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农业的起源与发展.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99934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文地理学农业的起源与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人文地理学农业的起源与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人文地理学农业的起源与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人文地理学农业的起源与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人文地理学农业的起源与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文地理学农业的起源与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地理学农业的起源与发展.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内容提要第 1 节 农业的起源第 2 节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第 3 节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第节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思考题,本章首先详尽论述了农业的起源,包括农业起源的理论和农业起源的地点;明确总结了农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及类型,以此为基础分析农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机制以及农业对人类文明出现的重要意义;其次本章系统分析了世界粮食生产、主要经济作物生产与畜牧业生产的布局规律,并对农业景观,即农田景观、农村聚落景观和观光农业景观作了比较条理的介绍,最后引用了杜能的农业区位论,提供农业生产布局区位差别的理论依据。,内容提要,第1节 农业的起源,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二、关于农

2、业起源的地点,国内: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经济卷(农业出版社)西方:鲁姆配利罗恩的“天才理论”、柴尔德(Childe)的“绿洲说(接近论)”、布雷德伍德(Braid Wood)的“核心地带(原生地)说”、宾福德(Binford)的“边缘区域理论”贝廷杰()的“最佳觅食模式”论以及海登(B.Hayden)的“新气候变化说”、博赛洛普(E.Boserllp)的“人口压力论”等等。,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二、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一)C.O.索尔的推论(二)考古学目前资料的证据(三)世界动、植物的驯化,第2节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一、原始农业迁移农业二、传统农业三、现代农业四、农业形成与发展对自然和社

3、会的影响,二、传统农业,(一)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传统农业是传统社会的农业,是一种生计农业。(二)东、西方传统农业的形成 1 中国的传统农业的形成 2 欧洲中世纪的农业 3 美国的殖民农业,(三)传统农业的类型:1 旱作农业:它包括中国的东北、北方和西北地区,中南半岛的山地、丘陵、印度的南部 德干高原及西北地区,巴基斯坦、阿富汗和西亚的一些地区,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俄罗斯泰加林南缘一些地方。2 水稻农业:它的分布地区主要集中于中国的南方、东南亚、南亚的河流两岸平原与沿海地区。此外,还零星分布于、非洲的埃及、尼日利亚、美洲的古巴、委内瑞拉和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下游。3 地中海农业:地中海气候主要集

4、中在地中海周围地区,此外,还零星分布于美国的西海岸、智利中部、南亚与澳大利亚南部沿海。这里农作物主要是小麦、大麦。4 游牧业:目前,在欧、亚、非三洲,条件比较好的草原多已开垦为农田种植谷物,不利的草原和进行耕作风险大的地方,则用于放牧。,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一种自然经济,是生计农业;自然生物环境限制下的区域性特点;社会组织:生产孤立进行;技术:技术得到改进,生产方式较为稳定;农业劳动基本靠体力,也有畜力和简单的器械;人口:传统农业社会农民占绝大部分;,三、现代农业,(一)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分布(二)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三)现代农业的类型,(一)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分布,现代农业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生

5、计农业不同,它的产品不是以供给自己消费为主要目的,而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以获得利润为目的,所以,现代农业亦称为商品农业。商品农业是工业社会中工业和科技迅速发展的产物,它主要分布于工业发达的国家与地区。其中包括美国、加拿大和欧洲一些国家与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以及南非、俄罗斯、巴西等国的一些地区。,1)现代农业的产品是提供给非农业人口所消费的。2)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口在该国或地区总人口中所 占比例比传统农业低的多。3)现代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超过传统农业。4)现代农业的农场规模,比一家一户为农业生产 单位的规模大的多,且这种趋势仍在增加。5)现代农业的生产往往与其他农业企业形成联合体,联合

6、经营,农业社会化程度高。,(二)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现代农业的类型有:种植园、谷物农业、牲畜育肥农业、乳品业、市场园艺农业和大牧场六种。,(三)现代农业的类型,四、农业形成与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一)农业的形成对自然的影响(二)农业的形成对社会的影响(三)人类文明的出现,小空间尺度中人类可以改变局部地区的自然环境,以促进农业发展直接影响大空间尺度上,农业分布受自然环境的限制间接影响,1、农业的形成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由依靠自然转向利用自然“创造”,促进“文明”的发展2、农业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变化 定居 农业活动单位群体人数减少(家庭)农业活动群体大,且聚居于一处(村落),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墨

7、西哥、玛雅和印加,一、世界粮食生产布局二、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布局,第 3 节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自学),第 4 节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一、农业景观二、农业区位论,一、农业景观,(一)农田景观(二)农村聚落景观 1.密集型农村聚落 2.分散型农村聚落 3.半聚集型农村聚落 4.其它形式的农村聚落(三)观光农业景观,二、农业区位论,农业区位论是指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因其与中心城市的距离不同而引起生产基础和利润收入的地区差异。这是现代农业商品经济条件下有关农业生产体系空间布局的理论,由德国农业经济学家冯杜能首先创立。假设以中心城市为中心,呈同心圆状,由内向外分布的6个农业圈,思考题,1 结合农业发展的阶段,探讨农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并分析四大文明古国出现的必要条件。2 结合某一农业景观,分析其形成 地理环境原因,理解农业景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 对你所在城市进行实地考察,结合杜能的农业区位论,论述影响农业布局的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