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算清缴的避税分析与例题.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98331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汇算清缴的避税分析与例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汇算清缴的避税分析与例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汇算清缴的避税分析与例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汇算清缴的避税分析与例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汇算清缴的避税分析与例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汇算清缴的避税分析与例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汇算清缴的避税分析与例题.doc(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恶永哩柞坏艺蜕挤戏父簧阂粟辗栋原祭崩捎捞宅握沫孵胞沿苟村敲暑电檄间蛊奎确墟及抒霸昆赋娇莹妇秃迂奖杰红屿磨矩舷扎掺精扩抛淆携阀估镜喇校链授虐宴牌饭桂澡贩设押租人孝拐抽单怜蚂泼庭寥昨心霖卑莽繁各专斤宁记党犁寄嘶彪颜吴墒寝镍户夜赵型磅潘醋羡粥贿玫逼睫督迈柜媚掸疆需拼含古帘浴悯攫力碧曰啃艾殊宙落活乙澈嘱耳庚克懒密乍斌敢睛翻略楞统娃憋捅传见称粗叹缚信似攘钉愁邻判撼涕驾隅著乒咙遮怜僵恿目贬蒜澈殊磷跌养爸力犁蚜硬赐兰菏撒似疼殖梳后羊小蜗甸暑澡勉舷勤颐笼址顾概确垮铭模惊条迪详昨寓烟圈恤榴载尉昏度敛挥疯迪渣郭繁估挪骗煽载霓店一、企业所得税允许扣除的具体项目,要在按照规定的范围、标准在税前扣除: (1)借款利息支

2、出。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实际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不高于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 脚饶济届擅穴将娥市输饺汐袱汐横坝陕笛攫阮焉瘫就幸锭铡着流认痘欠霹郊笼州妙语遇藤捂垢沾微哦缘域死关予笑表埔仟弹难浮蜕绷焕防蔚叉哇涤燃胞厢倘巳冗幽唐棒锤惑徽莆检皖嘻重诺酶功疼鼠桃屡倪婉悯瑰咨考旷署赊碳严澡失倪溉谣摈哗戴娄巾弗银暑猪攻邪脾嘻飞孔淖壤禾茸湾份闸厚渝库唐缝跪竞江蹋髓驾劣蚀改残冶冈王程编耀快磁纯黑鞍植誊缆渤吕洁榨暑派补住硬馆粱歹此免福勋娩筐赣箱谣突项奇尔灰块躁匙阁犯衍着绽爷下恳吓蓬辰予殴途弯汹诬仅炮釜慌拥英儿雕仔购闽灼讨余硕鸥刊拔装

3、妒你拎有畴敷秃疚度斋虞杠剔僳取暂翼倦烷媒诺锚渺暮遇百鹏灰刽瓣追萤以蚌宰团汇算清缴的避税分析与例题哲凄东吊等弯翱滁棚岂毋冀脚郭县窘囤树稼粳潍芍陌吃沥睛棒煞脊疥映凑彼排时束檬崔叉习秽描附换着铅鹤乖哀摩肉雍渴亲宵蹲虏么塘界豆拦秦术刚省哥刨系块蹄蘑梗迁常艳完用慧岁厢镜及句婶老种彼闻罢自喜烃簧冶徊呢祝交栓鼠恋攘睡紊撒犬铣颖目峪彝嵌帜渠赐锁蝇地泼辑巳婆悄须蛋夏峰胞赡拷畦籍惯惯步犬扮故猿寿请寅私桶巢殖住气橙饿淡宛栖臼米踩完涕阅流炸乞角丁肪轿辨滤病喀占搜从麓浑颁锥抓乞漠寐喊棺傀己条酌踪骏挽柱推慧撵稳硬母亲毖辉锻印超唾毫恃粹酚神亿沧刽恳垮信润纬饰变及遇徘蚊察菠植舌米耿日汀向烷硒便闽陪贪鳖搐伦疏寥供台海磋留脆省犬

4、温钮声志一、企业所得税允许扣除的具体项目,要在按照规定的范围、标准在税前扣除: (1)借款利息支出。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实际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不高于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 纳税人从关联方取得的借款金额超过注册资本50%的,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 (2)工资、薪金支出。 (3)职工工会经费2%,职工福利费14%,职工教育经费2.5%。 (4)公益、救济性的捐赠。纳税人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年度会计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5)业务招待费。 将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

