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概论07-基础医学-免疫学.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98834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概论07-基础医学-免疫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医学概论07-基础医学-免疫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医学概论07-基础医学-免疫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医学概论07-基础医学-免疫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医学概论07-基础医学-免疫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概论07-基础医学-免疫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概论07-基础医学-免疫学.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第一节 免疫学基本概念一、免疫与免疫学 免疫 机体识别非已抗原,对其产生免疫应答并清除之;(正常机体对自身组织抗原成分则不产生免疫应 答,即维持耐受)免疫学 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包括免 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对抗原的识别和应答、对 抗原的排异效应及机制、免疫耐受的诱导/维持/破坏及其机制等。,中枢/外周免疫器官分布(图9-1),二、免疫系统及其功能 1.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由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和 外周免疫器官(脾/淋 巴结/粘膜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中具体执行免疫功能的主要是各类免疫C:固有免疫应答C-单核-巨噬C/自然

2、杀伤C/多 形中性粒C 等 适应性免疫应答C-即淋巴细胞,包括T、B 淋 巴C(T-为细胞免疫C,B-为体液免疫C)所有免疫C均来源于造血干C,故后者亦属于免疫C;除免疫器官和C外,多种免疫分子(如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抗原受体/CD分子/粘附分子 等)也被视为 免疫系统的组分。,2.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即抗感染免疫-主要指针对外来抗原(如 微生物和毒素)的免疫保护作用。免疫监视-由于各种体内外环境因素影响,正常个 体组织细胞不断发生畸变/突变,机体免疫系统可识 别此类C并其清除之。免疫耐受-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C表达的抗原 不产生免疫应答,不产生自身免疫病。免疫调节-与N-内分泌系统

3、一起,共同构成N-内分 泌-免疫网络调节系统,不仅调节机体整体功能,也 对免疫系统本身功能进行调节。3.免疫的类型:分为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和适应性(特异性)免疫二类,固有免疫(天然/先天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种群长期进化过程形成/机体防御的第一道防线;特点:生而有之/作用广泛/非特异性;机制:皮肤/粘膜及其分泌的抑、杀菌物质的屏障 效应+非特异性C和效应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适应性免疫(后天/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个体生后接触特定抗原而产生;特点:特异性/记忆性/耐受性 机制:T/B 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被激活 分化为效应C介导C免疫/体液免疫),第二节 人体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免疫器官

4、(和组织)免疫分子 免疫分子(及相关编码基因)一、免疫器官 依功能不同,分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二者通过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互相联系(图9-1,P319)I.中枢淋巴器官 免疫C发生 分化 发育 成熟的场所;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起主导作用;包括胸腺+骨髓,1.胸腺 解剖相关知识 萎缩性器官(15-20g/新生儿30-40g/青春萎缩退化/老年)/实质由胸腺小叶构成,小叶 分为皮质和髓质;胸腺内主要由胸腺细胞和基质细胞 构成。功能 T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骨髓前T细胞(在胸腺产生 的相关因子作用下,被吸引至胸腺-)胸腺细胞(循被膜下-皮质-髓质移行,经系列选择性发育,95%胸腺细胞凋亡,仅

5、5%细胞发育成-)成熟T 细胞血循环定居外周淋巴器官,免疫调节功能-基质细胞产生多种肽类物质-既可 促进胸腺分化成熟,又参与调节外周成熟T 细胞。血-胸腺屏障作用 皮质内毛细血管及其周围结构 可阻止血中大分子物质进入。2.骨髓 相关解剖知识 分为红/白骨髓;红骨髓呈海绵状存在 于骨松质的腔隙中,具有活跃的造血功能。功能 各类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骨髓造血干C(多能造血干C,HSC)髓样前体C 粒C/单核C/红C/血小板 淋巴样前体CT/B 淋巴C/自然杀伤C 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部分淋巴样前体C(在骨髓)成熟B淋巴C血循环 外周免疫器官定居 发生B细胞应答的场所 外周器官记忆性B细胞(抗

