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课件——城市道路工程图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课件——城市道路工程图文.doc(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设计审批流程2015.06.31目 录1.基本概念2.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程序3.规划设计阶段流程4.施工许可阶段要求5.设计咨询过程中需关注的重点1、基本概念1.1城市道路道路系统依据地理位置和主要功能的不同划分为公路与城市道路两种。公路:是指位于城区之外,用以连接城市、乡镇,主要供机动车行驶的道路,功能相对单一。城市道路(简称道路):是指供城市区域内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使用的道路,同时也是市政基础设施的载体。并承担与市外公路系统相连接的功能。城市道路承载着交通、市政管廊、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城市景观、防灾减灾等多种功能,因此城市道路路网系统成为整个城市的命脉。1.2道路设计道路设计就是根据规
2、划条件的要求,结合现状建设条件,按照相应规则要求,加工成可供施工使用的图纸文件的创作过程。其中的规则是指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基建程序等。审批流程是基建程序的关键部分,设计流程源于审批流程,同时服务于审批流程,二者是一体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讲解审批流程的原因。道路设计过程基本划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研究阶段和工程设计阶段。前期研究阶段包括规划方案、设计方案、立项与可研。工程设计阶段包括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1、建设单位即业主单位,全面负责项目运作(包括规划、设计、立项、招标、实施、移交其他部门或自行运营管理)。2、规划单位负责道路规划方案或规划条件、排水规划方案、河道规划条件的编制。3、设计单位有
3、市政公用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负责编制道路、桥梁、排水等各专业的各阶段设计文件,不同等级道路要求资质级别不同;有管线综合资质单位,负责编制管线的项目综合、设计综合。4、施工相关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检单位等。5、勘察测量单位勘察单位提供各阶段地勘报告和水文报告,参与施工验槽、不良地基处理等。测量单位提供实测地形图,参与钉桩、放线交桩等工作。6、技术审批单位规划委或规划局,负责方案初设审批、两证一书许可。交通工程一般由交管部门负责方案审批。7、投资审批单位发改委,负责立项、可研、初设批复。8、施工许可单位住建委,审批发放施工许可证。9、技术审查单位有审查资质单位,负责地勘(详勘)施工图审查、设
4、计施工图审查。10、招标单位市招标办(或招标代理单位),负责设计、施工招标。11、竣工验收单位业主(或接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质检单位。12、文件归档单位城建档案馆,负责设计资料、竣工资料归档,备查备用。13、另外还有用地预审(国土资源部门)、环境影响评价(环保部门)、文物园林保护(园林绿化部门、文物保护部门)等。2、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程序2.1、建设单位委托规划部门编制道路、雨污水等规划方案,并报规划部门审批,取得规划方案及其批复。申请材料:规划单位编制的规划方案。时间:约需2个月。2.2、建设单位委托设计单位编制道路、雨污水等设计方案,并报规划部门审批,得到设计方案及其批复
5、;然后,委托有管线综合资质的单位编制管线项目综合文件。申请材料:设计单位编制的设计方案。时间:约需2个月。2.3、编制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立项部门审批,得到项目建议书(代可研)批复。北京市规定: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使用政府投资2亿元以上的,其他项目使用政府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建议书须报市政府批准,其他由市、区发改委审批。申请材料:建设项目属地区县发改部门、市属各部门或计划单列单位的报批函或请示;规划部门出具的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意见(方案批复);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影响评价意见;对交通产生较大影响的项目,提供交通委出具的交通影响评价意见;政府投