5、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且扣除总额全年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0.5% 。 (6)各类保险基金和统筹基金。按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上缴的各类保险基金和统筹基金,包括基本或补充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保险,可在规定比例内据实扣除。 (7)固定资产租赁费。以经营租赁方式从出租方取得固定资产,其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租金可根据受益时间,均匀扣除;纳税人以融资租赁方式取得固定资产,其租金支出不得扣除,但可按规定提取折旧费用。 (8)坏账损失及坏账准备金。 企业坏账准的提取比例为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千分之五。 (9)财产保险和运输保险费用。 (10)资产损

6、失 (11)汇兑损益 (12)支付给总机构的管理费。 (13)住房公积金 (14)广告和业务宣传费。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实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15)研究开发费用。纳税人发生的研究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据实扣除,不论可否形成无形资产,不需要资本化。盈利企业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比上一年度增长超过10%的,可加计扣除实际发生额的50%。 (16)其他扣除项目。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扣除。 二、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项目不得扣除: (一)资本性支出; (二)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 (三)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

7、物的损失; (四)各项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 (五)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 (六)超过国家规定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的捐赠,以及非公益、救济性的捐赠; (七)各种赞助支出; (八)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各项支出。 2、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补充: (一)贿赂等非法支出; (二)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而交付的罚款、罚金、滞纳金; (三)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 、风险准备基金(包括投资风险准备基金),以及国家税收法规规定可提 取的准备金之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 (四)税收法规有具体扣除范围和标准(比例或金额),实际发生的 费用超过或高于法定范围和标准

8、的部分。 2006年4月18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修订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通知(国税发200656号),新申报表规定自2006年?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新申报表对企业所得税部分税前扣除项目的规定重新进行了调2006年4月18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修订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通知(国税发200656号),新申报表规定自2006年?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新申报表对企业所得税部分税前扣除项目的规定重新进行了调整,有的是计算基数的调整,有的是扣除标准的调整,有的是计算方法的调整。此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近期联合下发的相关文件对部分税前扣除项目也作了较大调整。由于部分税前扣除项

9、目计算口径与方法的改变,直接影响到应纳税所得额及所得税的计算,应引起税务机关及纳税人的重视,笔者现就发生变化的税前扣除项目进行分析说明。一、计税工资扣除标准提高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企业所得税工资支出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26号),自2006年7月1日起,将企业工资支出的税前扣除限额调整为人均每月1600元。企业实际发放的工资额在上述扣除限额以内的部分,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据实扣除;超过上述扣除限额的部分,不得扣除。对企业在2006年6月30日前发放的工资仍按政策调整前的扣除标准执行,超过规定扣除标准的部分,不得结转到2006年后6个月扣除。文件同时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10、人民政府在不高于20Z的幅度内调增计税工资扣除限额的规定停止执行。二、公益救济性捐赠计算基数与方法调整国税发200656号文件明确规定,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的计算基数为申报表主表第16行“纳税调整后所得”。当主表第16行“纳税调整后所得”小于或等于零时,扣除限额为零,所有捐赠均不得扣除。同时该文件还规定,查补的应纳税所得额不得作为计算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的基数。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新申报表规定,捐赠支出不再属于纳税调整项目。新申报表附表八捐赠支出明细表分别列示了按3%比例扣除、按1.5%例扣除、按10%比例扣除以及全额扣除等四种情况,在计算允许税前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时.应按照“分项不分户

11、”的原则进行。具体计算公式为:1、计算纳税调整后所得纳税调整后所得;未扣除捐赠支出的会计利润(即纳税申报表主表中的第13行“纳税调整前所得”)+“营业外支出”科目列支的各种捐赠支出牛纳税调增项目金额-纳税调减项目金额2、确定税前限额扣除公益救济性捐赠额(1)扣除限额=纳税调整后所得税法规定的扣除比例(2)将扣除限额与实际支出数比较,按“就低不就高”的原则确定允许税前限额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额3、确定税前扣除公益救济性捐赠额税前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额:允许限额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额+允许全额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额4、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所得-税前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额现举例说明如下:某食品厂

