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培训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培训材料.doc(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3地下水调查评估培训讲义材料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专题培训讲义(2013年)技术组二一三年五月their own conditions to develop the correct road, the maximum to avoid investment risk, gain profit.(three) vigorously promote the brand. To establish brand awareness, awareness of the use of brand, brand value, brand acquisition perform
2、ance, enhance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 Concentrated manpower, careful planning, packaging and publicity of a number of unique, market influence and coverage of the br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key breakthroughs,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 walking business road the competition of alienatio
3、n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pursuit of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four)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To further broaden their horizons,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within the group, the city resources, other industries and regional resources, mutual trust, mutual bene
4、fit, seeking win-win principle, in the framework of national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strict inspection and argumentation, legal consultation,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procedures, strict regul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attract injection the social investment to the industry group, to achieve lev
5、eraging the development, ensure that the value of state-owned assets.(five)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ersonnel.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cadres and workers of the existing business, firmly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the market, enhance the sense of crisis
6、 to adapt to market competition, the sense of urgency, improve the ability to respond to market competition, improv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of the market.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need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vigorously the int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management management personnel,
7、 and strive to build a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team, hard work, and promote the entire workforce knowledge structure, age structur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ability, enhance core competitiveness, adapt to the need of market competition.(six) seriously study the policy for p
8、olicy. Serious research about social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undertakings in the country and the XX policy, especially the policy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inancial investment policy, financial policy and tax policy, and actively seek policy, projects and funds, enterprise and industry
9、 group mission to promote leapfrog development.1目 录1. 总论11.1目的意义11.2 工作任务和要求11.2.1 主要任务11.2.2 主要要求11.3 技术路线21.4调查方法31.5 调查用标准及规范名录42. 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42.1 完善清单42.2 确定重点调查对象52.3 资料收集与踏勘52.3.1 资料收集52.3.2 现场踏勘62.3.3人员访谈62.4 调查监测62.4.1 采样点布点原则和方法62.4.2 制定采样布点方案72.4.3采样分析72.4.4质量控制92.5 地下水质量评价和污染现状评价102