6、资以外的资金筹措平衡方案说明材料;按国家规定内容和要求编制的可研报告;需区县政府配套资金的市政府投资的农林、水利、小城镇建设项目,承诺资金已落实的证明;时间:立项审批时限20工作日,整个过程约需2个月。我们参照北京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程序来讲解这一部分,全国各地对程序的要求会有所不同,但一般都大同小异,请大家参考使用。2.4、委托招标代理单位,进行设计招投标。发布招标公告,编制招标文件,评标,发布中标通知书。时间:约需1个月。单笔合同额50万元的项目可以不招标,业主可直接委托设计。2.5、编制初步设计文件,主干路以上报规划部门和立项部门联合审批,其他项目仅报立项部门单独审批,得到初步设计批复;编
7、制管线设计综合方案,并报规划部门审批,得到管线设计综合方案批复。时间:约需2个月。政府投资或工程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市政工程项目及轨道交通、主干路以上的道路、重要管线项目,须按基建程序进行初步设计审查。2.6、申办“两证一书”(意见书、用地证、规划证)涉及新征(占)用地的工程项目规划许可程序为:规划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已代征或在现况道路用地内(不涉及拆迁的)的工程项目不再申办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申请”规划意见书“规划意见书申办阶段,分道路工程和管线工程两部分进行。道路工程:(1)建设单位出具的申报委托书和填写完整并加盖单位印章的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及其它事项申
8、报表(市政工程);(2)市计划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文件原件1份(中央和部队在京项目为市建设主管部门的批复文件),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批准文件;(3)建设单位新征(占)的用地申请文件(包含发文号、签发人、单位印章等基本公文要素)、用地要求及拟建项目情况说明;(4)道路工程征地图(含道路方案)1份图纸底图为经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确认的1:500或(远郊地区可使用1:1000或1:10000)地形图,并用铅笔划出新征(占)用地范围(5)建设单位对拟建项目的情况说明;(6)函复或规划方案批准文件中涉及的相关部门审查意见。管线综合工程:(1)建设单位出具的申报委托书和填写完整并加盖单位印章的建设项
9、目规划许可及其它事项申报表(市政工程);(2)主管部门批准建设项目的有关文件;(3)相关道路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批准文件;(4)项目综合会议纪要中涉及的相关部门审查意见;(5)配套市政管线设计综合图2份及电子文件,含说明,会签表及审查意见,图纸底图为经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确认的含管线实测内容的1:500道路设计图(条件图);2、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审批时限20个工作日)申请人需提交如下申办材料:建设单位出具的申报委托书;建设单位填写完整并加盖单位印章的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及其他事项申报表(市政工程)规划意见书(市政工程)及附图复印件;主管部门批准建设项目的有关文件;建设用地钉桩成果通知单
10、;提供规划申报用图的测绘部门,按建设用地钉桩成果及绘图要求绘制的1:500或1:2000地形图5份(机要项目4份,用地单位为多个的,需按增加单位个数增加相应份数的地形图)需要使用项目名称的须提交地名命名行政许可文件复印件。3、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批时限20个工作日)持有规划意见书及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可申办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7、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报送有资质的施工图审查部门审查,得到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申请施工许可证。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已经办理该建筑工程用地批准手续;(2)已经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需要拆迁的,其拆迁进度符合施工要求;(
11、4)已经确定建筑施工企业(施工招标);(5)有满足施工需要的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6)有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具体措施;(7)建设资金已经落实;时间:约需2个月。3.规划设计阶段流程3.1主要依据参照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制定的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流程图(试行)来讲解规划设计阶段的流程,全国各地对流程的控制基本相同。道路工程规划设计阶段设计审批、行政许可如图所示。(两证一书为行政许可事项)3.2审查内容3.3行政许可此证是征地拆迁的根本4.施工许可阶段要求4.1道路工程参照北京市住建委的施工许可办理流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来讲解施工许可阶段的流程,全国各地对流程的控制基本相同。“两证一书”中的建设工程规划
