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特殊语法复习.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98048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4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特殊语法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文言特殊语法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文言特殊语法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文言特殊语法复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文言特殊语法复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特殊语法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特殊语法复习.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课前热身,考点精解,题型探究,技巧提炼,备考常识,检测清单,2006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蚊 对明方孝孺 天台生困暑,夜卧希帷中,童子持翣飏于前,适甚就睡。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抱膝而坐,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扑股噆面。毛发尽竖,肌肉欲颤;两手交拍,掌湿如汗。引而嗅之,赤血腥然也。大愕,不知所为。蹴童子,呼曰:“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烛至,希帷尽张。蚊数千,皆集帷旁,见烛乱散,如蚁如蝇,利嘴饫腹,充赤圆红。生骂童子曰:“此非噆吾血者耶?尔不谨,褰帷而放之入。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

2、,乌能为人害?”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复于生曰:“可以寝矣,蚊已去矣。”生乃拂席将寝,呼天而叹曰:“天胡产此微物而毒人乎?”,童子闻之,哑尔笑曰:“子何待己之太厚,而尤天之太固也!夫覆载之间,二气氤氲,赋形受质,人物是分。虽巨细修短之不同,然寓形于其中则一也。自我而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而观之,果孰贵而孰贱耶?今人乃自贵其贵,号为长雄。水陆之物,有生之类,莫不高罗而卑网,山贡而海供,蛙黾莫逃其命,鸿雁莫匿其踪,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兹夕,蚊一举喙,即号天而诉之;使物为人所食者,亦皆呼号告于天,则天之罚人,又当何如耶?且物之食于人

3、,人之食于物,异类也,犹可言也。今有同类者,啜粟而饮汤,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白昼俨然,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吮其膏而盬其脑,使其饿踣于草野,流离于道路,呼天之声相接也,而且无恤之者。今子一为蚊所噆而寝辄不安;闻同类之相噆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天台生于是投枕于地,叩心太息,披衣出户,坐以终夕。(本文有删节)【注】翣WTXT(sh)WT:扇子。,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赋形受质 质:资质 B.今人乃自贵其贵 贵:以为贵 C.畜妻而育子,同也 畜:养 D.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 陵:欺凌,【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A项,“质”与

4、“形”相对,“形”指形体,“质”指本质。B项,第一个“贵”为意动用法,“以为贵”“看重”,第二个“贵”,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尊贵的方面。C项中“畜”为“奉养”的意思,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中有“俯不足以畜妻子”的句子。D项中“陵”通“凌”,欺凌。,【答案】A,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 邻之厚,君之薄也 B.尔不谨,褰帷而放之入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C.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 其孰能讥之乎 D.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B项中的“而”连词,表示相承关系。A项中的“也”均为

5、句末语气词,但第一个表示陈述语气,第二个表示肯定、感叹语气。C项中“其”,第一句中为代词,指一般人,第二句中为副词,“难道”,表示反问语气。D项中的“于”均为介词,第一句中引出动作的对象,第二句中“于”和“见”组成表示被动的“见于”句式。,【答案】B,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台生困暑,夜卧(于)希宋帷中 B.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其)端 C.其烟勃郁,(烟)左麾右旋,绕床数匝 D.蚊一举喙,(人)即号天而诉之,【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设题特点】给出原文中的四个句子,在括号中补出句子的省略成分,要求选出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解

6、题思路】第一,涉及省略主语、宾语、定语的句子,答题的关键是将考查的句子放回到原文,联系上下文推断,要注意辨别承前省略与蒙后省略。如C项联系原文“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复于生曰”,可以推知“左麾右旋”前面承前省略了主语“童子”。又如B项“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端”,推知承前省略“端”的限制性主体(定语)“蒿草”,答案补上“其”正确。再如D项“蚊一举喙,()即号天而诉之”联系下文“使物为人所食者,亦皆呼号告于天,则天之罚人,又当何如耶”,可以推知此处蒙后省略了主语“人”。第二,涉及省略介词的句子,答题的方法是将考查的句子放回到原文,联系上下文翻译句子,看

