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三、四章(程良松).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99182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39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三、四章(程良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初二物理三、四章(程良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初二物理三、四章(程良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初二物理三、四章(程良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初二物理三、四章(程良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三、四章(程良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三、四章(程良松).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罗江县深雪堂初级中学校电子备课教案课题 什么是声音 共1课时第1课时 8年级教者三维教学目标知 识 与能力目标1. 初步认识声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声的传播必需依靠介质,声具有能量。 了解在不同介质中声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过 程 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发声现象,能简单地描述所观察到的发声体的共同特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对比和概括能力。通过声传播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初步学习在观察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初步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 标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在声的广袤空间中,声可以表达丰

2、富多彩的情感,通过声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 使学生初步领略声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引起对声的好奇,激发求知的欲望。教 学重 点声音发生的条件教 学难 点声波课 型新授电教设备教具、实验仪器教学环节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1.情景创设、提出问题展示教材中图3-1-1、图3-1-2让学生看图后,进行思考,讨论一些问题,动物都能发声吗?举例说出各种动物(狗、猫、鸟、蝉等)是怎么发出声的?你是怎么会听到声音的?声音是什么?声音有什么作用?让学生自由发挥,把学生带入声的世界,在讨论中切入本节主题:声的产生和传播。2.过程展开 (1)观察发声体在振动。让学生根据身边的器材例如刻度尺、橡皮筋、纸、塑料薄膜

3、等发出声音,进行体验,当物体振动时可以听到什么?当物体停止振动还能发出声音吗?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总结出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一结论。对于发声时,振动不明显的现象比如敲击鼓面和音叉发声,可用实验进行演示。将纸屑放在鼓面上,让学生观察敲击鼓面发声时和用手按住鼓面使鼓不发声时纸屑的情况,学生虽然没看到鼓面的振动,但可从纸屑是否被弹起判断鼓面是否在振动;将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接触音叉,让学生观察音叉发声和不发声时小球的情况,判断音叉是否在振动。进而提出问题:纸屑和小球在什么时候被弹起跳动?也可以让学生用手触摸喉头进行发声,感觉声带在振动。为了提高学生学习

4、的兴趣,举P43动物与声音中的例子,着重指出哪个部位在发出声音,引出声源的概念。(2)声波与水波相比较引出声波。进行如下描述:“这样空气中就形成密疏相间的波动,以鼓面为中心向远处扩展”可以以鼓心为中心,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圆,把空气的密和疏向四周传播形象地画出来。通过对两种现象进行比较,引出声波的概念。鼓面振动使周围空气振动,并且这个振动由近及远地传播,声波是声源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体)中的传播。振动的传播,实质是能量的传播,就像小石子在水面激起水波,水波使小纸片上下运动。因为声波有能量,所以声波传入耳中会使耳膜振动,我们就感觉到了声音。(3)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和液体中也能

5、传播。为什么运动员在水下能听到音乐进行花样游泳?或让学生自己举例说出固体和液体也能传声。声在真空中能传播吗?学生可进行猜测,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提出证明猜测正确性的方法。学生可能提出许多方案,只要学生说出把声源放到真空中和不在真空中所产生的情况进行比较,都是正确的,并对其进行鼓励。像教材中一样安排 “声的传播”的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探究初步认识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实验过程中启发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并思考问题,比如罩内手机的应答声是怎么传到耳中的?当抽气机抽去罩内的空气时手机的应答声音变小,让空气重新进入罩内时,声又变大,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始

6、终能看罩内手机屏上信号的显示?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对探究过程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进行猜测与讨论,然后再得出结论。如玻璃罩内手机的应答声变化说明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虽然听不到真空中的手机的应答声,但能看到显示,说明了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船上的人是怎么会听到远处船只航行的声音的?暖气管是怎么把敲击声传遍楼内各处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能听到声音所需要的条件。观察教材上的图3-1-10、图3-1-11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并让学生领会到振动并不一定能感到声音;要感到声音,必须要有声源,介质和接收器。(4)声速提问:田径比赛时发令枪的烟雾和枪声应是同时发生的,为什