6、 原剌激下)活化(经血/淋巴入骨髓)分化为浆C抗 体血II、外周淋巴器官 成熟的T/B 细胞等免疫C定居场所/亦是产生免疫 应答的场所/包括淋巴结/扁桃体/脾/粘腊免疫系统。1.淋巴结 解剖相关知识(图9-2,P321)500-600个淋巴结布于全身,淋巴结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彼此以淋巴窦相通。皮质浅层为非胸腺依赖区-B细胞定居场所:静止的 成熟B细胞-(+抗原剌激)-B淋巴母细胞浆细胞,图9-2 淋巴结组织结构,图9-3 脾的组织结构,皮质区深层为胸腺依赖区-T细胞(主要是CD4+细胞)髓质区含有B/T/浆/肥大细胞等 功能: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 T细胞占结内细胞总数 的75%;B细胞占

7、25%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淋巴结内T/B 细胞-在(抗原 呈递C所摄取的)相应抗原剌激下活化 增殖 分化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血循环中的淋巴C穿越淋 巴结皮质深层的高内皮小V淋巴结(经输出管)-胸导管/右淋巴管血循环 过滤作用 组织中的细菌/毒素淋巴液淋巴结(被吞噬/清除)2.脾脏,解剖学相关知识(图9-3,P323):最大的淋巴器官/分为白髓、红髓和边缘区/内有T 细胞居住区和B细胞居住区。功能: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成熟的B细胞约占脾脏淋巴C 总数的60%/T细胞占40%。免疫应答的场所-是淋巴C接受血源性抗原剌激并发 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合成/分泌补体、干扰素等 滤过作

8、用 清除血中病原体/衰老死亡的自身组织/蜕 变的C/免疫复合物等 贮存红细胞的血库-,3.粘膜免疫系统(MIS)/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MALT组成:鼻相关淋巴组织(NLAT)咽/腭/舌 扁桃体+鼻后部其 它淋巴组织。肠相关淋巴组织(GLAT)集合淋巴结+淋巴滤泡+上 皮间淋巴C+固有层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BLAT)-支气管上皮下淋巴结 MALT 功能/特点: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在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 道的局部免疫防御中起关键作用。分泌sIgA-抵御病原体对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 的侵袭。参与口服抗原介导的免疫耐受-口服抗原诱导耐受 可阻止本体对肠腔共栖菌群产生免疫应

9、答。,二、免疫细胞 概念 泛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及其前体。包括造血干 C/淋巴C/专职抗原递呈C(树状突C 单核-巨噬C)/其 它抗原递呈C/粒C/肥大C/红C 等 淋巴C 淋巴C是构成免疫系统的主要C类别,成人体内约含 1012 个淋巴C,占外周白C总数的20-45%。可分为许 多表型与功能不同的群体,如T/B/NK细胞等;T/B细胞 又可分为若干亚群。这些淋巴C及其亚群在免疫应答 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完成对抗原物质的 识别、应答和清除,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图9-4 TCR-CD3免疫复合体结构,图9-5 T细胞与抗原呈递细胞 之间的主要辅助因子,图9-6 Th1 和 Th2

10、细胞分化示意图(实线为促进 虚线为抑制),1.T淋巴细胞(T细胞)来源与定居-来源于骨髓淋巴样干C,在胸腺分化成熟后,即离开 胸腺经血定居于外周淋巴器官(T细胞占淋巴总数的 65-85%;在外周血占60-70%;在脾占30-50%)。胸腺 髓质中成熟的T细胞CD抗原分化为二种,CD4+CD8-及CD4-CD8+。表面标志-即其膜分子,是T细胞识别抗原、与其它免疫细胞相 互作用,接受信号剌激并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亦是鉴别和分离T细胞的重要依据。在诸多表面标志 中,T细胞抗原受体(TCR)/CD3/CD2等抗原分子是 外周血成熟T细胞各亚群的共有标志。,2.B淋巴细胞(B 细胞)来源与定居-源

11、于骨髓的淋巴样前体细胞。成熟的B细胞定居于 淋巴结皮质浅层(的淋巴小结)和 脾脏红/白髓的淋 巴小结内。在外周血,B细胞约占淋巴总数的10-15%。B 细胞是体内产生抗体的细胞,主要执行体液免疫,也具有抗原呈递功能。表面标志 包括B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表面抗原。前者含细胞抗 原受体(BCR)/细胞因子受体(IL-)/补体受(CR)/Fc受 体/丝裂源受体等;后者含MHC/CD 抗原等。3.自然杀伤细胞(NK,Natural Kill Cell)又称大颗粒淋巴细胞。无须抗原预先致敏即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病毒或细菌感染的细胞/机体某些正常 细胞。来源及分布-NK由骨髓中的共同淋巴样祖细胞分化而 来