7、省略的介词是什么,然后将它转化为文言介词。如A项“天台生困暑,夜卧()希帷中”可以为“天台生(我)被暑热所苦,晚上躺在细葛做的蚊帐里面”,然后将“在”转化为“于”。也可以反过来,按答案补充的内容翻译为现代汉语,符合逻辑即可。本题C项补充错误,故选C。,【答案】C,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奏对、对策,原本用于臣子向君主陈述见解,提出建议。本文借用“对”的形式,以小喻大,借物讽人,言在此而意在彼,耐人寻味。B.本文由生活小事入笔,从闻蚊、拍蚊写到照蚊、驱蚊,然后引发议论,逐步推进,最后以天台生“叩心太息”、“坐以终夕”作结,照应开篇。C.本文描写细致生动,颇富情

8、趣;议论鞭辟入里,启人深思;句式长短交错,整散结合,加之韵脚的巧妙运用,读来淋漓酣畅,令人击节赞叹。D.本文借童子与天台生的对话,既揭露了同类相残的黑暗的社会现实,又批判了忽视异类生存权利的错误认识,阐发了万物平等、物我为一的主题。,【解析】蚊对,与课内学习过的种树郭橐驼传等课文相类似,主要采用寓言式的写法来讽喻当时的社会,因此D项后半部分“又批判了忽视异类生存权利的错误认识,阐发了万物平等、物我为一的主题”的理解显然有误。,【答案】D,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译文:我被小虫咬得难受,(你)赶紧起来找蜡烛照明。(2)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译

9、文:况且它们是异类,防范它们如果很周到,怎么会成为人类的祸害?(3)闻同类之相噆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译文:听到同类之间互相残害却置若罔闻,(这)难道是先人后己的君子之道吗?,【解析】文言翻译往往综合考查实词、虚词的理解以及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句式和用法。如(1)句考查被动句式,“为所”为固定结构,表示被动;“亟”,赶紧,赶快。(2)句考查判断句,“苟”,如果;“至”,周到;“乌”,怎么;“为”,成为。(3)句考查反问句式,“噆”,残害,残食;“而”,却;“先”“后”为形容词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先”“以为后”;“身”,自己;“岂耶”译为“难道是吗?”,【参考译文】天台生(我)被热暑所苦

10、,晚上躺在细葛做的蚊帐里面,童仆手里拿着大扇子在前面扇风,舒服极了,于是就睡着了。时间长了,童仆也睡着了,丢掉大扇子,靠在床边,鼾声像打雷一般。天台生惊醒过来,以为风雨就要来了。抱着自己的膝盖坐在那里。不久,耳旁听到飞动鸣叫的声音,像是唱歌、又像是在倾诉,像是充满哀怨、又像是充满思慕;接着就攻击天台生的手臂,刺入到他的肉里面去,扑向他的大腿,咬啮他的脸面,让天台生毛发都竖了起来,肌肉也几乎要颤动。天台生两手用力合拍,掌心湿湿的,好像是汗水,拿来闻闻,竟是鲜血的腥味啊!天台生吓一大跳,不知该怎么办,就用脚踢踢童子,呼叫他说:“我被小虫咬得难受,(你)赶紧起来找蜡烛照明。”蜡烛来了,(才知道)蚊帐

11、全都开了,原来有几千只蚊子,都聚集在蚊帐边。蚊子们看到烛火,四散乱飞,好像一群蚂蚁,又好像一堆苍蝇,尖尖的嘴巴、饱饱的肚皮,通体胀大变得圆圆的红红的。天台生骂童子说:“这不正是吮吸我血的家伙吗?都是你不谨慎,把蚊帐拉开而放它们进来!况且它们是异类,防范它们如果很周到,怎么会成为人类的祸害?”童子拔了些蒿草捆在一起,在一端点起火来,浓浓的烟冒出来了,童子拿着蒿草左右挥来挥去,绕床好几圈,把蚊子赶到门外去了。童子回报天台生说:“可以好好睡觉了,蚊子都赶走了。”,天台生于是拂拭席子,将要睡觉,忽然呼天而感叹地说:“老天您为什么要生出这种小东西来伤害人呢?”童子听了,哑然失笑地说:“您为什么把自己看得

