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社会工作(DOC).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11474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28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女社会工作(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妇女社会工作(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妇女社会工作(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妇女社会工作(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妇女社会工作(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妇女社会工作(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女社会工作(DOC).doc(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妇女社会工作概述妇女社会工作的缘起;妇女社会工作的界定;妇女社会工作的价值原则;妇女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探索第一节 妇女社会工作的缘起社会发展、女性问题的变化(由私人领域向公共领域转化)、社会对女性群体认同,社工开始独立关注妇女问题(淹没在公共事务、家庭社工及儿童社工中)。一、 社会工作专业的兴起(社会工作的兴起,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1、社会发展与社会工作的产生(1)在西方-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问题与弱势群体的形成-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导向、帮扶社会弱势群体为主要出发点社工形成(2)在中国1)中国历史上缺乏专业社工2)20世纪2、30年代民族自救中,社工(乡村建设运动)蓬勃展开3)49年后行政性

2、非专业社工形成4)20世纪80年代起步到目前爆发式、突进式的发展,其发展原因:-社会高速发展期(GDP超过2000美元,社会问题显性化与冲突加剧);-社会积聚雄厚的物质财富与资本(专业社工开展创立了必要前提);-“小政府大社会”的实践(有限政府、服务政府的政治保障);-执政党理念转变(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民主、自由、平等逐渐成为共识,及个人的主体性与权力意识增强2、社会工作的时代性内涵(1)协助个人调适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主要方法)(2)发挥个人潜能、增进社会福利(目的)(3)承办的主体为政府、社会组织(NGO)、个人(4)具有强烈的社会问题导向性(历史性现实性)及社工本土性3、社会工作的

3、现实功能(更多的是一种表达性/支持性功能,不同于医生律师的工具性功能)(1)对弱势群体的补充/治疗/预防功能(2)对正常群体的强化/发展功能(功能的发展、延伸)(3)对弱势群体的发展功能二、妇女自身的觉醒1、女性问题的公共化(1)女性全面参与社会生活,促进了男女的真正平等(2)当代妇女问题呈现为复杂化的公共问题(教育/就业/退休/婚外性关系/犯罪等问题)-影响了女性自身的发展-也影响了男性及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和谐2、女性问题的差异性女性长期“被他者他”,根据女性主义研究(与男性比较)(1)女性发出了不同声音、呈现不同形象、遭遇不同问题(2)应开发专属女性的工作理念、原则、目标、方法、内容3、妇联

4、工作的局限性妇联承担了妇女工作的几乎所有内容(1)在传统的集体主义、同质性社会中,妇女需求相对单一化(2)在现代的异质、化社会中,妇女群体多样化个性化需求4、性别意识的主流化(1)随着女性主义话语的普及,性别意识日益成为主流话语(2)性别/阶级/种族,成为西方社会分析的三大范畴(3)社会工作变化是,性别差别在案主问题的原因/表征/介入方法上的差异性;社工者队伍中性别差别(女性工作职业中男性管理)三、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1、社会工作的二重性(1)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政治性(2)中国社工不仅解决社会特定成员的问题,更多地与执政党方针路线紧密结合(在和谐社会、宏大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中对女关注)2、妇联

5、系统的要求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中,社会服务职能的回归社会及由社会组织承担(1)妇联是群团组织,政府后退意味着妇联必然前移(2)妇联系统过去较多被行政化(借助行政力量与群众运动方式来解决妇女问题);但随妇女问题的多样化/复杂化/常态化,妇女社工产生成为必然(全国妇联已致力于妇女社工的教育培训与推广)第二节 妇女社会工作的界定基本定义、服务对象、服务内容/领域、服务目标一、基本定义1、妇女工作与妇女社会工作的区别区别妇女社会工作妇女工作工作主体专业社工者与社工机构(多是非官方民间组织)各级妇联与妇委会(官方或半官方组织)工作方法专业社工方法(多是自下而上)主要是行政性或半行政性(多是自上而下)工作对

6、象弱势、常态、优势的妇女群体主要是弱势妇女群体服务工作目标治疗、预防、发展主要是弱势妇女群体的保护、支持、维权工作范畴单称概念,属广义的妇女工作全称概念2、西方的定义妇女社工没有相对独立的空间,大多是女性主义背景下的社工,多由社会服务部门、私人企业、志愿机构实践多米内丽(Lena Dominelli):从女性经验出发进行分析,专注于女性社会地位与其个人困苦间的联结,回应她们的独特需要,创设社工与案主间的平等关系,并探讨结构上的不平等,以整合方式满足女性特定需要,并介入她们生活中的诸多复杂性,包括大量的压力和对女性各种形式的压迫。-对女性案主与女性工作者需要做敏感的性别化回应;-将男性、儿童、女