12、/主要布于脾脏(占脾C总数的3-4%)和 外周血(占淋马虎细胞总数的5-7%),在淋巴结和其它组织内 也有少量NK存在。NK的膜分子及其作用 NK的免疫生物学作用主要由膜分子介导。膜分子包 括三大类,即:杀伤细胞活化受体(KAR)/抑制受体(KIR)/CD3 CD16 CD56等标志性膜分子。NK的生物学作用 细胞毒作用 自然杀伤是指KAR介导的无须抗原剌 激的细胞毒作用。,细胞免疫调节作用:活化巨噬细胞,促进吞噬作用/促进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形成IgG类型抗体/诱导T 细胞分化。4.抗原呈递细胞(APC)是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 抗原递呈给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可分为专职和 非专职AP

13、C二类,前者包括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树 突状细胞(DC)、B细胞等;后者包括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上皮细胞等。APC生物学功能 抗原递呈功能 DC通过吞饮作用/受体介导的内吞 作用/吞噬作用/表面捕获作用等摄取抗原(图9-8)。辅佐作用 DC对T/B细胞的发育、成熟、活化、增 殖、分化均产生重要的影响。,图9-8 DC摄取抗原的主要形式,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包括骨髓中的前单核细胞、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以 及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是体内具有最活跃生物学功 能的细胞类型之一。来源和分布 由骨髓造血干C衍生而来-在血液中存留 数小时至数日穿越血管内皮全身各组织器官(发 育成熟)主要生物学作用 吞噬消化

14、作用-杀伤肿瘤细胞-加工和递呈抗原-调节免疫应答-介导炎症反应-,三、免疫分子 1.细胞因子 由多种细胞(尤其免疫细胞)产生、具有广泛生物 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其在免疫细胞分化/发育/免疫 调节/炎症反应/造血功能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 多种生理/病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细胞因子来源、分布与种类 多种免疫细胞(如T/B/单核/巨噬/NK细胞等)、非免疫细胞(血管内皮/表皮/成纤维细胞等)、某些肿 瘤细胞 均可产生细胞因子。多数细胞因子是以可溶性蛋白形式分布于组织 间质和体液中;某些细胞因子(如TNF)可以跨膜分子 形式表达于产生细胞的表面。,至今已发现200多种细胞因子,种类繁多:白细胞介素(

15、IL)由白C产生,又在白C间作用 已发现IL1IL29 干扰素(IFN)-具有干扰病死复制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TNF)体内外均可直接杀伤肿瘤C 集落剌激因子(CSF)-是一组在体内外均可选择性 剌激造血组细胞增殖、分化并形成某一谱系 细胞集落的剌激因子 生长因子(GF)-是一类可介导不同类型细胞生长和 分化的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 是一类对不同靶C具有趋化效应的细胞 因子家族(已发现50余个成员)细胞因子作用的共同特点:,作用的多样性-作用的高效性-作用的局部性(图9-9)-作用的短暂性-作用的复杂性-交叉(重叠)性/双向性/网络性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参与细胞的分化和发育-参与免疫应答和免疫调

16、节-介导天然免疫和炎症反应-决定免疫就答类型-其它-2.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白细胞分化抗原 是不同谱系白细胞在正常分化/成熟的,图9-9 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不同阶段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志。种类繁多 分布广泛。迄今为止,人的CD分子序号已 从 CD1CD247(图9-10,11):参与细胞识别与信号转导的CD-参与提供免疫细胞活化共剌激信号的CD-参与免疫效应的CD-粘附分子 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 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分子,多为跨膜糖蛋白。作用广泛:参与炎症反应-参与免疫细胞识别与活化-参与淋巴细胞归巢-参与细胞迁移/凋亡的调节(图9-13)-,图9-

17、10CD3分子结构,图9-11 CD4分子结构,图9-12 CD8分子结构,3.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即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 群,定位于某对染色体的特定区域,呈高度多态性。人类HLA复合体(图9-14)即人类MHC 位于第六号染色体短臂 MHC分子功能:参与加工与呈递抗原-参与T细胞限制性识别 参与T细胞在胸腺的发育 诱导同种移植排斥反应 参与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4.HLA与医学实践 NLA与同种器官移植 同种异体器官移植的成败取 决于供-受体间HLA型别的差异(组织相容度)。故术,必须进行HLA配型!HLA与疾病关联 已发现50我种疾病与HLA关联(如 90%强直