12、那么重要,又过分固执地埋怨老天呢!天载地覆之间,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产生变化,赋予(万物)形体、授给(万物)本质,使人和物得到了区分。虽然有大小长短的不同,然而寄托形体在这天地之间,都是一样的。如果从我们人类的角度来看的话,则会认为人类高贵而动物低贱;如果从天地的角度来看的话,则果真有哪个高贵、哪个低贱吗?现在我们人类自抬身价,号称是天地间的主宰者;对待水陆间的物体、有生命的种类,没有不在高处设下鸟网、在低处设下渔网,山中的、海里的无不用于进献,蛙、黾都没法逃命,鸿雁也都没法隐藏踪迹;人类所吃的动物,可以说是太多太多了,而动物难道就不可以吃人吗?今晚蚊子动一下嘴巴,您就对老天哀号而加以控诉。假如

13、那些被人类所吃的动物,它们也都向老天哀号控告的话,那么老天要处罚人类,又该怎么办呢?况且动物被人类吃,人类被动物吃,这是不同的种类,还可以说得过去。现在同样是人类,吃着米粟、喝着热汤,这是相同的啊!养活妻女、教育小孩,这是相同的啊!穿戴容貌,也没有不相同的啊!可是人类却在大白天里公然钻同类的空子欺负他们,吮吸他们的脂膏和脑髓,让他们在荒野间饿倒,让他们在道路上流离失所,呼天抢地的声音连接不断,也没有人怜悯他们。现在您一被蚊子叮咬就立即睡不安稳,听到同类之间互相残害却置若罔闻,(这)难道是先人后己的君子之道吗?”天台生于是将枕头扔到地上,扪心叹息,披上衣服、走出门口,坐了一个通宵。,2005年起

14、考试大纲明确要求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主要指词类活用。此外,句式方面除考纲要求掌握的宾语前置以外的倒装句(特殊句式)及固定结构也是阅读理解文言文的基础,必须掌握。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结构(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考生要熟练掌握文言句法知识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熟读教材中的文言文,训练文言语感。掌握必要的现代汉语句法知识和相关的文言句式常识。做一定

15、数量的训练题进行归纳、积累,提高迁移能力。,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句式的考查方式 2005年以后,文言句式的考查,主要是结合翻译考查,部分地区单独设置客观选择题考查,如2006年单独设题的有北京卷、广东卷、浙江卷。综观历年高考卷,该考点设题的方式主要有:判断省略成分的正误;选出与题干例句有相同的句法特点的项;选出句法特点相同的项;判断句式的相同与不同;通过翻译句子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等。下面着重介绍近年两种主要题型:判断省略成分的正误和选出与题干例句有相同的句法特点的选项。翻译题在后文介绍。(1)判断省略成分的正误。给出原文中的四个句子,在括号中补出句子的省略成分,要求选出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或

16、不正确的一项。例如本讲课前热身第3题。,(2)选出与题干例句有相同句法特点的一项。给出一个例句,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与例句句法完全相同的一项。例句出自阅读材料,四个选项都出自课本。例如本讲样题示例第3题。2.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用法的考查方式 近年不再单独设题考查,而是结合理解实词和翻译文句考查。如:“今人乃自贵其贵”(课前热身第1题),“贵”为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贵”。又如“闻同类之相噆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课前热身翻译题)“先”“后”为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样题示例】2006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

17、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岁,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曰:“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

18、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ZZ(以ZZ)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

19、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选自杜环小传,有改动),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重然诺,好周人急 救济 B.母如其言,附舟诣谭 往见 C.谭谢不纳,母大困 道歉 D.奉糜食母,抱衾寝母 给吃,【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解题的方法一般有三种:根据已掌握的实词知识直接判断;其次是联系学过的课文知识加以辨析;其三就是运用替代法,把提供词义置放于句子中,然后根据语境判断正误。A项中的“周”常用意义有“环绕”、“周游”、“周到”、“救济、救助”等。其中,“救济、救助”是常见的意义,根据原文,应是概括杜环热心救