7、么远处先看到烟雾后听到枪声?在讨论交流中让学生知道光和声的传播都需要时间,从而引出声速的概念。但光比声传播的速度快得多,因此远处的观测者先看到烟雾后听到枪声。估测声速时可忽略光传播所需要的时间。测出从看见发令枪冒烟到听到枪声所需要的时间,就可估测出的声速。这种估测可能会有较大的误差。再让学生想出其他测声速的方案。只要学生说出要测出声速,必需测出声源到接收器的距离和声源振动到被接收器接收所需要的时间,利用v=s/t 就可。声的传播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可让学生进行猜测,然后引导学生看声速表,幷对各种不同介质进行比较,知道声速与温度和介质有关,在常温下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认识到固体中的声速最大

8、,其次是液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小。(5)人耳的听声能力在学生认识了声音和物体振动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频率的概念。只要学生知道人耳对声的感觉有上下限(20Hz20 000Hz),在此基础上,对超声和次声下定义,然后对耳朵的构造进行介绍,并教育学生不要损害耳朵,保护自己的听力。作业布置A练习册CB特教 学反 思罗江县深雪堂初级中学校电子备课教案课题乐音的三个特征 共1课时第1课时 8年级教者三维教学目标知 识 与能力目标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常识性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9、。过 程 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习利用仪器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 标通过观察波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人的感观,还要借助于仪器,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教 学重 点乐音的三个特征教 学难 点音色的认识课 型新授电教设备教具、实验仪器教学环节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1.情景创设、提出问题放音乐,提出同样是乐音它们有什么区别的问题。启发学生自己得出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有区别的。然后总结出乐音的三特征。再提出这些特征与声源振动情况有什么关系的问题。2.过程展开(1)实验探究音调的高低组织学生用刻度尺做此实验。然后

10、进行讨论: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所发生的振动现象有什么不同?由此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主观感受的音调高低和刻度尺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再次提出频率的概念,并复习其单位。强调一下音调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一般情况下声源振动的频率大,主观感受的音调就高。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声的频率表”,重温人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及其对超声、次声的定义。(2)设计响度的演示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比较容易猜测到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因此可以再由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证实,例如利用将一根橡皮筋拉紧,轻轻拨动和重拨听一听所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区别?通过敲响队鼓,敲击由轻逐渐加重,让学生观察鼓面上泡沫塑料小球的跳动的变化,同

11、时听鼓声的变化。启发学生自己得到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另外,轻轻摇动响铃,使前排学生可听到铃声。后排学生几乎听不见,表明响度还与离声源的距离有关。(3)音色播放不同的乐器演奏的同一个调的同一首曲子,让学生区分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进而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是凭什么区分出不同的乐器呢?学生会感性地认识到在音调响度都相同时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不同就是音色的不同。(4)观察声波的图形观察声波的图形的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比较形象地认识声波,同时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介绍:话筒把声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输入示波器后可在荧光屏上显示出相应的图象。通过演示,只要让学生知道看不见的声波可通过仪器显示,借助仪器是科学研究所必需的

12、。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的波形,获得具体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知道不同频率的声音在波形上有什么区别。然后可让不同的学生在话筒前发声,观察其波形。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观察波形,使学生知道不同响度的声音在波形上的区别。指导学生观察不同乐器产生的声波波形的区别。波形图包含了乐音的三特征。作业布置A练习册CB特教 学反 思罗江县深雪堂初级中学校电子备课教案课题 噪声共1课时第1课时 8年级教者三维教学目标知 识 与能力目标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过 程 与方法目标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噪声的来源。结合前面所学的关于“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的知识:,思考防止噪声的途径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 标在知道噪声危害的基础上,自觉培养社会责任感,注意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教 学重 点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是本节的重点。教 学难 点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课 型新授电教设备教具、实验仪器教学环节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1.情景创设、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用铁皮刮玻璃和敲击音叉所发出的声音.并观察示波器中两种声音的图形。学生感受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悦耳,而铁皮刮玻璃的声音刺耳难听,令人烦躁不安。再让他们比较在示波器中显示的两种波形的区别,学生通过感受和观察,从物理和环保初步认识噪声。2.过程展开结合图3-4-1和图3-4-2 是噪声的两个例子.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指导学