12、许可证+施工图+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施工图+审查后的地质勘查报告施工图审查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施工许可办理流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4.2交通工程初步设计中需编制交通工程初设文件(一般可操作为设计方案)。在初步设计批复后或施工图完成后编制详细的交通工程方案设计,报交管部门审查,审查通过后设计单位按审查意见修改设计报出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5.设计咨询过程中需关注的重点5.1、设计方案编制阶段:1、应该有道路、雨污水的规划方案及规划方案批复。2、应有正式的“中线红线钉桩成果表”。3、现况古树、文物的调查及相应的处理对策。4、关注沿线已拨地、重要建筑与道路用地的矛盾及相应处理方案。
13、5、下穿式立交对地下水结构抗浮、排水泵站的考虑。6、正常情况下,不得更改或突破规划红线,如需调整必须征得规划部门的同意,办理相关的调整手续。方案设计阶段是基础也是关键,初步确定工程标准、规模和投资!5.2、可研编制阶段:1、应有规划部门的设计方案批复。2、应有土地预审意见、环评意见、交评意见等。3、河道要有河道规划条件,跨河桥要考虑上下游一定范围的河道整治工程。4、雨水排除应按系统考虑,注意下游的畅通问题,必要的工程应纳入本工程中。可研阶段:控制工程标准、规模和投资!5.3、初设编制阶段:1、应有设计方案批复及可研批复。2、铁路交叉应有铁路部门出具的意见。3、地基处理、安全防护设施、附属设施、
14、线外工程、环卫设施、施工便线便桥等内容应进一步深化设计。初设阶段:复核工程标准、规模和投资!5.4、施工图编制阶段:1、应有初步设计批复。2、必须要有地勘报告(详勘),且需进行施工图审查。3、跨河桥要有河道管理部门的复函,要有通过审查的洪评报告。4、管线设计综合图必须经过会签。施工图阶段是控制工程安全的关键!掌握道路工程设计审批流程、把握各设计及审查阶段需重点关注的内容,是设计咨询工作者做好设计咨询工作的基本技能。几何设计(路线设计)2015.06.31目 录1.基本概念2.横断面设计3.平面设计4.纵断面设计5.线形组合设计1.基本概念1.1执行主要规范道路路线几何设计主要执行的设计规范:城
15、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 129-2009)1.2城市道路等级城市道路根据道路在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和服务功能等,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各级道路的设计速度应符合下表中的规定。各级道路的设计速度道路等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设计速度(km/h)10080606050405040304030201.3各级道路功能快速路采用中间分隔,具有大容量、过境交通、中长距离行驶、全立交、全部控制出入、控制出人口间距及形式等特性,实现连续交通流,为机动车快速交通服务。主干路以区域过境、区域集散为
16、主要交通功能,在城市路网中起骨架作用。次干路在城市道路网中起区域集散交通功能,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干路网的区域性干路。支路连接次干路与居住区、工业区、交通设施的内部道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区域服务为主要交通功能。1.4路线几何要素道路是由平面线形、竖向线形(纵断面)、横断面共同围成的三维曲面,再加上路面结构、道路建筑限界(最小净高)共同形成的“空间曲体”。(因此平纵横成为道路路线的三几何要素)2.横断面设计2.1一般规定2、横断面设计2.1.1横断面设计应在规划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并应根据道路等级、控制要素、总体设计要点等合理布设。2.1.2 横断面形式应根据设计速度、交通量、交通组成、交通组织
17、方式等条件选择,并应满足设计年限内的交通需求。2.1.3 横断面设计应与轨道交通线路、环保设施、地上杆线及地下管线布设等协调。2. 1. 4 横断面设计应结合沿线地形、两侧建筑物及用地性质进行布置,应满足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分车带等宽度的规定。2.2横断面空间构成参照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规范(北京市地标)道路横断面空间可划分为:机动车空间、公共交通空间、慢行及公共设施空间(路侧带)以及地下空间。2.3横断面功能区组成横断面由机动车道(含公交车道)、非机动车道(或机非混行车道)、分车带(分隔带两侧路缘带)、路侧带(人行道、设施带、绿化带)等组成,还可包括应急车道、路肩和排水边沟等。2.
