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练习.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997871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练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练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练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练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练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练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练习.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练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游子形象,少女形象,战士形象,闺妇形象,学会定位(身份),【知识积累常见艺术形象举隅】,1.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8.爱恨

2、情长、迷惘惆怅的形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答题步骤,1、点特点: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抒情主人公是个什么形象,即主人公是哪一类人,如少女、劳动妇女、贫苦人民;思妇、游子、隐士;英雄、爱国者、诗人等等。2、析例句: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诗句分别体现了这个形象的哪些性格特点。3、明作用:指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答:第一句“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在句中自对;第二句以“鬓毛衰”具体写出了“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这样就写出了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也为下两句作了铺垫。(自我形象),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答问题:诗中

3、第一、二句是如何概括出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的?,答:“寥落”、“寂寞”渲染了古行宫凄凉萧索的氛围;“宫花”、“红”与“白头宫女”既是比喻,又是对比,“说玄宗”轻轻一笔,给人以无尽的沉思,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一群令人幽怨的宫女形象。(他人形象),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回答问题:宫女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来展现的?,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的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的。特点: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

4、表面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采莲曲 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 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飐风:在风中摇摆。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之点。,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劳动,辛勤劳作。王诗中少女美丽,欢快,充满青春活力。白诗中少女羞涩,纯真,情感真挚,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

5、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请结合全诗解读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从“野人”一词中体会出了诗人的幽默和自嘲,从“莫嫌”和“自爱”中读出了旷达和恬淡,从“铿然曳杖声”中听到了一位智者与自然的交流。联系第三句诗对道路坎坷的交代,注释中对写诗背景的交待,可看出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被贬后不避坎坷、超脱旷达的形象。,(2010年东北三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高冠谷口招郑鄂 岑参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注】然:通“燃”。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形象?_,【答案】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

6、”“山霭”等意象,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2010年南通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塞下曲(其六)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注】骎骎(qn q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卢龙塞:古地名。,(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_(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_,【答案】(1)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作用:为全诗营造了肃杀的氛围,渲染

7、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2)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1、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2、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

8、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3、表现了词人李清照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溪亭 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注:林景熙,宋末诗人,具有强的民族意识的志士,宋亡不仕。,答:本诗刻画了一个孤独寂寞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步骤一)主人公“独行穿落叶”,“独”和“闲”表明了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情,只能藉“数”流萤以遣闷,更其寂寞无聊,悠长的渔歌和远处水面上飘动着的若明若暗的灯火,让主人公倍添凄凉孤寂。(步骤二)传达了主人公心中旧君故国之思,国破家

9、亡、飘泊无依的无限伤感。(步骤三),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问:题李凝幽居中李凝是一个怎样的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李凝是一个过着悠闲、宁静生活的隐士形象。首联诗人用“少邻”“草径”“荒园”的环境描写,表现了李凝居处的荒僻,暗示其隐士身份。颔联的以动衬静,颈联的归路所见,表现李凝居处的清幽,烘托出李凝生活的悠闲、宁静。尾联的作者心理活动彰显主旨,表现作者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

10、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参考答案:这首词描写了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步骤1)。她“眼底”充满了“离恨”,明知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由己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着楼上的阑干(栏干)远望(步骤2),足见其情之痴绝(步骤3)。,通过人物语言,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通过人物肖像及行动描写,于叙事之中塑造了一个勇武过人、凛然可敬的英雄形象。,长干曲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从军行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11、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赏析这首诗歌的人物形象,贫 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参考答案】,(步骤1)本诗描写了一位哀伤、惆怅的贫女形象。(步骤2)她风采优雅、品德高尚、勤劳能干,针线刺绣精巧,但生于蓬门陋户,伤叹无媒人可托,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步骤3)诗人借她表达了因怀才不遇、寄人篱下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总观全词,你从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做简要赏析。,鹧鸪天 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

12、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这首诗写于黄州贬所。,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上阙借景抒情,透过幅幅画面,能隐隐看到诗人那种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境。下阙直接描写人物的抑郁,结尾点出主题,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又无可奈何闲人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答案,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诗中陆鸿渐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作者是从哪了两个方面来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参考答案,(1)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2)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

13、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出 塞,马 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答案,全诗通过外貌、环境和行动描写,为我们塑造了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戍边将士的形象。诗歌通过衣着来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用“金带连环”束“战袍”,刻画出了戍边将士那种全副武装、神采奕奕的风姿;“马头冲雪过临洮”,以天气恶劣,行军艰难来突出戍边将士勇往直前的精神;“卷旗夜劫单于帐”,以“卷旗”的细节,写出勇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乱斫胡兵”和“缺宝刀”既表现了战斗场面的激

14、烈,更表现了将士们奋力杀敌、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塞下曲 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这首诗的五六句写出了战士怎样的生活?前六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整首诗表现出戍边将士怎样的精神风貌?,答案,五、六句写出了战士们白天在钲、鼓声中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则亦尽情流露出来。前六句起到反面烘托的效果,全写边塞生活之艰苦,若有怨思,这首诗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整首诗表现出戍边将士的

15、爱国之情,守边备战,为国立功的精神。,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在塑造形象时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鹧鸪天 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注:襜:短衣。娖(chuo):整理。银胡簶:银色的箭袋,这里指箭。金仆姑:箭。,【参考答案】本词塑造了一个昔日纵横战场而今闲居田园的人物形象。诗人主要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上片通过对早年战事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英雄形象;下片通过对自己年华已逝、闲置田园的悲凉处境的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人物形象。通过鲜明的对比,寄寓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