20、助别人的品格的,所以解为“救济”。B项中的“诣”,只有“往、到”的意思,根据上下文,常母是跟随人往见谭敬先,所以解为“往见”。D项中的“食”常用意义是“吃”、“食物”、“喂养”等,根据上下文,应是杜环的妻子捧粥给常母吃,所以解为“给吃”。C项中的“谢”,有“道歉”、“推辞”、“辞别”、“凋落”、“感谢”等多个义项,从上下文的文意看,只有“推辞”“拒绝”符合文意,“谭谢不纳”即“谭敬先推辞而不肯接纳她”,因而“谢”的解释有误。,【答案】C,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竟绐以他事辞去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B.因访一元家所在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至暮,果无所遇

21、而返,坐乃定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 秦王为赵王击缶,【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这道题也是采用传统的命题方式。A项中的两个“以”字,从词性来看均为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等,两者用法相同,意义略有不同。第一句意思是“竟然拿其他事情作借口欺骗母亲而离去”;第二句出自课文齐桓晋文之事,翻译为“用小的替换大的,他们怎么知道你的用心呢。”B项中“因访一元家所在”一句中的“因”用作连词,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而“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一句出自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

22、的原因、依据、方式,可译为“经过”“通过”。两句中的“因”字意义与用法均不相同。C项中两个“乃”都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逆转相背或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就”“才”等。一句意思是“到了傍晚,常母果然没有遇到任何朋友而回来,因为(这样她)才定居下来。”第二句出自课文触龙说赵太后,翻译为“一定用长安君作人质,才能出兵”。D项中的两个“为”都是介词,可译为“替”“给”等。第一句意思是“杜环买了些布帛,叫妻子替(常母)缝制衣裳。”第二句出自高中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句子意思是“秦王给赵王击瓦盆”。,【答案】B,3.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23、)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命题意图】此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设题方式】给出一个例句,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与例句句法完全相同的一项。例句出自阅读材料,四个选项都出自课本。可内外结合考查,降低了难度。,【解题思路】首先,明确判断出例句的句式特征。常见的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此题涉及倒装句中宾语前置的一种类型。例句“何为而至于此”是一个介词宾语前置句,根据古汉语语法规律,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何为”即“为何”,是宾语置于介词之前,意思是“您为什么会到这里呢?”然后,进行对比,关键在于准确地

24、翻译句子。A项中“君何以知燕王”出自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介词宾语前置句,应为“君以何知燕王”,句子意思是“你凭什么了解燕王呢”,句中“何以”即“以何”,也是宾语置于介词之前,属于介词宾语前置句式,与题干例句句式一致。B项中“夫子何哂由也”出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句子意思是“你为什么哂笑子路呢”,是一般疑问句,与例句不相同。C项中“夫晋,何厌之有”,出自课文烛之武退秦师,意思是“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是宾语前置句,“何厌之有”即“有何厌”,“何厌”作“有”的前置宾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与例句不同的是,该句是“之”作标志的宾语从句前置,例句是介词宾语前置。D项中“何故而至此”出自

25、屈原列传,意思是“什么原因来到这里”,原句是“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是疑问句,“何”作定语,译为“什么”。尽管该句与例句“何为而至于此”形似,但只是一般疑问句,与例句句式不同。本题干扰的选项是C项,因为两个句子都是宾语前置,而宾语前置有两类,一是介词宾语前置,如A项;二是动词宾语前置,如C项。考生在归类时要细分才能辨别清楚。,【答案】A,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

26、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用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及作者观点态度和作品表达技巧的分析、概括、评价。解答这道试题的方法,一般是根据选文的特点,先从叙述事件的角度来切分原文的层次,然后把选项的内容与原文各层次的相关文字逐一对应比较、筛选;另外,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及作品表达技巧的分析、概括、评价”就需要从全文着眼,寻找与选项内容相一致的信息。这类试题在设计错误项时,往往是在文意概括与分析大体准确的情况下

