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目标与任务姚.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98492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目标与任务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目标与任务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目标与任务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目标与任务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目标与任务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目标与任务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目标与任务姚.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目标与任务(“计划”解读与工作动员),姚寿广2011.01.07,“计划”实施国内外背景,1,“计划”实施目标与思路,2,“计划”实施任务与要求,3,“计划”实施进展与动向,4,5,学校启动阶段工作安排,6,参与“计划”工作的认识,一、“计划”实施国内外背景,1.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 国际背景考察,工程人才分类,随着工程职业变迁,“工程技术人才”在今天主要有:工程师(engineer;美PE、英CEng、德Dipl Ing)技术工程师(technologist;美PTech、英IEng、德Dipl Ing FH)技术员(technician;英EngT

2、ech/ICTTech、德Techniker)在许多国家technician也称自己是“technical engineer”,故可认为目前国际上工程师现有三种类型。但是中国与国外情况不同,学术界和专业界对 technologist”均无正确认知。事实上,中国的engineer其实多数是在做Technologist或technician的事,而他们则是按照engineer培养的。,生产力发展历程,工匠、手艺人 领头人,“建筑师”,工程师,建筑师,工程师,工程师,技术员,craftsman,engineer,technician,20世纪20年代前,20世纪20-30年代,60-70年代,工程技

3、术职业的变迁,20世纪,技术员,技术工程师,technologist,科技职业谱系,(“科学技术生产”范畴的工程职业),科学家(工程其他应用科学家)工程师和建筑师技术工程师(technologist)技术员(科学、工程和其他领域)技术工(工程和其他领域)辅助工,探索有关自然的新知识,研究其原理和方法,较少参加管理和监督,研究开发科学和工程原理的应用,设计创造有用的产品、过程和服务,常常需要管理和监督别人工作,专业级profession,准专业级quasi-profession,非专业级Vocation/occupation,探索有关人工物的新知识,研究其原理和方法,较少参加管理和监督,科技职业

4、的分工,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对应不同的教育制度,以及不同的鉴定制度。,工程教育体制,不同工程人才培养有各自对应的教育制度,主要有:1.工程教育(engineering education)2.工程技术教育(engineering technology education)3.技术教育(technical education)不同教育计划的国际互认协定也不同,分别对应着:华盛顿协定、悉尼协定、都柏林协定按照UNESCO的国际标准教育分类,专科、本科和硕士教育层次应当区分出5A和5B两种类型。,engineer,technologist(incorporated engineer),technici

5、an,工程教育EE,工程技术教育ETE,技术教育TE,中国:高等工程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工科教育的体制,欧陆:长学制工程教育、短学制工程教育、技术教育,engineer,technologist(incorporated engineer),technician,工程教育EE,工程技术教育ETE,工科教育鉴定 3 项国际认可协定,Washington Accord(华盛顿协定)Sydney Accord(悉尼协定)Dublin Accord(都柏林协定),技术教育TE,工程师规制 3 支柱,Study+Experience+Practice other rules,USGermany

6、UKChina,工程师规制 3 类模式,?,?,1.2“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 国内背景考察,1)国家发展需要大量优秀工程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 化升级的需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工程师是支撑以上“需要”的中坚力量,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要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进一步扩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规模。到2020年,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要达到4万人左右;重点领域要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500多万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要占从业人员的5%左右。,2)工程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具

7、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开设有工科专业的本科学校981所,占总数约90%工科专业本科在校生占高校在校生总数约36%。2008年工科各层次在校生、毕业生和招生数 单位:万人 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改革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分科招生人数,2009年招生总数:3,261,081工学专业招生数:1,023,678,3)我国工程教育面临五大挑战,需耍进一步加强与工业界的紧密结合(工程教育与产业需求脱节);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工程与技术实 践及创新能力严重缺乏);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工程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工 程教育的师资队伍基本没有工程实

