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 药理 3药物代谢动力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课件 药理 3药物代谢动力学.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It is a process in which the body deals with the drugs,including absorption,distribution,biotransformation,excre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rug blood concentration and time.第一节 体 内 过 程 定义(definition):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机体产生药效,然后再由机体排出,历经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四个基本过程,称为药物的体内过程。,一
2、体内过程分类 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biotransformation)and excretion。消除(elimination)=metabolism(transformation,biotransformation)+excretion;处置(disposition)=distribution+elimination;转运(transportation)=absorption+distribution+excretion;转化(transformation):药物发生化学结构 和性质上的变化,称之。其产物称为 代谢物(me
3、tabolite)。,二 药物的转运和转化(一)转运方式 1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1)特点:不需载体、不耗能、无饱和现象、无竞争性抑制、浓度差消失时转运保持在 动态稳定水平。(2)影响因素:药物方面(分子大小、脂溶性、极性);转运环境方面(转运面积、血 流、pH)。(3)类型:包括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和 滤过(filtration)。,(4)pH 和 pKa 对药物转运影响分析 弱酸:pH pKa=log(A/HA)或 pH pKa=log(离子型/非离子型)弱碱:pKa pH=log(BH+/B)或 pKa pH=log(离子型/非离子型)
4、pKa(解离指数):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解离常数的负对数值,即当药物解离50%时所在溶液的 pH 值就定为该药的 pKa。(5)结论 药物呈非离子型易转运;酸酸碱 碱,药物呈非离子型多,易转运。,药物所处的周围环境对转运的影响 弱酸性药 弱碱性药 酸性环境 解离度降低 解离度增加 易转运 难转运 碱性环境 解离度增加 解离度降低 难转运 易转运,2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少,eg.儿茶酚胺 重摄取,肾小管分泌系统。特点:低高、耗能、需载体、饱和限速、竞 争抑制和膜一侧的药物转运完毕后转运即停止。(二)存在形式 1 游离型(free form)(1)药物发挥药理活性的形式;
5、(2)原形药物及一些药物的代谢物都有此形式;,2 结合型(binding form):(1)此型药物不能被转运,并失去药理活性,是 药物储存的形式;(2)原形药物及一些药物的代谢物都有此形式;(3)在体内与药物或代谢物结合的物质大多数是 蛋白质(eg.血浆白蛋白、球蛋白和酸性糖 蛋白等),少数是非蛋白物质(eg.脂肪、无 机物等);(4)结合是疏松而可逆的,使药物的 free form 和 binding form 保持动态平衡,也有个别药物的 结合是牢固而不可逆的,eg.四环素与钙(骨、新生儿牙中的)结合则终生存在。,三 药物的体内过程(一)吸收(absorption)1 absorptio
6、n:A process,in which drug enters the blood stream from the sites of administration.除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iv)和静 脉滴注(intravenous infusion)外,其它给药途径 都存在 absorption 过程。多数药物通过 passive transport 吸收。2 影响因素(1)影响被动转运的因素;(2)给药途径:A 腹腔注射(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ip):吸收最快;,B 吸入(inhalation)C 舌下含服(sublingual
7、)D 直肠给药(per rectum)E 肌内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im)F 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sc)G 口服(per os,po)H 经皮给药(transdermal):吸收最慢。3 评价参数(1)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某些药 物口服后在进入体循环之前首先在胃肠道、肠粘 膜细胞和肝脏被灭活、代谢一部分,导致进入体 循环的实际药量减少的现象。,(2)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指血管 外给药后,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循环的量和速度;(3)峰浓度(peak concent