27、,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以考查考生是否真正读懂全文,这就要求考生在阅读文言文时不能采用浏览跳读的阅读方式。而要做到“字字落实,真正理解”才能够识别选项的正误。B项“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不合文意。从原文中“日夜念少子成疾”“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等句子可知,张氏在杜家并非无忧无虑,而是时刻想念着自己的儿子伯章,并因此病逝。A、C、D三个选项均可在原文找到相关信息。,【答案】B,5.断句和翻译。(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解析】给文言文段断句,是考查考生是否真正读懂文言文的有效手段之一,断句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

28、面的知识,因而断句能力的高低,也可以成为判断文言文阅读能力高低的一个标准。完成这道题,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通读全段,理清文段的思路,把握内容的要点。例如,这个文段开头提出观点“交友之道难矣”;接着从“当意气相得时”与“至事变势穷”两个方面论述观点;然后递进“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引出对杜环事迹的评价。这样,就基本上掌握了本段大意,断句就有了保证。其次,要确定词在句中的含义,尤其要注意语序和句式。比如“至事变背去者多矣”之间有较多的对称句式。“事变势穷”是,由两个主谓短语组成的并列短语。“至”即“到了时候”,故“至事变势穷”应该断开;“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中的“不能”后所带的是并

29、列关系的宾语,则不可随意断开,这些文言对称结构的特点,都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仔细揣摩、自觉归纳并逐步形成语感才能掌握。第三,借助标志词断句。如“曰”“矣”“若”“矣”“况”“乎”“虽”“而”“哉”,可以先视情况将其断开。然后再通读几遍,理解原文,检验结果,最后突破难点。,【答案】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2)翻译下面的句子。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译文: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译文:

30、,【解析】解答这道试题的关键是掌握其中的实词、虚词及文言特殊句式。题中的关键词语是“盍”以及“今”“守”“友”“依”等,关键句式是“非乎”。句中的关键词语“盍”是副词,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不”的意思,可译为“为什么不”。另外“非允恭友乎”句中“非乎”是一个固定句式,译为“不是吗”,赤壁赋有“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句。题中的关键词语是“第”以及“若”“至”,关键句式是“无所”“但耳”。关键词语“第”有“次第、次序”、“贵族的住宅”、“科第”、“只是、但、只管”等义项,其中,用作实词的义项较常见,学生对此并不陌生;而用作虚词表“只是”意思的,就较为少见了,这是本题的难点。,【答案】当今(现在)安

31、庆太守谭敬先,不是允恭的朋友吗?你何不前往依附他?伯章好像没听见,只是说:“我也知道这件事,只是因道路遥远不能到罢了。”,【参考译文】杜环,字叔循。他的祖先是庐陵人,(他小时候)陪父亲杜一元在江南过着宦游生活,后来把家安在金陵。杜环特别好学,书法好,重视对别人的承诺,喜欢在危急时周济别人。他父亲的好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在九江,家业破败。常允恭的母亲张氏有六十多岁,在九江城下哭泣,无家可归。有认识常允恭的,可怜她老迈无助,告诉她说:“现在安庆做太守的谭敬先,不是允恭的朋友吗?为什么不去投奔他?”允恭老母照这个人的话去做,搭乘别人的船到谭敬先处。谭敬先推辞不接纳,张氏陷入了困境,随从别人到了金陵,于

32、是打听杜一元家在哪儿,问:“一元现在还好吗?”路上遇着的那个人回答说:“一元已经死了好久了,只有儿子杜环在,他家住在直鹭洲的街市里。”常母穿着破衣,下雨天走到杜环家。杜环当时正和客人坐着,看见常母来,非常吃惊,于是问她说:“您不是常夫人吗?怎么到这来了?”常母哭着把原因,告诉了他。杜环听后也哭了,扶着她坐下,对她行跪拜礼,又叫妻子儿女来拜见。他的妻子马氏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下常母的湿衣,拿粥给她吃,拿被褥安排她就寝。常母询问她的故旧亲人及幼子伯章的情况,(想投奔他们,而不想拖累杜环)。杜环知道老人的故旧亲人都没在这儿,不足以把老人托付给他们,又不知伯章的死活,暂且安慰老人说:“外面正下雨,雨停后我