8、践经历);工程教育的评价体系与政策保障需要进一步完善(工程教育的评价体系 是封闭的学科教育评价体系);工程教育环境建设需进一步强化(校内工程教育环境没有工程实践的职 场氛围)。,4)中国工程教育亟待与国际工程教育接轨,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高等工程教育对质量与需求分类定位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我国加入WTO承诺服务条款的逐步落实,工程服务和高等教育服务作为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内容,必将面临严峻的国际竞争。我国工程师质量保证与资格认证加入国际协定组织已成为必然趋势。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是我国工程师质量保证与资格认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规模世界第一,但质量亟待提高。,相关

9、职业领域的知识结构、工程技术素质和实践工作能力,对未来工程师的能力要求,跨学科与职业技术领域的通用关键能力,通用关键能力包括:,创新思维与创业实践能力,适应多元(跨)文化环境能力,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领导与组织能力,国家自“十一五”已确立了工程教育及工程师资格认证与国际接轨的改革与发展方向。2010年教育部已对19个工程教育专业开展专业认证,相关学(协)会也联合相关国际组织开展工程师资格认证。,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重大项目,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突破口,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带动高等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二、“计划”实施目标与思路,2.1“计划”实施目标,促进工程教育模式

10、改革和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计划实施期限为2010-2020年,参与计划的全日制工科本科生要达到10%以上,全日制工科研究生要达到50%以上。计划实施领域包括工科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层 次,培养现场应用工程师、设计开发工程师和研究性工程师等多种类 型的工程师后备人才。,2.2“计划”实施总体思路及特点分析,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工程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行业企业需求导向,工程技

11、术主线,高校企业合作,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工程型人才的培养,并按标准培养与认证工程人才的资质。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工程设计和工程创新能力,2.3“计划”实施的具体工作思路与措施,主要负责研究制订“卓越计划”有关实施政策,重大问题的协调与决策,组建专家组织、组织制定培养标准、指导高校和企业联合实施、检查实施效果。,1.建立多部门联合实施的组织管理体系,2.3“计划”实施具体工作思路与措施,承担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管理和培养任务,由多部门联合认定。,2.在企业设立“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3“计划”实施具体工作思路与措施,制订政策提出工程教育教师晋

12、升时对工程经历的明确要求,转变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评聘与考核的侧重方面。(科研 工程),3.改革工程教育教师职务聘任、考核与培训制度。,2.3“计划”实施具体工作思路与措施,增加推免名额、灵活学籍管理、支持中外合作交流、鼓励地方政府支持。,4.制定鼓励高校参与“计划”的若干政策,2.3“计划”实施具体工作思路与措施,企业工程师承担培养任务、支持企业工程师继续教育、实习安全责任分担政策。,5.制定鼓励企业参与“计划”的若干政策,三、“计划”实施任务与要求,高校和企业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培养规格、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产学合作,1)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

13、合培养 人才的新机制,3.1“计划”实施提出的五项主要任务,2)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培养分为在学校和在企业两个部分,在企业学习累积一年左右,结合生产实际做毕业设计。做中学,3.1“计划”实施提出的五项主要任务,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其中部分专职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双师”结构教学团队,3)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3.1“计划”实施提出的五项主要任务,培养能够适应企业“走出去”战略需要的工程型人才。扩大来华接受工程教育的留学生规模。国际化(开放办学),4)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3.1“计划”实施提出的五项主要任务,通用标准规定了各类型工程

14、型人才培养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由教育部和工程院联合制定。行业专业标准依据通用标准制定,规定了行业领域内具体专业的工程型人才培养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由教育部和有关行业部门联合制定。学校专业标准:由学校本专业办学优势与特色形成的自己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国际化(与国际工程教育及工程师资格认证接轨),5.建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标准,3.1“计划”实施提出的五项主要任务,1)试点专业学生累计在企业(学习)实习一年(形成“3+1”校企联合培养方式)。2)至少6门专业核心课程按项目化教学要求重新设计,由具备5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教师或企业技术骨干主讲(形成以整体性项目训练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15、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3)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12年,努力提高专业课教师中具备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的教师比例,并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由校、企人员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形成支撑“做中学”教学模式的师资队伍)。4)形成校企联合培养工程实践教育的(校内外)基地与有效的运行机制(形成具有真实职场要求与环境的实训、实习条件)。5)形成具有创新理念与自己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规范与系列质量评价标准(形成与国际接轨、且具自己特色的人才培养规范与质量评价标准)。,3.2“计划”实施提出的五项规定要求,4.1 目前“计划”实施进展,高校类型分布情况:,第一批试点高校61所,参与专业分布情况:涉及19个工

