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中国美术史(总).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99524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4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大学中国美术史(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人民大学中国美术史(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人民大学中国美术史(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人民大学中国美术史(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人民大学中国美术史(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大学中国美术史(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大学中国美术史(总).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课:中国美术发展的特点,和文学的靠近风俗对美术的影响中国传统心理积淀,和文学的靠近,人类最初的美术产生似乎有同源性。(美术的起源,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表现说等)但中国和西方在发展的过程中在外在形式上和内在的审美、思维方式上都呈现出来很大的不同。题材方面:魏晋南北朝开始明显和文学靠近:女史箴图、顾恺之.如“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洛神赋图在空间艺术中追求时间性:文学时间艺术 时间性 流动 绘画空间艺术 空间性 固定 绘画的叙事性的中西差别,见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更多文人加盟画坛。宋代山水:可行、可望、可游、可居。林泉高致明代产生一个对文人画发展至关重要的论家董其昌。南北宗

2、论渐修和顿悟。,风俗对美术的影响,丧葬制度帛画,漆棺、青铜器、壁画等。(马王堆帛画)民俗多次的民族大融合。箕坐和跽坐,见高逸图,中国传统的心理积淀,道德、学问、才情、思想的画外之道(气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心印)人格的建立在绘画史上的作用。人品与画品特殊性:名字 避讳 含蓄的表达:以儒家思想为主,杂以道释。,第二课:,原始时代的美术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000,岩画艺术,岩画:是崖画和岩刻的合称,是指用颜料涂绘(一般以动物血或皮胶作调和剂)或用石器磨刻、敲凿乃至用金属工具刻画在山崖石面上的图画。内容涉及到狩猎,耕种等谋生手段,舞蹈、祭祀等生活场面,也有与原始人密切

3、相关的图腾、神灵等,全面展示了人类蛮荒时代的生活。是一种具有世界性的古代文化现象。分布:中国最重要的有30处左右,内蒙古阴山岩画、宁夏贺兰山岩画、甘肃黑山岩画、新疆阿尔泰山岩化、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南方有云南沧源岩画、广西左江岩画等。可能中原的岩画破坏比较大。年代:年代从3万年前元明清的蒙古人都有创作。但数量最多的还是原始氏族部落的作品。,人面岩画太阳崇拜,远古狩猎世界大观-阴山岩画。北方游猎民族的驻牧和狩猎之地。内容丰富:各种动物、狩猎、放牧、舞蹈、手印、蹄印、日月星辰、人面、车辆等。程式化:头型轮廓的边缘,布满毫芒状物,一般都可在山口,面朝东方;成群分布,构成庞大的人面壁;面部呈现喜怒哀

4、乐的表情;图像间点缀有星、月等天体形象;都是正面;头型轮廓外有四射的光芒;面部庄严肃穆,神圣感。贺兰山口人面像:面具。,南方岩画,云南、四川、广西、贵州等西南地区:大都在江河两畔的崖壁上分布;大多用赭红色颜料画成;以表现人物的活动为主,和北方草原表现动物为主迥异;大型祭祀场面多。云南沧源:广西花山岩画:,陶器,造型艺术的先驱:绘画艺术的早期呈现;雕塑艺术的雏形。实用为主:汲水器、炊煮器、食器、储藏器等。新石器的时代彩陶地域分类:仰韶文化(距今8000年左右)半坡类型 人面鱼纹盆、三鱼纹彩陶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花瓣纹彩陶盆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 舞蹈纹彩陶盆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和

5、龙山文化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山东龙山文化轮制黑陶,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人面鱼纹盆、网船型彩陶壶,半坡型彩陶因在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而得名。人面与魚形的组合是它的代表性纹饰。常见的器形有卷唇平底和圆底盆,此外还有小口尖底瓶、敛口束腰葫芦形瓶等,诸如杯、钵、罐、瓮、盉、甑、釜、壶等也都烧制。,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庙底沟型彩陶是因在河南陕县庙底沟发现而得名,它晚于半坡型彩陶。器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为最典型。此外还有敛口浅腹盆、敛口罐、长颈罐、重唇尖底或平底瓶等。彩绘主要用黑或紫黑色,纹饰有几何形图案,如圆点、勾叶、弧线、三角带状纹、平行条纹、回旋钩连纹、网格纹等。同时也有仿生纹和植物纹等。,马家