33、再替您走访,如果无人奉养您,我虽家贫,难道不能赡养您吗?希望您不要有后顾之忧。”常母见杜环家很穷,等雨停后,坚持要出门找自己其他的故旧亲人。杜环让侍女跟着她走,到了晚上,果然没有找到而返回了,(她)这才在杜环家定心住下来。杜环买回布帛,让妻子替老人制作衣被。自杜环以下,都把常母当作自己的母亲来侍候。过了十年,杜环在外乡遇到了老人的儿子伯章,哭着对他说:“你老母亲在我家,日夜想你都想出了心病,你应该尽早去见见她。”伯章就像没听见这些话一样,只是说:“我,也知道母亲的情况,只是路途遥远不能去呀。”杜环回家半年后,伯章才来看望母亲,母子相见抱头痛哭。之后,常伯章见母亲年老,担心母亲不能走远路,竟然找

34、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告辞离开了杜家,丢下她不管。杜环奉养常母愈发恭谨。可是常母更加思念小儿子伯章,病情也骤然加重。过了三年,就去世了。杜环为她备好棺椁,举行了葬礼,在城南钟家山买了一块地安葬了她,每年按时给她扫墓。史官评论说:“真正奉行交友之道,是很难的事呀。当人(身处顺境)得志时交友,双方情意相投,即使用生命相许仿佛没有难事。等到境遇发生变化穷途末路的时候,不能履行自己对朋友的诺言、违背友情的人很多呀。更何况朋友本人死了,却能奉养他的父母呀!我看杜环的事迹,即使是古代那些被称作义烈之士的人怎能超过他。可世俗之人常说现在人赶不上古人,这不是在错怪天下的士人吗?,【类题集训】一、2006年北京卷

3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公命柏遽巡国,致能歌者。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于陌,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敝撤无走,四顾无告。而君不恤,日夜饮酒,令国致乐不已。马食府粟,狗餍刍豢,三室之妾俱足粱肉。狗马室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婴随百官,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趣驾追晏子其家,不及。粟米尽于氓,任

36、器存于陌。公驱,及之康内。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不足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晏子乃返。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橑,使足以毕霖雨。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后者,若不用令之罪。公出舍,损肉撤酒。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钟,薪橑万三千乘;坏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公然后就内退食,琴瑟不张,钟鼓不陈。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晏子春秋)【注】任器:装粟米的容器。敝撤:艰难的样子。乐:喜欢

37、、乐意。康:大路。,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致能歌者 致:使到来 B.徒行见公曰 徒:步行 C.兼于涂而不能逮 逮:赶上 D.委之百姓 委:任命,【解析】D项错误,联系上文“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ZZ(委ZZ)之百姓”,“之”指代“粟米财货”,显然“委”应解释为“交给”。A项考查使动用法。,【答案】D,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三请,不见许 徒行见公曰 B.令国致乐不已 狗马室妾,不已厚乎 C.公驱,及之康内 愿夫子ZZ(之幸存寡人 D.晏子乃返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解析】A项前句“见”表被动,译为“被”,介词;后句“见”是“

38、拜见”的意思,动词。B项前句“已”为动词,意为“停止”;后句“已”为程度副词,意为“太、甚”。C项前句“之”意为“到、往”,动词;后句“之”是结构助词,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项两个“乃”字意思均为“于是”的意思。(“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意为:咬断它的喉咙,吃光它的肉,才离开)。故选D。,【答案】D,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但)无乐有上矣。B.(景公)令趣驾追晏子其家。C.惟夫子之令(是听)。D.后(于三日)者,若不用令之罪。,【解析】A项承前省略主语“民氓百姓”或“民”。根据上下文“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有上矣;饥饿而无