7、性(与女性互动关系的人)整合到理论与实务中-反本质主义/概化,关性与回应不同地域中女性多样化的需要3、本课程的定义基于妇女社工是一种新兴的社工专业的角度定义:以妇女为案主而进行的专业的社工服务。即借助社工的专业理念与专业方法对妇女进行服务的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社工的专业介入,提高妇女能力,赋权于妇女,整合妇女服务资源,从而帮助妇女完善自我,获得社会发展,并推动社会公正。二、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妇女群体,以及妇女问题的关联人群1、妇女(1)研究对象的主体:妇女群体,即弱势、常态、强势妇女三类(2)原因:社工主要是问题取向而不是人群取向,与妇女问题相关的妇女群体,应涉及不同时空下被卷入问题的每个妇女。

8、如弱势女性的下岗,强势女性的权力及压力缓解等。 2、儿童/家庭(1)儿童的生育、抚养、教育等与妇女紧密相连;妇女成长与儿童发展高度相关(2)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家庭成为妇女很重要的成长环境3、男性(1)妇女与男性构成了相互联系的有机共同体(两性和谐共生)(2)妇女问题本质上由男性自身/父权制社会造成,不对男性介入,难于解决妇女问题4、社会(1)妇女问题更重要是源于:男权社会的性别歧视(责难受害者),“个人的就是政治的”成为最核心的理论导向(2)对社会干预主要包括:社会价值、社会文化、社会制度、社会政策等,从对男权社会批判与男女平权社会中回应妇女问题三、实务领域1、奥茉(Orme)的划分(1

9、)女性的境遇(女性生活世界):生活领域、职业发展历程及其它诸多女性自身的不公平遭遇(2)女性为中心的实践:摆脱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的压迫与歧视,建构另类女性中的实践(3)女性不同的声音:这是女性主义象征,揭示了两性真正不同及女性主义社工的服务领域与方向(4)关注多样性:两性差异中的多样性;女性自身内在差异性$ 2、从私人领域向公共领域过渡的角度划分(1)公共领域中妇女社工服务(妇女问题本质上是公共领域中的问题)-社会主流价值观:影响两性行为、指明社会发展方向,建构性别公正价值观、性别和谐的社会制度;-社会政策:男性主义色彩、歧视女性,倡导性别平等的社会政策;-政治制度:权力建构,即女性权力的不平

10、等(参政);-经济制度(不足由女性承担):性别隔离、职业报酬的性别差异;-教育制度:成为妇女社会地位晋升的障碍;-大众传媒(在性别平等意识上不足与误导):身体政治-法律公正: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社会保障的公正:生育保险等(2)私人领域中妇女社工服务(私人领域本质上是公共领域的再生产结果)-自我价值观:以家庭、丈夫、孩子为主导,自我价值偏低/第二性;-美丽牢笼:对生理身体/外表美丽的过度关注,成为焦虑症;-婚姻的梯度效应:婚姻中男女地位、权力的阶梯差异,“剩女”;-家庭权力:男人掌控;-家庭暴力:弱势地位引发的女性婚姻危机与家庭问题四、服务目标1、从社工专业角度来划分(1)治疗:妇女错误行为的矫

11、正,如消除自卑情结等;(2)预防:对妇女可能发生的错误行为的预防措施,如性教育;(3)发展:将妇女融入社会,推动妇女的发展2、从妇女自身需求角度来划分(1)赋义:批判问题背后潜藏的错误理念,如价值观、性别认同;(2)赋权:采用结构主义导向,关注社会权力结构的失范;(3)赋能:令妇女增强能力、获取资源,成为四自妇女(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此外,美国社会工作协会还提出了八个层面的妇女社工服务的过程目标:(1)人的问题解决及能力增强;(2)外部资源的连接;(3)令资源与服务系统有效地人道运作;(4)社会政策倡导与改进;(5)促进人类福利与形成社会公平;(6)倡导社会-经济公正的或社会-政治行动,来