6、窑文化马家窑类型,马家窑型彩陶因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而得名,晚于庙底沟类型。马家窑型彩陶采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造型有侈口长颈双耳瓶、卷缘鼓腹盆、敛口深口瓮、侈口有肩尖底瓶等。彩陶底以橙黄为主,常绘黑彩,也有黑白两色和黑绘中加绘红彩的。仿生花纹仍多鸟纹及鸟纹变形纹,波纹线很多,螺旋线最为出色,具有柔和均匀,流利生动,结构巧妙和强烈的动感。另外,有不少彩陶的通体画满花纹,又有内彩,内彩即在广口的器皿里面饰彩。,各类型,仰韶文化半坡型:1953年发现于陕西西安半坡村。甘肃东部和陕西关中地区。造型单纯纹饰:1,动物,鱼、蛙、鹿、鸟,典型的有人面鱼纹、网纹、鱼鸟结合。2,几何、抽象化的动物、植物。3,编织

7、纹。庙底沟型:1953年河南陕县庙底沟,甘肃、青海、陕西、山西等,多呈倒三角形,给人饱满、轻盈的感觉。纹饰:1,人物纹,如舞蹈纹盆。2,动物纹,蝌蚪、蛙。3,最典型的是漩涡纹、波浪纹,有强烈的起伏运动感。,第三课:先秦*美術,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青铜器,青铜、青铜时代青铜,即红铜与锡、铅、镍、形等化学元素的合金,商周时称金或吉金,青铜具有熔点低、硬度高、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能铸造出用于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各种器物、生产工具替代原有石制工具。它的出现对人类生产力发展起到划时代的作用。人类最早冶炼和使用的金属是青铜,由此人类告别石器时代而进入青铜时代。中国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已有三千年历史。

8、中国的青铜时代是以奴隶占有制为主导生产方式的时代,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形成,经夏、商、西周、春秋时代,大约经历了十五个世纪。,器型分类,炊煮器:鼎、鬲、甗(鼎是煮肉食的,立耳、圆腹、三足或立耳、方身、四足。“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解字)意思引申:三方面力量抗衡-分量重-国家政权-重要食器:簋、簠、豆、盂酒器-盛酒器和饮酒器:尊、卣(基本形制为扁圓、短颈、带盖、鼓腹、圈足,有提梁。)、壶、觥、罍、盉、瓿、方彜;斝、爵、角、觶、觚。水器:匜、盤、鉴乐器:钟、镈、铙、铃兵器:戈、矛、钺其他:铜镜、炉、辖、带钩等,青铜器的演变,青铜冶铸工艺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形成各个时期的风格特征。1,

9、萌生期:(夏代),初具规范,器壁匀薄,造型轻薄,纹饰简单。2,育成期:(商代前期),是青铜器趋于成熟的发展时期。以酒器为主的礼器体制逐步建立,兵器种类增多,普遍装饰兽面纹样,构图渐趋繁密,线条峻深劲利。3,鼎盛期(商代后期至西周前期),造型厚重华丽,运用夸张、象征手法表现动物神怪的兽面纹空前发达,庄严神秘又富有生气。纪事体铭文在商末出现。周初礼器出现了向重食器体制转变的端倪。,青铜器的演变2,4,转变期(西周中晚期、春秋早期),形成重食的系统,新的器型出现。端庄厚重,风格趋向简朴,纹饰多为动物变形,长篇铭文增多。5,更新期(春秋后期至战国),再次出現高潮。列国青铜器区域特征鲜明。青铜器的生活实

10、用性加强,礼器的功用逐渐消失。出现很多谲奇精丽之器。造型精巧,细线雕刻的狩猎、宴乐、攻战等反映现实生活的图像流行,失蜡法产生,并出现以金、银、红铜、玉石等镶嵌的各种图案和画像的新工艺。,青铜器的纹饰,几何纹饰:原始几何纹样的继续发展。西周中期以前,几何纹样主要有云雷纹、涡纹、方格纹、连珠纹、乳钉纹、弦纹等,西周中期以后主要有环带纹、窃曲纹、鳞纹、重环纹、瓦纹等。云雷纹:也称回纹,是上周时期青铜器上出现最多的几何纹,尤其在殷商时期常作为底纹,在装饰中形成一个灰面,成功地烘托着主题纹样。其中圆形为云纹,方形的为雷纹,可做任意形式的变化。,青铜器的纹饰,动物纹样:西周中期以前青铜装饰以动物纹样为主,