39、告,无乐有君矣”可以推知主语为“民”。此类题解答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理解文意方可正确作答。B项同此。C项省略谓语,属于习惯性省略。D项承前省略补语。,【答案】A,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晏子爱民爱国的一组是()遂分家粟于氓 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 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出舍,损肉撤酒 三日,吏告毕上 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A.B.C.D.,【解析】句是讲百姓对国君的态度。句是讲景公省悟后的节俭之举。句陈述第三天官吏完成朝廷使命后汇报的事实。这三句陈述的主语都不是晏子,其他三项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姓生活困苦而得不到救助

40、,就会对统治者不满。B.景公是一位从谏如流、知错就改的开明君主。C.景公降尊纡贵,并以社稷百姓的名义追回了晏子。D.晏子爱民爱国,为了劝谏景公不惜放弃自己的官位。,【解析】齐景公并非“从谏如流”,由原文第一段“三请,不见许”可知。,【答案】B,【参考译文】齐景公在位时,有一年接连下了十七天大雨。景公仍然饮酒作乐,夜以继日。晏子请求发粟米给老百姓,请求了多次,都没有被许可。景公命令柏(通“伯”,官名)遽(传驿)巡视国内,招来善于唱歌的人。晏子听说了这件事,不高兴了,于是就把自己家里的粮食分给百姓,把装粟米的容器摆在路上,徒步来见景公说:“连绵大雨下了十七天了,毁坏屋室几十处,饥饿的村民每里(古代

41、居民区名)都有好几家,百姓中年老体弱的,挨冷受冻甚至连粗布衣服都穿不上,饥饿得连糟糠都没得吃,处境艰难无路可走,四处找寻,求告无门。可是您不加体恤,日夜饮酒,在国内不停地作乐。你的马吃的却是府库里的粟米,你的狗吃饱了肉,多房的小妾都食足肉饱。(自己)畜狗养马,小妾环立室中,不是太奢侈了吗?平民百姓,不是太穷苦了吗?所以乡村处于困境而无处求告,就会对国君不满意;饥饿而无法求助,就会不喜欢君主。我跟从百官,使,人民饥饿穷困而无处求告,使主上沉湎于享乐失去根本,不对百姓体恤,我的罪过太大了。”行了两次跪拜礼后,请求离职,于是跑了出来。景公跟着他,在途中兼程却没追赶上他。命令车驾追到晏子家中,也没赶上

42、他。(发现)他家的粟米都给了村民,装米的容器都摆在道路上。景公驱车追赶,在大路上赶上了他,于是下车,对晏子说:“我有罪,您背弃我不管,我就不能约束好自己,你不想顾及国家百姓吗?希望您留下来保全我。我请求恭敬地拿齐国的粟米财物交给百姓,拿多拿少,只听您的吩咐。”说完就在路上向晏子拜求。晏子才返回来,命令巡视查访百姓,家中有衣物积蓄而没有粮食吃的,让他们有一个月的粮食;家中无衣无食的,让他们有一年的粮食;没有薪柴的百姓,就给他们提供薪柴,使之足够来渡过连绵大雨的难关。命令官员巡查百姓,发现屋室不能抵挡风雨,就给,他们钱(修复)。巡视寻找缺财少用的百姓,三日内结束。三天以后,如果没查到位,以不执行命

43、令论处。景公走出住所,命令减少酒肉撤去美酒。第三天,官吏巡访后的汇报全部交上:贫困的村民有一万七千家,用去粟米九十七万钟(钟,古代表容积的计量单位),用去薪柴一万三千车;房屋毁坏的有二千七百家,用去三千金。景公从这以后在宫室内节省饮食,不吹奏琴瑟,不陈设钟鼓(作乐)。晏子请求让景公身边侍臣和那些凭歌舞来使国君欢娱的人离开宫室。,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

44、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选自史记刺客列传第二十六),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子将何欲 沛公安在 B.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曹沫者,鲁人也 刘备,天下枭雄 D.犹复以为将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特殊句式。A项都是宾语前置句,“何欲”正常语序为“欲何”,“安在”正常语序为“在安”。B项都是状语后置