10、.5.1地下水质量评价102.5.2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102.6地下水污染问题和成因分析113. 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环境基础状况调查与评估案例113.1 案例1113.1.1 再生水农用区清单113.1.2 再生水农用区基本信息调查123.1.3 灌溉所用再生水来源与水质调查评价193.1.4 再生水灌区地下水水质监测与评价223.1.5 土壤污染物状况调查与评价283.1.6 地下水水位调查283.2 案例2283.2.1省再生水农用区重点调查对象的筛选283.2.2灌区概况及清单283.2.3灌区及周边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293.2.4灌区灌溉所用再生水来源与水质调查评价413.2.5灌区及
11、周边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现状评价423.3 案例3473.3.1 灌区概况及清单473.3.2 灌区及周边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473.3.3 灌区灌溉所用再生水来源与水质调查评价593.3.4 灌区及周边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现状评价593.4 结论与建议643.4.1结论643.4.2建议64附件65附件一: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调查表格66附件二: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代码查询表101附件三:调查所需资料与图件清单1021. 总论1.1目的意义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入了关键时期,明确了我国未来5-10年在地下水污染管理与控制的
12、工作任务。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是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中优先实施的重要项目,是地下水环境监管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开展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能够为摸清我国地下水污染状况,科学制定地下水环境保护政策,切实保障地下水环境安全奠定基础。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专题中的再生水农用区主要指以污水处理厂处理和未经处理污水为灌溉水源的农业灌溉区。本专题的目标如下:(1)形成我国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调查与评估的实施方案,用以指导全国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2)摸清全国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为科学制定地下水环境保护政策,切实保障地下水
13、环境安全提供技术支撑。1.2 工作任务和要求1.2.1 主要任务摸清使用未经处理污水和污水处理厂出水等做为灌溉水源的农业灌溉区的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在再生水农用区调查与相关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结合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源分布特征及再生水灌溉对其影响程度,完成再生水农用区重点调查对象的地下水调查与评估的工作,形成各省(市)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估报告,为科学制定地下水环境保护政策,切实保障地下水环境安全提供技术支撑。1.2.2 主要要求(1)明确职责,部门协作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财政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开展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各部门按照责任分工,要密切配合,沟通协
14、调,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合力。地方各级政府对辖区内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总负责,要落实牵头部门,统筹协调省级、地市级工作重点,加强组织领导。(2)技术支持,质量控制再生水农用区专题技术组负责编制专题调查实施方案、培训讲义、技术指南等,指导地方技术组开展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为地方开展调查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支持。(3)精心组织,深入调查各省(区、市)要制定相应的调查评估实施方案,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结合技术组共性要求,发挥本地区积极性,精心组织实施地下水基础环境调查评估工作,配合总体技术组开展典型案例地下水环境状况评估实施方案和技术指南的完善工作,汇总分析本省
15、(区、市)的调查评估成果。1.3 技术路线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估工作的技术路线见图1.3-1。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建立再生水农用区清单实验室测试分析水质评价与污染评价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污染数据库与调查评估报告基本属性调查管理状况调查选取重点调查再生水农用区敏感点调查水质调查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评估监测布点及设井现场检测及样品采集图1.3-1:技术路线图1.4调查方法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应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资料基础上,以地面调查为主,根据任务需要,结合调查精度、工作目的等,有选择的选择以下调查方法。(1)遥感技术在区域调查中,宜选用TM和环境卫星遥感数据,用于区分