12、追求合适的政策、服务与资源;(7)提升社工实务的研究-知识-技巧;(8)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发展与运用实务。第三节 妇女社会工作的价值原则(妇女社会工作的价值、工作原则)一、 妇女社会工作的价值-社会工作的铁三角中,价值为统帅;-妇女社工价值的形成,主要受到了社工本身的价值观、女性主义价值观的双重影响)1、社会工作的价值观(1)毕斯特克(Biestek,Felix)从9个方面论述:-人的潜能(尊重每个人的价值与尊严)-人的责任(每个人有责任与能力实现其本能,谋求自身的幸福/福利)-人的权利(每个人有权获得社会资源及服务)-人的需更(每个人以和谐/建设性方式,满足其基本需求)-人的社会功能(旨在促进

13、个体的自我实现)-社会责任(旨在提供个人自我潜能的发展机会、资源、服务)-社会权利(旨在令每个人公平参与、贡献力量、社会和谐)-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个人有义务自我实现与贡献社会)-人的自我抉择(尊重每个人的自决与独特性)(2)莫雷里斯等(Morales)从3个层面论述:个人的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工作的价值观(关怀/尊重、自决、互助、独特性)2、妇女社会工作的价值观(1)关于女性的5个方面论述:独特性/共同特质、自我实现的潜能、平等、受到平等对待与公平的尊重、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员。(2)关于专业价值的5个方面论述:-每个女性有权利与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赋义、赋权、赋能)-每个女性应受到社会的

14、平等关怀与尊重(弱势、常态、强弱妇女)-协助女性突破自我、建立关系、形成互助/自助组促-介入应从社会价值观入手,建立正确的性别意识(性别敏感意识)-介入针对女性及其利益相关者(男性、儿童、家庭、社区等)二、 妇女社会工作的原则1、多米内丽的女性主义实务工作原则(1)女性主义社工实务12项原则:-承认女性的多样性-尊重女性的力量-消除某些女性团体的特权(防止女性团体间不平等权力关系的基础)-女性是有活力的行动者-将个性女性置放在社会情境中(个体与集体的联系)-提供空间让女性表达需要与解决问题的办法-个人的即政治的(宏、中、微观层面实务连结)-在人类存在背景下处理女性的存在与需要-人类关系相互依赖

15、的本性-女性个人问题有社会原因(在各个层面介入)-寻找个人问题的集体解决方法(2)(与女性问题相关的)男性案主介入的9项原则:-承认性别权力关系对男性的影响-男性特征是权力动力-男性凭借性别而优先于女性(社会的组织方式)-男性中的多样性-男性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男性/男性团体特权的不同层次-男性要为其侵犯行为负责-控诉男人对妇女与儿童的压迫(挑战两性不平等的社会关系)-对男性特征的重新界定和平等主义的趋势-将结构性限制、个人行为及缺乏情感发育之间相连结2、中国妇女社工实务原则(1)中国妇女社工8项普适性原则:-性别的双重视角(sex/gender;妇女问题生物还原/文化决定论)-个人的就是社会的(

16、妇女问题是社会结构造成的)-强化性别意识敏感度(男性中心意识形态内化到女性集体无意识中)-女性为本(突出女性意识、服务、觉醒及发展,不是女性中心主义)-强调关系(奋斗/群体合作,从关系的建立、修复与重构入手)-尊重差异(两性差异、女性内部差异及多元化介入)-追求平等(最高目标,平等不是压迫)-立足社会(社会整体的介入目标,大于个体的单一化服务措施)(2)中国妇女社工10项实务性原则:-相信并接纳女性,承认女性的独立性(平等/独立/潜能/权利主体)-发现女性案主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成立女性意识醒觉小组-诉诸集体力量解决女性的个人问题(社会成因分析与社会性介入)-鼓励女性相互交流,分享好经验,增强自

17、我效能感(自我正向评价)-为女性创造独立时空(应对附属性),缓解过多的责任、压力与自责-女性问题是多元的,应用多种方法/力量,共同协作-重视、肯定、激发女性的潜能观,助人自助(激发希望与自信)-赋权于女性(女性权力的全方位缺失,引发了妇女问题)-强化并扩大女性可利用的资源(整合社会资源,并与妇女连结)-微观(妇女自身及家庭)、中观(单位-社区-阶层等)、宏观(社会价值-政制-制度等)多层次的介入第四节 妇女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探索(西方女性社会工作服务、中国妇女社会工作的反思)一、 西方女性社会工作服务(发展特征)1、女性主义为本(以女性主义的产物)2、理论先于实践(以女性主义理论为指导下的实践)

