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小型联合收割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99015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30 大小:12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仓小型联合收割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太仓小型联合收割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太仓小型联合收割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太仓小型联合收割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太仓小型联合收割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仓小型联合收割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仓小型联合收割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太仓小型联合收割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x有限责任公司报告说明近年来,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优农惠农政策,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民收入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422元,比上年增长8.9%;201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363元,比上年增长8.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有利于农业机械的销量增长,同时有利于现有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3331.6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7376.0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13%;建设期利息561.0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8%;流动资金5

2、394.5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18%。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674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56887.14万元,净利润7665.07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6.10%,财务净现值5328.90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48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

3、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目录第一章 市场预测9一、 农机制造行业概况9二、 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现状9三、 行业概况11第二章 项目概况12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12二、 编制原则12三、 编制依据12四、 编制范围及内容13五、 项目建设背景14六、 结论分析16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8第三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21一、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21二、 行业发展前景23三、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25第四章 选址分析26一、 项目选址原则26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6三、 创新驱动发展32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33五、 产业发展方向35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7第五章 建筑工程说明39一、 项目工程

4、设计总体要求39二、 建设方案39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40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40第六章 产品规划方案42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42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42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42第七章 发展规划分析45一、 公司发展规划45二、 保障措施46第八章 运营模式48一、 公司经营宗旨48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48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49四、 财务会计制度52第九章 法人治理59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59二、 董事61三、 高级管理人员66四、 监事68第十章 劳动安全生产分析70一、 编制依据70二、 防范措施72三、 预期效果评价76第十一章 项目环境保护78一、 编制依据78

5、二、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79三、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82四、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83五、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83六、 营运期环境影响84七、 环境管理分析85八、 结论86九、 建议86第十二章 原材料及成品管理87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87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87第十三章 组织架构分析89一、 人力资源配置89劳动定员一览表89二、 员工技能培训89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91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91二、 建设投资估算92建设投资估算表94三、 建设期利息94建设期利息估算表94四、 流动资金95流动资金估算表96五、 总投资97总投资

6、及构成一览表97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98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98第十五章 经济效益100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100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00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00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0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04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04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6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07五、 偿债能力分析107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09六、 经济评价结论109第十六章 项目招标方案110一、 项目招标依据110二、 项目招标范围110三、 招标要求110四、 招标组织方式112五、 招标信息发布116第十七章 项目总结117第十八章 补充表格118营业收

7、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8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19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20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23建设投资估算表123建设投资估算表124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24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25流动资金估算表126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27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28第一章 市场预测一、 农机制造行业概况农业机械涉及面广泛,是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生产应用过程中动力机械和作业机械的总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农村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农村的内需市场呈现出不断扩大之势;我国政府出台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如农

8、机购置补贴等,使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呈现出持续向上的走向。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对农业机械的需求及其保有率也随之加快,农业机械行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势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推进,农业机械的生产方式发生了积极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在加快,农业机械行业空前繁荣。二、 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现状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与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进程紧密相关,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在1949年至1977年的创建起步阶段,我国农机行业主要是满足拖拉机站、国营农场具体耕作的需要,产品以大型化为主;在1978年至1995年的体制转换阶段,由于家庭联产承

9、包责任制的实行以及集体农机站的逐步解散,农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我国农机行业开始第一轮大规模产品结构调整,重点生产适合当时农业生产的手扶拖拉机等小型农业机械;在1996年至2003年的市场导向阶段,随着跨区作业的兴起,我国农机行业开始第二轮产品结构调整,小型农机具的增幅放缓,高效率的大中型农机具开始恢复性增长,联合收割机异军突起,一度成为农机行业发展的支柱产业;我国从2004年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之后,2005年提出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之后2年连续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机型和范围,2008年将农机具购置补贴覆盖到所有农业县,到2012年推行农机以旧换新试点。国家对农机的政

10、策支持不仅连续,而且力度也不断加大,促进了农机行业又快又好地发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之下,我国农机装备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从2009年8.75亿千瓦增长至2016年的9.73亿千瓦,累计增幅11.20%,其中2009年至2015年实现了不间断的持续增长,而2016年则出现了下跌,跌幅高达12.96%。据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2016年我国农机工业增加值增速为7.7%,比上年下降0.7%,增速下滑明显。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4516.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8%,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4000亿元的发展目标,比“十一五”末增长73.