16、地貌类型、地质构造、水体、地下水溢出带、土地利用变化等。在场地调查中,宜选用高分辨率卫星和航空遥感数据,用于识别点、线、面污染源,如城市垃圾、工业固体废物的堆放规模、工业企业布局等的调查。(2)污染源调查污染源调查要查明导致地下水污染的发生源(人为污染源包括点源、线源和面源)的类型、污染物的特征和主要组成,污染物的排放方式、排放强度和空间分布,污染物接纳场所的特征(包括废水排放去向、接纳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场所及特征),水的利用情况及废水处理状况等;了解与受污染地下水有水力联系的地表水污染情况,包括主要污染物及其分布、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等。污染源调查优先采用已有污染源普查资料、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资
17、料,辅助开展实地取样检测工作。(3)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用于调查人类活动频繁区域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污染空间分布特征调查。在一定条件下,可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探明地下管道,初步识别土壤或浅层地下水污染物的分布情况,为监测点布设方案提供依据。主要应用于加油站等有机污染调查对象。(4)水文地质钻探钻孔设置要求目的明确,尽量一孔多用,如水样和/或岩(土)样采取、试验等,项目结束后应留作监测孔。对新打钻孔要保存相应的土样,如发现污染物质则可对土样进行及时补充分析。(5)分析测试承担地下水基础环境调查评价样品测试工作的实验室及其承担测试指标应具有国家或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计量认证资质
18、。(6)地下水污染动态监测在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过程中,应及时分析地下水污染调查结果,全面掌握地下水环境状况,提出地下水水源、污染来源和区域环境监测网优化方案,开展地下水动态连续环境监测,建立环保、国土和水利的地下水动态长效联合监测机制。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点部署方案应在充分分析掌握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结合污染源类型、地下水污染现状、污染物特征、污染途径、污染影响等布设。1.5规范性引用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5)地下
19、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15218-94)(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7)地下水污染地质调查评价规范(DD2008-01)(8)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10)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察规范(比例尺1:50000)(GB/T14158-93)(11)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凿井操作规程(CJJ13-87)(12)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99)(13)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133-1994)(1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15)水环境
20、监测规范(SL219-98)(16)地下水监测规范(SL183-2005)(17)水质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493-2009)(18)水质 采样技术指导(发布稿)(HJ494-2009)(19)水质 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发布稿)(HJ495-2009)(20)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2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农田灌溉用水水质(GB 0922-2007 )2. 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2.1 完善清单各省(区、市)在2012年清单建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核实确认再生水农用区清单,完成调查对象清单表的填写,并上报至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信息平台,构建完整的清单数据
21、库。填报的对象为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之一的再生水农用区:灌溉面积在2000亩及以上的灌区。灌溉面积在2000亩以下,但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补给径流区部分或全部位于再生水农用区内;清单的主要内容包括再生水农用区名称、地理位置、地理坐标、面积、灌溉水源、灌溉历时、监测井信息和水质监测等信息。完成再生水农用区清单表的填写(见附件一表1-5)。清单的资料信息可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灌区专项普查资料、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调查报告中获取。2.2 确定重点调查对象根据再生水农用区清单,各省(区、市)对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之一的再生水农用区进行重点调查。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补给径流区部分或全部位于再生水农用