18、4横断面组成宽度一条机动车道最小宽度(以60km/h分界)车型及车道类型设计速度(km/h)6060大型车或混行车道(m)3.753.50小客车专用车道(m)3.503.25一条非机动车道宽度车辆种类自行车三轮车非机动车道宽度(m)1.02.0表5.3.3人行道最小宽度项目人行道最小宽度(m)一般值最小值各级道路3.02.0商业或公共场所集中路段5.04.0火车站、码头附近路段5.04.0长途汽车站4.03.0分车带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分车带按其在横断面中的不同位置与功能,可分为中间分车带(简称中间带)及两侧分车带(简称两侧带) ;分车带应由分隔带及两侧路缘带组成。分车带最小宽度以60km/h
19、分界规定表5.3.4 分车带最小宽度类别中间带两侧带设计速度(km/h)60606060路缘带宽度Wme或Wmb(m)机动车道0.500.250.500.25非机动车道-0.250.25安全带宽度Wsc(m)机动车道0.250.250.250.25非机动车道-0.750.25侧向净宽度Wt(m)机动车道0.750.450.750.50非机动车道-0.50.50分隔带最小宽度(m)1.501.501.51.50分车带最小宽度(m)2.502.002.50(2.25)2.002.4横断面型式1、地面道路横断面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四种基本型式。1、单幅路适用于交通量不大的次干路、支路。2、
20、双幅路适用于专供机动车行驶的快速路、非机动车较少的主干路或次干路。3、三幅路适用于机动车流量较大、车速较高、非机动车较多的主干路或次干路。4、四幅路适用于机动车流量大、车速高、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或主干路。5、当然还可以有五、六、七、八幅路。,但用的比较少些。2、横断面设计整体式2.4横断面型式分离式2、高架道路横断面可分为整体式、分离式、双层式等型式2.4横断面型式3、地下道路一般有路堑式、地下式(隧道式)等型式。路堑式道路地下式道路(隧道式道路)2、横断面设计快速路常用红线宽度为60、70、80米。例如:60米红线的快速路可布置成四幅路路基形式、六幅路整体式高架形式、六幅路分离式高架形式等。
21、其它红线宽度可类似布设。四幅路形式六幅路形式六幅路形式主干道常用红线宽度为40、50、60米,道路横断面一般布置为三幅路或四幅路形式。次干道常用红线宽度为3040米。30米红线的道路,横断面常布设为一幅路或两幅路形式。40米红线的道路,横断面常布设为三幅路或四幅路形式。一幅路形式3、平面设计3.1一般规定1.平面设计应符合路网规划、道路红线及道路功能,并应综合考虑土地利用、文物保护、环境景观、征地拆迁等因素。2.平面设计应与地形地物、水文地质、地域气候、地下管线、排水等要求很好地结合,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注重线形的连续与均衡,确保行驶的安全与舒适。3.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应做好路线的线形组合设计
22、。4.城市道路平面设计应注重平面总体布置,其中交叉口是平面设计的重点。5.定线受规划路网、红线宽度、用地性质及沿线重要建筑物的约束,还受征地拆迁、社会环境、景观绿化、文物保护、公众参与等影响,同时还要满足航道、水务、公路、铁路、轨道交通等技术标准和行业管理要求,应考虑各方面的综合平衡。6.道路平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的性质、等级、交通特点,以交通组织设计为指导,合理布置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交叉口、出入口、公交停靠站、出租车停靠站等。3.2平面线形1.道路平面线形由直线、平曲线组成,平曲线由圆曲线、缓和曲线(回旋线)组成。2.各级道路路线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圆曲线。3.受现状道路红线或建筑
23、物控制,设计速度小于或等于40km/h 的路线转角位于交叉口范围内时,可不设置平曲线,但应保证交叉口范围直行车道的连续、顺直。4.设计速度40km/h的道路,当圆曲线半径小于下表中“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时,需在圆曲线两端设置缓和曲线。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设计速度(km/h)10080605040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m)3000200010007005005.平面线形分为基本型、S型、C型(卵形)等型式。基本型即为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A-R-A)的型式。3.3直线的要求两平曲线间以直线径相连接时,直线的长度不宜过短。相邻两平曲线间的直线段最小长度应不小于缓和曲线的