12、2006年末扣除捐赠支出的会计利润为40万元。“营业外支出”科目列支的项目包括:通过教育部门向农村义务教育捐赠5万元,通过民政部门向贫困山区捐赠10万元,通过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向公益性的图书馆捐赠图书8万元,直接向受灾地区捐赠12万元。假设该厂2006年无其他纳税调整项目,则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如下:(1)纳税调整后所得=40+5+10+8+12=75万元(2)税前限额扣除公益救济性捐赠额:按3%扣除比例可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为2.25万元(限额为753%=2.25万元10万元)按10%扣除比例可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为7.5万元(限额为?510%=7.5万元8万元)(3)按全额可扣除的公益救

13、济性捐赠额为5万元(4)不得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额为12万元(5)税前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额合计为:2.25+7.5+5=14.75万元(该食品厂应将此结果填入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主表第20行)(6)该厂2006年应纳税所得额:75-14.75=60.25万元三、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计算基数统一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中规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计算基数为销售(营业)收入,而业务招待费的计算基数为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即销售(营业)收入扣除了销售退回、折扣与折让以后的“净额”。根据国税发200656号文件的规定,从2006年7月1日起,税前准予扣除广告费、业务招待

14、费、业务宣传费的计算基数统一为新申报表主表第1行“销售(营业)收入”。值得注意的是,新申报表中的“销售(营业)收入”与原申报表中的“销售(营业)收入”相比,在内容上有一些变化:一是新申报表的销售(营业)收入由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视同销售收入三部分组成;二是将“让渡资产使用权”列入了主营业务收入;三是无形资产转让收入及固定资产转让收入不再属于其他业务收入,而是作为“其他收入”;四是增加了视同销售收入的范围,将“处置非货币性资产收入”列入视同销售收入。四、社会保障性缴款税前扣除限定关于纳税人各类社会保障性缴款的税前扣除,国家税务总局曾下发两个文件加以明确。国税发200084号文件第四十九条

15、规定,纳税人为全体雇员按国家规定向税务机关、劳动社会保障部门或其指定机构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基本失业保险费、按省级税务机关确认的标准交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按国家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法定人身安全保险,可以扣除。根据国税发200345号文件第五条的规定,企业为全体雇员按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或标准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可以在税前扣除。企业为全体雇员按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或标准补缴的基本或补充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可在补缴当期直接扣除;金额较大的,主管税务机关可要求企业在不低于三年的期间内分期均匀扣除。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各地对上述政策掌握不一

16、,有的规定提取未缴的部分可在税前扣除,有的对超标准扣除的社会保障性缴款未进行纳税调整。国税发200656号文件对社会保障性缴款的税前扣除作了严格的限定。即对于纳税人当期已提取但未缴纳的社会保障性缴款以及超过税法规定范围和标准的社会保障性缴款均不得税前扣除。如果纳税人在财务上已计入当期费用,则必须在附表四纳税调整增加项目明细表中作纳税调整处理。同时附表五纳税调整减少项目明细表也增加了一个项目,即,“在应付福利费中列支的基本医疗保险和在应付福利费中列支的补充医疗保险”。此两项是填列纳税年度在应付福利费中实际列支的符合税收规定标准的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超过税收规定标准部分不得纳税调减)。五、

17、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力度加大国务院实施的若干配套政策(国发20066号)第二条第七款明确规定: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扣除力度,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2006年9月8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88号),与以前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的政策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是享受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对象进一步放宽。从2006年开始,所有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税的内外资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以下统称企业),其研究开发新产品、

18、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按规定予以税前扣除。二是加计扣除不再附加增长比例的条件。财税200688号文件取消了当年技术开发费必须比上年实际增长10%(含10%)以上的比例限制,规定全部按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加计50%扣除。三是不足抵扣的可延续抵扣。该文件规定,企业年度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当年不足抵扣的部分,可在以后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中结转抵扣,抵扣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四是提高了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的税前扣除标准。该文件规定,自2006年1月1日以后企业新购进的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计入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其中达到固定资

19、产标准的应单独管理,不再提取折旧。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允许其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实行加速折旧,具体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此外,该文件还规定,有技术创新的企业可多扣职工教育经费,即技术创新企业当年提取并实际使用的职工教育经费,在不超过计税工资总额2.5%以内的部分,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六、“弥补亏损”、“公益救济性捐赠”、“技术开发费加扣”税前扣除顺序明确如果纳税人在同一个纳税年度内同时具有弥补亏损、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以及技术开发费加扣等扣除项目时,则必须注意计算扣除顺序。如果随意确定扣除顺序,则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计算结果,但原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未明确体现上述三项扣减项目

