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02506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6.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课件.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一地理必修1总复习,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1.3地球的运动(重点复习、光照图),自西向东(北逆南顺),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地球绕太阳的运动,1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个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 1个太阳日 24时,近日点附近较快(1月初)远日点附近较慢(7月初),角速度:除极点外,各点相等均为15/h,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1.3 地球的运动,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四季五带,1下列图中,地球自

2、转方向正确的是(),A,一、地球自转的意义,1昼夜交替,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地球自转,昼,晨昏线:,昏线,夜,夜,昼,晨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判断图中E、F、G、H四点在晨线还是昏线上?,H在晨线上,E在晨线上,F在昏线上,G在昏线上,光照图的判读,在侧视图上,只能展现晨线或昏线。,在俯视图上,一半晨线和一半昏线。,A.如果知道该点昼弧长度:昼长=昼弧度数/15,B.如果知道该点日出时间:昼长=(12-日出时间)2 如果知道该点日落时间:昼长=(日落时间-12)2,【昼长计算】,图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若AB弧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出时刻是()A.21时30分 B.2时30分 C.

3、8时00分 D.3时30分,B,【练习】,光照图的判读,(1)地方时:由于地球自转,同纬度偏东位置的地方总比偏西位置的地方要先见到日出,时刻较早。,经度每差15度,地方时差1小时;经度每差1度,地方时差4分钟。,2地方时、区时,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2)求地方时:,所求点地方时=已知点地方时+/-经度差4min(东+西-),经度差=180,地方时差=12小时,所求地点在西,所以912=3小时,3+24=21时(前一天),【练习】当60E的地方时是9点时,120W是几点?,B A,N,12:00,6:00,18:00,24:00,(0:00),12:00,6:00,24:00,(0:00),昼

4、半球的中央经线:夜半球的中央经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24时/0时,12时,6时,18时,(3)特殊经线的地方时:,地方时以当地一日中太阳最高为正午12时,光照图的判读,晨线,昏线,8:00,10:00,北京时间:东8区的区时(东8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4)时区与区时,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经度15。区时:各个时区都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 的统一时间,叫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_小时。,1,已知经度15,15N(N为时区数),,若余数7.5商+1;余数7.5商,已知某地所处时区,中央经线的经度=_,已知经度,时区号数=_

5、,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5)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大致和180度经线重合,注意:东12区比西12区早一天。东12区在180度经线西侧!,过日界线和180经线的区别:,过日界线和180经线钟点都不变;,过日界线日期一定变换;,过180经线日期可能更换,也可能不更换。,重要结论:从0时经线开始往东到180经线为新的一天,往西到180经线是旧的一天。,新旧日期范围,日界线,国际日界线原则上是180经线,自然日界线(简称0点经线),小玲同学利用暑假赴埃及旅游,并拍摄了一幅埃及开罗(东二区)的景观照片(图略),拍照时间为20时15分(北京时间)。小玲拍摄

6、照片时,开罗正值 A傍晚 B正午 C下午 D凌晨,C,解析: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20时15分-(东八-东二)=14时15分,3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赤道不偏。,应用实例:南半球某国一条河流中砂金含量较多,许多人在砂中淘金,这些人一部分在左岸,一部分在右岸,你认为哪些人的收获大?为什么?,右岸,右岸堆积,下图为两条河流下游图,图中圆圈为一小岛,据此回答12题。1.图中小岛最终可能连接的岸堤是()A.B.C.D.2.若要在甲、乙两图中四点分别建设港口,则最合适的点是()A.B.C.D.,侵蚀岸(水深),B,C,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黄赤交角,南极,北极,地轴,235,地球轨道面(

7、黄道面),北极星,黄赤交角:23.5,公转平面-黄道面,自转平面-赤道面,赤道面,回归线的纬度,春分,夏至,秋分,冬至,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22日12月,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太阳直射点位置发生有规律的变化。,23.5N,0,23.5S,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移动示意图,6月22日,3月21日,9月23日,12月22日,10月1 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C.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练习】,C,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两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