24、最小长度。当设计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 时,同向圆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m 计)不宜小于设计速度(以km/h 计)数值的6倍;反向圆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m 计)不宜小于设计速度(以km/h 计)数值的2 倍。当设计速度小于60km/h,地形条件困难时,直线段长度可不受下表限制,但应满足设置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的要求。设计速度(km/h)1008060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m)600480360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m)2001601203.4圆曲线半径圆曲线最小半径应符合下表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应采用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当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的一般值;当地形条
25、件特别困难时,可采用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的极限值。圆曲线最小半径设计速度(km/h)100806050403020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1600100060040030015070设超高最小半径(m)一般值6504003002001508540极限值400250150100704020圆曲线半径计算和设计速度、路拱横坡或超高横坡、横向力系数有关,其中横向力系数值选用是关键,从行车安全角度考虑,横向力系数一般不宜超过0.15。在设计咨询过程中,对于超高值设置的合理性,可通过计算相应的横向力系数值是否合适来复核。(式4)式中:R-曲线半径(m);V-设计速度(km/h);-横向力系数,取轮胎与路面
26、之间的横向摩阻系数;i-横向横坡度或超高横坡度,以小数表示,反超高时用负值。3.5平曲线长度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平曲线与圆曲线最小长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当圆曲线按规定需设置超高时,缓和曲线长度还应大于超高缓和段长度。缓和曲线最长度设计速度(km/h)10080605040302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85705045352520平曲线与圆曲线最小长度设计速度(km/h)100806050403020平曲线最小长度(m)一般值2602101501301108060极限值17014010085705040圆曲线最小长度(m)857050403525203.6超高与加宽当圆曲线半径R小于下表中不设超高
27、最小半径时,在圆曲线范围内应设超高。设计速度(km/h)100806050403020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1600100060040030015070设超高最小半径(m)一般值6504003002001508540极限值400250150100704020最大超高横坡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设计速度(km/h)100,8060,5040,30,20最大超高横坡度(%)642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 时,应在圆曲线范围内设置加宽,每条车道加宽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3.7视距1、视距是道路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停车视距由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及安全距离组成。2、视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各级道路的停
28、车视距应大于或等于下表的规定值(这是路线设计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积雪或冰冻地区的停车视距宜适当增长。2)当车行道上对向行驶的车辆有会车可能时,应采用会车视距,其值应为停车视距的两倍。3)货车比例较高的道路,应验算货车的停车视距。3、对于凸形竖曲线和立交桥下凹形竖曲线等可能影响行车视距、危及行车安全的地方,需验算停车视距。验算时,物高为0.1m;眼高在凸形竖曲线时为1.2m,在桥下凹形竖曲线时为1.9m。4、平曲线内侧的边坡、挡墙、树木、声屏障、防眩设施等构筑物均不应妨碍视线,可按横净距绘制包络线,包络线与路面边缘之间的障碍物应清除。停车视距设计速度(km/h)100806050403020停
