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的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99214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寓言的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寓言的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寓言的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寓言的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寓言的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寓言的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内容摘要,寓言“寓意于事”,具有睇明的文体特征和独特的教学价值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寓言选文在内容上以先秦寓言为主,注重故事性,兼顾文言与白话,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在编排上由白话过渡到文言,高年级选文凸显思维深度,课后“复现”类习题形式多样。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文本在语言、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特点,以故事主体教学为主线,处理好课文与原文的关系,依据学段特征进行教学设计。关键词,寓言文体特点教学策略寓言是一种古老的文体,体型短小,语:的默,且富于教育意义,是各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文学形式,寓言具有独特教学价值。寓言教学要了解寓言的基本特点,依据文本

2、和学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一寓言的文体特点寓言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形式,其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都有非常鲜明的特征,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理解寓言的行文逻辑、思想内涵和教学价值。(一)寓育的含义和构成要素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寓言。在我国,早在春秋时期,诸子百家就开始通过寓言的形式阐发主张、说明道理。“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十七,尼吉日出,和以天倪。寓十九,藉外论之。”晋代郭象在庄子注中解释:“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托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也”叫“寄寓”是寓言的本质特征。寓育中的故事是作者阐发道理或主张的凭借,因此往往带有一种道德教化的意味。寓言有两个基本的构成要素,一

3、是故事,二是寄寓的道理或教训I。寓言的故事情节一般简短精炼,寓育作者借助不同的角色,用虚构的故事把抽象的概念或白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表达出来,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因此,寓言中主人公都在一定程度上映射着人类社会,“狐狸的狡猾.狮子的宽宏大量和豺狼的残暴,其实都是在借此比喻人26,如坐井观天中通过“青蛙”这一反面角色讽刺眼界狭窄和学识肤浅的人等。此外,寓言还有劝诫的作用,史记滑稽列传中的淳于髡,就非常擅长用寓言劝谏齐王.从故事结构来看:有的寓言只有情节点明寓意附加解释。如此韩非子中“自相矛盾”这个故事,结尾“夫不可陷之盾与有的寓言在故事结尾无不陷之还有的寓言在故事后矛,不可同世而立”一句,就是在解释买

4、盾者“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这一说法不成立的原因。(二)寓言的表现手法寓言“寓意于事”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故事情节要高度精炼,角色要性格鲜明。因此寓育中常用拟人、夸张等手法,选取典型(节,使寓意更加凸显。1 .拟人化手法“把社会的人性体现在动植物、无生物的自然特性之中:这是塑造拟人化寓言人物形象最关键的一着。”436当寓有形象的白然属性与人性结合后,就可以通过它们的思想活动和行为举止来映射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物和现象(如狐假虎威中,编造谎言的狐狸代表着欺诈百姓的奸臣,信以为真的老虎代表着凶狠无知的统治者,被吓跑的门兽则代表着受压迫的人民群众。这样生动的描)使读者在阅读时能

5、够自发地联想起社会中的人和事,体会作者的用意,从而受到教育和启发。2 夸张和想象寓言中经常会夸大角色的某个特点或想象一些情节,如庄子逍遥游中的I鹏体型硕大,变化无穷:郑人次履中的“郑人”极端固执,“宁信度,无自信也”;!薛谭学讴中的秦青,?节悲歌时”声援林木,响遏行云这些在形态、性格或行为上的夸张和想象,或巧妙(特,呈现出现实世界难易看到的场景:或犀利尖锐,做以滑稽中尽显讽刺意味。寓言中的夸张和想象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虽然神奇荒浜,但并不怪诞,反而让寓言形象更加鲜明,教化意义更加深刻。3选取典型细节不同于童话中对故事情节的细腻描绘和泡染铺),寓言往往选取典型细节,用简练的语言一针见血地揭示角

6、色性格。如掩耳盗传通过盗铃者“欲负而走”、恐人闻之“的内心活动,刻画出做贼心虚、自欺欺人的人物形象;Eifi竿充数通过吹竽人前后遭遇的变化,告诉人们做事要诚实本分,不要投机取巧、蒙混欺骗的道理。这些对故事和角色典型细节的刻画,辞约义丰,是理解寓言的关键。(三)寓言的教学价值结合寓言的文体特征和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寓存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感受语言魅力.培养学习兴趣。寓言的用语简洁生动,淋濡尽致地体现了汉语文字的魅力,寥寥数语就能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刻画一个鲜明的形象.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中,可以感受汉语的凝练之美,体会一词一句在表情达意上的精准恰切O而且故事本身也是学