8、线之上:一年一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外:没有太阳直射,N,P,Q,F,E,判断一个地点的昼夜长短情况的方法:,比较所求地点所在的纬线中昼弧和夜弧的比例,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在赤道上和春秋分日外,各地昼弧和夜弧都不等长。,三、地球公转的意义,1.昼夜长短,昼夜平分,昼夜平分,昼夜平分,昼最长夜最短越往北昼越长北极圈内极昼,昼夜平分,昼夜平分,昼最短夜最长越往南昼越短南极圈内极夜,昼最短夜最长越往北昼越短北极圈内极夜,昼最长夜最短越往南昼越长南极圈内极昼,【昼夜长短的变化】,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1)纬度变化规律:,春秋分:夏至

9、日:冬至日:,(2)季节变化规律,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回归线之间的地区:,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最小。,冬至日达最大值,夏至日最小。,太阳直射时达最大值。,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越远越小。,同一地点,哪一天离太阳直射点最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大值,哪一天离太阳直射点最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小值。,【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H90所求地的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之差(同减异加),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图中四点所示日期:A_

10、B_C_D_(2)图中_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因为:_。(3)由A到B点北半球昼夜长短如何变化?_。(4)由B点到C点太阳直射点如何移动?_。(5)当地球处于A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区域为:_。(6)当地球处于C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变化规律是:_。,6月22日左右,9月23日左右,12月22日左右,3月21日左右,C,C点在近日点附近,昼渐短,夜渐长,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判读地球光照图,完成下列要求:(1)绘出地球自转方向和晨昏线。判断晨昏线与经线夹角。(2)判断图示日期和节气。(3)确认太阳直射点,简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

11、布规律。(4)对图中各点的昼长进行排序,并简述此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5)计算各点间的地方时。,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2.2地球的表面形态 2.3大气环境 2.4水循环和洋流,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而形成,花岗岩,流纹岩玄武岩,地下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却凝固而形成,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形成,砂岩砾岩石灰岩,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形成,石英岩片麻岩大理岩,一、三大类岩石,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D,B,冷却凝固,A,C,变质作用,变质作用,重熔

12、再生,重熔再生,岩浆岩,岩浆,沉积岩,变质岩,一进三出岩浆岩,二进二出沉积岩、变质岩,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重熔再生,二、三大类岩石的转化,三进一出岩浆,地球内部(热能),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球外部(太阳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形成高山和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削低高山、填平洼地,使地表趋于平坦,各种地表形态,都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然在一定时期内,肯定有一个是主导力量。,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2.2地球的表面形态,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

13、活跃。,|表示板块间的碰撞挤压,|表示板块间的拉伸张裂,陆陆相碰,形成巨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大陆板块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大洋板块形成海沟,安第斯山太平洋西部岛弧台湾山脉,形成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陆海相碰,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石油、天然气埋藏区,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易于储油、储气,隧洞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地下水储藏区,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泉水、湖泊分布地,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

14、程;水库水易渗漏,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1)图中,属背斜的是,属地堑的是。图中良好的储水构造是,宜建地下隧道的是。(2)从地形上看,C处是,形成原因是。(3)地震多发地带位于图中 处,泰山的成因与图中 处一致。(4)图中可能发现石油的是 处,E处计划修建一座水库,请分析其可行性。,山岭,D,A,E,C,B,D,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D,E处有断层,在此处建水库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等地质灾害,影响水库大坝的安全;另外断层破碎带还会造成水库漏水。,读图,回答下列问题:,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风蚀洼地,沙丘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峡谷(V型谷)喀斯特地貌丹

15、霞地貌瀑布,三角洲冲积平原冲积扇,湿润、半湿润地区,风力,流水,冰川,海浪,冰蚀地貌(冰斗、角峰、U型谷、峡湾等),冰碛地貌,高山、高寒区,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海蚀穴等),沙滩,沿海地区,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一、大气的垂直分层,2.3大气环境,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大气辐射,大气的作用: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 对地面保温作用,高,高,低,高,高,低,热力环流规律总结,A,B,热,三、热力环流,高,冷,(1)城市风,城市,郊区,郊区,热,冷,冷,高,低,低,高,低,高,不良影响:城市上升的气流把污染物带到郊

16、区,然后通过地面环流回到城市,常见的热力环流,(2)海陆风,白天地面吹海风,晚上海边吹陆风,(3)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谷 风,山 风,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960,970,980,990,A,确定风向步骤:1、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2、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右南左比较风力:等压下密集,风力大,B,C,五、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30N,0,60N,90N,30S,60S,90S,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六、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2、就北半球来说,_。,1、气压带、风带随_

