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第三章血液.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00590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第三章血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生理第三章血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生理第三章血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生理第三章血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生理第三章血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第三章血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第三章血液.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Blood,血 液,第一节 概述,一.血液组成和血量,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细胞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男:40-50%女:37-48%新生儿:55%,二血 量:,人体内血液的总量 即 血浆和血细胞的总和.相当于体重的 7 8%即每公斤体重有70 80 ml 血液.,血量测定,T-1824稀释法同位素标记法,三.血浆的化学成分,四血液的理化特性,全血 血浆 红细胞 颜色 红色 淡黄色 红色 比重 1.0501.060 1.0251.030 1.090 粘滞性 45 1.62.4 渗透压 300mmol/L pH 7.357.45,缓冲对:NaHCO3/H2CO3=20 P

2、r钠盐/Pr;Na2HPO4/NaH2PO4,渗透压:溶液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能力渗透压的大小:和溶液中溶质的颗粒数目成正比.,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称为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中所含蛋白质产生的渗透压。很小,不超过1.5mOsm/KgH2O。,晶体物质不易透过细胞膜,对于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很重要 血浆蛋白一般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对于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很重要。,注 意,等渗溶液(如0.9%NaCl):渗透压与血浆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等张溶液: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状的盐溶液。,1.1.9%尿素是等渗溶液,但红细胞置于其中即溶

3、血,因此其不是等张溶液。2.0.9%NaCl,即是等渗又是等张溶液。,等渗溶液 等张溶液,第二节血细胞生理,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早期卵黄囊造血二个月开始肝 脾造血四个月后肝脾造血逐渐减少,骨髓开始造血并逐渐增强.,一般过程,造血干细胞 定向祖细胞(红系定向祖细胞 粒-单核系祖细胞 巨核系祖细胞 TB淋巴系祖细胞)前体细胞,二 红细胞(Erythrocyte)生理,(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1.形态:成熟RBC无核,双凹圆盘状,周边稍厚。,数量:成人:男性:5.01012/L(4.05.51012/L)女性:4.21012/L(3.55.01012/L)血红蛋白(hemoglobin):

4、男性:120160 g/L 女性:110150 g/L,(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1.红细胞的生理特征(1)红细胞膜的通透性:,(2)可塑变形性 RBC在循环中,可挤过口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3)渗透脆性 正常RBC内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RBC渗透脆性:RBC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常以RBC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作为脆性指标。(0.42%NaCl:开始溶血;0.35%NaCl:完全溶血)衰老RBC刚成熟RBC;遗传性球形红细胞正常RBC,(4)悬浮稳定性 RBC能比较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其大小以血沉表示

5、。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以第1小时末RBC在沉降管中沉降距离来表示RBC沉降速度,称为血沉(RBC沉降率)男:0-15mm/h,女:0-20mm/h,引起RBC叠连的因素在于血浆还是在于RBC?实验:A.病人RBC正常人血浆ESR不增加 B.正常人RBC病人血浆ESR 原因:血浆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RBC叠连 血浆白蛋白叠连,注意,2.红细胞的功能:功能物质: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1)运送O2和CO2,RBC内O2浓度血浆70倍(2)缓冲pH,由Hb实现 KHb/Hb,KH

6、bO2/HbO2,(三)RBC的生成与调节 1.RBC生成的原料,(1)铁:合成Hb的必需原料 食物 1mg Fe 衰老RBC的破坏(25mg/d)(2)蛋白质,2.促进RBC成熟的因子(1)VitB12:影响RBC的有丝分裂 VitB12是DNA合成的辅酶(每天消耗25g),体内贮存2.5mg。机体对VitB12吸收需内因子与R结合蛋白的参与。,(2)叶酸是RBC成熟因子,合成DNA所必需。叶酸直接参与DNA合成(每天消耗50g),动植物食物中广泛存在。,临床,A.缺铁,幼红细胞胞浆Hb合成,胞核成熟正常 胞浆成熟障碍,小细胞、低色素性(缺铁性)贫血,B.VitB12 叶酸缺乏,RBC核发育

7、停滞 胞浆发育正常,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红细胞生成的调节,EPO主要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CFU-E)的增殖,并向原红细胞分化.EPO也加速幼红细胞的增殖和血红蛋白的合成.是机体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物.性激素:雄激素主要通过刺激EPO的产生促进红细胞生成.,(四)红细胞的破坏 RBC寿命120天左右 衰老RBC变形力阻留缺氧、缺葡萄糖、pH脆性破裂 临床上可用切脾治疗以减轻贫血。,破坏场所,血管内占10%,主要在血管外(脾、肝),二、白细胞(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WBC)生理(自学),四、血小板(platelet,thrombocyte)生理,(一)血小板的形态和数

8、量,正常:(100300)109/L 1000109/L 易发血栓双凸圆盘状 714天死亡,(一)血小板的生理特性,1.粘附:指血小板粘着于非血小板表面 血管受损血小板与内皮下成分(胶原、微纤维、层素)结合 参与成分:A.血小板膜受体(糖蛋白):GPIb/、GPIIa/b B.粘附蛋白:vWF(von willebrand factor)和纤维蛋白原 C.内皮下成分:胶原纤维、层素,2.聚集:生理性致聚剂:ADP、肾上腺素、5-HT、组胺等,3.分泌或释放:-颗粒:PF4、-血小板巨球蛋白、V因子、vWF、PF5 致密颗粒:ATP、ADP、Ca2+、5-HT、儿茶酚胺等 溶酶体:酸性蛋白水解酶