14、生阅读教材,并对如下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什么是噪声?为什么有时乐音也是噪声?举例说明噪声对人的危害。根据第46页的表,将一天中通常可能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作一估计,描述你对这些声音的主观感觉。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哪些?有关这方面你能做哪些工作?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1)噪声及其来源强调从环保的角度,凡是妨碍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以及对要听的声音起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来源大致为以下几方面:交通运输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工业噪声。(2)噪声的大小及危害噪声的等级由响度的单位分贝来表示。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6的表,引导学生注意在这些环境中的的分贝数,让曾经体会这些噪声污染的学生描述当时

15、的主观感受。同时,可以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对于城市、工业区等区域内噪声标准的界定,说明噪声在当代社会造成的危害已需通过法律进行防治,提高学生的公民环保意识以及法律意识。另外,可以向学生说明,噪声除了对人生理和心理有影响外,噪声还有其他危害,如噪声能导致工作设备疲劳以至断裂,例如喷气式飞机发出的声音能将附近的建筑物的玻璃窗震裂。(3)如何使噪声小些以听到声音的条件为线索,引导学生想出减弱噪声的途径。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声源处减弱;传播过程中减弱;人耳处减弱。教材中图3-4-4,图3-4-5,图3-4-6分别是这三条途径的例子。吸音的物质可作为制造声音屏障的材料,结合第44页的“

16、家庭实验室”(探究声的反射与共鸣),让学生选择最适合做声音屏障的材料。四、作业 “走向社会”指导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学校或社区周围噪,声来源的调查报告,提出减少噪声的建议.做一份呼吁人们采纳这个建议的海报.作业布置A练习册CB特教 学反 思罗江县深雪堂初级中学校电子备课教案课题 声与现代科技共1课时第1课时 8年级教者三维教学目标知 识 与能力目标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过 程 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文字、图片,观看录像资料,获得有关声知识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 标介绍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教 学重 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教 学难 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课 型新授

17、电教设备教具、实验仪器教学环节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1.情景创设、提出问题先让学生观看有关动物利用声的动画和录像.重新看P43图3-3-6(动物和声音).可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超声波、次声波?动物是如何利用声音的?你知道哪些声在生活和其他方面的应用?进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2.过程展开(1)超声是个多面手超声波与可听声有一样的传播速度,并遵循反射、折射和绕射等传播规律.但由于频率很高,因此又具有奇特的性质,例如在均匀的介质中定向直线传播;与一般声波相比,它的功率很大等等。利用超声波的这些特性,可以为人类服务。让学生观察教材中图3-5-1声纳探测的示意图,提出一些问题:声纳能测距的原理是什么?

18、利用声纳测量海底的深度,需要知道什么?需要测出什么?然后利用什么公式进行计算? 并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复习有关声速的概念以及回声现象后,了解声纳测距、定位的原理。教师还可介绍根据反射波的强弱可测出被测物的大小和形状.并由此进一步说明教材中图3-5-3的B超的基本原理。解释超声加湿器。(2)次声本领大次声波的频率大至为1Hz-20Hz,由于次声的频率很低,因此显示出它种种的特性.最显著的特性是传播的距离远,而且不易被吸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对次声的应用进行归纳。向学生简单解释海洋中的次声以及自然灾害中产生的次声等等。根据教学资源提供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展开。(3)声识别技术介绍作业布置A练习册CB特

19、教 学反 思罗江县深雪堂初级中学校电子备课教案课题 光的传播共2课时第1、2课时 8年级教者三维教学目标知 识 与能力目标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认识反射、折射现象。 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了解光的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过 程 与方法目标观察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传播的实验现象,认识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 通过讨论“光传播的是什么”,了解光是传播能量和信息的重要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 标通过介绍墨子在光学中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对光沿直线传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理论的片面性。教 学重 点设计与组织关于“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这

20、一问题的探究活动教 学难 点设计与组织关于“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这一问题的探究活动课 型新授电教设备教具、实验仪器教学环节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1.实验探究过程设计 实验前展示一些霞光万道、晨曦中穿透树林的道道阳光、节日夜空中的多彩的激光等优美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欣赏绚丽景象的同时认识到大自然中有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在轻松的环境中进入这节课的学习。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学生在小学科学中已经知道,“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引导学生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什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1)光在遇到其他物体,在界面处发生反射;(2)光遇到其他透明物体,在界面处发生折射:(3)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光线可

