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8107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解析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组员:程萌 廖卓娅 胡玉婷 田帆,展开浩如烟海的诗卷,咏月诗词俯拾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描绘其绰约妩媚的姿影,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寄托济世报国之壮志,或是借以抒发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人们的心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意蕴: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无不表达。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三、以月渲染凄清的气

2、氛,烘托孤苦的情怀,四、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五、历代文人墨客钟情于月的文化探源,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唐代 1.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在这首诗中,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在这夜

3、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此诗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2.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望洞庭)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

4、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等,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唐代1.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长相思),2.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3.白居易“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八月十 五日夜湓亭望月)4.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5.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6.张若虚“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春江花月夜),宋代1.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生查

6、子)2.苏轼“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连不忘,月随人千里。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永遇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3.李清照“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浣溪沙)4.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5.范仲淹“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元代 徐再思“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折桂令 春情)明代 唐寅“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一剪梅 雨打梨花深闭门)王守仁“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元夕二首清

7、代 纳兰性德“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采桑子 当时错)“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虞美人 曲阑深处重相见),三、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魏晋 1曹植“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七哀)2曹丕“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燕歌行)3阮籍“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咏怀八十二首 其一)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南北朝 谢灵运“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隋代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饮马长城窟行),唐代1.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

8、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下独酌)表面上看,是写诗人在花下与月、影相伴、相舞、相酌成欢的美好情景。实则是诗人用这美好的情景来反衬出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悲苦。而这一切,皆因月起。若无此月,诗人恐怕也不会有此感伤。,2.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暮江吟)此诗前两句写出了一幅残阳暮日的悲壮情景;后两句则写出了一幅明星弯月的凄清景象。这两幅景象虽美,但一个“可怜”揭示了诗人真实的情感。暮时风景固然壮阔,然已近黄昏;夜时情境纵然美丽,独无人欣赏。以美景写哀景,哀意之深实在难以言喻。月在此,早已不可与诗相分离了。,3.杜甫旅夜书怀,咏怀古迹五首

9、其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4.李商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5.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6.孟浩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五代 李煜“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宋代 1李清照“感风吟月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临江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满庭若)“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怨王孙)2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卜算子)“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3柳永“今宵酒醒

10、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4.晏殊“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蝶恋花)5.陆游“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元代 1.张可久“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塞鸿秋 春情)明代 2.何景明“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竹枝词 十二峰头秋草荒)清代 1.纳兰性德“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采桑子 当时错)2.王国维“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蝶恋花 满地霜华凝似雪),四、亘古不变的象征和世事变迁的永恒见证,把酒问月李白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明月亘古如斯,

11、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这几句诗句将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读来意味深长,荡气回肠。,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江月年年如此,人物代代无究已。”前赤壁赋 苏轼“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 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水调歌头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五、历代文人墨客钟情于月的文化探源,五、历代文人墨客钟情于月的文化源探,从文化渊源上

12、看,月文化源远流长。在远古时代,民间就流传着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中国民间有赏月的传统习俗,赏月赋诗唱和,更是文人雅士的交游活动之一。据有关专家考证,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至唐代已出现登台观月、泛舟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至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节日里有祭月、拜丹、赏月、吃月饼之俗。,先秦屈原“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天问)译注:月亮有什么德行,竟能死了又再重生?月中黑点那是何物,是否兔子腹中藏身?(由月亮这一永恒意象探寻宇宙奥秘,发人深思)“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九歌云中君)“与日月兮齐光”六

13、字,准确地道出了云的特征;就天空中而言,能同日月并列的唯有星和云,但星是在晴朗而没有日光时方能看见,如同时也没有月亮,则更见其明亮。惟云,是借日光而生辉,云团映日,放出银光,早晚霞光,散而成绮,所以说“与日月兮齐光”。两汉卓文君 白头吟“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白头吟)这两句是卓文君自喻其人格 纯洁如白玉。(以月亮的皎洁暗喻人品格高洁),魏晋 曹植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译文:“她的形影,翩然若惊飞的鸿雁,婉约若游动的蛟龙 她时隐时现像轻云笼月,浮动飘忽似风吹落雪。其形象之鲜明,色彩之艳丽,令人目不瑕接。其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尤为传神地展现了洛神飘然而至的风姿神韵。它与下面的“轻云之蔽月”和“流风之回雪”,都从姿态方面,给人以轻盈、飘逸、流转、绰约的动感。(以月亮的轻灵飘逸写女子绰约的风姿)唐代 李商隐(霜月)“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宋代 晏殊(中秋月)“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明代“团团离海角,渐渐入云衢。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中秋玩月),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