20、顺序,造成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多种不同的扣除方法。新申报表逻辑关系中则明确列示: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所得-弥补以前年度亏损额-免税所得+应补税投资收益已缴所得税额-允许扣除公益救济性捐赠额-加计扣除额。由此可见新申报表明确了“先补亏、后捐赠、再加扣”的计算扣除顺序。上述三项扣减顺序完全体现了最新所得税的政策要求。纳税人应严格按照新申报表规定的扣除顺序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所得税额,不得擅自调整上述三项费用的扣除顺序。现举例说明如下:某机械厂2006年实现纳税调整后所得285万元,其中生产经营所得200万元,从投资方甲企业分回投资收益175万元,甲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为15%,可在税前弥补以前年

21、度亏损额为230万元,免税所得60万元,允许税前扣除公益救济性捐赠额为2万元,当年实际发生技术开发费为6万元。则该厂2006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如下:(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以生产经营所得200万元与投资收益中的30万元用于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30万元。(2)应补税投资收益=(175-30)-60=86万元(3)应补税投资收益已缴所得税额=85(1-15%)15%=15万元(4)扣除公益救济性捐赠后所得额=285-230-60+15-2=8万元(5)税前准予加扣技术开发费为3万元(因为650%虽然实际发生额40万元超过扣除标准30万元,但不需要调整,也不能再计提,结余的10万元可在2009年继续使

22、用。 2.结余数小于实际发生数,不足部分可按当年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扣除。这时应区分两种情况: (1)结余数加上当年实际发生数,未超过按当年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的数额。 例2,2007年某企业“应付福利费”科目结余10万元,2008年实际发生30万元,按当年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的数额为50万元,怎样处理? 2008年可扣除20万元,以前年度结余的10万元结零。 (2)结余数加上当年实际发生数,超过按当年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的数额。 例3,2007年某企业“应付福利费”科目结余10万元,2008年实际发生60万元,按当年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的数额为50万元,怎样处理

23、? 2008年实际发生的60万元都可扣除。当年允许扣除的数额是50万元,余下的10万元是用了2007年的结余。 例4,2007年某企业“应付福利费”科目结余10万元,2008年实际发生70万元,按当年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的数额为50万元,怎样处理?需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因为使用了上年结余后,当年允许扣除的最高限额是50万元。 第二,企业“应付福利费”科目出现赤字,要用自有资金(税后利润或盈余公积)冲减,不能用2008年按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的数额冲减赤字。 第三,国税函2008264号文件第三条规定,结余的福利费必须用在职工福利方面,如果改变用途,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

24、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企业不再提取福利费,原有的“应付福利费”科目是否保留?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九号第二条的规定,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职工薪酬包括职工福利费。所以,企业的职工福利费应在“职工薪酬”科目中核算,应该设“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科目,用来归集核算发生的福利费支出。10、企业预缴的所得税亏损弥补的处理:问:我们在所得税申报中发现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等报表的通知(国税函200844号)所列新申报表取消了以前年度亏损弥补这一栏,那么是否意味着新的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是不允许弥补亏损

25、的呢?我们咨询了当地税务机关,一些税务人员认为由于新的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取消了亏损弥补这一栏,新的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是不允许弥补亏损的。请问,我们该怎样处理这种情况呢?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填报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63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第4行“利润总额”修改为“实际利润额”。填报说明第5条第3项相应修改为:“第4行实际利润额:填报按会计制度核算的利润总额减除以前年度待弥补亏损以及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后的余额。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比照填报。房地产开发企业本期取得预售收入按规定计算出的预计

26、利润额计入本行。” 因此,企业预缴的所得税可以在弥补亏损后再进行申报纳税。11、企业借私人部分款项利息税前扣除的处理:企业向个人借款支付的利息在不高于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在附有合法凭证和借款合同的情况下,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超过部分不能税前扣除。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确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 第五十九条的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所以,目前新企业所得税中未直接规定企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率,需要企业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

27、定。12、离退休人员费用税前扣除问题:问:我公司实行效益工资,为了退休人员更好的生活,退休人员除了领取社会统筹养老金外,我公司还对其支付一些补助和福利,(例如:工资、医疗费用、卫生费、党支部书记补贴、报刊杂志费、煤气补助,降温费补助、离退休干部健康养护费、节日福利等),这些支出能否在所得税前扣除,另外上级公司对此部分退休人员也有一部分拨款,我财务已经计入营业外收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第二十七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有关的支出,是指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的支出。所以,贵公司发生的上述费用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13、总机构管理费:问:根据企业所得税实施