18、3、政治诉求为主(女性主义本质是街头运动产生的政治理论/很激进)4、个人主义为本(注重个体的自我实现、个体的自我诉求)5、性别叠加阶级、种族、年龄(性别问题被赋予浓厚政治色彩,性别、阶级、种族,已为主流社会学阶层分析/不平等研究的主要范畴)6、权力为本/性别敏感觉较高(政治是女性主义关注核心,权力进一步构成政治核心)7、自下而上(公民社会发展中自我权利意识较强)8、激进革命(妇女社工的理论、方式、策略如社会行为,较激进)9、男性主义觉醒(副产品。不满女性主义激进批判/男性群体的自我反思,即经历了男性主义洗礼的加入)二、 中国妇女社会工作的反思(主要特征)1、马克思主义为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19、2、实践先于理论(实践先行且有效,缺乏足够的理论建构)3、行政诉求(整个社工更多受到行政影响,即具有行政化色形)4、集体主义为本(集体而不是个体,成为了主要服务目标与对象)5、性别被遮蔽(性别不是主要范畴,性别问题更多淹没在其他公共需求与宏大叙事中,性别敏感度较低,女性自身觉醒严重不足)6、男性不自觉(传统社会男权意识的主导统治,压制两性不觉醒)7、自上而下(强政府的社会发展中,阻碍了公民成长,自我权利意识较弱)8、保守改良(服务目标致力于问题解决及支持性需求的满足,发展性乃至政治性诉求存在不足)9、生活为本(致力于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不同于西方对政治问题的热衷)第二章 妇女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20、理论依据(不等于操作性的实务理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革命性指导);女性主义理论(根本性的指导);(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社会性别主流化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在妇女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妇女能顶半边天”;90年的“全党全社会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马克思主义和妇女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界定;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内容一、 马克思主义和妇女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及社建中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1、1924年的大革命中,妇女运动显示了强大的生机与力量1924年大革命中心广州首次纪念“三八节”,中国妇运在革命高潮中,显示出强大的生机与力量2

21、、以后几十年,妇女运动成为革命群众运动的重要部分在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妇运成为较完备的形态,并与工运、农运、青运一起,成为伟大革命群众运动的重要部分3、新中国成立后,共同纲领等法律颁布,对妇女权利的规定(1)共同纲领颁布(妇女在政治、经济、文教、家庭、社会生活的平等权)(2)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颁布,对妇女权利的明确与完善(3)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为妇女参加社会生产、参政议政、接受教育、实现婚姻自由平等,创造条件。4、在社建中,“妇女顶起半边天”(社会地位、社会作用)(1)在无性人时代,妇女广泛参加社建,社会地位的提升,涌现出一批女精英。(2)改革开放后,中国妇女在双重性别建构中,贡献无穷才智

22、与力量,“推动摇篮的手,正在改变世界”。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界定1、界定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观,对妇女社会地位的演变、妇女的社会作用、妇女的社会权利、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等基本问题,做出科学分析与概括。2、明确(1)妇女社工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妇女工作中的运用(3)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不可动摇的位置三、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内容(五点)1、妇女被压迫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现象(1)直接揭示妇女受压迫的问题(2)对妇女受压迫现象的历史解释(私有制、阶级对立/压迫的产物、私人领域、附属物,男女平等)(3)妇女发展的

23、最终目标:男女平等(基本国策)2、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论断)(1)妇女受压迫的根本/重要原因:私有制与制度性的压迫,即经济与政治等原因;社会意识/思想的未解放(2)妇女解放的奋斗目标:妇女自身的意识觉醒与努力;私有制的剥削制度消灭3、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1)妇女解放的真正条件是参加社会劳动(从私到公共领域)(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彻底消灭剥削,走向妇女解放、男女平等。4、妇女解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妇女解放受多种因素影响)(1)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极大发展)的制约(2)物质生产水平与精神文明程度的影响(3)漫长的历史过程5、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

24、展中具有伟大的作用(1)男女同样重要,都是历史的创造者(2)女性有其特殊性,应受到平等的尊重(妇女人格/权利)(3)对妇女的尊重与保护,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尺。第二节 女性主义理论(继民族解放、种族解放、阶级解放的第四次革命)女性主义的历史沿革、主要流派、主要领域一、女性主义的历史沿革1、女性主义的图景:变动与永恒(1)变动:女性主义不是个统一体,是充满矛盾的空间存在,并在接受其它理论批判中发展,也是西方女性命运及社会变迁的缩影(2)永恒:基本线索,包括-一种社会运动(发源在街头);-鲜明的政治诉求(意识形态标签);-坚定的奋斗目标:两性差异与平等(反歧视/反压迫/平等/自由主体)-曲折的发

