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土地荒化漠的地理背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北地区土地荒化漠的地理背景.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单元 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荒漠化的概念,荒漠面积扩大,或原来不是荒漠的地区逐渐演变成荒漠的过程。,干旱区,半湿润区,土地退化,人为原因,自然因素,耕地退化,林地退化,草地退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概念理解,半干旱区,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沙漠化):,一、掌握的关键词,动力:,风,物源:,沙,二、沙漠化的地质作用,风力作用:风力侵蚀、风力搬运、风力沉积,我国荒漠化的分布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的沙漠边缘和绿洲、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黄淮海平原、南方湿润地区和青藏高原等地,一、位置确定,1、经纬度法,400N,360N,1000E,900E,800E,11
2、00E,1200E,1、经纬度法,2、相对位置法,2、相对位置法,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位于我国大兴安岭以东;昆仑山、阿尔金山、长城以北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大部分。,3、特殊地理事物法:,地形:贺兰山、天山、阿尔泰山、大兴安岭、昆仑山、祁连山、塔里木盆地等,河流: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等,特殊景观:坎儿井、沙漠景观等,知识拓展:坎儿井的形成条件有哪些?,二、自然地理背景,(一)气候,1、类型:,贺兰山,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2、气候特点:,降水量少(干旱),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冬春季多大风,3、形成原因:,4、特殊
3、现象:,(1)光照强,(2)贺兰山两侧冬季气温的差异:东侧大于西侧,(3)降水量由东向西减少,(4)至东向西气候大陆性增强,动力,沙,物源,观察下图思考:,(1)至东向西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原因?,(2)至东向西气温年较差的变化规律?原因?,大陆性增强,(二)地形,观察上图思考:,西北地区的地势特点是什么?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是什么?与荒漠化的有何关系?,(1)贺兰山以东地势起伏较小;贺兰山以西地势起伏大。,(2)贺兰山以东以高原为主;贺兰山以西以山地、盆地为主,(3)具体地形单元:,(4)地形封闭,位居内陆,阻挡了水汽的到达,增加西北地区的干燥程度,增加了沙漠化的物源沙,(三)土壤,根据下面三张
4、图片分析:西北地区土壤的特点。,西北地区植被覆盖少,土壤疏松,以沙土为主,土地少沙漠化的物源,(四)植被,看图思考:西北地区植被分布的规律是什么?特点是什么?,有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植被稀少,探究:植被特征与土地荒漠化的关系?,植被稀少,地面摩擦较小,增加风力(动力),风化作用强,地表疏松(物源),(五)河流,1、河流名称、位置,2、河流特征,3、河流开发,(六)西北地区主要荒漠和沙地的分布,阅读思考:我国西北地区主要荒漠和沙地有哪些?分为哪两类?每类的特点是什么?,原生荒漠:,次生荒漠:,水分和植被条件差,改造难度大,水分和植被条件好,容易改造和治理,例如:塔克拉玛干沙漠,例如:乌兰布和沙
5、漠、科尔沁沙地,第二单元 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一)人口,思考:西北地区人口分布有何特点?与土地荒漠化有何关系?,二、人文地理背景,思考方式:,植被破坏,人口集中地地方,植被和水源较好,人类活动频繁,荒漠化,过度樵采,过度樵采,人口稀少,增长快,但居住集中,生活能源需求大,过度樵采,荒漠化,分布在绿洲边缘例如:塔里木盆地边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南缘、河西走廊绿洲地区,一些不法农民到内蒙古自治区去挖发菜,严重破坏植被,成了沙尘暴的主要风沙源之一。,不法分子在本已枯黄的草原上挖发菜。,(二)农业,1、西北农业的主要类型:,按生产对象分:,按产品用途分:,按投入多少分:,按地域分布分:,畜
6、牧业、种植业,自给农业,粗放农业,河谷农业、绿洲农业,2、农业与荒漠化的关系,(1)种植业,分布:,问题:,河谷和绿洲地区,过度开垦,荒漠化,过度开垦,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区,沙区边缘,本身存在荒漠化的威胁,缺少防护林,土壤易受风蚀,肥力逐年下降,(2)畜牧业,分布:,问题:,草原牧区,过度放牧,荒漠化,超载放牧,过度放牧,(三)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四)工矿交通建设,河流下游缺水,植被衰退,荒漠化,工矿交通建设,破坏植被和地表,荒漠化,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 一些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
7、菜等,固沙、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破坏,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特别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沙质土壤区,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活动P20 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第一部分图文资料主要从哪个方面来分析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原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图2.7以及两幅附加小图.思考如下问题:描述非洲萨赫勒地区的地理位置?萨赫勒地区具有什么样的气候特征?(认真观察津德尔的气温,降水量图),答案:1.地理位置: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缘,正处于
8、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2.气候具有从沙漠气候向草原气候过渡的特征,津德尔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点,其月平均气温都在22以上,甚至达到33,可想而知其蒸发量是巨大的.在降水方面,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0,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月.其有限而集中的降水与其全年的高温,高蒸发量相比,确实是一个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区.客观上,这里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这是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将传统的游牧经济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进行对比,比较它们对草场的影响。,从表中可知,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结果必然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至向牧业地区推进,结果是:由于萨赫勒地区所处的位置可以断定,越往北气候越干旱,越不利于发展旱作农业.若在这些沙区边缘发展旱作农业,在缺少防护林的情况下,土壤极易遭受风蚀,形成流沙.,明显地描绘了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过程。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这个恶性循环就可以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