18、性脊柱炎患者携带有HLA-B27,而正常人 群只9%)HLA表达异常与疾病发生 恶性肿瘤 HLA-I类分子 表达,CD8+T细胞MHC限制性识别障碍,肿瘤逃避 免疫监视,肿瘤发生。HLA与亲子鉴定和法医学,图9-14 人类HLA基因结构图,第三节 抗原 抗体与补体一、抗原 指可被T、B 淋巴细胞识别,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的物质。抗原具有二个重要特征:免疫原性(能剌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C的能 力;是判断一种物质是为抗原的关键)抗原性(能与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 异性结合的能力)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 免疫原性主要取决于物质本身 的性质及其与机体的相互作用: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分子量(10

19、KD)/结构/表面 抗原决定基等,抗原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宿主方面因素-年龄 性别 遗传因素等 进入机体的途径 剌激机体产生应答的强度依次 为:皮内皮下肌肉腹腔静脉 佐剂的作用 与抗原同时使用,增强机体的免疫应 答(如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脂多糖等)2.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人群中对同一抗原可有高、中、低不同程度的应 答;宿主年龄 性别 健康状况对免疫应答亦有影响-特异性指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应答及与应答产物发生 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称为表位(亦称抗原决定基),-交叉抗原与交叉反应 某些特定抗原不仅可与其诱 生的抗体/致敏淋巴C结合或相互作用,还可与其它 抗原诱生的

20、抗体/致敏淋巴C结合或相互作用,这种 抗原称交叉抗原;其与其与抗原诱生的抗体/致敏淋 巴C结合或相互作用,称交叉反应。3.抗原的种类 依抗原诱生抗体时对T细胞的依赖性 胸腺依赖性抗原(TD抗原,T细胞依赖抗原)-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抗原,T细胞非依赖抗原)-根据与机体的亲缘关系 异种抗原-病原微生物(下图)及其产物/植物蛋白等 同种异型抗原-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所具有的特异性抗原(如RBC的ABO、Rh/HLA 等),自身抗原-异嗜性抗原 与种属无关,存在于动植物和人之间的 抗原(如A溶血性链球菌与人肾小球基底膜和心肌具有共同 抗原,链球菌感染诱生的抗体与肾/心组织产生交叉反应肾 炎/心肌炎)依

21、抗原是否由抗原呈递细胞所合成分为:外源性抗原-不由抗原呈递细胞所合成(如被抗原呈 递C吞噬的B./V.等)内源性抗原-由抗原递呈C在其胞内合成的抗原(如 V.感染C合成的病毒蛋白/肿瘤C合成 的肿瘤抗原等)4.其它非特异性免疫剌激剂(略)佐剂-/超抗原-/丝裂原-,二、免疫球蛋白 抗体(Ab)是B细胞接受抗原剌激后增殖分化为浆C所 产生的糖蛋白,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免疫球蛋白(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 的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存在于血和组织液中,发 挥各种免疫功能)和 膜型(构成B细胞的表面抗原受 体)。1.Ig 的分子结构 基本结构是一“r”字型的四肽链结构,由二条完

22、全相同的重链(H链)和二条完全相同的轻 链(L链)以二硫键连接而成。2.Ig 的生物学特性 Ig 的主要功能 Ig V区的功能 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Ig C区的功能 激活补体/调理吞噬作用/增强NK细 胞和触发吞噬C对靶C的杀伤/作用(ADCC效应)/介 导I型超敏反应/穿过胎盘与呼吸道 消化道粘膜。各类Ig的特性和功能:IgC-血清和胞外液的主要成分,占血清Ig总量的80%;是机体抗感染的主力军。IgM-占血清Ig总量的5-10%;是机体抗感染的先头部队。IgA-占血清Ig总量的10-15%;在局部感染中(呼吸 消化道)发挥重要作用。IgD-血清浓度低 约30ug/ml;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