11、常见的有象、虎、犀、熊、鹿、牛、马、羊、兔、蝉、龟、蛙、鱼等。称为象生动物(大都装饰在器物的口沿、提梁、耳、足部位)。想象动物纹样:饕餮纹、夔纹、龙纹(蟠螭纹)、凤纹。饕餮纹:饕餮一词出现于吕氏春秋,宋人运用于青铜器纹饰。又称兽面纹,其形象特征为仅有动物的面部,以其眼睛最为突出,并以两铸片接缝处的扉棱为其鼻部,鼻下有虚出的口,配以卷曲的角和耳。整个商代和西周中期以前的青铜装饰,都以这种兽面饕餮据于器物的主要部位。,第四课:深沉雄大 秦汉美术,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秦汉绘画,秦汉时代的绘画艺术,大致包括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帛画等门类。秦汉是中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西

12、汉的武帝、昭帝、宣帝时期,绘画是褒奖功臣的有效方式,宫殿壁画多有此功能。东汉祥瑞图像及标榜忠、孝、节、义的历史故事成为画家的普遍创作题材。汉代厚葬习俗,使得我们今天可以从陆续发现的壁画墓、画像石及画像砖墓中见到当时绘画的遗迹。,墓室壁画,湖南长沙马王堆(其中以马王堆一号墓彩绘画最为成熟,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工笔重彩画珍品,勾线匀细有力,图案飞游腾跃,用笔与后人总结的“高古游丝描”相符;设色以矿物颜料为主,厚重沉稳,鲜丽夺目而又谐调;构图以密托疏,采用规整、均衡的图案结构与写实形象相结合的手法,主体突出,上下连贯,丰富而又动人。)山东临沂全雀山九号汉墓西汉时期的河南洛阳的卜千秋墓壁画河北望都1

13、号墓壁画内蒙古和林格尔发现的壁画墓它们描绘了有关天、地、阴、阳的天象、五行、神仙鸟兽、一些著名的历史故事、车马仪仗、建筑及墓主人的肖像等,含意复杂,但大多是表现墓主人生前的生活以及对其死后升天行乐的美好祝愿,希望死者在艺人们营造的地下世界里享受富足的生活。,帛画,今存最早的帛画出现于战国,汉代继续发展。最重要的有人物龙风帛画人物御龙帛画和马王堆1号墓帛画。都是旌幡性质,葬礼中用以招魂,入土时随葬。马王堆1号墓帛画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展示了汉代人们观念中的宇宙图景。,画像砖 画像石,概念:我国古代祠堂、墓室以及石阙等的装饰性图像石刻和图像砖。始于西汉(画像砖始于战国),盛行于东汉,随着厚

14、葬之风发展起来。分布:山东、河南、四川等地最多,山东武氏祠石刻、四川成都一带的画像砖最为著名。弋射收获画像砖。,秦始皇兵马俑,概况:1974年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骊山北麓出土,应是秦始皇陵陪葬的一部分。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现共发现俑坑4个,出土武 士俑7000余个,驷马战车100余辆,战马100余匹。,秦始皇兵马俑的写实风格,制作工艺:陶俑的身体大形均先由模制而成,然后再运用捏、贴、堆塑等手法对手足、头部等处进行细部加工,所以其人物的姿态相近,面貌却不同。原有赋彩。秦俑脸部的刻画较细腻。秦俑的体量大,略高于真人,数量也

15、多得惊人,与其说是雕塑作品,不如说是巨大的工程营造。秦俑的写实有“写真”的特点,即过分追求细部的真实,连发丝、带扣、铁甲的穿钉等都做得一丝不苟,这在后代雕塑中是极少见的。,第五课:魏晋南北朝美术 公元220589年,纷繁的朝代更迭,从儒学到玄学,对汉儒的突破:突破两汉繁琐、迂腐的经学、谶纬学说,从歌功颂德的实用主义哲学 真正思辨的理性“纯”哲学;真正抒情的感性的“纯”文艺。所谓“三玄”:老子、庄子、易,产生思辨意识,把理论、思维水平向前推进;也消磨了几代人的意志。哲学文艺 观念风习 反传统、狂诞代替虚伪、才情代替节操、薄葬代替厚葬、自然代替名教“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

16、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行行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生当复来归,死当常相思”,魏晋南北朝的绘画,第一批为后世所崇奉的百代宗师出现于这一时期。第一批有摹本流传的钜迹产生于这一时期。第一批论画著作完成于这一时期。,绘画领域的现象,发展变革的新阶段:佛教艺术兴盛对画坛的影响专业画家地位确立:这个时期有记载的画家已近百人。画家不再跻身工匠之列,而获得前所未有的独立地位。三国:曹不兴 西晋:卫协 东晋:顾恺之、戴逵 南朝:齐:陆探微、谢赫、毛惠远 梁:萧绎(梁元帝)、张僧繇、江僧宝等 北朝:杨子华、曹仲达题材的开拓:一部分承袭汉代的神话、历史故事题材,另一部分题材出现对文学作品