11、55%,农机工业主要指标总量已经位于世界前列。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5.24亿元,比上年增加了3.51亿元,增幅仅为1.39%,比全国机械行业利润增速低4.15个百分点。农机工业2016年收入和利润增速均呈现乏力态势,这是因为2016年有些地区农机市场表现低迷,需求不盛;个别农机企业由于管理不善,资金链断裂,无法继续经营,行业在结构调整中遇到了新的问题。但是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大势所趋,只有依靠机械化才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国际竞争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强力推进势必将为农机工业持续稳步发展提供机遇和支撑。三、 行业概况农业机械涉及面广泛,是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生产

12、应用过程中动力机械和作业机械的总称。我国农业机械工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拖拉机制造业、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械制造业、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业、畜牧机械制造业、饲料生产专用设备制造业、渔业机械制造业、营林及木材采伐机械制造业、水资源专用机械制造业、农林牧渔机械配件制造业、其他农林牧渔业制造及修理业、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农业园林及金属工具制造业12个子行业,能生产16大类、104个小类、3200多种产品的完整工业体系,使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的巨大变化,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二章 项目概况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太仓小型联合收割

13、机项目(二)项目投资人xxx有限责任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二、 编制原则1、立足于本地区产业发展的客观条件,以集约化、产业化、科技化为手段,组织生产建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目标。2、因地制宜、统筹安排、节省投资、加快进度。三、 编制依据1、一般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3、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四、 编制范围及内容投资必要性:主要根据市场调查及分析预测的结果,以及有关的产业政策等因素,论证项目投资建设的必要性;技术的可行性:主要从事项目实施的技

14、术角度,合理设计技术方案,并进行比选和评价;财务可行性:主要从项目及投资者的角度,设计合理财务方案,从企业理财的角度进行资本预算,评价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进行投资决策,并从融资主体的角度评价股东投资收益、现金流量计划及债务清偿能力;组织可行性:制定合理的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设计合理组织机构、选择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制定合适的培训计划等,保证项目顺利执行;经济可行性:主要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衡量项目的价值,评价项目在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有效配置经济资源、增加供应、创造就业、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效益;风险因素及对策:主要是对项目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组织风险、

15、法律风险、经济及社会风险等因素进行评价,制定规避风险的对策,为项目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五、 项目建设背景由于农业收获机械产品具有的结构复杂,技术多样、可靠性要求高以及作业范围广泛的特性,其他机械制造企业或生产其他产品的农机制造企业如要进入收获机械行业,往往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例如,需投入较多的资金进行产品的开发和持续改进,需投入较多的装备来保证产品质量,需投入资金建立广泛的经销和售后服务网点以保证遍布全国的农业生产需要以及跨区作业需要等。因此,资金壁垒是行业新进入者必须面对的困难之一。构建高质量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优化提升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物贸总部经

16、济三个千亿级产业,培育壮大生物医药、航空两个五百亿级产业,构建“11155”产业矩阵。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动产业智能化转型、数字化赋能,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增强经济内生动力,提升产业能级,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一)建设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壮大主导产业能级。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主导产业,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培育生物医药、航空等先导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高精密数控机床、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装备、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形成富有竞争力的高端装备产业集群。依托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苏州研究院等创新载体,大力发展特种无机非

17、金属材料、特种纤维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创新建设生物医药载体平台,承接上海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创新成果,培育长三角特色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强化与上海大飞机产业对接协作,全面建设航空产业“一中心三基地”,全力打造航空产业地标,不断提升太仓航空产业的标识度。(二)培育优势集聚的现代服务业高地大力发展物贸总部经济。壮大物贸总部经济,“十四五”期间,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加快港口航运物流运营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知名品牌物贸结算中心、楼宇经济创新创业中心建设,大力发展国际物流、跨境电商,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长三角具有影响力的临江现代物贸基地。坚持招大引

18、强与本土培育相结合,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央企地区总部、500强民企区域总部,鼓励龙头企业第二总部、行业组织总部入驻,培育供应链管理、研发设计、商务服务特色总部,形成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营销中心等功能总部集聚。到2025年,总部企业达到50家。(三)创建高质量数字经济示范区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围绕苏州建设“全国数字化引领转型升级标杆城市”,加快融入苏州数字科创中心、数字智造中心和数字文旅中心建设,打造领先水平的高新技术数字产业园。加快构建数字创新体系,加大数字创新供给能力。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数字产业园、世纪互联等项目建设。培育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汽车电子、消