16、科大类,占86%参与专业86个,占46%参与专业点286个,占2.5%参与学生数,3万余名,四、“计划”实施进展与动向,4.2 近期教育部主要工作,与行业部门联合实施,组建专家工作组,启动通用、行业两个标准研究,组织高校交流共同推进计划实施,联合行业设立国家级工程实践中心,启动新一轮(第二批)申报工作,出台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系列指导性文件要点:教育与行业联合实施 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共同培养单位 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强化教师的工程背景 政策支持,未安排专项经费,可推广性强,组建专家工作组,职责:负责“计划”的设计、文件起草、方案审查、试点指导,专家工作组,组建方式:与

17、学位办联合组建,专家来自各类型高校,共21位,组长为中南大学陈启元教授,启动两个标准研究,通用标准:由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为主研究,由院士指导组审定。,标准体系,行业专业标准:拟委托各行业专家组负责。计划制定12个行业专业标准体系,已启动机械行业专业标准体系制定,组织高校交流与新一轮申报,方案论证,确定原则,广泛研讨,分类试点、形式多样,提出了学校方案编制要求,学校自愿申请,共同组织专家工作组对学校提交方案进行了两轮论证,五、学校启动阶段工作安排,组建校、院两级领导机构及工作组与项目组,组织启动阶段宣传与研讨,出台学校相关文件,校企联合实施团队及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落实,遴选试点专业,编制工

18、作方案与培养方案,学校师资与其他资源配套与政策的研究与落实,六、参与“计划”工作的认识,最新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理念的学习与传统学科教育观念的 改变是“计划”能否实施并取得成功的前提。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是“计划”能否实施并取得成功的关键。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基于能力培养目标的整体改革与设计是“计划”能否实施并取得成功的核心。“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是“计划”能否实施并取得成功的基 础。面向产业与国际接轨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标准确 立是“计划”能否实施并取得成功的支撑。稳定的实施机构与运行机制以及制度、政策与资源投入是“计 划”能否实施并取得成功的保障。改变以往重申报轻实施轻改革的习惯性思

19、维!,“计划”作为长期探索改革的目标,实施一定要具备可操作性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要在理念更新的基础上抓重要环节的改革。如3+1人才培养模式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结合专业灵活变通,重内容但切勿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习惯。要充分估计工程教育改革面临的困难(教育理念、教学资源、企业合作、师资条件、资金投入等),试点专业一定要做好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但改变传统学科导向的观念是重中之重,工程教育改革的难点在于变传统的学科导向教学模式为项目导向、研究导向。,六、参与“计划”工作的认识,六、参与“计划”工作的认识,“计划”启动的这一轮改革是今后十年高校面临的抢占战略资源、创立学校教育品牌的机遇与挑战。我校工科专业

20、占在校专业总数约56%,工科专业本科在校生占在校生总数约66%,工程教育在我校具有举足轻重作用。如果不进入“计划”,若干年后可能我校在理念、观念、思路、状态、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培养水平、质量标准,特别是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成果上会被全国从事工程教育的主流与骨干高校拉开明显的距离。如果不参与“计划”,优质的外部资源(政府、企业与社会各方面)可能将被瓜分与划定,学校将面临无法争取或难以争取的局面,专业软硬件条件建设及资源获得将会很困难。,学校规划愿景:本科教学一流的国内一流造船大学 学校规划目标: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型、多科性、开放式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需要我校积极参与“计划”,并努力通过成功实施“计划”达至学校的奋斗目标与愿景。,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