23、标志 IgE-血清中含量最低,约0.3 ug/ml;促肥大C/嗜碱粒C释放活性物质超敏反应,三、补体系统 指存在于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 性的蛋白质(包括30多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这些成分是抗体发挥溶菌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故称 为补体(系统)/补体既是机体天然免疫的重要成分,又是抗体发挥免疫效应的主要机制之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按生物学功能分为三类:补体固有成分 补体调节蛋白 补体受本体 补体的命名 参与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固有成分,按 发现的先先后分别命名为C1、C2、C9 补体系统的激活,血中未活化的补体无生物学功能,只有在某些活化物/或特定的固相表面上,补体各成分才依次

24、被激活。激 活途径有三条:经典激活途径-从C1q-C1r2-C1s2开始,主要激 活物为抗原-抗体复合物 旁路激活途径-从C3开始,不依赖于抗体 凝集素激活途径(MBL)-始于炎症期产生的蛋白 与病原体结合之后,不依赖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 成,而通过甘露聚糖结合凝聚素(MBL)糖基识别 补体系统的调节 活化过程存在精密的调控机制。主要有:控制补体 活化的启动/补体活性片段的自发衰变/多种补体调 节蛋白-酶促反应的控制等,补体功能及生物学意义:细胞毒及溶菌/溶病毒作用-补体激活产生MAC溶 解RBC/血小板/有核细胞;参与宿主抗菌(G-)抗病毒(如HIV)防御机制。调理吞噬作用-通过与吞噬C表面

25、结构结合而促进其 吞噬作用(机体抵抗全身性细菌和真菌感染的主要机 制之一)。免疫粘附作用-抗原-抗体复合物活化补体产生 C3b与CR1阳性RBC/血小板粘附 将抗原-抗体复 合物转移至肝、脾巨噬C清除。炎症介质作用-C3a/C5a与肥大C/嗜碱粒C表面受 体结合触发靶C脱颗粒/释放组胺等介质介导局部 炎症反应。,第四节 免疫应答与免疫耐受性一、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1.T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包括3个阶段,即抗原识别/(T细胞的)活化/(T细 胞介导的)效应阶段 抗原识别阶段-抗原的加工处理(抗原递呈)+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抗原递呈细胞(APC)将抗原(免疫源性)多肽(以抗原-MHC形式)表达于

26、APC表面 T 细胞识别(与T表面配体结合)激活T免疫应答,(T细胞的)活化阶段(图9-19,20 P352)前体T细胞(体内非活化)(分化)(抗原激活+CD4+Th细胞辅助)效应T细胞 T细胞的活化信号与信号转导(P350,图9-17,18):在诱导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成效应性T细胞过程中,需要 来自胞外的二个信号剌激,即淋巴C活化的双信号作用。第一 激活信号来自抗原肽-MHC复合物与TCR的特异性结合。CD3是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可将胞外剌激信号胞内 转录活化核内活化相关基因,此过程称为信号转导。(T细胞介导的)效应阶段(图9-19,20 P352)T细胞作为免疫效应C主要行使二个功能:

27、介导 DTH反应+直接杀伤靶C,细胞免疫分别由CD8+T细胞 和 CD4+T细胞介导:CD4+T细胞作用 即Th细胞活化巨噬C清除C内 感染的病原体等抗原异物。CD8+T细胞作用 又称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特异性直接(连续)杀伤靶细胞。2.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指B细胞在抗原剌激下活化-增殖-分化为浆C合成并 分泌抗体,并由抗体执行体液免疫应答的过程。(I)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包括三个阶段,即B细胞对TD-Ag的特异性识别/B细 胞活化、增殖和分化/抗体的效应 B细胞对TD-Ag的特异性识别-B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抗体的效应-体液免疫效应由浆C合成-分泌的抗体来发挥,但 抗体本身只

28、具有识别靶抗原的作用,并无直接杀伤或 排斥靶抗原的作用。体液免疫的最终效应必须在其它 免疫C或分子协同作用下才能完成。抗体作用:在机体抗感染机制中,抗体主要参与 清除C外微生物,防止C内感染的扩散。抗体作用机制包括:中和作用/调理作用/激活补 体/ADCC作用。抗体参与免疫反应的三种方式:针对病毒和胞内细菌的感染-中和作用:抗体与 病原体/毒素结合阻止病原体/毒素与靶C的结合;调理作用:抗体与病原体抗体Fc段-吞噬细胞Fc,段结合将病原体带至吞噬C表面吞噬 抗体与病原体表面结合激活补体形成抗原-抗体-补体复合物其中的补体-吞噬C表面的相应补体 受体结合吞噬C吞噬(II)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初次