22、区内。灌溉面积在1万亩及以上的大中型灌区,以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灌溉或污水处理厂出水(再生水)灌溉,且灌溉历时达5年以上。2.3 资料收集与踏勘2.3.1 资料收集资料收集内容主要包括再生水农用区及周边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水质与水文地质等综合性或专项的调查研究报告、专著、论文及图表,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与污染源有关的调查统计资料,各调查对象所需收集的具体资料详见表2.3-1。表2.3-1 资料收集相关信息表编号类别资料内容资料来源资料归属部门要求1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再生水农用区及周边区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含水层系统结构,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点(泉、水井)分布,
23、地下水流场特征、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等。区域地质志、水文地质勘查报告、工程勘查报告国土部门纸质版或电子版2气象资料主要气象站近10年降水量(逐月降水量、降水天数)、逐月蒸发量、逐月平均气温和极端温度等气象统计数据气象部门纸版或电子版3农用区基本情况包括再生水农用区位置、灌溉面积、灌溉用水量、耕作方式、灌溉方式、土壤类型、管理状况等农用区基本情况。农用区可研报告、环评报告、农业普查成果、水利普查成果农用区管理部门、农业部门、水利部门纸版或电子版4再生水农用区灌溉历史灌区开灌以来灌溉历史变化情况:灌溉面积的变化、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灌溉用水(包括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生水或直接灌溉的污水)历史资料,
24、包括灌溉用水组成、水量、水质及污染物组分、浓度及其变化等。农用区水质监测报告、田间管理记录农用区管理部门、住建部门、环保部门纸版或电子版5地下水资源状况再生水农用区内地下水可开采资源和集中开采地下水水源地分布情况,包括主要含水层开采量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国土部门、水利部门纸版或电子版6地下水环境状况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质类型和特征、现有监测井坐标、近10年逐月水位水质数据地下水水位监测报表、地下水水质监测报表、地下水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报告国土部门、水利部门纸版或电子版7地表水水文水质资料再生水灌区内地表水各水期平均径流量、逐月水质资料。地表水的水文、水质监测报表水利部门、环保部门纸版或电子版8饮
25、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调查成果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和补给径流区部分或全部位于再生水农用区内的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调查报告环保部门纸版或电子版9土壤污染情况再生水农用区土壤质量状况,污染物组分、浓度、分布和变化情况。土壤污染状况普查成果环保部门纸版或电子版10污染源情况农用区内污染源分布及发生污染事故历史情况污染源普查及动态更新、环境统计报表、污染源调查资料环保部门纸版或电子版2.3.2 现场踏勘通过对调查对象的现场踏勘了解现场的水文地质条件、重要污染源、井(泉)点、监测情况、管理状况以及土地利用、人口结构等情况,结合调查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制定调查和监测方案。具
26、体应完成以下重要的踏勘任务:(1)对现场的水文地质条件、污染源(区)信息、井(泉)点信息、土地利用情况、环境管理状况、再生水灌溉工程管理状况进行考察,以确定是否与资料中提及的一致。(2)再生水农用区及周边1000 m范围内环境敏感点和污染源的情况。敏感点主要是指饮用水源地;污染源包括垃圾填埋场、危险废物处置场、矿山开采区、高尔夫球场、加油站、工业园区等类型。调查的内容包括环境敏感点和污染源的数量、类型、分布、影响、变更情况、保护措施及其效果。明确其地理位置、规模、与工程的相对位置关系、所处环境功能区及保护内容。(3)所调查的再生水农用区内地下水环境监测设备状况,特别是放置环境、深度以及地下水位
27、。(4)观察现场地形及周边环境,以确定是否可进行地质测量以及使用不同地球物理技术的条件适宜性。通过资料收集与现场踏勘工作,省(区、市)可完成对再生水农用区基础信息调查表和灌溉所用再生水来源及水质基本信息表的填写(见附件一的表2-5-1和表2-5-2)。2.3.3人员访谈通过访问调查对象的知情人员,获取生产活动、污染排放等相关信息;访问调查对象所在区域地质水文地质队等单位,获知调查对象的水文地质及与地下水质量相关信息;访问调查对象所在区域环保、水利等部门,获知调查对象的污染排放情况、地表水信息、地下水利用情况等;访问区域气象部门,获知调查对象的气象信息。2.4 调查监测2.4.1 采样点布点原则
28、和方法(1)地下水监测点布设地下水监测点位的布设需遵循以下4点原则:监测点布设可反映再生水农用区及周边地下水的环境质量状况;平行和垂直于地下水流向的方式布设监测点,样品布点数量一般不低于7个(再生水农用区上游和两侧各1个,再生水农用区及其下游不少于4个)。再生水农用区面积大于100km2的,至少设置20个监测点,且面积以100 km2为起点每增加15km2,监测点数量增加1个,以网格方式布设 。污染源主要对浅层地下水产生影响,因此监测井选择和打井时一般选择浅层地下水监测井,若浅层地下水发现污染的,在下游选择一眼监测井,增加1个主开采层(以饮用水开采为主的含水层段)地下水监测井。开展地下水环境调
29、查。可充分考虑使用现有监测井、民井或泉水,不能满足监测位置和监测深度要求时,需增加新的地下水现状监测井。(2)灌溉再生水监测点布设再生水监测点布设应以区域再生水灌溉渠(河、沟等)的流向为基础,在区域内灌溉渠上游、中游取水量较大、下游的取水点设置采样和监测,并在农用区内水文条件剧烈变化的水段(水流汇入处、水工构筑物等)增加采样点。(3)土壤采样点位布设新建钻孔或监测井时,需对包气带土壤柱状样品进行采集。2.4.2 制定采样布点方案各省(市、区)根据调查范围内再生水农用区的特点,依据上述布点原则编制采样布点方案,由省(市、区)相关部门组织环保、国土等方面的专家进行方案评审,并向总体技术组提交评审意
30、见材料2.4.3采样分析(1)采样时间地下水样品采集和现场监测每个调查对象至少在67月份完成一次采样,有条件的地方可按丰水期和枯水期各采样一次。采样时间尽量相对集中,日期跨度不宜过大,以2日之内为宜。灌溉再生水样品采集采样频率为该再生水农用区农田灌溉期,每年样品采集4次以上。土壤采样包气带土壤柱状样品采集时间与建立监测井同步。(2)样品采集、保存地下水样品地下水水质监测样品采集与保存参照参见技术组编制的地下水调查环境监测技术指南(试用)相关规定进行,并填写地下水现场采样记录表(附件一表4-2)。土壤样品土壤环境监测样品采集与保存参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地下水污染地