25、展道路(注重政治诉求-学术性的妇女研究-社会性别研究)2、两次浪潮:女性主义的历史踪迹(1)第一次浪潮:18世纪后期的启蒙运动中米尔等。核心奋斗目标是男女平等;主要思想基础是自由主义;斗争诉求是获得选举权、教育权、就业权(政治运动色彩)(2)第二次浪潮:核心奋斗目标是如何面对差异;不同流派下理论视野更加宽阔;主要探讨的问题有社会性别、父权制、性别制度、家庭压迫等问题(社会学的学术色彩)3、从自由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漂泊中的女性主义(1)女性主义的共同之处:探讨两性之间的差异与不平等(2)不同流派的产生:对女性受压迫的根本原因与解放途径的不同理解,导致不同理论分歧与流派的形成。(3)最有名的流派-

26、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理性与平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公私领域)-激进女性主义(身体与文化双重差异)-后现代女性主义(主张多元主义,反对宏大叙事/本质主义/普遍主义/中心主义)二、女性主义的主要流派1、自由主义女性主义(1)回应的问题:争取妇的选举权、受教育权、就业权(2)主要观点:针对生理性别与自然解释的回应-沃尔斯通为女权辩护(卢梭):教育缺乏,导致女性不平等地位-米尔妇女的屈从地位:是人为的(生活习惯、社会化)的结果(3)解放途径:教育机会均等、社会教育中的平等2、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资本主义与私有制的分析)(1)妇女受压迫的原因:私有制、资本主义制度。阶级压迫(而非性别压迫)是最基本的压迫

27、形式(2)解放途径: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私有制3、社会主义女性主义(1)妇女受压迫的原因:资本主义制度下阶级压迫的产物;性别压迫是阶级压迫的另种形式。双重压迫(2)解放途径:废除阶级压迫与性别压迫(消灭男女阶级划分)4、激进女性主义(1)原因-父权制:系统化的、制度化的男性压迫女性的政治体系(个人的是政治的)-生理差异(生育、抚育、性生活):使女性在生活中处于屈从地位。如弗洛伊德氏“阳具羡妒”心理(2)解放途径:废除父权制;倡导生物革命/技术进步/同性恋;“乳房羡妒”式“子宫羡妒”心理,关爱、爱、保护等女性特征5、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1)福科的权力、身体、性、语言论述的影响。对巨型理论、宏大叙事

28、、普遍主义、本质主义、二元对立的拒斥,崇尚多元论(2)危害女性主义重要概念与使命/去政治化;男女对立的消失(3)强调姐妹情谊与单纯追求男女平等,注意种族主义、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引发的女性之间、双性同体、解放男人三、女性定义的主要领域1、社会性别:哥白尼式的革命/第四次解放运动(1)男女不平等的根本原因:社会性别。(2)生物性别是先天的、无法改变的,仅构成女性生存的基础;社会性别是后天的、可改变的,对女性起决定性作用。(3)社会性别已进入生活世界,如社会性别主流化/纳入决策主流2、父权制:男性主义的堡垒(1)米列特性政治,两性问题是父权制建构的政治问题(2)男性以各种方式实践着一种潜规则-性政治

29、,以对女人集团的权力控制与支配“personal is political”。女性的革命不再是一次局部的、个别化的、暂时性的改良3、女性解放:生物革命与社会革命的两难(1)社会革命:从波伏瓦到米列特,从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到激进女性主义,社会革命是一条主旋律,而社会性别与父权制是其意义的代表(文化反省、社会批判、政治斗争中寻求平等)(2)生物革命:从生物角度揭示两性不平等,主要兴趣集中在私人领域/家庭中,关注话题主要是两性与生育。如生育、抚育及家务劳动是无薪劳动,剥夺女性家务劳动“剩余价值”,陷于屈从地位;倡导试管婴儿、同性恋,发现女性生理特征的优势第三节 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与社会性别主流化/社会