29、免疫应答 机体初次接受抗原剌激-产生抗体经 历4个阶段:潜伏期-不能检出抗体 对数期-抗体水平呈对数 平台期-抗体水平相对稳定 下降期-由于抗体被降解/或与抗原结合被清除,抗体水平 初次免疫应答主要产生IgM,后期产生IgG,再次免疫应答 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剌激,机体可发生再次免疫应答。相比初次应答,其特点是:潜伏期短-抗体浓度增长快-到达平台期快,平台高,持续时间长 下降期持久 因长时间合成抗体 少量抗原即可诱发再次反应-产生的抗体主要为IgG 抗体亲和力高,且较均一-再次应答的能力可持续数月或数年!二、免疫应答的调节 机体免疫系统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多层面、多系,的免疫调节机制,以控制免

30、疫应答的质和量。1.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 抗原的免疫调节作用-抗原剌激是免疫应答的关键因 素,抗原的质和量可直接影响免疫应答的发生/发展。抗体的免疫调节作用-抗体可封闭抗原表位,从而抑 制B细胞应答;抗体量的增加可加速抗原的清除,既 降低了抗原浓度,又抑制B细胞应答。补体的免疫调节作用-不同的补体成分可抑制或促进 免疫应答。2.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 APC的免疫调节作用-APC的摄取-处理和递呈抗原是 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前提/APC表达MHC分子和共 剌激分子是参与抗原呈递的关键分子。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可发挥正、负调节作用。,B细胞经二条途径参与免疫调节-作为抗原递呈C,在 启动-识别阶段参

31、与调节/在抗原剌激下分泌特异性 抗体参与调节。NK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可抑制B细胞分化和产生抗 体;可杀伤LPS激活的B细胞;可通过释放IL-2/干扰 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增强T细胞功能增强免疫应 答。3.整体水平的免疫调节 N-内分泌系统的调节-通过N纤维-N递质-激素调节 免疫系统功能。免疫系统对N-内分泌的调节-免疫系统+抗原细胞 因子(如IL-1,2,6/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调控 N-内分泌功能(如IL-2Ach抑制等)。,三、免疫耐受性 免疫耐受的概念和特征-指免疫系统接触某抗原后表现出特异性免疫无应答 或低应答。分天然形成(如对自身组织抗原)/和后天 获得(如注射某种抗原后诱导的

32、免疫耐受)二种。免疫耐受的诱导条件-抗原因素 抗原性质/剂量/接种途径/剌激持续时 间/其它因素等 机体因素 免疫系统成熟程度/动物种属与品系/机体生理状态等 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中枢免疫耐受(克隆清除/克隆流产)-外周免疫耐受(克隆失能)-,免疫耐受与临床 免疫耐受与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密切相关:生理性的免疫耐受:对自身组织抗原不应答不发生 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性的免疫耐受:对感染的病原体/肿瘤细胞抗原不 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不执行免疫防卫功能疾病 发展迁延;临床某些治疗中,希望建立免疫耐受,以达到治疗目的:如同种/异种器官移植,如能使受体对供体器官组织 不应答,则移植物可长其存活;免疫

33、耐受的打破 将导致不同的临床后果:(抗肿瘤/抗感染/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勇攀医学高峰,为人类健康造福!-,第五节 超敏反应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超敏反应(过敏反应,变态反应)概念:指已致敏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生 理功能紊乱和/或组织损伤。过程:致敏阶段+发敏阶段 致敏阶段 变应原(抗原)初次剌激过敏状态 发敏阶段 同一变应原(抗原)再次剌激超敏状 态(功能紊乱/组织损伤)机制:机体对变应原(抗原)产生异常/病理性的特异 性免疫应答 分4型:I型(速发型)/II型(细胞毒型)/III型(免疫复 合物型)/IV型(迟发型),I 型超敏反应 主要由IgE抗体介导,肥大C 和 嗜碱粒C是关