31、质调查评价规范(DD2008-01)、场地环境评价导则(DB11/T656-2009)相关规定进行。样品采集时间与打钻和建立监测井同步。同时填写土壤采样记录表(附件一表4-3)。灌溉再生水样品灌溉再生水样品采集与保存参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3)监测项目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水质状况调查指标见表2.5-1(详见附件一表4-4),土样测试指标详情见表2.5-2(详见附件一表4-5),灌溉再生水水质监测指标见表2.5-3(详见附件一表2-5-2)。其中地下水样品调查指标选测项目不得少于10项,灌溉再生水调查指标选测项目不得少于6项。表2.5-1 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水质状
32、况调查指标指标类型指标名称指标数量现场测试指标pH、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色、嗅和味、浑浊度、肉眼可见物8基础指标(必测)钾、钙、钠、镁、碳酸根、碳酸氢根、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铁、锰、铜、锌、钼、钴、挥发性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氟化物、碘化物、氰化物、汞、砷、硒、镉、六价铬、铅、铍、钡、镍、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硫酸盐、氯化物、总放射性、总放射性38必测特征指标有机卤农药滴滴涕、六六六2有机磷农药对硫磷、马拉硫磷2卤代烃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溴甲烷3无机组分总磷、硫化物2再生水监测指标(针对灌溉用再生水)生化需氧量(BOD5)、铝2选测特征
33、指标无机组分溴化物、锑、硼、银、铊、氯化氰、总铬7农药、除草剂、除菌剂百菌清、六氯苯、七氯、乐果、甲基对硫磷、呋喃丹、毒死蜱、敌敌畏、溴氰菊酯、灭草松、草甘膦、阿特拉津、2,4-D 13卤代烃二氯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三卤甲烷、1,2-二氯乙烷、1,1,1-三氯乙烷、氯乙烯、1,1-二氯乙烯、1,2-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六氯丁二烯12酚类2,4,6-三氯酚1氯代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三氯苯4单环芳烃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苯5多环芳烃苯并(a)芘1酯类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1其他丙烯酰胺、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三氯乙醛4表2.5-2 土样测试指
34、标指标类型指标名称指标数量理化土壤含水、土壤酸碱度、可溶盐、氧化还原电位、阳离子交换容量(CEC)、土壤颗粒级配、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粘土矿物组成8无机镉、汞、砷、铜、铅、总铬、锌、镍、全磷(TP)、全氮(TN)氟化物、氰化物12有机综合滴滴涕(总量)、六六六(总量)、总油48农药六氯苯、七氯、七氯环氧、艾氏剂、狄氏剂、氯丹、毒杀芬、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乐果、敌百虫、乙酰甲胺磷、五氯酚、甲苯胺、阿特拉津、甲胺磷卤代烃三氯甲烷、四氯甲烷、1,1,1-三氯乙烷、四氯乙烷单环芳烃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多环芳烃萘、苊、二氢苊、芴、蒽、荧蒽、芘、苯并(a)蒽、屈、苯并(a)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
35、a)芘其他三氯乙醛、挥发酚、邻苯二甲酸酯表2.5-3 灌溉再生水水质状况调查指标指标类型指标名称指标数量现场测试指标pH、溶解氧2基础指标(必测)化学需氧量(CODcr) 、悬浮物(SS)、溶解性总固体、铁、锰、铜、锌、钴、挥发性酚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阴离子合成洗涤剂、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氟化物、碘化物、氰化物、汞、砷、硒、镉、六价铬、铅、硫酸盐、氯化物、石油类、粪大肠菌群数(个/L)、蛔虫卵数(个/L)29必测特征指标有机卤农药滴滴涕、六六六2有机磷农药对硫磷、马拉硫磷2无机组分总磷、硫化物2再生水监测指标(针对灌溉用再生水)生化需氧量(BOD5)、铝2选测
36、指标(根据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原水类型和水质情况、处理后再生水存在的主要污染物质来选择)铍、钼、镍、硼、三氯乙醛、丙烯醛、甲醛、苯、总 放射性、总放射性、锑、钡、银、铊、氯化氢、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1,2-二氯乙烷、二氯甲烷、1,1,1三氯乙烷、三卤甲烷、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三氯乙醛、2,4,6-三氯酚、三溴甲烷、七氯、六氯苯、乐果、灭草松、甲基对硫磷、百菌清、呋喃丹、毒死蜱、草甘膦、敌敌畏、莠去津、溴氰菊酯、2,4-滴、乙苯、二甲苯、1,1-二氯乙烯、1,2-二氯乙烯、1,2-二氯苯、1,4-二氯、三氯乙烯、三氯苯、六氯丁二烯、丙烯酰胺、四氯乙烯、甲苯、邻苯二甲酸二(
37、2-乙基己基)酯、环氧氯丙烷、苯、苯乙烯、苯并(a)芘、氯乙烯、氯苯溴、总铬612.4.4质量控制(1)数据填报的质量要求数据规范性要求字符型数据按指标解释的要求填报,不能超出规定的字符数;数值型数据应按规定计量单位、数据长度、保留小数位数填写;枚举型数据区分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正确理解各选项的释义后按要求分析填报;编码,调查对象采用计算机自动编码数据完整性要求调查表填报数据必须完整,必填项必须填报,要求表中不能出现空项,在无需填报的指标项后打/”数据准确性要求填报数据必须准确,按填表要求,通过档案查阅、现场访问和勘查、工作底图量算、计算观测、分析推算等获取调查数据,数据来源有据可查,数据真实