19、费电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托中科院计算所太仓分所,大力发展大数据、AR/VR、软件设计等信息技术服务业。强化太仓在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的优势地位,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布局工业设计创意、数字内容、供应链管理、平台经济等数字服务新业态,发展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区块链等国际化数字形态。“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年均增长16%以上。(四)探索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军民两用产业,重点在航空、船舶及配套、机械设备、新材料等领域,建设一批军民融合示范项目。支持军民科研力量和资源融合,增强军地、军校、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能力。持续推进铁路、公路、水路等基础设

20、施融入国防功能,积极承接国家军民两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六、 结论分析(一)项目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占地面积约90.00亩。(二)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项目正常运营后,可形成年产xx套小型联合收割机的生产能力。(三)项目实施进度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四)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3331.6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7376.0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13%;建设期利息561.0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8%;流动资金5394.5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18%。(五)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333

21、1.66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有限责任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21881.42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1450.24万元。(六)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674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56887.14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7665.07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6.10%。5、全部投资回收期(Pt):6.48年(含建设期24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31035.87万元(产值)。(七)社会效益该项目工艺技术方案先进合理,原材料国内市场供应充足,生产规模适宜,产品质量可靠,产

22、品价格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该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抗风险能力强,盈利能力强。综上所述,本项目是可行的。本项目实施后,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国家及地方财政收入,带动产业升级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由于本项目环保治理手段完善,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60000.00约90.00亩1.1总建筑面积106225.201.2基底面积34200.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298.512总投资万元33331.662.1建设投资万元27376.082.1.1工程费用万元24002

23、.102.1.2其他费用万元2620.262.1.3预备费万元753.722.2建设期利息万元561.072.3流动资金万元5394.513资金筹措万元33331.663.1自筹资金万元21881.423.2银行贷款万元11450.244营业收入万元674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56887.146利润总额万元10220.107净利润万元7665.078所得税万元2555.039增值税万元2439.7010税金及附加万元292.7611纳税总额万元5287.4912工业增加值万元18150.9513盈亏平衡点万元31035.87产值14回收期年6.4815内部收益率16.10%所得

24、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5328.90所得税后第三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一、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1)产业政策的扶持近年来,国家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农业机械化进程是“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出台了2016年国家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政策措施中提出“2016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范围内实施,补贴对象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补贴机具种类为11大类43个小类137个品目,各省可结

25、合实际从中确定具体补贴机具种类。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方式实行自主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户),补贴标准由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按规定确定,不允许对省内外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实行差别对待。”各项政策的出台,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持续实施,降低了农民购买农机的成本,调动了农民购买积极性,促进了农机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普及,极大地加快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进程。此外,我国正进行全面深化改革,为我国农机行业发展扫除体制、机制障碍,注入新动力。(2)农村经济运行良好,农民购买力持续上升近年来,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优农惠农政策,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民收入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6、,201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422元,比上年增长8.9%;201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363元,比上年增长8.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有利于农业机械的销量增长,同时有利于现有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3)刚性需求的日益扩大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农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向二、三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农村老龄化、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趋势日显,未来农村靠谁种地成为严峻问题。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生产劳动强度的

27、需求日趋强烈,这必将成为农业机械工业发展的内在源动力,未来各类农机作业的市场需求将呈现刚性增长态势。2、不利因素(1)市场竞争程度加剧我国政府制定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农业的投入较大,农民购置农机的积极性较高,农机行业前景巨大,近年来农机装备企业也迅速增加。根据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年鉴(2015)统计,农机流通企业2004年为5983家,2012年突破万家,2014年达到11711家,比2004年增加了近1倍,年均增幅达6.94%,农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2)自主研发能力有待提高我国农机行业发展主要采用技术引进、模仿创新的模式,主要产品和技术均依赖国外。行业中的大部分企业对知识产权重视程度不够,缺乏

28、创新意识,单纯依靠仿制,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此外,我国农机行业高端产品的性能、质量以及研发手段与国际知名公司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产品标准化、模块化、信息化及智能化等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 行业发展前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十三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健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中指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种养加全面机械化取得显著进展,区域协调共进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新格