21、能发生弯曲。在探究活动中要求给每组学生配备激光笔,教师要强调激光束一定不能直射入眼睛。可以把激光笔发出的激光束照射到光滑的桌面以及小平面镜上,观察反射现象。用激光笔发出的激光束照射到水中或玻璃中,观察激光束在玻璃或水中的传播路径。为了能看到水中的光路,可以在水槽的里面铺一张白纸作衬,也可以在水中滴少许牛乳或墨水。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实验难度较大,建议课上放一段实验的视频,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课下探究。通过以上探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作出总结,并得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这一结论。2光的传播速度 在真空或空气中的速度c3108m/s

22、。光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在此,可以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使光在特殊介质里1s只传播几米,增强民族自信心。为了使学生理解光速有多快,教材中用一幅漫画加以注解,形象生动地说明光速非常快。教学时应使学生了解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并记住c3108m/s这个重要的物理常数。四、作业(一)“自我评价”参考答案1.可以。根据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的规律,将两条光线作反向延长,交点即是室内电灯的位置。2.7.463.瞄准器等。作业布置A练习册CB特教 学反 思罗江县深雪堂初级中学校电子备课教案课题 光的反射定律共2课时第1、2课时 8年级教者三维教学目标知 识 与能力目标了解光的反

23、射现象,知道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认识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过 程 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的体验。 通过“小制作”和“我的设计”,学习控制光束方向。通过对比观察,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 标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制作活动,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通过“走向社会:太空镜”,提高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活和社会的意识。教 学重 点重点光的反射定律教 学难 点应用反射定律控制光束方向和镜面反射与漫

24、反射的成因。课 型新授电教设备教具、实验仪器教学环节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1实验探究过程设计(1)课题的引入让学生认识到人类主要通过眼睛来获得信息,我们能够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表面都能反射光,由此说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意义。(2)光的反射定律的教学1.实验材料准备材料:激光笔、平面镜、白纸板、量角器、纸筒(牙膏盒)等。图4-2-1 2.实验过程(1)用光反射实验器演示光的反射规律:图4-2-1所示是光的反射实验器,实验器的底座上竖立着一个白色的光屏,光屏的平面上刻有角度,中间为0o, 0o的正下方O点处是放在底座上的小平面镜,用一条细小光束代表光线沿光屏的平面照射到平面镜上的0点处,这时光屏的

25、平面上将显示入射光线A0以及由平面镜反射出来的反射光线0B。讲述什么是法线,什么是入射角和反射角。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实验结果总结出反射规律反射规律探究结束后,让学生做一些应用反射定律控制光束方向的练习,为平面镜成像的学习做一些准备。在教科书图4-2-3的小制作中,为什么要求两块平面镜要保持平行,并与水平方向成45?可以引导学生用光的反射定律来证明。在设计“将光偏转180的装置”中,可以让学生思考设计还有什么缺陷,怎样改进。2.关于光路可逆性的教学让学生看课本图4-2-5小猫和小聪的漫画,为什么有这种现象?光反射时光路的可逆性,再由学生做一下有关的实验,教师站在教室外,通过平面镜观察学生,学生也

26、一样观察教师。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教学如果有太阳光射入教室,也可以演示太阳光斜射在平面镜上,会在墙上产生一个明亮的光斑;用白纸反射则不会产生光斑。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 反射定律是以理想化的光线为研究对象,每一条光线在发生反射时,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守反射定律。当反射面是一个光滑平整的镜面时,平行光束里各条光线的入射角都相等,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也相等,所以,反射光束仍然是平行光束,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图4-2-10中,平行光束照射到凹凸不平的反射面时,这反射面可以看成是由许多小的平面组成,据此,可引导学生解释漫反射的原因。问题:黑板“反光”是怎么回事?作业布置A练习册CB特教

27、学反 思罗江县深雪堂初级中学校电子备课教案课题 平面镜成像共2课时第1、2课时 8年级教者三维教学目标知 识 与能力目标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过 程 与方法目标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通过折纸,感悟虚像的形成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 标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现”成功的喜悦。通过对桂林山水的图片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通过对平面镜的物与像对称的讨论,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利用平面镜的小发明、小制作,认识平面