45、句,“会于柯而盟”正常语序为“于柯会而盟”;句正常语序为“于蓝取”“于蓝青”。C项都为判断句,句用“者也”表判断;句为意义上的判断。D项,句为省略句,应为“犹复以之为将”;句为被动句,“为所”表被动。,【答案】D,2.翻译下面句子。(1)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译文:(2)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译文:,【答案】齐国强大,鲁国弱小,而大国侵略鲁国也太过分了。如今鲁国都城一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您要考虑考虑这个问题。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自己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参考译文】曹沫

46、,是鲁国人,凭勇敢和力气侍奉鲁庄公。庄公喜爱有力气的人。曹沫任鲁国的将军,和齐国作战,多次战败逃跑。鲁庄公害怕了,就献出遂邑地区求和。还继续让曹沫任将军。齐桓公答应和鲁庄公在柯地会见,订立盟约。桓公和庄公在盟坛上订立盟约以后,曹沫手拿匕首胁迫齐桓公,桓公的侍卫人员没有谁敢轻举妄动,桓公问:“您打算干什么?”曹沫回答说:“齐国强大,鲁国弱小,而大国侵略鲁国也太过分了。如今鲁国都城一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您要考虑考虑这个问题。”于是齐桓公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说完以后,曹沫扔下匕首,走下盟坛,回到面向北的臣子的位置上,面不改色,谈吐从容如常。桓公很生气,打算背弃盟约。管仲说:“不可以。

47、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自己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于是,齐桓公就归还占领的鲁国的土地,曹沫多次打仗所丢失的土地全部回归鲁国。,三、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诉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选自国语晋语)【注】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纺:系。,1.范氏富,盍已乎?译文:2.

48、不吾敬也。译文:,文言复习方案,3.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译文:4.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译文:5.欲而得之,又何请焉?译文:,【答案】(1)范氏一家富贵,何不取消(这门亲事)呢?(2)(董叔)不敬重我。(3)范献子便把(董叔)抓来绑起悬挂在庭院中的槐树上。(4)(你)求系,现在已经被系了;(你)求援,现在已经攀援上去了。(5)(你)想要的(东西)已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第20讲题型探究,【参考译文】董叔将要从范氏家族娶妻,叔向说:“范氏一家富贵,何不取消(这门亲事)呢?”董叔说:“(我)想要(把联姻)作为绳梯攀援上去。”另一天,董祁向哥哥范献子诉苦说:“(董叔)不敬重我。”范献子便把(

49、董叔)抓来绑起悬挂在庭院中的槐树上。叔向经过这里,(董叔)说:“您何不为我求情呢?”叔向说:“(你)求系,现在已经被系了;(你)求援,现在已经攀援上去了。(你)想要的(东西)已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文言复习方案,【解析】董叔将娶于范氏是一则讽刺小品。董叔想攀附为富不仁的范氏,结果董叔一旦得罪范献子的妹子董祁,范献子便不问情由,将他绑悬在庭槐上。叔向借用“系援”二字双关语,嘲笑董叔自作自受。这段文字不长,表现在句式和用法上的语言现象却极为丰富。主要是多处有成分省略和句式倒装。省略的内容可参见译文。句式倒装有两句:“不吾敬也”,是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又何请焉”,是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把握了这

50、段文言成分省略和句式倒装,有助于文言的准确翻译。,文言复习方案,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孟业,字敬业,巨鹿安国人。家本寒微,少为州吏。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业,拒而不受。魏彭城王韶拜定州刺史,除典签。长史刘仁之谓业曰:“我处其外,君居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未几,仁之入为中书令,临路启韶云:“殿下左右可信任者唯有孟业,愿专任之。余人不可信也。”又与业别,执手曰:“今我出都,君便失援,恐君在后,不自保全。唯正与直,愿君自勉。”业唯有一马,瘦死。韶以业贫,令州府官人同食马肉,欲令厚偿,业固辞不敢。韶乃戏业曰:“卿邀名人也。”对曰:“业以细微,伏事殿下,既不能裨益,宁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