8、ration,Cmax)、峰时间(peak time,Tmax):(二)分布(distribution)1 distribution:A process,through which the drug enters various organs or tissues of body system from the blood circulation.2 药物分布的规律性:(1)再分布(redistribution)现象;(2)有明显的选择性,多数呈不均匀分布;,(3)给药一段时间后,血液 组织器官,此时 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水平可间接反映靶器官的药 物浓度水平;靶器官的药物浓度水平决定药效 强弱。3
9、 影响体内药物分布的特殊屏障(1)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2)胎盘屏障(placental barrier)(3)血眼屏障(blood eye barrier)4 评价参数:表观分布容积(Vd),三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rion)1 biotransformarion:A process,in which drugs undergo chemical changes in the body.2 步骤(1)一相:包括氧化(oxidation)、还原(reduction)、水 解(hydrolysis)(2)二相:结合(conjugation)3 肝药酶
10、特点:(1)专一性低;(2)活性有限;(3)个体差 异大(变异性较大);(4)易受药物的诱导和 抑制。,4 肝药酶诱导剂和抑制剂:酶诱导剂(enzyme inducer):能够增强酶的 活性的药物;长期用药后,可加快药物(包括自 身)的代谢和排泄速度,使药物效应减弱。酶抑制剂(enzyme inhibitor):能够减弱酶的 活性的药物;长期用药后,可降低药物(包括 自身)的代谢和排泄速度,使药物效应增强。,四 排泄(excretion)1 excretion:A process,through which the drugs and their metabolites are excrete
11、d from the body.2 排泄的共同规律:(1)大多数属于被动转 运;(2)浓度高,具有双重效应;(3)排泄 器官功能不良时可影响排泄速率。3 排泄器官(1)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其排泄方式为:肾 小球滤过、肾小管主动分泌和肾小管被动重吸收。肾脏排泄药物时主要受血浆蛋白结合率和肾血 流量的影响。此外,酸化或碱化尿液可促进某些 药物的排泄。,(2)胆汁: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 circulation,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药物在小肠、肝、胆汁间的循环。(3)肠道:经肠道排泄的药物来源于三部分 A:po后肠道中未吸收部分;B:随胆汁排泄
12、到肠道部分;C:由肠粘膜分泌排入肠道部分。(4)乳汁: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nursing mothers when they take some drugs with weak base because the drugs are much easily excreted from milk.(5)其它:肺、汗液、唾液等。4 评价参数:血浆清除率(CL),第二节 速 率 过 程 一 药物浓度-时间曲线(药-时曲线)1 浓度-时间曲线(concentration-time curve,C-T)2 C-T 曲线图:以药物浓度(或对数浓度)为 纵轴,以时间为横轴绘制曲线
13、图。3 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由 坐标轴和曲线围成的面积,表示一段时间内吸收 到血中的药物相对累积量。AUC 与吸收入体循环 的药量成比例。,二 速率类型 药物消除动力学的基本公式:dC/dt=-Ke.Cn 1 一级速率或一级消除动力学(first-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单位时间内体内药物浓度 按恒定比例(百分比)消除,也称定比消除;当体内药量低于机体转运能力时发生。在一室模型:t1/2=0.693/Ke;在二室模型:t1/2=0.693/;一级消除动力学特点:(1)log C t(半对数坐标系),呈直线关系;(2)t
14、1/2为恒定值,与血药浓度无关;(3)药物恒比消除;,(4)一次给药后经5个t1/2,体内药物基本消除干净;(5)如间隔固定时间(恒时)、固定量(恒量)给药,经5个t1/2,可达到 Css(稳态血药浓度);此 时,给药速度=消除速度。每隔1个t1/2 给药,Cmax是 Cmin 的 2 倍;(6)多次给药,增加剂量浓度增加,但不能缩 短到达Css的时间,也不能按比例增加药物 消除完毕的时间。2 零级速率或零级消除动力学(zero-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单位时间内体内药物按 恒定的量消除,也称恒量消除;当体内药量远 远大于机体的转运能力时发生。,t1/2=0.5