38、、可靠、正确。数据一致性要求数据的一致性与协调性主要表现在填报数据满足数据间审核关系,包括逻辑性审核、异常性审核和匹配性审核。调查对象的关联指标之间要具有一致性和协调性,如同一调查查表中分项与汇总项之间具有叠加一致性;关联指标满足一定关系或一定范围内的某种关系,如耕地面积与再生水灌溉面积之间的关系等。数据填报程序规范化要求各种类型调查表的填表人员、审查人员均要签字,各负其责,履行各自审核程序,没有签字的调查表各级调查查机构不予接收。(2)现场采样监测的质量要求样品采集、保存、运输、测试全过程质量控制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及本项目专题之一地下水调查环境监测技术制定的方法。2.5 地下水质量评价和污
39、染现状评价2.5.1地下水质量评价根据收集的资料和调查的结果,对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评价方法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单项组分评价方法和综合评价。对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之外的指标,微量有机污染物组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的内容进行评价,指明超标因子与超标倍数。对于未列入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指标,需指明检出组分名称和检出值。根据以上评价方法进行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填写地下水样品分析结果及初步评价结果表(
40、附件一表4-4)。2.5.2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是反映地下水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污染程度。评价过程中,在除去背景值的前提下,以地下水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为对照,能直观反映人为影响,同时反映水化学指标超过国际公认危害标准的程度。采用污染指数法进行地下水污染评价。其中:k水样第i个指标的污染指数;k水样第i个指标的测试结果;代表k水样无机组分i指标的对照值,对照值选取的主要来源为:背景值监测井结果;地区最早的分析资料或区域中无明显污染源部分补充调查资料的统计结果。优先考虑使用背景值监测结果。有机组分等原生地下水中含量微弱的组分背景值按零计算;地下水质量标准或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
41、指标i的III类指标限值。污染指标分级标准为P0,污染级别为I级,污染分级为未污染;0P0.2,II级,轻污染;0.2P0.6,III级,中污染;0.6P1.0,IV级,较重污染;1.0P1.5,V级,严重污染;P1.5,VI级,极重污染。2.6地下水污染问题和成因分析根据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质量评价和污染现状评价结果,排除由地质成因造成的指标异常,确定地下水污染特征指标、污染点位、污染范围。结合污染源及地下水水文地质信息,对地下水污染成因进行初步分析,初步判断疑似地下水污染源和影响水源地。(1)结合再生水(包括未经处理的污水)使用量、水质和污染特性的现状和历史情况,分析地下水呈现污染状态是由现
42、状的再生水灌溉还是历史上的污水灌溉等原因造成的;(2)结合再生水农用区的污染源分布特征与背景监测井的采样测试结果,分析地下水呈现污染状态是由再生水灌溉本身还是其他污染源造成的,如地下水中农药类污染物质是由与农田本身过度使用农药还是再生水灌溉引起的。3. 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环境基础状况调查与评估案例3.1 案例13.1.1 再生水农用区清单调查XX市再生水农用区基本情况,包括名称、位置、面积等信息,填写“表3.1-1 再生水农用区清单”。表3.1-1 XX市再生水农用区清单名称案例地区再生水灌区地下水环境调查专题编码1101150010202Z顺序码1省份名称地市名称区县名称一级水文地质分区编码
43、水文地质区二级水文地质分区编码水文地质亚区是否重点调查是经度(度)116经度(分)经度(秒)纬度(度)纬度(分)纬度(秒)农用区面积30.3农用区规模分类大型灌区农用区类型分类北方水肥并重型监测井个数20是否开展常规监测否主要污染指标总硬度3.1.2 再生水农用区基本信息调查灌区位于,是区主要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之一。灌区包括镇、镇、镇、镇、镇、镇, 面积237.5km2, 属于平原, 区内总耕地面积2.73万hm2, 原灌区控制灌溉面积2.02万hm2。见图3.1-1。目前在该再生水农用区的种植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蔬菜和莲藕,以小麦为例,在生长期一般灌溉两次,主要在越冬前和返青时进
44、行。地表水的使用量约占总使用量的三分之二,地下水的使用量约占三分之一。 图3.1-1 再生水农用区研究区域地理位置调查的内容包括:(1)自然地理概况: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生态环境;(2)地质、水文地质信息:含水层组成特性、地下水补给来源和排泄方式、地下水埋深;(3)污染源特征信息:再生水的使用情况、土壤类型等;(4)地下水环境监管情况,具体见表3.1-2和表3.1-3。53表3.1-2 基本信息调查表 表3.1-3 水文地质及气象信息调查表3.1.3 灌溉所用再生水来源与水质调查评价灌区主要引用(30万吨/日)和(5万吨/日)污水处理厂生产的再生水。灌区工程范围包括渠、渠、灌区一支干
45、、二支干、三支干、四支干、渠。 在研究区内布设灌渠再生水监测断面共8个,详见图3.1-2。监测项目包括:pH、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盐、氨氮、硫酸盐、氯化物、碘化物、铁、锰、铜、锌、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硝酸盐、氟化物、氰化物、汞、砷、硒、镉、六价铬、铅、粪大肠菌群、细菌总数、挥发酚类、六六六、滴滴涕、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溴甲烷等39项物理化学指标,灌溉所用再生水水源及水质基本信息见表3.1-4。图3.1-2 灌区监测点布设表3.1-4 灌溉所用再生水水源及水质基本信息表3.1.4 再生水灌区地下水水质监测与评价(1)监测点位的布设灌区目前有地下水监测井20眼,井深在6080米之间。本次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同时考虑到此层位水质普遍较好,在研究区范围相应的2030米层位选择6眼现状监测井,同时新开凿钻孔2眼(分别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