29、车视距(m)16011070604030204.纵断面设计4.1控制因素度1.纵断面各折点处均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分凸形竖曲线和凹形竖曲线。2.纵断面设计受道路网规划控高、道路净空、沿街建筑物散水高程、地下管线覆土要求、沿线地面排水要求、防洪排涝等因素的控制,需综合考虑各控制条件进行纵断面设计。3. 山地城市道路还需考虑土石方平衡,以合理确定路面设计高程。4.竖曲线最小半径与竖曲线最小长度设计速度(km/h)100806050403020凸形竖曲线(m)一般值10000450018001350600400150极限值650030001200900400250100凹形竖曲线(m)一般值4500
30、270015001050700400150极限值300018001000700450250100竖曲线长度(m)一般值210170120100906050极限值85705040352520非机动车道变坡点处也应设竖曲线,竖曲线最小半径宜大于或等于100m。4.2坡度机动车道最大纵坡度直接影响行车速度、行车安全、行驶质量、运输成本以及道路建设投资等问题,它与车辆的行驶性能有密切关系。因此应对最大纵坡度进行限制。非机动车道最大纵坡度主要是考虑自行车爬坡能力,一般不大于2.5%,困难时不应大于3.5%。道路设置最小纵坡度是保证排水顺畅和防止管道淤塞,从而防止路面积水带来安全隐患。因此规定道路最小纵坡
31、一般不应小于0.3%;当遇特殊困难纵坡小于0.3%时,应设置锯齿形偏沟或采取其他排水设施。机动车最大纵坡设计速度(km/h)100806050403020最大纵坡(%)一般值3455.5678极限值45678 在设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超高横坡度与道路纵坡度的最大合成坡度应按规定限制,以保障行车安全。设计速度(km/h)100.8060.5040.3020最大合成坡度(%)7.07.07.08.0注:积雪或冰冻地区道路的合成坡度应小于或等于6.0%4.3坡长机动车道纵坡的最小坡长应符合下表的规定,且应大于相邻两个竖曲线切线长度之和。当机动车道纵坡大于最大坡度的一般值时,其最大坡长应进行限制。两限制
32、坡长之间应设置不大于3%的纵坡缓和段。机动车道最小坡长设计速度(km/h)100806050403020最小坡长(m)2502001501301108560机动车道最大坡长(限制长大纵坡)设计速度(km/h)10080605040纵坡 (%)4566.5766.576.578最大坡长(m)700600400350300350300250300250200 非机动车道纵坡宜小于2.5%;当非机动车道纵坡大于2.5%时,其最大坡长应进行限制。纵坡(%)3.53.02.5最大坡长(m)自行车150200300三轮车-1001505.线形组合设计3、平纵线形组合原则上应考虑“平纵相互对应、且平包纵”。
33、1) “相互对应、且平包纵”即要求平曲线稍长于且能包含住竖曲线。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当平曲线半径小于2000m、竖曲线半径小于15000m时,平、竖曲线的相互对应对线形组合显得十分重要;随着平、竖曲线半径的增大,其影响逐渐减小;当平曲线半径大于6000m、竖曲线半径大于25000m时,对线形的影响显得就不很敏感了。因此,是否必须考虑使用“平包纵”,可根据平曲线、竖曲线半径的大小灵活确定。4、城市道路由于限制条件多,对于低等级道路或纵坡度特别小的道路不必强求平纵线形的相互对应。平曲线与竖曲线的位置组合图道路线形设计应协调平面、纵断面、横断面三者之间的组合,合理运用技术指标;与地形地物和周边环境相
34、适应,满足行车安全、排水通畅等要求。并同时处理好与桥隧、沿线设施的配合。这也是我们进行工程咨询需审查的重点内容。交叉口设计2015.06.31目 录1.基本概念2.设计原则3.平面交叉4.立体交叉5.道路与铁路交叉1.基本概念1.1执行主要规范道路交叉口设计主要执行的设计规范: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CJJ 152-2010)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 (GB 50647-2011)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 129-2009)1.2交叉口定义道路与道路交叉可分为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两种形式。1.信号控制
35、交叉口用交通信号灯组织指挥相冲突的交通流按先后次序交替运行的平面交叉口。2.让行标志交叉口是指主、次道路相交,用交通标志来组织分配相冲突交通流的通行时间,规定次要道路车辆必须让主要道路车辆先行的一类交叉口。让行标志交叉口有两种:用停车让行标志管制的交叉口叫停车让行交叉口;用减速让行标志管制的交叉口叫减速让行交叉口。3.全无管制交叉口是指没有任何管制措施、各类各向交通流按交通法规定的先后次序通行的平面交叉口。4.枢纽立交是指位于特大城市、大城市的快速路与快速路、高速公路、重要主干道相交的重要交通立交节点,能适应相交主线直行车流快速连续行驶、转向车流略减速的交通需求。无平面交叉。5.一般立交是指城
