批食利阶层,而且,汉初封建诸侯,广其疆域,宫室百官,同制京师,这无疑是导致地方分裂的一个因素。但不能因此否定在汉初特定历史环境中,这一政治经济体制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三、监察区演变为行政区,例5.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C中央对地方

23、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试题分析:监察制度创设的初衷是为防止地方叛乱,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设立,往往是把若干邻近地区整合为一个统一的监察区,由中央定期派遣官员巡视,后来,这些监察区演变为行政区,这说明了地方行政制度变革的推动力量是中央集权在起作用。故选A。B项经济发展推动地方行政区域调整是从经济角度来分析,与题干不吻合。C项错在监察力度减弱,这与史实不吻合。D项错误,监察区不属于疆域领土问题。,【总结升华】,1、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由古代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核心是国家政权的结构关系及其运作方式,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斗争的产物。其确立和变更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维护

24、统治阶级经济利益服务的,是与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发展相适应的。,【总结升华】,2、在郡县制的发展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和制约,而地方则要求有充分的独立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存在。历代统治者总是采取调整地方结构和限制地方权力的措施以加强中央的统治,这种情况到封建社会后期更加明显。地方行政受到多方面限制,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这种情况在宋、明两朝尤为突出。,【总结升华】,3、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自秦朝实施郡县制以来,逐渐发展和完善。这一制度组织系统庞大,结构严密,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与租税,以及管理地方治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也有利于社会的稳

25、定和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图1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图2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小试牛刀】,【参考答案】,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其它答案,信息:汉代北方地区的州比唐代北方地区的道密集;唐代北方地区的道比汉代北方地区的州少。说明:中央集权程度加深;地方控制力减弱;唐代裁撤合并行政区域,减少了行政支出,缓解经济负担。信息:吐蕃、南诏不见于汉代说明:从汉至唐边疆民族地区有所发展;与中原联系加深;密切中央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唐代少数民族政策效果明显;促进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缓和民族矛盾。信息:汉代交州与唐代岭南道所辖变化不大说明: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信息:州、道开始都是监察区,后来演变成行政区。说明: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地方与中央关系不断调整,机构设置随形势而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