28、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 学重 点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活动教 学难 点虚像概念的建立过程课 型新授电教设备教具、实验仪器教学环节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1.实验探究过程设计 学生对平面镜很熟悉。通过节首图“桂林山水”,将平面镜的概念进一步拓广,同时学生能感受大自然之美。在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中,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二是要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内所成的像,并对成像的大小提出看法。通过观察,很多同学会象小聪一样,得出像比物小的想法。老师可以象小明那样把手放在镜子上,得出不同的结果。在此情景下,学生产生认知

29、冲突,提出平面镜成像到底有什么规律的问题。(2)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讨论,确定实验器材,制定实验计划及实验步骤。在课堂讨论中老师可适当提问加以引导,这样做可充分调动同学思维的主动性,使学生思路更加清晰,实验更有兴趣,实验探讨更有创造性,使学生有了敢于思考,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用玻璃板作平面镜,用相同的物体与像进行比较,通过视觉和触觉来感知虚像,是这个实验设计的三个极巧妙之处。如何让学生想到这些方法,是设计探究的关键。教材中,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学生讨论交流,以对话为路标,来经历这个设计过程。探究中,应该让学生把蜡烛至少换一个位置,

30、再重做一遍实验。这样要求的目的,是为培养科学态度,以免由于为了节省时间而忽略缺少必要实验的环节,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养成不良的研究习惯,或形成以偏盖全的片面的思维方法。(3)分析与论证,提出新的猜想与假设在学生对若干次实验结论的分析时,要引导学生感知对称之美,提出关于物距和像距的猜想,进行探究。学生的探究活动,因为具有示范作用,所以要求学生按探究的环节进行。为了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己总结出规律,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帮助学生制订探究的计划。(4)结论通过探究活动,要求能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5)实验探究中的几点说明找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31、的位置,是学生探究出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关键。实验时选用的玻璃要薄些,如果用厚玻璃做这个实验,可能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为了准确总结出“物像等距”的特点,可以在纸上事先画好坐标。这个实验也可以用两个相同的跳棋子来做。把一张白纸的半边涂黑(或贴上一张复写纸)铺在桌面上,把一个跳棋子放在玻璃板前面纸的白的半边上,玻璃板后面就出现清晰的棋子的像。另外拿一个棋子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这个棋子,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这样做实验更为简便易行,学生都可以做好。 2.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实验探究中,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和触觉来感知虚像,但很难从根本上理解平面镜的虚像是怎样形成的。所以教材的图4-3-4中,利用反射定

32、律对光束分析,让学生来了解虚像的成因。为了使同学们能直观地看到光的传播过程及成像原理,有条件的老师可以用计算机课件来演示,结合实验时在玻璃板后面用屏幕接不着像的事实,使同学们理解虚象不是光的汇聚形成的。在“讨论交流”中,用纸条模拟演示过程,学生可进一步形象直观地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物理过程,从纸条的折叠和展开过程中能形象生动地认识物像关于镜面对称的关系。并由此总结出作图方法。3.平面镜成像的一些应用平面镜的应用比较广泛,教师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观察,讨论一些平面镜成像的应用,例如水面倒影。也可以作为课后的活动,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平面镜的使用等问题,或搞一些小发明,小魔术如万花筒等。作业布置A练习册C

33、B特教 学反 思罗江县深雪堂初级中学校电子备课教案课题 光的折射规律共1课时第1课时 8年级教者三维教学目标知 识 与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折射光线、折射角的涵义,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了解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并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解释。过 程 与方法目标经历“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过程,学习描绘光路、记录实验数据的方法。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在实验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 标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教 学重 点光的折射规律教 学难 点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现象课 型新授电教设备

34、教具、实验仪器教学环节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1.实验探究过程设计: 首先让学生观看海市蜃楼的图片(图4-4-1)或视频(见所附光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观察图4-4-2的实验现象引入课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思考。 用实验演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抽象出光的折射示意图,最后画出光路图,由此认识入射点、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等,为进一步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作准备。有许多同学认为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二者不会同时发生。但事实上常常是反射和折射同时发生。借助这个演示实验,要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实验探究中,先介绍实验装置:激光光源、玻璃砖等。

