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学课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课件设计.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9595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教学课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课件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人教版教学课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课件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人教版教学课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课件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人教版教学课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课件设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人教版教学课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课件设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教学课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课件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教学课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课件设计.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今天我选的课题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生物遗传与变异,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第一课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设计,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材,1、知识目标了解水平:了解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理解水平: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应用水平:分析实验过程和结论,得出实验成功的原因,并初步学会设计相关实验。,根据标准的要求和对学生、教材的分析现对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

2、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教学目标,2、能力目标模仿水平: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独立操作水平:通过对感性图文资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感受、认同水平: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领悟水平:进一步激发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课标解读:高中生物的新课标认为,每一个学习的模块都应有学习探究的共同情境,或随着问题的深入,情境有相适应的变化(情境可以是社会的、生活的、科学实验的等);应

3、体现内在的逻辑线索,同时又是开放的,即动态的、普遍联系的;新课标认为学习生物学课程,需要动手动脑去“做科学”;需要把课堂和社会生活、生产、科学实验相融通;需要教学过程和现代信息技术相整合;需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实施生动活泼的教学。,(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2、教材分析1)内容与地位“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先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再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分分析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教材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

4、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概念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教学重点,3)、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1、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本节我运用了投影仪、挂图、生物实验室的标本、多媒体计算机等学校现有的资源2、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在课前制作了两个经典实验

5、的课件,使学生在感观上对实验过程和原理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并以此来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突破策略,3、积极利用社区、学生家庭资源 在课前我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进行调查,了解我们身边的与遗传变异有关的各种现象。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同时,也使学生在课前对本节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本节的顺利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4、挖掘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课后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当前有关遗传物质的最新动态,及有关本节课的相关内容,这样能更好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1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蛋白质与核酸

6、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2 学生通过半年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他们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和科学家的思维进行有力的碰撞。加深学生的探究能力。,(一)、学情分析,在学法设计上,让学生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用书本上了解的经典实验的原理及过程转化为自己设计实验的基础,并寻求答案。指导学生探索遗传物质是DNA,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二)、学习方法,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融

7、合列举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通过列举事例,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并对学生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对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问及时解答,以便来完成教学目标。,教法,(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生物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而分子生物学是微观世界,在现有的学校水平下无法完成实验的亲自动手操作,因此我利作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在课前设计了两个经典实验的课件,使学生能在感观上对实验有一个具体的认识。,教学技术,(二)、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技术的优势互补 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形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利用传统的讲授、阅读材料、讨

8、论、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更好的达到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技术的优势互补,1、创设情境,设疑引入2、讲授、设疑、提问、讨论3、相关链接4、课堂延伸5、归纳、小结6、反馈练习,说教学过程,、以上事实说明的是什么现象?、遗传和变异究竟是怎样发生的?,(1)、在生活中发现生物学问题,A-4、基本教学流程(运用层层设疑、步步讨论、分析、总结的方法,绐终抓住学生的思路)1、创设情境,设疑引入,学生讨论得:生物体的性状之所以能够传给后代,是由于生物体内具有对遗传起决定作用的物质遗传物质。那么,究竟什么是遗传物质呢?(2)、回顾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的过程 学生总结出染色体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

9、。染色体在前后代间具有连续性,染色体是遗传物质进一步提出疑问: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那么到底什么是遗传物质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科学家是如何进行分析的。,2、讲授、设疑、提问、讨论(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课件展示),提问:上述实验第一步和第二步起到什么作用?我们直接做第三步和第四步行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设疑:同学们,组成细胞的物质很多,你认为在确定“转化因子”的实验中,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学生讨论、做出假设,活,死,活,R型活菌无毒,S型活菌有毒,加热杀死的S型菌无毒,死,体内有S型活细菌,R型 活 细菌,S型 死 细 菌,+,S型活 细 菌,(某种物质),存在“转化因子”,