17、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太阳直射点,一月,七月,七、冬夏季气压中心,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冬,夏,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大陆西部,大陆内陆,大陆东部,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0,10,20,30,40,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70,60,90,0,10,25,35,50,70,90,大气环流,八、气候类型,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阴天、雨/雪、大风、降温等,连

18、续性降水,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转晴,气压下降、气温上升、天气转晴,主要在锋后,锋前,北方夏季暴雨、寒潮、沙尘暴,“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九、锋面系统与天气,逆,顺,顺,逆,上升,下沉,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长江流域伏旱,阴雨,晴朗、干燥,气压中心低,四周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十、气压系统与天气,读我国部分地区地面天气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时A地位处_气压控制下,天气状况是_。(2)B地不久将有 _锋过境。C地在锋面过境后,气温将会出现的变化是_,气压将会出现的变化是_。(3)暖空气在冷、暖锋面上常有大规模的上升运动。在B、C两地中,暖空气被迫抬升的是_

19、地。(4)此时,新疆北部地区与山东半岛相比,风力较大的地区是_,判断的依据是_。(5)2月25日,来自蒙古地区的强冷空气给我国北部地区带来大范围雨雪天气,判断此天气系统应属图中的_(B、C)。,高,晴朗干燥,暖,下降,C,新疆北部地区,上升,新疆北部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C,(1)填写图中水循环的环节名称。A_,B_,C_,D_,E_,F_。(2)人类可以通过改造_(环节)来改变水循环的空间结构为人类服务。(3)根据水循环原理,如果该地区降水减少,人为原因可能是 _,降水,蒸发,水汽输送,蒸腾,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大面积破坏植被和排干沼泽、湖泊,使植物蒸腾和水面蒸发量减少,大气中

20、水汽含量减少。,【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2)调节全球热量平衡;(3)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4)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一、水循环,2.4 水循环和洋流,30,30,60,60,0,【分布规律总结】,二、洋流,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植被,水文,地貌,气候,土壤,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

21、带海洋性气候,250,200,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大陆西岸,大陆东岸,内陆,二、陆地主要自然带,100,00,300,400,600,350,550,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1)更替方向(2)影响因素,以热量为基础,南北方向更替,三、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1)更替方向(2)形成原因:,以水分为基础,东西方向更替,三、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山脉,3.垂直地带性(1)形成原因:,以水、热为基础,规律1:山麓自然带与当地自

22、然带一致。,规律2:山体的垂直带谱与山体的相对高度、纬度位置有关。,规律3:同一山体同一自然带阳坡分布 的高度比阴坡高。,规律4: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4.非地带性,(1)受海陆分布影响,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2)受地形因素影响,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形成热带雨林带,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东侧是温带荒漠带,西侧则是温带森林带。(3)沙漠绿洲,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4.2全球气候变化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4.4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危害,平坦广阔,地形复杂,大,小,多呈团聚型、棋盘式格

23、局,相对分散,多分布在山间盆地或谷地等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4.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三、交通线路的选择理由,4.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答题模式:1、线路里程长短2、所经地形起伏不大3、施工难度较小4、工程造价较低,4.2 全球气候变化,一、全球变暖的原因二、全球变暖的影响三、全球变暖的应对措施,1、大量燃烧矿物燃料,2、植被破坏,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加剧自然灾害影响人类健康,1、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2、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的使用率,中国和世界发达国家煤炭利用比重都在下降。能源消

24、费结构由以“化石能源”为主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的多样化利用阶段。,目前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的比较:,(1)相同点:,(2)不同点:,中国仍以煤炭消费为主,世界发达国家以石油消费为主。,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石油和天然气煤炭水电和核电,一、分类,地质地貌: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寒潮、台风海洋灾害:海啸、风暴潮生物灾害:蝗灾、虫害、生物入侵,4.4 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危害,二、中国的洪涝灾害成因分析方法,4.4 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危害,67月份,78月份,45月份,夏季风弱:南涝北旱,夏季风强:北涝南旱,三、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夏季风的强弱与旱涝灾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