17、的描述、佛教故事的表现;描绘当代君臣生活、名士风流、道释形象的作品日增。画法由略趋精:“古画皆略,至协始精”。绘画理论方面出现了比较深入、系统的论著:古画品录以及顾恺之的绘画理论。,概况,著名画家的出现。画家这一身份逐渐被历史书籍撰写,开始在社会生活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南方:曹不兴、卫协、顾恺之、戴逵、陆探微、张僧繇北方:杨子华、曹仲达、田僧亮等人物画(包括佛教人物画)发展迅速,其他各科还远未成熟。山水画的逐步独立直到南北朝后期才趋于完成。绘画功能:为政教服务,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这也是那时绘画的一个主要特点。,画论作品古画品录,作者:南齐谢赫序言中提到六法:“古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

18、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生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摹写是也。唯陆探微、卫协备该之矣。然迹有巧拙,艺无古今。谨依远近随其品第裁成序引。”品类方法:第一品,五人,陆探微、曹不兴、卫协、张墨、荀勖第二品,三人,顾骏之、陆绥、袁蒨(茜)第三品,九人,姚昙度、顾恺之、毛惠远、夏瞻、戴逵、江僧宝第四品,五人,第五品,三人,第六品,二人,古画品录(画品),中国画品评著作。南朝齐谢赫著。一卷。序论中提出绘画具有“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社会功能;提出“气韵生动、

19、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的六法论,作为人物画创作和品评的准则。将三国吴曹不兴及其以后的画家共27人,分隶6品,评论优劣。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品评绘画的重要著作。,第六课:隋唐时代绘画,隋代承前启后,为唐代人物画的繁荣打下基础,卷轴画盛行功能:欣赏;教化隋炀帝杨广“聚魏以来古迹名画,于殿后起二台,东曰妙楷台藏古迹,西曰宝迹台藏古画”,展子虔(由北齐入隋):山水名家,也擅长道释、人物,被称为:“唐画之祖”。他的画在宣和画谱道释一中记载御府内藏还有20多幅。郑法士:史称“郑展”,善画道释。董伯仁:“董展并称”,楼台人物画。仅仅37年,承前启后。隋代著名画家很多,佛像杨契丹、人物董

20、伯仁、郑法士、孙尚子等、工程设计阎毗。,唐代人物画,在传统的基础上较大的发展,盛唐时尤为兴盛,社会上层阶级的需要,道释画以外,人物历史画肖像画、仕女画风靡一时;杰出画家:初唐阎立本、吴道子,中唐张萱、周昉艺绝当代;其他画家:尉迟乙僧、梁令瓒(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卢棱伽(六尊者像)。还有鞍马、花鸟画家兼善人物的 陈闳、韩干、曹霸、韩滉、孙位等。,关于阎立本,唐代两种人物画风格:阎 立本和尉迟乙僧。家庭:祖籍榆林盛乐(内蒙和格尔西北),父亲阎毗(563-613),北周驸马,入隋朝受文帝、炀帝重用,画家,兼善建筑工程,“宫中辇辂仪仗,悉毗所为”。入唐携二子落籍于雍州万年(陕西临潼)。哥哥阎立德,名

21、让,高祖时任秦王府士曹参军,后掌宫廷礼服仪仗设计制造。贞观21年任将作大匠,主持帝王宫室、陵墓的设计和建筑。官至工部尚书。人物故事画家、工程学家、工艺家。陪葬昭陵。,(约601673年)雍州万年(今陕西临潼东北)人、贵族。高祖时,在秦王府任库职,太宗即位时曾任刑部侍郎。高宗总章元年,立本出任右相,“左相(姜恪)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唐书卷一载:他为主爵郎中时,有一日,太宗李世民与侍臣泛舟春苑池,见到奇异的鸟飞来,名在座的赋诗,并诏立本作画。阎立本不得不俯伏池左,研吮丹粉,望坐者羞怅流汗,回家后告诫儿子:“吾少读书,文辞不减侪(chai)辈,今以画见名,与厮役等,若曹慎毋习。”说明当时的画师

22、,见用而不重。,关于吴道子(约685-758年),又名道玄,少贫,初学书于张旭、贺知章,曾任小吏,远游蜀中,后流寓洛阳,蜚声两京,玄宗召为内教博士。生卒史载不详,但民间传说极多。(三绝:裴旻舞剑、张旭狂草、吴道子壁画;)体现了唐代会化发展高峰时期的艺术成就。技法娴熟-兰叶描(莼菜描)-吴装-吴带当风张彦远称之为“画圣”;民间画工的祖师爷画龙兴寺中门内神圆光,长安市老幼士庶竞至,观者如堵,其圆光立笔挥扫,势若风旋,人皆谓之神助。想象力丰富在景员寺绘地狱变相图,使“京都屠沽渔罟之辈,见之而惧罪改业者,往往有之,率皆修善”一生主要从事壁画创作两京耆旧传记载吴道子一生画两京寺观壁画300余堵。弟子:卢