15、C0/K t1/2与浓度呈正比。特点:(1)C-t(时-量曲线)呈直线;(2)t1/2 不定,与浓度呈正比;(3)药物恒量消除,体内药量超过机体 最大消除能力;(4)AUC 与剂量不成比例,剂量增大,其面积可以超比例地增大。当药物浓度降低到 一定程度时一级动力学消除。3 米-曼氏(Michaelis-Menten)速率:极少数药 物(如苯妥英、水杨酸、乙醇等)在体内可表现 为混合消除动力学;即小剂量时以一级速率消除,在大剂量时以零级速率消除。,这类药物消除,通常用米-曼氏方程式来描述。当体内消除能力远远高于药物浓度时,其一级 速率消除式为:Vmax/Km=Ke 当体内药量远远高于消除能力时,其
16、零级速率 消除式为:dC/dt=-Vmax 三 药动学模型 房室模型(compartment model)在房室模型中,房室数目的确定是以药物在体 内转运速率是否一致进行划分。,一室模型(one-compartment model):药物进 入机体后,瞬时在各部位达到平衡(血药浓度和 全身各组织器官浓度迅速达到平衡),均匀分布 后基本以同一速率消除。二室模型(two-compartment model):药物进 入体内后,先在血流量丰富的组织器官均匀分 布(中央室),然后一方面快速向外周组织分布(周边室),一方面缓慢排出体外。多数药物按 二室模型转运。其它模型: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等。,四 药动
17、学参数计算及意义(一)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评价吸 收的参数;公式为:F=(A/D)100%;1 绝对生物利用度 F=(血管外给等量药物 AUC/iv等量药物的AUC)100%;2 相对生物利用度 F=(等量受试药AUC/等量 标准药AUC)100%;(二)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指在药物完全均匀分布的假设前提下,体内全部药物按血中同样浓度溶解时所需的 体液总容积。是评价分布的参数。,公式为:表观分布容积=体内药物总量/血浆药 物浓度 或 Vd=F.D/C(三)半衰期(half life,t1/2):指血
18、浆中药物浓 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绝大多数药物在体内属 于一级速率变化。根据一级速率公式:dC/dt=-Ke C1 或 dC/dt=-Ke C 积分得:Ct=C0 e-Ke t 取常用对数得:log Ct=log C0(Ke/2.303)t 变换得:t=log(C0/Ct).(2.303/Ke),t1/2=log2.(2.303/Ke)=0.693/Ke 在一室模型:t1/2=0.693/Ke;在二室模型:t1/2=0.693/;根据零级速率公式:dC/dt=-K C0 或 dC/dt=-K 积分得:Ct=C0 K t 当Ct=C0/2时,t1/2=0.5 C0/K t1/2与浓度呈正比。(四
19、)清除率(clearance,CL):指机体消除器 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也就是单位 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除。CL以单位时间的容积(ml/min 或 L/h)表示;主 要评价排泄的参数。,五 多次用药(multiple-dose)稳态浓度(steady state concentration,Css):在多次给药过程中,血药浓度随给药次数的增加 而上升,最后达到的一个稳定值。此值实际上表 现了进入体内的药量与消除的药量达到动态平衡 时的状态。又称坪值(plateau)或靶浓度(target concentration)。1 达到 Css的时间仅决定于t1/2,与剂
20、量、给药 间隔以及给药途经无关。但剂量、给药间隔能影 响 Css的高低。剂量大,Css高,剂量小,Css低;给药次数增加能提高 Css,并使其波动减少。首次 给予负荷量,可加快达到 Css的时间。,2 当间隔1个t1/2 给药1次,经46个t1/2 后可达Css。3 当改变给药间隔,不改变每次剂量时,达到 Css 的时间不变,波动幅度及 Css改变,单位时间内 给药总量改变。4 当改变每次剂量,不改变给药间隔时,Css改变,达到Css的时间和波动幅度不变,波动范围改 变,单位时间内给药总量改变。5 如单位时间给药总量无改变,当每次剂量和给 药间隔都改变时,Css的值变化小,达到 Css的 时间
21、不变,波动幅度及范围改变。,6 如每隔1个t1/2 给药1次,为了迅速达到Css,可采用首次剂量加倍的方法。7 达到 Css后,改变滴注速度或剂量,需再经5 个t1/2才能达到新的 Css。8 恒速静脉滴注:达 Css,需经5个 t1/2,且 Css无 明显的峰、谷浓度;如要迅速达到 Css,可将 第一个 t1/2 内静脉滴注量的1.44倍在静脉滴注 开始时推注入静脉即可达到并维持 Css。9 po或分次注射给药时,在不影响达 Css情况 下,尽量缩短给药间隔时间,但在单位时间 内给药总量恒定,则使峰浓度(Cmax)与谷浓 度(Cmin)的差距减小。,第四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自学)一 耐受性(tolerance):指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 物的反应性下降;增加药物剂量可保持药效 不减,这种现象称之。二 耐药性(drug resistance):指病原体及肿瘤细胞 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这种现象称 之;也称抗药性。三 依赖性(dependence):指长期用药后,病人对 药物产生主观和客观上需要连续用药的现象。四 撤药症状(Withdrawal syndrome):指长期用药 后突然停药出现的症状,又称停药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