35、让学生猜想,一束光射到玻璃砖平面上,进入玻璃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行进,如果改变方向,是向界面偏折呢,还是向法线偏折?明确观察目的和观察对象。实验时,应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三次,注意观察玻璃中折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记录光路。实验中如何记录光路,对学生是一个难点。教师引导学生由发光点、入射点、从玻璃的出射点来确定光路。最后,让学生总结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的折射规律。2.光路的可逆性:用实验模拟小猫叉鱼问题,由于折射成像问题比较复杂,让他们到实际中体验,使他们相信折射真的产生错觉。并由此引出折射光路可逆性的讨论。光路的可逆性也可通过实验来验证,让光由空气射入水(或玻璃)中,记下入射光线、入射点、折

36、射光线的位置,再让光线逆着折射光线方向射入,让学生观察光线是否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3.物理欣赏:对折射的奇异现象,要求学生领略物理现象的奇异、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用光的折射解释课文所提供的物理现象对初中学生而言比较困难,因此只要求学生能知道这些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不必要求学生都能够进行解释。作业布置A练习册CB特教 学反 思罗江县深雪堂初级中学校电子备课教案课题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共2课时第1课时 8年级教者三维教学目标知 识 与能力目标了解透镜的种类。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透镜在投影仪中的

37、应用。过 程 与方法目标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 标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道理。教 学重 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 学难 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 型新授电教设备教具、实验仪器教学环节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1.凸透镜和凹透镜认识:先让学生观察眼镜镜片,看看近视镜片和远视镜片有什么不同,然后学生出示各种各样的透镜:有的中间厚边缘薄,有的中间薄边缘厚,并画出板图如课本图311所示。再说明透镜是组成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电影放映机等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 照课本

38、图312简单介绍一下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对于光心,让学生知道大致在透镜的中心处即可。 2.想想做做 做课本图313的实验来研究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可让学生分组做,最好人人动手,以增加学生的体验,要使学生对凸透镜这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对光的作用了解得充分一些。这个实验,可以在阳光下做,也可用平行光源(可用手电筒代替,但距凸透镜要远些)做,还可利用平行光源、光具盘和凸透镜演示。实验时,可以量出焦距。 用凹透镜代替凸透镜实验,可以说明凹透镜不能使平行光线会聚,对光有发散作用。3.焦点和焦距 根据实验现象画出板图如课本图314所示。介绍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并在板图上用符号标出。对于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还可

39、以进一步说明: 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是由于光线通过它的两侧表面发生两次折射造成的; 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会聚作用强(光线通过后偏折得厉害); 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三)课堂小结,作业.1、拿两块透镜让学生测出焦距。这个问题已经在“想想做做”的栏目中做过了,这里让再做一遍,是让学生加深印象,同时让他们知道,不同的透镜焦距是不同的。 2、焦距短的透镜偏折得更多些。 3、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小灯泡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就可以变成平行光。这里利用了前面学过的光路可逆性。 作业布置A练习册CB特教 学反 思

40、罗江县深雪堂初级中学校电子备课教案课题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共2课时第2课时 8年级教者三维教学目标知 识 与能力目标了解透镜的种类。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透镜在投影仪中的应用。过 程 与方法目标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 标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道理。教 学重 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 学难 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 型新授电教设备教具、实验仪器教学环节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1照相机

41、先出示真实的照相机,让学生仔细观察照相机的镜头,使他们对照相机镜头有直观的印象,指出它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照相机镜头后,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像。 想想做做 自制模拟照相机,使学生对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有较直观、深刻的印象。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可照图322所示。本制作所用材料比较简单,可由学生自己去找,也可由教师准备。最好每人一套。 找两个直径大小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也可用硬纸板折叠成方形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在直径较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屏幕。屏幕可以用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

42、)制作。把较小的圆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的圆筒内。这样模拟照相机就做成了。 把模拟照相机对准某个人或物体,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屏幕之间的距离,就能使物体在屏幕上形成一个清晰倒立的像。通过获得清晰像,让学生感受照相的过程。通过观察,可以知道,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 投影仪是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仪器,照图324介绍投影仪的构造。让学生仔细观察投影仪的投影镜头,演示利用凸透镜可以使物体成放大的像:把投影仪上的反光镜取下,使光线直接照射到天花板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的像,让学生仔细观察像的大小、正倒。也可用幻灯机演示。通过演示,让学生对利用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有较深的印象。 3放大镜 放大镜是凸透镜,也是常用的光学仪器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