36、市主干道或次干道与城市快速路或高速公路相交,主、次干道车辆从快、高速路集散的互通式立交。存在平面交叉。6.分离立交是指能保证主要干道直行车流快速或按设计速度连续行驶,其次要主线直行车流准许在平面交叉口行驶的立交。2、设计原则1.道路交叉形式,应根据路网规划、相交路等级以及有关对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分析,合理确定。2. 道路交叉口设计应保障交通安全,使交叉口车流有序、行驶畅通,同时应兼顾景观。3. 道路交叉口设计应兼顾所有交通使用者(包括人、非机动车、公共交通等)的需求,处理好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4. 道路交叉口设计应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分期建设时,应考虑近远期相结合。5. 道路交叉口设计除考
37、虑本交叉口流量、流向以外,还应分析相邻或相关交叉口的影响,保证上下游通行能力的匹配。6. 道路交叉口改建设计应同时考虑原有交叉口情况,合理确定改建规模。7.交叉口范围内的最小净高应满足下表规定。 (交叉口设计规程四强条之一)车行道种类机动车非机动车行驶车辆种类各种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自行车、行人其他非机动车最小净高(m)4.55.05.02.53.5注:穿越铁路、公路的最小净高还应满足先关规范的规定。3.平面交叉1、平面交叉口按交通组织方式分ABC三类:1 )平A类:信号控制交叉口平A1类 (进口道渠化展宽)、平A2类(进口道不展宽)2 )平B类: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平B1类(右进右出交叉口)、平
38、B2类(让行交叉口)、平B3类(全无管制交叉口)3 )平C类:(环形交叉口)2、平面交叉口的选用类型1)应尽可能灯控。2)应尽可能渠化。3)应尽可能少用平C类。平面交叉口类型选 型推荐形式可选形式主干路-主干路平A1类主干路-次干路平A1类主干路-支路平B1类平A1类次干路-次干路平A1类次干路-支路平B2类平A1类或平B1类支路-支路平B2类或平B3类平C类或平A2类平A类交叉口平B类交叉口环形交叉口3.2平面交叉口设计范围平面交叉口的设计范围应包括整个交叉口功能区,由所有相交道路的交叉部分和进口道、出口道的延伸部分组成,各方向一般延伸10m20m。(图中黑粗线范围)。平面交叉口应包含公交、
39、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过街设施等相关内容。3.3设计要点1、新建平面路口不得出现超过4叉的多路交叉口、错位交叉口、畸形交叉口,不得出现交角小于70o(特殊困难时为45o)的斜交交叉口。2、平面交叉口间距应根据城市规模、路网规划、道路等级、区域位置等综合确定;干道交叉口间距宜大致相等;交叉口最小间距应能满足转向车辆变换车道所需最短长度、满足车辆排队长度、满足进出口道总长度的要求,且不宜小于150m。3、为保证整条道路的通行能力,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和渠化方式应根据相交道路等级、功能定位、交通量、交通管理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渠化设计一般不应压缩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空间。4、交叉口进口道渠化车道数应大
40、于上游路段的车道数,每条车道的宽度不宜小于3.0m(最小2.8m);出口道车道数应与上游进口道直行车道数相匹配,车道宽度3.5m,受限时不宜小于3.25m。5、考虑视距问题以及交通组织等问题,桥梁、隧道两端不宜设置平面交叉口。6、平面交叉口范围内道路平面线形宜采用直线;当需采用曲线时,其曲线半径不宜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7、平面交叉口范围内道路竖向设计应保证行车舒适和排水通畅,路口纵坡不宜大于2.5%,困难情况下不应大于3%,山区城市道路等特殊情况,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8、地块及建筑物机动车出入口不得设在交叉口范围内,且不宜设在主干路上,一般设置在支路或次干路上。开口位置对路口交通组织影响很大,因此应进行限制。主干路上开口距交叉口停止线不应小于100m,且应右进右出;次干路上开口距交叉口停止线不应小于80m,且应右进右出;支路上开口距交叉口停止线不应小于3050m(视相交路等级)。9、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得存在高出路面1.2m的任何妨碍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交叉口设计规程四强条之二)直行车速Km/h60504540353025201510安全视距m756050403530252015104.立体交叉4.1立体交叉分类1、立体交叉口根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