34、键效应C,其释放的生物学活性介质是引起症状的重要分子基础 特点:发作快-消退快(速发型超敏反应)引起功能紊乱,但无严重组织细胞损害 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明显 发生机制:致敏阶段-变应原(吸入性变应原-花粉/粉尘/皮毛等 食物变应原-奶/蛋/虾/添加剂等 药物-青霉素/磺胺/普鲁卡因等)B细胞(分化增殖)浆C(形成)IgE类抗体(变应素),肥大C/嗜碱粒C致敏(致敏C)发敏阶段(图9-29):(相同抗原再次剌激)活化/脱颗粒(致敏C胞内颗粒内容物胞外)释放活性介质(组胺/激肽原酶/前列腺素/白 三烯/血小扳活化因子等)生物学效应(Cap.扩张,通透性/平滑肌收缩/粘膜腺分泌/局部炎症等)临床常见疾

35、病:过敏性休克-药物过敏性休克/血清过敏性休克,图9-29 变应原与 IgE受体交联,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哮喘等 消化道过敏反应-异种蛋白食物过敏等 皮肤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水肿等 防治原则:查明变应原-避免与之接触 皮试(+)者忌用相应药物/必须用药者可行脱敏疗法 针对发生机制,切断/干扰中间环节-终止/减轻症状 特异性脱敏疗法:少量-重复多次注射脱敏 药物防治:肾上腺素/苯海拉明/皮质激素等2.II型超敏反应(细胞溶解型/细胞毒型变态反应)特点:发作较快/抗体(IgM 或 IgG)直接与靶C表面抗原 结合,在补体/吞噬C/NK细胞参与下,导致靶C溶解。,发生机制:抗原(同种异型抗原-如

36、ABO血型抗原/HLA抗原等 异嗜性抗原-如溶血性链球菌的某些组分等 自身抗原-如组织感染/损伤后产生抗原改变 外来抗原或半抗原)诱导机体产生抗体 介导靶C破坏机制(激活补体溶解细胞 促进吞噬细胞吞噬 ADDC作用杀伤靶C)临床常见疾病:输血反应-ABO血型不符的输血RBC大量破坏 新生儿溶血症-母-胎Rh血型不符/母-胎ABO血型不符 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抗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风湿性心肌炎 肺-肾综合症(goodpasture综合症)-,3.III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血管炎型变态反应)抗原-相应抗体结合,免疫复合物(IC)沉积于全身/局部血管基底膜 炎性病理改变(激活补体过敏毒素血管渗

37、透性 吸引白细胞浸润/集聚 活化血小板释放血管活必胺类物质血管渗透性)常见疾病:局部免疫复合物病Arthurs反应/人类局部ICD 全身免疫复合物病 血清病/急性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 肾炎/风湿热与类风湿关节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 性红斑狼疮(SLE)等,4.IV型超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由致敏的淋巴C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所致/发生迟缓(18-24hrs发病48-72hrs高峰)发生机制:抗原致敏(抗原T细胞活化/增殖致敏淋巴C)介导DTH(CTL介导细胞毒作用靶C溶解/凋亡 TDTH 介导的炎症损伤)临床常见疾病:传染性变态反应-如肺TB对结核杆菌产生DTH干 酪性坏死/肺空洞 接触性

38、皮炎-油漆/染料/化妆品等 DTH参与的其它疾病-变态反应脊髓炎/甲状腺炎等,二、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 1.基本概念 自身免疫-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产生自 身抗体或自身反应性C的现象。(大多数自身抗体效价较低,不足以引起自身组织损 伤,但可协助清除衰老蜕变的自身成分,故称为“生 理性自身抗体”)。自身免疫病(AID)(若自身耐受破坏,免疫应答的质/量异常),则自身 抗体/自身免疫性淋巴C攻击/破坏自身组织C病 理改变/临床症状。(所有AID患者均存在针对自身抗原的自身抗体/自,免疫性淋巴C)自身免疫病分类(-针对靶抗原):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如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 性硬

39、化症/慢性甲状腺炎等 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多器官组织受损)关节炎 等 自身免疫病(40多种)特征:多数病因不明 女性高易感 有遗传倾向 可检出高效价自身抗体/自身反就性T细胞-重叠性-多种自身免疫病同时出现/反复发作 慢性迁 延/对外源性抗原免疫应答2.自身免疫病的致病因素及机制:环境因素-感染/创伤/药物/物理/化学物质 等,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异常-个体自身免疫相关的遗传因素-3.自身免疫病防治原则:对症疗法-抗炎疗法-皮质激素/水扬酸制剂/前列腺素等 替代疗法-胰鸟素/甲状腺素/输血等 胸腺切除/血浆置换 尤对重症肌无力 非特异性免疫抑制治疗-抑制C代替药物-