9、和组织水解酶,4.吸附:血小板可吸附血浆中多种凝血因子,使损伤部位凝血因子浓集,有利于血液凝固。,血小板,较松:plasma、,牢固:、vWF、(a)、a、a、a、Pt,5.收缩 在血小板收缩蛋白的参与下,血凝块回缩,血小板收缩蛋白A(肌动蛋白 Actin),血小板收缩蛋白M(肌球蛋白质 Myosin)分解ATP供能,(二)血小板的生理功能,(三)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血小板的生成主要受血小板生成素(TPO)的调节TPO主要由肝实质细胞生成,刺激造血干系胞向巨核系祖细胞分化 增殖成熟 和释放血小板.,(四)血小板的破坏,衰老的血小板在脾 肝 肺被吞噬破坏.,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1.生理性止血过程

10、,生理性止血(physiologic hemostasis):小血管损伤后,血液从小血管内流出数分钟后自行停止的现象.(14 分钟),生理性止血分为三个时相:血小板止血栓形成:血管内膜损伤,内膜下组织暴露,血小板粘附并聚集成团,形成松软的止血栓,以填塞伤口。血液凝固形成纤维蛋白凝块:血浆中可溶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不溶的纤维蛋白(fibrin)局部形成血凝块回缩、加固止血 同时,血浆中出现抗凝和纤溶活性物,防止血凝范围扩大。,损伤、刺激引起缩血管反应,神经反射,血小板释放TXA2、5-HT,血管受损 血管收缩 胶原、微纤维 血小板粘附 血小板分泌 凝血酶(ADP、TXA2、PAF、

11、IP3)限制血流 血小板聚集成止血栓 纤维蛋白形成 生理性止血过程 动画2,血管期,细胞期,血浆期,初步止血 加固止血,提供磷脂表面结合凝血因子释放活性物质收缩作用,血管收缩,血小板在生理止血中的作用,释放缩血管物质,如 5-HT、CA 类,血管收缩,裂口减小粘附、聚集形成松软的血小板血栓,堵塞小的出血口修复小血管受损的内皮细胞参与血液凝固过程,形成坚实的血凝块,最后完成生理止血过程,(二)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 凝血酶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血液凝固的调控,1 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 1)血管内皮的屏障作用 2)血管内皮能合成硫酸乙酸肝素蛋白多糖覆于内皮细胞表面,血液中的

12、抗凝血酶与之结合,可灭活凝血酶和FXA等活化的凝血因子.3)内皮细胞能合成分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等抗凝物质.还能合成PGL2和NO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4)血管内皮还能合成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肝素,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特异性抑制物.,第四节 血型(Blood group)1901年,奥地利科学家Karl Landsteiner(18681943)发现ABO血型系统(ABO blood-group system),获得了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此后他又发现了MN、P、Rh等血型,赢得了“血型之父”的誉称,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血型(blood grou

13、p)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凝集(agglutination)凝集原(agglutinogen)凝集素(agglutinin),二、红细胞血型,(一)ABO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血型 凝集原 凝集素,A型 A 抗B,B型 B 抗A,AB型 A+B 无,O型 无 抗A+抗B,ABO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血型 凝集原 凝集素 A:A1 A+A1 抗 B A2 A 抗B+抗A1 B B 抗 A AB:A1B A+A1+B 无 A2B A+B 抗A1 O 无 抗A+抗B,2.ABO血型的发生与分布:染色体上的位置:的等位基因,亲子鉴定,应用,抗A或抗B:属IgM,每个I

14、gM具有10个 抗原结合位点,3.ABO血型的检测,(二)Rh血型系统 1.发现和分布,白种人:85%凝集(Rh+)15%不凝(Rh-)汉 人:Rh+占99%1%不凝(Rh-),Rhesus monkey RBC,Rabbit,Rabbit血清+人RBC,2.抗原与分型:1)抗原:C、c、D、E、e D:抗原性最强,D阳性者为Rh+d:静止基因,RBC表面不表达d抗原 2)抗体:IgG类,可通过胎盘,3.Rh血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A.无天然抗D抗体 B.抗D抗体为不完全抗体IgG 可通过胎盘,1)给患者再次输入同一供血者血液,临床,第一次输Rh+血,Rh-,Rh-,产生抗D抗体,抗原抗体反应,溶解Rh+血细胞,第二次输Rh+血,Rh-母亲再次怀孕Rh+胎儿,2)新生儿溶血,Rh-母亲怀孕Rh+胎儿,胎儿D抗原(分娩时),Rh-母亲血液产生抗D 抗体,抗原通过胎盘,溶解胎儿红细胞,流产,抗体通过胎盘,三、输血的原则,1.输同型血:ABO相合 Rh血型相合(育龄妇女与反复输血者)万能输血者(O型)与万能受血者(AB型)成分输血(transfusion of blood components)自身输血,2.交叉配血试验(cross-match test):,供者 红细胞 主 次 红细胞 受者 血清 血清根据主侧与次侧有无凝集,决定是否可以输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