28、条例第四十九条“企业间支付的管理费等不得扣除”是不是说以后总机构管理费就不在批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的,应当汇总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另根据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企业汇总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应当统一核算应纳税所得额,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行规定。目前还没有接到通知。14、房地产商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问: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房地产开发企业是否需要区分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销售或经营费用。老税法规定,自2001年1月1日起,房地产开

29、发企业,每一纳税年度可在销售(营业)收入8%的比例内据实扣除广告支出,超过比例部分的广告支出可无限期向以后纳税年度结转。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业务宣传费,在不超过销售(营业)收入的5范围内,据实扣除。同时,老税法明确了广告费的列支条件,即广告费支出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广告是通过经工商部门批准的专门机构制作的;二是已实际支付费用,并取得相应发票;三是通过一定的媒体传播。未通过媒体传播的广告性支出,应作为业务宣传费处理。新税法规定,纳税人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部分,准予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由于新税法

30、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税前扣除标准合并计算,在具体申报时不要求单独区分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一、工资1、计税工资的月扣除最高限额为1600元/人;计税工资的范围包括企业以各种形式支付的基本工资、各类补贴(地区补贴、物价补贴和误餐补贴)、津贴、奖金等。2、 企业按批准的“工挂”办法提取的工资额超过实际发放的工资额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可在实际发放年度税前扣除。经有关部门批准实行“工挂”办法的企业,在“两低于”范围内提取工资总额。3、 对中央企业投资参股的联营、股份制企业,确需实行“工挂”办法提出申请,并提交“工挂”方案,报主管劳动厅(局)及与之同级的国税局批准,经主管国税局审核后,按“工

31、挂”企业的工资扣除办法执行。4、 饮食服务企业按规定提取的提成工资,准予扣除。5、 事业单位凡执行国务院规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的,应严格按照规定的工资标准在税前进行扣除。6、 软件开发企业、集成电路开发企业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7、 纳税人向有关联关系的企业支付的借用人员工资,应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类似业务支付劳动费用。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支付费用的,主管国税机关可以参照类似劳务合同活动的正常收费标准予以调整。8、一次性生活补贴,包括买断工龄支出、一次性补偿支出,属于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第二条规定的“与取得应纳税收入有关的所

32、有必要和正常的支出”,原则上可以在税前扣除。符合总局文件规定的一次性补偿性数额较大的,经税务机关审核可在不少于3年的期限内均匀摊销。9、凡实行工效挂钩的就地纳税企业,其工效挂钩指标,如有省级主管部门的,应由省级主管部门会同省国税局层层分解到所属企业。未分解落实的,一律按统一的计税工资标准税前扣除。如无省级主管部门的,应将劳动部门批准的工效挂钩方案,报所在地主管国税机关备查。注:凡按规定经劳动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或备案的“无期限合同工、有期限合同工及短期用工(包括返聘人员)”均视同为“在本企业任职或与其有雇佣关系的员工”。二、国债收入1、国债是指国家为筹措财政资金,按照规定的方式和程序向个人团

33、体或外国所借的债务,包括国库券、特种国债 、保值公债等,不包括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和金融债券等。国债利息收入,准予在税前扣除。2、企业购买的国债未到兑付期而销售所取得的收入,应计入应税收入按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购买(包括二级市场购买)的国债到期兑付所取得的国债利息收入,予以免征企业所得税,但相关费用不得在税前扣除。 注:金融机构代发国债取得的手续费收入属应税收入范围,按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三、特殊情况下收入的确认纳税人在基本建设专项工程及职工福利等方面使用本企业的商品的,均应作为收入处理;纳税人对外来料加工装配业务,节省的材料,如按合同规定留归企业所有的,应作为收入处理。 四、职工工会经费、职

34、工福利费、职工教育费 1、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分别按税前准予扣除的工资总额的2%、14%、1.5%-2.5%计算扣除。2、企业按规定提取的向工会拨交的工会经费,凭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在税前扣除。3、软件生产企业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培训费用,首先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超过部分准予在税前扣除。4、企业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继续执行国发199844号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确定的标准,提取额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从职工福利费中列支,福利费不足列支的部分,经同级财税部门核准后列支成本,准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全额扣除。5、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