23、楞伽(六尊者像)和梁令瓒(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张萱和周昉的绮罗人物画,张萱:辽博虢国夫人游春图、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捣练图皆为宋人摹本。虢国夫人游春图:绢本、设色,辽宁省博物馆,画杨贵妃的姐妹虢国夫人(三姨)和秦国夫人(八姨)游春的队伍。旧唐书后妃传:记载杨贵妃有姐三人,皆有才貌,玄宗并封国夫人之号;长曰大姨,封韩国夫人,八姨,封秦国夫人。自由出入宫掖,势倾天下。玄宗每年十月幸华清宫,杨国忠姐妹五家扈从,每家为一队,着一色衣,五家合队,照映如百花之焕发。沿途遗首饰,掉鞋履,香气飘浮,奢侈豪华。(见下页图),今存题为周昉的作品有:故宫挥扇仕女图、辽博簪花仕女图、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调琴

24、啜茗图创“水月观音”之体,参照敦煌中晚唐壁画和元代牧溪所画的“水月观音”,观音身披半透天衣,坐在水旁的大石上,一轮圆月为背景。“一睹其像,万缘皆空”。纨扇的引申义,可作注脚。唐,悲纨扇“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费感伤。忍把世态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孙位高逸图卷,孙位,改名孙遇,号会稽山人。唐末宫廷画家,曾居成都,擅长龙水、松石、墨竹。唯一传世作品为上海博物馆所藏高逸图卷(已残)。有宋徽宗榜题,经宣和内府收藏,清末散佚民间。,青绿山水画家大唐的时代特点使唐代前期山水画走着一种雄浑博大、精丽堂皇的道路。,展子虔:生卒年不详,北周末隋初画家。渤海(今山东阳信)人。历北齐、北周,入隋任朝散大夫、

25、帐内都督。最擅山水、楼台亭阁。曾在洛阳天女寺、云花寺,长安灵宝寺、崇圣寺等绘制佛教壁画。“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之趣”。宣和画谱其画风继承了顾恺之的特点,笔调工整,法度严谨。对隋代绘画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世人誉为“唐画之祖”。,大小李将军李思训:651718 字建,唐朝宗室。开元初封为左武卫大将军。历武后、中宗、玄宗。地位显赫,战功卓著。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山水画北宗之祖。唐代美术史家一致推为“国朝山水第一”。风格:“画山水树石,笔格遒劲,湍濑潺缓,云霞缥缈。”比吴道子要早,所以说天宝年间 和吴道子同画嘉陵江风光于大同殿不可信。李昭道:生卒年不详,唐代画家。字希俊,李思训之子。官至太子中舍。

26、擅长青绿山水,兼善鸟兽、楼台、人物,并创海景。画风巧赡精致,虽“豆人寸马”,也能须眉毕现。,展子虔与游春图,中国画的门类南北朝时代,山水画已经成为基本独立的画种。隋代画家的风格“细密精制而臻丽”。董伯仁,文字记载。展子虔,游春图,绢本,设色,故宫博物院。43 x 80.5cm,水墨山水,王维:701759 摩诘,太原祁县人。开元天宝盛唐诗人。送元二使安西被谱成“阳关三叠”流行传唱。曾任尚书右丞,晚年在陕西有“蓝田别业”,过隐士生活,禅宗。“谈玄终日以为乐”。辋川图“山谷郁郁盘盘,云水飞动。”“意在尘外”(唐朝名画录)唐代还有张璪、王墨。张璪,张文通,盛唐时为一时名流。他撰写绘境不传,但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成了画学的不朽名言。,唐代墓室壁画,永泰公主李仙蕙墓壁画最近发现的陕西乾县永泰公主墓室壁画最精彩。墓道和前后墓室四壁都有绘画。作者很可能是宫廷画工中的高手。造型丰满、勾线圆浑、挺进,设色明净。章怀太子李贤墓室壁画 东西壁狩猎出行图有50多个骑马人物、骆驼、鹰犬等,场景显赫;马球图20多人骑马打球,唐代宫廷贵族体育游戏。著录上就有韩干画宁王调马打球图。懿德太子李重润墓室壁画。40多幅大型作品。仪仗、城墙、阙楼、宫女、伎乐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