29、局基本形成,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实现农机装备水平、农机作业水平、农业机械化科技水平、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农机安全生产水平等全面提升。这必将为农机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具体如下:首先,并购趋热,国际资本正加速进入我国。迪尔、纽荷兰、马恒达、爱科等已经或正在加速对我国优质农机企业的并购步伐,爱科、格兰、雷肯、格力莫等在我国建厂。2013年7月,德国克拉斯集团并购山东金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全球5大农机巨头全部在我国落户。其次,受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影响,市场总需求情况呈波浪上升态势。2014年中央财政发放的农机财政补贴总金额为237.50亿元,2015年中央财政发放的农机财政补贴

30、总金额为236.45亿元,2016年中央财政发放的农机财政补贴总金额为228.00亿元,中央财政将不断调整支出结构,完善补贴政策,继续支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高涨,为实现粮食生产“十二连增”、农民增收“十二连快”提供了有力的装备技术支撑。与此同时,我国农机工业也存在“传统农机产品产能过剩,但新兴农机具又供给不足”等问题,制造企业良莠不齐,整体呈现出“多、小、散、弱”的特征,农业机械产品种类和性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农机产业到了必然的调整期。因此,对于农机行业“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也必须树立新视野、实现新发展,推动农机工业由中低端向高端加速转变。

31、三、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一)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二)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

32、,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第四章 选址分析一、 项目选址原则1、符合城乡规划和相关标准规范的原则。2、符合产业政策、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3、有利于产业发展、城乡功能完善和城乡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的原则。4、保障公共利益、改善人居环境的原则。5、保证城乡公共安全和项目建设安全的原则。6、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互协调的原则。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太仓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口南岸。地处北纬31203145、东经12058

33、12120。太仓市东濒长江,与崇明岛隔江相望,南临上海市宝山区、嘉定区,西连昆山市,北接常熟市。隶属江苏省苏州市管辖。总面积为809.93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665.96平方公里。太仓市辖国家级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高新区、科教新城、城厢镇、沙溪镇、长江口旅游度假区(浏河镇)、浮桥镇、璜泾镇、双凤镇、娄东街道、陆渡街道。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51.05万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2020年,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第六、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第三。连续两年获评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0亿元(预计数,下同),年均增长6.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3万元,年均增

34、长6.2%。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1.12亿元,年均增长8.4%;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8亿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优化至2.547.550。先进制造业优化提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505亿元,年均增长4.7%。其中,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超100亿元。航空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8.2%,较“十二五”末提高8.1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新增省级示范智能车间29家、科技小巨人企业4家、专精特新产品4个、首台套产品7个。太仓汽车关键核心零部件产业基地获评国家新型

35、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十二五”末提高3.7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68%。入选长三角县域商业十强县(市)。获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物贸总部经济规模突破1200亿元。拥有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12家。市级总部企业34家。斯凯奇、似鸟等物贸项目建成投运,恒大、复星文旅项目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稳中提质。建成高标准农田4.2万亩,认定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15.37万亩。新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35家。获评国家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璜泾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电站村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36、三星级精品园区。蔬菜种植面积保持稳定,粮食、猪肉收储和供应力度加大。创新要素加速集聚。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34%,较“十二五”末提高1.0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0%,较“十二五”末提高14.8个百分点。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674家,较“十二五”末增加459家,新增苏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1家。引进建设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西北工业大学太仓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苏州研究院建成投运。新增国家级科技创新载体4个,省级载体24个,新认定省级以上各类研发机构82家。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万人有效发

37、明专利拥有量72件,较“十二五”末增加45.5件。新增国家级重大人才培育工程1人、省双创人才34人,省双创团队1支。高新区获评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改革开放亮点纷呈。各项改革持续深化。党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陆渡街道挂牌成立。高新区获批省级高新区。沙溪、浏河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位列营商环境百强县第六、信用城市监测全国第五。获评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对外开放深入拓展。“十三五”期间,累计引进内资项目13050个,新增注册资本1060亿元;实现注册外资55.8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8亿美元,引进超亿美元项目32个;实现进出口总额650.6亿美元。太仓