30、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1997年)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男女平等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1995年世妇会;-内容:两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与机会,这是社会性别主流化过程(理念分析/目标分析/策略分析/路径分析/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实现方式)一、 理念分析1、“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是社会性别理论的现实化/具体化的延伸2、具有改良性质:自上而下,借助权力阶层性别平等意识苏醒的性别平等化建设3、根本诉求:彰显两性差别,强化性别意识,提升妇女地位,达致两性平等、维护性别公正(世界范围内人与人之间自由化、平等化趋势)三、 目标分析1、强化性别意识2、

31、注重性别分析3、维护性别公正4、推动性别发展(重构和谐的新型男女关系)三、策略分析(4项策略)1、为决策层、执行层、监察层、评估层提供性别意识训练及敏感度2、训练决策层、执行层、监察层、评估层使用性别分析工具3、将性别平等意识具体化、现实化、社会化(指标化)4、促使政府将社会性别观点落实到社会各个层面与角落(妇联/媒体)四、路径分析1、自上而下(决策层向下影响社会成员。代价小但难实施)2、自下而上(改变下层社会成员的性别意识,再影响上层决策者)3、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妇女团体与决策高层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五、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实现方式1、强化国家与政府的责任2、批判现行社会政策3、注重法制

32、作用4、加强女性的四自精神5、赋权于女性6、女性的团结7、争取社会与男性的同情与支持第三章 妇女社会工作方法(妇女社工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本,与彰显女性存在的“以妇女为本”、“女性主义”社工是一致的,只是具体方法上需适合中国的经济社会环境;但妇女社工本土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出现成熟方法。本章仅从女性主义对三大方法的改造来介绍妇女社工常见的方法)妇女社会工作方法的知识基础;妇女个案工作;妇女小组工作;妇女社区工作;妇女社工的专门方法第一节 妇女社会工作方法的知识基础来自社工的知识基础:社会工作中融汇取向的实务模式、优势视角、生态系统论、文化能力等构成了妇女工作方法的重要基础妇女社工实务特征:

33、女性主义理论对妇女问题的结构性分析,为妇女社工发展指明了方向一、 来自社会工作的知识基础1、融汇/整合取向的社工实务(1)多层面介入的重要性(个人-家庭-团体-组织-社区的介入),介入应有计划性与弹性(2)从不同理论中吸取养分(完形心理学的生理-心理-社会的视角),形成其扎实的知识基础(3)对个人议题与社会公义的共同关注(单一因素的个人原因;多因素的社会制度分析)为案主的增能、在组织体系中社会支持资源连结、扮演多种角色、反思批判性2、优势视角(1)服务焦点:从案主问题挖掘转向优势(增强自我效能感/关注生命意志力/助人自助、发展平等合作的关系)(2)案主在逆境中的抗逆力:生存的复原优势/有利资源

34、/问题的制造者到生命的创造者(3)基本原则:每个案主系统都有优势;创伤与困难是机会与挑战的来源;认真对待案主的期待与梦想(人改变的能力是巨大的);以合作关系/协同者来协助案主;每个环境都充满资源;注重对案主个人能力与环境资源的评估3、生态系统(1)指环境中的功能性整体,包括家庭系统、朋友系统、工作职业系统、社会服务系统、政府系统、宗教系统等(2)微观(个人)-中观(家庭/职业群体等)-宏观系统(文化/社区/组织)4、文化能力(1)强调社工者对文化的理解与把握,具有文化敏感性与文化处理能力。(2)组成部分:尊重多样性;做文化的自我评估;文化互动的内在动力;将文化知识制度化;具备文化多样性意识的服

35、务项目二、妇女社会工作的实务特征1、妇女社会工作的实务原则(1)个人的就是政治的(2)传统性别角色(顺从/接受/依赖),加剧了妇女成为受害者(无权/无助/低自尊/自我仇视)的危险性(3)干预即对案主的赋权过程(获得知识/技能/资源/自我效能观)(4)案主的自尊与自信是赋权的关键(5)鼓励案主基于自身优势与属性,形成自我同一性(自我意识)(6)对案主评价,须建立在其他女性的社会支持系统中2、妇女社工者与案主的关系特点(1)合作关系(2)工作者是案主赋权的催化剂,而不是解决问题的专家(3)警惕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压迫关系,营造分享与学习气氛3、妇女社工者的基本服务技巧(1)相信妇女,接受她及她问题,