10、过程探究1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等,知识建构1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 质“转化因子”。,?,哪种物质是转化因子?,对比A.B组的实验现象,这说明了什么?,什么使活R型细菌转变成活的S型细菌?,?,?,?,由于体内有活的S型细菌的作用。,活的R型细菌变成了活的S型细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使活的R型细菌发生 了转化。,D组小鼠为什么会死亡呢?,活的S型细菌如何出现?,?,S型细菌使小鼠死亡。,过程探究1格里菲思的实验:,过程探究2艾弗里的实验:,有没有可能DNA上仍沾有蛋白质,极少的蛋白质就是转化因子呢?,?,过程探究2艾弗里的实验:,只在A组中出现S型细菌,说明

11、了什么?,?,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有没有比细菌更为简单的实验材料?,?,知识建构2 DNA是转化因子。,过程探究2艾弗里的实验:,展示,美艾弗里和他的同事的实验,让学生的思维过程与科学家的思维过程进行碰撞与比较,激发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结果: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DNA的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大。,结论1:“转化因子”DNA,DNA是遗传物质。质疑: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有没有不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进一步讨论、做出假设 展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首先教师讲解噬菌体的结构和特点,外壳:蛋白质,内部:DNA,设

12、疑:噬菌体非常小,实验时怎样观察?引导提问:DNA和蛋白质的化学元素构成?“旁栏思考题”:为什么选择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作标记?用14C和18O等同位素,行吗?,用什么生物作实验材料?,核酸,内有核酸,内有核酸,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烟草花叶病毒 腺病毒 大肠杆菌噬菌体,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分哪几步?,?,DNA和蛋白质,应分别标记哪一种元素?,?,DNA标记P;蛋白质标记S。,吸附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噬菌体进入细菌中的是DNA,蛋白质留在外面,这样就形成了与亲代一样的噬菌体,它的蛋白质不是亲代连续下来的,是由DNA控制合成的。,

13、实验说明什么?根据是什么?,?,相关链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探究3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如何让噬菌体被标记?,怎样将32P标记到噬菌体的DNA上?,含32P的病毒DNA,怎样将32P标记到噬菌体的DNA上?,(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去感染这种大肠杆菌),过程探究3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过程探究3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A、B两组实验结果为何截然不同?,?,细菌裂解后,在释放的T2噬菌体中,B组可以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但A组 却不能检测到35S标记的蛋白质。想一 想,这是为什么?,?,过程探究3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A组标记的是蛋白质,侵染时留在外面,产生的

14、子代噬菌体不含放射性。B组标记的是DNA,侵染时进入细菌体内,产生子代噬菌体含有放射性。,知识建构3DNA是遗传物质。,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吗?,?,2、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学生讨论分析得出,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3、结论,DNA是遗传物质,相关链接SARS病毒的结构:,相关链接 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SARS病毒中,谁是遗传物质?,知识建构4 RNA是遗传物质。,设计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课堂延伸,被病毒感染的烟草叶片,烟草花叶病毒(TMV),设计实验:,蛋白质,RNA,设计思路:,技术方法:,将蛋白质与RNA分

15、离,单独观察,自身分离、化学提取分离、酶解法分离,分离DNA与蛋白质的技术手段有三类:(1)自身分离。(同位素标记观察)(2)化学提取法分离RNA与蛋白质,(3)用RNA酶和蛋白酶分别处理噬菌体,分离,分离,重组,重组,感染,新的病毒,产生哪种病毒?,设疑:地球上的生物多种多样,是所有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吗?学生阅读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交流、分析得出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证明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HIV、流感、烟草花叶病),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进而总结出本课的结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建构5大多数生物以 DNA 为遗传物质,少数生物以 RNA 为遗传物质,所以 核酸

16、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 不是(是,不是)遗传物质。,3、归纳、小结(1)和学生共同整理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网络(2)对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予以评价,尤其是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善于假设,多向思维,收集材料进行探究学习的科学精神给予高度赞许,并教育学生要有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4、反馈练习,在课前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编写练习题,以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板书设计:,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格里菲思实验结论:S型菌具有“转化因子”2、艾弗里实验结论:转化因子是DNA,DNA是遗传物质,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三、大量实验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六章遗传和变异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