38、港跨越式发展。跃居全球百强集装箱港口第30位。2020年,实现集装箱吞吐量521万标箱、货物吞吐量2.16亿吨。共有各类码头泊位91个,其中集装箱泊位10个;开通航线211条(班)。“沪太通关一体化”全面落地。集装箱码头四期工程交工验收,疏港铁路开工建设。沪太同城效应不断放大。沪苏通铁路一期开通运行,岳鹿路对接嘉定城北路顺利通车。“十三五”期间,累计引进上海项目1223个,注册资本208亿元。嘉昆太协同创新深入推进。与沪上高校院所深化合作。开通跨省城际快速公交线路5条。交通、医保率先实现“一卡通”。对德合作全面深化。集聚德企364家,建成投运全球第六家、全国第三家德国中心。中德(太仓)合作创新

39、园加快建设。与德国于利希市缔结友好城市,与莱茵内卡地区建立地区性友好伙伴关系。“双元制”教育、生态环保等领域合作不断加强。城市能级显著提升。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获评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构建沪苏通铁路一期、沪苏通铁路二期、南沿江铁路、北沿江铁路、苏锡常城际铁路和上海嘉闵线组成的“5+1”铁路网络。娄江新城拉开框架,“1222”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主城区全面提档。被撤并镇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城市智慧化建设和管理取得成效。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污防攻坚推进有力,长江大保护成效显著。“一心两湖三环四园”城市生态体系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

40、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升至85.2%,地表水国省考断面达到或优于类比例达100%,自然湿地保护率全省领先。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位列县级市榜首。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两连冠”。2020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71070元和37460元,年均分别增长7.2%和7.9%;城镇登记失业率1.77%。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大病医保”“政社互动”等诸多创新实践开全国先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元化养老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等“太仓模式”全国推广,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软硬件水平全面提升,救助、保障体系不断优化,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社会治理创新推进,各项民生实事如期落

41、实,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十四五”时期,太仓经济社会发展既处于大有可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从全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国际格局进入重构期。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但应该看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这对坚持开放和创新的太仓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既要抢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的新机遇,也要充分做

42、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准备。从全国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没有变,动力源却不同以往,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正加速构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能力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同时,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逐步形成,以消费、服务为代表的新经济正在引领带动结构转型升级。太仓要充分利用优异的资源禀赋条件,加快形成产业特色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从太仓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纵深推进,太仓发展迎来新的“窗口期”。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

43、带、“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在太仓叠加实施。“十四五”时期,加速构建的5+1”铁路网络,加快建设的西北工业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建成投运的恒大、复星两大文旅项目,全面起势的娄江新城,都将给太仓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但也应看到,长三角区域竞争日趋激烈,高铁网络将重塑区域格局,太仓传统优势面临冲击。太仓必须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抢抓国家战略机遇,深度融入一体化,加快集聚创新要素,实现与上海的协同错位发展。综观全局,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机遇大于挑战,“十四五”时期的太仓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就要求太仓必须明大势、识大局,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使命,发

44、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将势能转化为动能、优势转化为胜势,应对挑战,奋勇前进,不断开拓高质量发展新境界。三、 创新驱动发展展望2035年,太仓经济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是: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的竞争力、吸引力、影响力全面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收入再迈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在2020年基础上增长两倍。创新体系竞争优势明显,建成创新型城市。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建成更高水平的

45、法治太仓、平安太仓。文化、教育、人才、体育、健康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城市软实力显著增强。碳排放提前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取得新成效。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参与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建设实现新突破,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公共服务优质均等,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太仓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全方位巩固,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产业能级和城市能级大幅提升,经济

46、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太仓建设再迈新台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取得良好开局。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持续增强,经济密度和质量效益全面提升。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主导产业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产业链迈向中高端水平。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取得突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实现较大幅度提升,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全要素生产率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内外需结构有效转型,有效投入持续增加,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城市能级达到新高度。规划建设水平显著增强,主城区加速提档升级;娄江新城建设提速推进,科教创新区基本建成,高铁商务区、临沪国际社区、智能制造区初具形态;环天镜湖片区功能形态更加完善,城区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显著增强。板块各展所长、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效明显。枢纽功能全面提升,“5+1”铁路网络基本构建形成,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城乡路网高效衔接,公共交通更加便捷,港口功能不断增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益完善,通达度进一步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