36、其应对策略是一种抗争(好坏)(2)鼓励妇女为自己负担设限-释放某些负担,为妇女创造空间(3)鼓励分享经历、资源与策略,认可妇女及自己的情感(4)采用“发展资源带给妇女力量”的方法(5)不断检视自己价值观与日常实践,是否与女性主义目标一致第二节 妇女个案工作一、妇女个案工作的定义1、定义(1)指妇女社会工作者运用个案社会工作的方法与技巧,针对每个妇女及家庭的不同特征,为其提供的个别化服务(2)因妇女在寻求帮助时,已被困扰了很长时间,往往身心疲惫,社工在提供个案服务时,应相信妇女求助者的叙述,接纳她们,并尽可能协助这些妇女理清自己的思路2、关键点(1)聚焦妇女本人,把她视为成年人,一个独立个体,帮

37、助她阐明自己的情境、对自己的看法,生活中的变化,及可能的选择(2)不是强化其照顾者的身份,忽略妇女自身需要二、妇女个案工作的过程特点1、预估中必须包括相关社会政策的信息、社会默认与期待(1)妇女的问题:多与照顾子女/家庭责任有关(2)妇女工作被低估:得不到男性/社会政策支持(3)二次伤害:将问题归因女性个人能力欠缺,加重自卑感2、计划与实施阶段中,有效强化女性的身份认同与自我效能感(1)有效强化女性的身份认同、自我形象、自尊感(2)鼓励她们看到成绩,获得支持与资源(3)在妇女自身需要下传授持家/亲职技巧三、妇女家庭治疗1、家庭治疗以整个家庭为服务对象,认为个体的问题是家庭问题的反应,个体问题的

38、解决有赖于家庭关系的改变。联合家庭治疗、合作治疗、并行治疗、混合会谈等。2、妇女社会工作中的家庭治疗(1)仅从家庭内人际关系解决问题,忽视外在环境对家庭的影响(2)按照传统性别角色分工进行介入,强化了女性照顾者角色(3)女性主义家庭治疗质疑传统的性别观念,操作上更重视个人的需要与选择第三节 妇女小组工作(核心方法)一、妇女小组工作定义1、定义(1)定义:指妇女社会工作者运用妇女社会工作的理念,利用团体工作方法与技术,为妇女提供的团体服务。(2)目的:通过妇女在团体中娱乐、交往、学习、意识觉醒的提升及治疗等,增加妇女的生活情趣,扩展其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治疗其人际关系失调,以此促使妇女承担其公民

39、的责任及形成妇女的互助体系2、类型(1)发展性、支持性、预防性三大类型(2)以涵盖性别意识的程度分五大类-无性别意识小组(无性别差异,学习性教育或治疗小组。义工训练)-家庭为本小组(妇女照顾者角色,强化家庭功能。支持性成长性类)-妇女为本小组(妇女成长,理解与分享,增强主体性及自我效能感。强调女性的成长与建立互助网络,较少女性主义批判与改革或觉醒)-女性主义小组(必须改变社会政治结构,意识醒觉的提升/反压迫)-男性小组(透过改变界性而改善两性关系)二、小组工作在提升妇女能力/改善女性处境中的优势1、形成成员间的互助与凝聚力量有助于成员较快找出彼此之间的共通点与相异点,克服女性困于家庭的孤立感,

40、以及在经历了团体的平等经验中形成了成员间的互助与团体的凝聚力量2、从政策与社会结构层面解决女性问题有助于建立女性的社会支持网络(如形成团体内部以及与其他团体或组织的联合),有利于巩固女性主义信念与集结力量,并能从政策与社会结构层面来解决女性的问题3、促使政府重新分配资源与作出政策改变的回应通过妇女社会工作网络来集合力量,可以针对特定问题而采取一连串的社会行动,甚至可以开展女性主义行动,促使政府重新分配资源与作出政策改变的回应第四节 妇女社区工作一、妇女社区工作定义1、定义定义:指妇女社会工作者以地理社区或功能社区为单元,充分利用社区内外的资源,构建妇女社区社会支持网络,以合理解决社区内的妇女问

41、题,让妇女在社区参与中培养自助、互助、自决的精神和民主参与的能力,以及增加妇女对决策的影响力量,进而推进妇女能力建设的提升,消除对女性的一切形式的歧视和不公正的对待,以建构两性平等与和谐的社会关系。2、形式(1)女性主义网络(女性小组的连结网络,政策改变。如婚姻法)(2)女性主义运动(针对特定问题社会行动或公民教育。反家暴)(3)妇女社区发展(将性别视角纳入发展项目。农村妇女参与式发展)二、构建妇女社区社会支持网络的类型(中国)1、妇女志愿者为本的支持网络指围绕服务对象的需要,组织若干名志愿者与服务对象建立联系,以便提供及时的帮助。如在社区中为独居的老年妇女建立的邻里支持网络等2、妇女自助互助