40、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 免疫抑制剂-环胞酶素A 等 T细胞疫苗/多肽等,第六节 免疫学在医学中的应用一、免疫学诊断 用免疫学方法确定疾病相关因子/监测疾病过程/判断疗效-预后/检测机体免疫功能状态。1.疾病相关因子的检测 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检测病原体及其抗原成分-如检测HBV表面抗原和e抗 原/痢疾杆菌 脑膜炎双球菌 肺炎双球菌抗原组成分等 肿瘤抗原的定性 分型 定量 定位-如检测癌胚抗原诊断 消化道肿瘤/检测甲胎蛋白诊断原发性肝癌等 HLA分型-用于器官移植的组织配型等 RBC血型抗原-(输血前的)配血交叉试验等,用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病原特异性抗体-如检测抗HIV抗体诊断AIDS/抗

41、 伤寒杆菌抗体(肥达氏反应)诊断伤寒等 变应原抗体-确定引起超敏反应的变应原 自身抗体-细胞毒抗体-用于交叉组织配型(供体淋巴C+受体淋巴 C+补体若死亡C一定比例:表明受体存在针对供 体的C毒抗体排斥反应,配型不和!)2.免疫功能测定 体液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IgG/IgA/Igm)-B细胞数量与功能-细胞免功能:T细胞总数与亚群-,T细胞功能-非特异性增殖反应-对特异性抗原的T细胞增殖反应(OT皮试)-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试验(CTL杀伤靶C功能)-测定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3.其它:细胞因子(IL-2 TNF IL-6 粘附因子等)-补体/NK活性/巨噬C及其产物/中性粒C吞噬 活性等-

42、二、免疫学的治疗 1.特异性免疫治疗:主动免疫/被动免疫 主动免疫治疗 向体内输入抗原性物质(如疫苗)机 体产生免疫应答物质免疫效应:肿瘤(细胞)疫苗-,治疗V.性疾病疫苗 如HIV(AIDS)/HBV 疫苗 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疫苗(诱导免疫耐受)如髓磷 脂碱性蛋白(MSP)多发性硬化症;II型胶原类风湿性关节炎被动免疫治疗 输入抗体/激活的淋巴C直接清除致 病抗原/杀伤抗原特异性靶C。输入抗体-如破伤风抗毒素/CD3 CD4 CD25急性 移植排斥反应 输入激活的淋巴C(多用于肿瘤治疗)-如肿瘤浸 润的淋巴C/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C(LAK细 胞)等 2.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免疫增强剂-微生物及

43、其产物(卡介苗等)/植物多糖(云芝 多糖 香菇多糖等)/中草药(人参 黄芪 枸杞 剌五加等)/细胞因子(IFN IL-2 IL-12等)/化学药物(左旋咪唑),免疫抑制剂-化学药物(环磷酰胺)/皮质激素/抗生素等3.免疫重建/免疫替代疗法 输入人造血干C重建免疫系统;输入免疫性物质(如免疫球蛋白)暂时维持免疫功能三、免疫预防 人工免疫制剂称生物制品,主要包括灭活(死)疫苗/减 毒活疫苗/类毒素/抗素素/人免疫球蛋白等。1.人工主动免疫制剂:灭活(死)疫苗-用理化方法将人工培养的微生物杀死/灭 活,如百日咳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苗等 减毒活疫苗 用减毒或无活力的活病原微生物制成,如脊髓 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素毒;或直接分离得到的 无致病力毒株,如牛痘病毒/牛结核杆菌(卡介苗)等 类毒素 如白喉外毒素/破伤风外毒素等,2.人工被动免疫制剂:抗毒素(抗血清)-白喉杆菌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等 人免疫球蛋白制剂普通多价人免疫球蛋白(用于甲肝/麻 疹/脊髓灰质炎)/性异性高价人免疫球蛋白(用于乙肝/水痘等)3.计划免疫 根据传染病疫情+人群免疫状况 制定科学/长期/有计划的预防接种程序 儿童基础免疫程序:包括接种疫苗种类/初次免疫月龄/接 种次数/间隔时间等 成人特殊免疫程序:包括接种对象/疫苗种类/接种时间等四、新型疫苗的研制 合成疫苗/重组疫苗/独特型疫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