7、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学习寓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品味,激发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2 .体会写作手法,积累写作素材。通过品读寓言中精彩传神的语言,学生可以感受典型细节对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学到一些具体的方法,也可以认识夸张、拟人等艺术手法,通过文本深刻体会其使用效果和写作技巧。有些寓言还这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塑造的角色也已深入人心,学习这些寓言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长见识,为文章写作积累有用的素材。3 .体悟人生智慈,陶冶精神世界。寓言在智慈启迪、道德教化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寓言中的角色是人类社会的映射,学习寓言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面貌,丰富人生阅历。同时,寓言中的哲理和教训,也教人学

8、会辨别善恶美丑,懂得诚实向善。尤其对小学生来说,寓言短小易懂,读起来活泼有趣,在品格教育、思想启迪方面有着不可善代的作用。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寓言选文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课文部分共选入寓言15篇,其中讲读课文14篇,自读课文1篇。这些选文在内容和编排上呈现以下特点。(-)内容特点1 .注重故事性,弱化说理性。统编教材的寓言选文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对说理部分则进行了淡化或删减,在中低段的寓言选文中这一特点尤为突出。如二年级卜册第苗助长-文,其原文结尾为:犬卜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掴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教材中没有这段话,只保留了故事情节。一年

9、级上册的乌鸦喝水也去掉了原文”这故事说明,智慈往往胜过力气”的寓意结尾,弱化了直白说理的意味。还有一些寓言在改编时加入了生动的细节描写,如亡羊补牢在原文“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的基础上创作出丰富的故事情节,描述了养羊人从丢羊到补圈的经过和心理变化;狐假虎威中加入了狐狸和老虎的对话、神态和动作描写等。这些内容使文章读起来更有故事性和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2 .以先秦经典寓言为主。先秦寓言是我国古代寓者的源头,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教材的15篇寓言选文中,先秦寓言有9篇,且都是精读课文。分别是选自战国)的狐假虎威亡羊补牢,选自庄子的坐井观天,选自m非子的守株得兔白相矛盾,选自孟子的m苗

10、助长学弈,选自吕氏春秋的伯牙鼓琴和选自列子的两小儿辩日。此外还有1篇宋代寓言书嵩画牛,2篇现代寓言陶罐和钱破我要的是葫芦,3篇外国作品C乌鸦喝水鹿和鹿角沧子与河流。3 .兼顾文言与白话,表达方式以叙述为主。15篇选文中有文言作品6篇,白话作品9篇。其中白话作品有现代创作的寓言如陶罐和铁罐,翻译改编的文言作品如狐假虎威,以及国外译作如乌鸦喝水。从表达方式来看,除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池子与河流是诗歌体裁外,其余14篇寓言均是以叙述的方式展现故事情节。(二)编排特点1. 由白话寓在过渡到文言寓统编教材的寓言编排结合了学段特呈现出由白话向文官过渡的特点C8年级的6篇寓者全部是白话作品:中年级的4篇寓言中

11、有3篇白话作品,1篇文者作品守株待兔=高年级5篇寓言则均为文言作品。统观2册教材,寓在选文的语言形式总体上是由白话逐渐向文盲过渡.呈现出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的特点。2. 高年级选文突出思辨性。高年级的寓言选文在故事性和教化意义的基础上突出了对思维能力的训练,这些寓言需要学生在对比、推导等深度思辨中领悟主旨如学习自相矛盾和两小儿辩日,学生要透过语言的表面内容,极理人物内心和思维过程,辨别“矛盾”、“近远”、“大小”、“冷热”等概念的内涵和相互关系,在丰富的思维活动中理解文义和主3. “复现”练习形式多样。在15篇寓言选文的课后练习中,有8处与故事“复现”相关,具体形式有讲、演、分角色朗读等。如自相

12、矛盾的课后题“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狐假虎威的课后题”演一演这个故事”,陶罐和铁跳的课后题“分角色朗读课文-等。这类题目意在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自主感受寓言的章法结构,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是学习寓言的必经之路,因此,在教学中要认真落实,不可流于形式,草草了事。三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寓言选文的教学策略在使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寓彳教学时,要遵循寓言的文体特征,结合具体选文的特点,依据学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抓好故事主体故事是寓言的主体。统编教材选入的白话寓言,情节丰富、语言生动,通过对话、心理或过程来叙述故事、塑造形象,为理解寓意提供了更多的线索。在教学中要以故事为核心,通过读一