42、为本的支持网络指帮助有类似问题或有需要的服务对象建立互助小组,使她们能以自助助人的方式互相支持。如下岗女工支持小组、单亲母亲支持小组、受虐妇女支持小组等3、社区紧急支持网络指以协助个人或家庭预防突发事件或危机为主的支持网络。如在社区中建立包括派出所、法庭、街道妇联、司法所、社区医院、居委会、社区志愿者和邻居等在内的,既各司其职又能相互联动的紧急支持网络,以此为有需要的妇女与居民提供帮助,如反家暴社区紧急支持网三、妇女社区工作的重要技巧-倡导的工作途径1、接纳对问题的看法,厘定其需要接纳案主对问题的看法,肯定案主行为的意图及新的认知情绪意愿及行为的发生,以让案主感到被尊重、平等对待及可以自我决定

43、等。在此基础上,妇女社会工作者才可以帮助案主界定自己的需要,帮助其明确自己的目标2、评估优势,重建自信从案主的优点(而不是弱点)开始,评估案主现有的优势,以此恢复案主的自信,降低其自责感3、提供资源帮助案主整合与动员资源,并提供案主获取资源的机会。4、意识醒觉的提升帮助案主分析权力关系,促使案主意识到两性权力的不平等导致了其问题的产生,从而达致案主意识醒觉的提升5、增强自我效能感社会工作者要帮助案主相信改变的能力在于自己,由此协助案主产生自我概念、自尊、尊严感、福祉感、重要感及能力感第五节 妇女社会工作的专门方法*一、性别分析法1、性别角色分工分析性别角色分工:生育/生产/社区管理(低收入妇女

44、);生产/社区政治活动(男性)。多元角色冲突使妇女活动与发展空间受限2、性别需求分析摩塞的分类:实用性/战略性-实用性社会性别需求:社会分工/从属地位引发的、很实际角色的需要。水/健康/就业/育儿经验/厕所等(改善生活条件/不挑战传统分工)-战略性社会性别需求:从属地位引发的需要。妇女集体组织/发言权/社区管理/教育等(挑战从属地位/传统分工模式/两性权利格局)3、其它方法大树图:寻找问题的成因与结果、有效的干预途径性别分类资料收集的方法:家庭资源与角色表格(一天中男女家长)*二、妇女赋权法1、干预目标目的:学会掌握生活空间、发展有利动力(个人层次-自我意识觉察;人际-互助合作开拓资源与机会;

45、环境-改变受压迫)目标:意识提升(群体身分认同);增强能力技能;扩展在家/社区/社会的支配决策力量;具体行动2、干预方法主要方式:透明化(排戏故事来源日常生活);鼓励与肯定(自己说戏中自信与能力建设);权力分析(避免复制权力关系/问题与权力有关);意识觉醒(问题与社会关系);倡导政策改变案例:“一人一故事”(将问题从个人层面上升与社会的关系)三、性别视角的社会工作方法1、建立平等的协作关系(信任/真诚/平等约合作关系)2、协助妇女重新界定问题、提升意识(个人的即政治的)3、挖掘自身潜能/联络周围资源/解决问题(优势视角:每一个妇女都有优势;不幸事件具有伤害性但也有可能是挑战和机遇;所有的环境都

46、充满资源)4、协助类似处境的妇女建立支持小组(两种需要/平等关系)四、宣传教育(参与式学习)、倡导与资源的连接1、宣传教育的方法(利用修改政策/节假日/突发事件/培训宣传)2、倡导(改变政策/法律/制度。如反家暴专项立法建议)3、资源连接(增加个人的、社区内外资源连接)案例:小张和丈夫是大学同学,毕业结婚已经14年,有一个女儿。但小张的丈夫大男子主义严重,还重男轻女。夫妻经常吵架,小张不敢吭声,因为只要小张稍有不同意见,丈夫就会拳脚相加。小张找到社会工作者请求帮助。在帮助小张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不符合社会工作专业要求的做法是:A.劝小张为了孩子与家庭要忍受暴力,保持沉默;B.采用家庭治疗的方法,对小张及丈夫进行辅导;C.采用危机介入的方法,制止家庭暴力发生;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