13、读、讲一讲、演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抓住关键细节反复体会。如课文陶罐和铁罐中有大量精彩的对话描写:“住嘴!”铁衅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彼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这些对话生动传神,凸显出陶罐谦和有礼、铁罐蛮横白大的性格特征,读好这些对话是理解寓意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合作表演等方式,读懂对话内容,读出对话情感和人物性格。再如Q苗助长中有许多对农夫心理和动作的

14、描写,“天天到田边去看”、“在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急忙跑到田里”等,表现出农夫急切盼望禾苗长高的心(o要抓住这些语句仔细体会人物内心,让学生认识到正是因为农夫有了这样的愿望,才出现了,拔苗”的行为和“苗枯”的结果(明白了前因后果,也就明白了做事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二)处理好课文与原文的关统编教材对寓言选文有不同程度的改写,所以在教学时要参照原文,通过对比发现课文的文本特点,适当补充细节背景,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和寓意(尤其是先秦寓言,诸子百家风格退异,可以联系文章出处和具体派别,加深对文本的认识,扩展教学视野。列子是道家的重要著作,也是浪漫主义寓言的代表(列子中的寓言大致可分为两类,一

15、类是表现哲学思想。刘向在列子序录中说“道家者,秉要执本,清虚无为”歧路亡羊就是“主正贵虚”这一主导思想的体现。另一类是表现对白然规律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科学色彩。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选入的两小儿辩日文。先秦时期,人们崇拜巫术,对自然现象有很多迷信,两小儿辩日则体现出古人对自然规律的研究和探索。文章中两小儿对日近日远的辩论是古人思考过程的反映,而“孔子不能决”则说明这问题在当时还没有定论。虽然受到社会条件和认识水平的限制,但古人能从科学的角度提出这一问题,本身就是对科学发展的贡献”4%六年级的学生对太阳的物理性质已有一定认识,所以教学时将其可以放在人类探索世界的大背景下,让学生了解,辩日”不仅仅是

16、一个科学问题,而且还有其历史进步意义,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探索精神的可贵认识到勇于质疑、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三)关注学段特征低年级的寓言教学以读好、讲好故事为主要任务,充分的朗读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展开讲故事比赛,看谁讲得流利有感情,或者进行分角色朗读,看谁的语气和神态模仿得最像(比如狐假虎威一文,狐狸被抓住时说“你敢吃我?”这是狐狸想出逃脱办法后对老虎的质问,并且对自己的计谋施有成竹。要读好这句话就要联系上下文仔细琢磨狐狸的心思,读的时候不仅要“扯着嗓子”产生威慑作用,还要聿读“我”,以引出下文狐狸编造身份忽悠老虎的一番对话。中年级的寓言教学要注重故事与当下生活的关联让学生在具体情景

17、中体会寓育的道理,形成对某件事情或某种事物的认识。比如学完鹿腿和鹿角,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鹿Be和鹿角究竟哪个更重要;学完守株待兔,可以让学生说说这个故事对自身学习的启示,或者怎样用这个故事劝说不用功学习的同学等。这样的情景关联有助于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寓言和生活中的某个场景联系起来,获得切实的教益。高年级的寓言教学要在理解故事、领悟寓意的基础上,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获得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深刻认识。比如五年级卜册白相矛盾这篇寓言,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文中“不可陷之盾”和“无不陷之矛”的冲突关系出发,理解“矛盾”一词的含义,进而认识生活中相抵触的言语和行为,比如爱护环境与塑料制品使用,爱惜粮食与外卖浪费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道理应用到对其它事物的认识上,归纳出其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实现了思维能力的发展。(上所),寓言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寓意于事”是寓育最鲜明的文体特征。寓言教学要抓住“故事”这一主体,根据不同学段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同时:语文教材在编选寓言类选文时,主题可以更加多样,对改写的古代寓言适当补充背景资料,在学段分布上尽量均衡连贯。总之,寓言能够使儿童收获为人处事的多方面教益视寓言教学德教化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儿童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小学语文学科要重充分发挥寓并的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