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培训.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015436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培训.ppt(1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欢 迎 参 加出口货物退(免)税系统操作培训,培训课程,第一部分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的几种经营模式第二部分 出口货物退(免)税基本知识及政策内容第三部分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系统第四部分 软件在线升级的操作第五部分 结汇、收汇、核销的操作流程,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的几种经营模式,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区别一般贸易是指用国内的原材料加工成成品出口到国外而加工贸易则分为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来料加工指由国外客户无偿提供原材料国内加工企业加工成成品出口到国外,国内加工企业只收取加工费进料加工指国内加工企业动用自由外汇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加工成成品出口到国外 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的区别(一)相同点一是两种加工

2、贸易都经历了“进口加工出口”三个环节。二是两者具有共同监管方式,即对用于加工制造出口产品的进口料件实行海关保税监管,在进口时进行监管登记,免征关税和增值税,产品出口时由海关核销进口料件。,(二)不同点一是原材料、零部件和产品的所有权不同。来料加工是由外商免费提供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生产加工的产品完全归外商所有,由外商支配;而在进料加工中,经营单位对原辅料和生产加工出来的成品拥有所有权。二是两者的贸易性质不同。在来料加工业务中,外商与经营单位是委托与被委托关系,经营单位接受外商委托并要按外商的要求进行生产加工,收取工缴费,纯属加工贸易性质;而在进料加工业务中,经营单位是自主经营,与销售料件的

3、外商和购买我成品的外商均是买卖关系,经营单位从中赚取销售成品与进口原材料之间的差价,使外汇增值,属于一般国际贸易性质。三是产品的销售方式不同。在来料加工业务中,生产加工出来的产品由外商负责运出我国境外后自行销售,销售的好坏与我方毫无关系;而在进料加工业务中,经营单位在产品生产加工出来后要自己负责对外推销,产品销售情况的好坏与自己密切相关。四是税收政策规定不同,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实行退税(或免抵退税),来料加工复出口货物实行免税。加工贸易主要运作程序包括外经贸主管部门对合同的审批手续,税务部门和海关对合同履行登记备案手续,银行开设保证金台帐手续,税务部门办理退(免)税及核销手续,以及海关、银行核

4、销合同、台帐手续。,培训课程,第一部分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的几种经营模式第二部分 出口货物退(免)税基本知识及政策内容第三部分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系统第四部分 软件在线升级的操作第五部分 结汇、收汇、核销的操作流程,第二部分 出口货物退(免)税基本知识及政策内容,第一章 出口货物退(免)税基本知识第二章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基本规定第三章 免抵退税的计算举例第四章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第五章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申报期限,第一章 出口货物退(免)税基本知识,一、出口货物退(免)税的主体范围根据现行退(免)税政策规定,我国出口退(免)税的主体主要包括:1.有进

5、出口经营权的外(工)贸企业。2.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内资生产企业、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的无进出口经营权的内资生产企业。3.外商投资企业。4.特准退(免)税企业。5.个人。二、出口企业退(免)税认定管理按外贸法和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办法的规定办理备案登记后,应在30日内持已办理备案登记并加盖备案登记专用章的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银行基本帐户号码和海关进出口企业代码等文件,填写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表,到所在地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手续。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手续后出口的货物可按规定办理退(免)税。,三、出口退(免)税的货物范围(一

6、)享受出口退(免)税的基本条件1、必须是属于增值税、消费税征税范围的货物。2、必须是报关离境的货物。3、必须是在财务上作销售处理的货物 4、必须是出口收汇并已核销的货物。(二)享受出口免税的货物范围按现行规定,我国对下列出口货物免征增值税、消费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来料加工复出口的货物;2、有出口卷烟经营权的企业出口国家出口卷烟计划内的卷烟;3、小规模纳税人自营或委托出口的货物;4、增值税有关征税文件规定的免税货物,5、生产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直接出口或委托代理出口的自产消费税产品,一律免征消费税。,四、出口货物退(免)税的计税依据退(免)税的计税依据是具体计算应退(免)税款的依据

7、和标准,包括出口离岸价、货物购进金额、组成计税价格、出口数量等,具体根据实际的情况分别确定。我国目前对外贸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以出口数量和货物购进单价作为计税依据,对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以出口离岸价作为计税依据。五、出口企业退(免)税办税员管理 出口企业应设专职或兼职办理出口退税人员(以下简称办税员),企业更换办税员,应及时办理退(免)税认定变更,凡未及时办理变更的,原办税员在被更换后与税务机关发生的一切退税活动和责任仍由企业负责。1、工作任务(1)按照国家出口产品退(免)税政策规定,及时办理出口产品退税工作必备手续;(2)根据本企业出口实际情况,严格按照出口产品退税政策正确计算和及时

8、申报出口产品退税额;(3)及时编报企业出口产品退税月报表等退税机关要求上报的报表;,(4)建立和健全出口产品退税的原始凭证和有关的帐表;(5)做好出口产品退税档案立档、调阅和销毁等管理工作;(6)做好企业出口产品退税日常检查和年度出口货物退(免)税清算工作,同时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及税务部门搞好出口产品退税检查工作;(7)做好出口退(免)税政策宣传、解释工作,防范出口骗税行为发生。2、工作内容(1)办税员必须按照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和现行出口退(免)税政策法规规定,办理本企业出口退税登记(含变更和注销登记)、收集并审核退税单证、退(免)税申报、各种退税证明、清算、检查等各项与出口退(免)税业

9、务相关的工作;(2)按照出口产品退税登记的条件、内容、要求和程序向所在地主管退税业务的税务机关办理企业出口产品退税登记、变更和注销登记;,(3)办税员要做好出口产品退税申请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加强与储运部门协作,及时取得出口产品报送单;要加强与业务部门协作,及时取得出口产品销货发票和出口产品进货发票;要加强与结算部门和开户行协作,及时取得出口产品结汇水单和国外运、保费单据;要加强与国家外汇管理部门协作,及时取得出口收汇核销单;要加强与委托企业协作,及时取得代理出口产品证明;要加强与企业部门协作,及时核实企业会计帐务处理与出口产品退税单证的准确、一致性;(4)出口产品报关离境并在财务上作出口销售

10、处理以后,按办理出口产品退税的规定收集各种退税单证,审核合格后,将相关信息录入计算机,生成申报数据,打印申报表,附送有关单、证、票等证明文件,报送其上级主管部门或单位进行稽核签章后报税务机关办理出口退税;(5)会同税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等单位对企业出口产品退税工作进行定期的检查,重点针对退(免)税单证的合法有效性、退税企业资格、退税产品范围、贸易方式、退税依据、适用退税率、涉嫌骗税、有关会计核算及其他问题进行检查;(6)编报出口退税报表,作到口径一致、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印章齐全、手续齐备、报送及时,并附送简要的文字说明;,(7)做好出口退税档案管理工作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要把自己经

11、管的出口产品退税的各种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归类、装册、立档后妥善保管;要建立出口产品退税档案调阅制度,严格出口产品退税档案借阅手续,慎防遗失出口产品退税档案;要参考国家档案管理局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制定出口产品退税档案销毁制度,并报所在地档案管理部门备案,不得提前销毁或积压出口产品退税档案;办税员因工作调动等原因需要调换新的办税员时,要在其主管领导的监督下与新接任的办税员办理工作交接手续,交接前已办理的出口产品退税由原办税员负责,交接后办理的出口产品退税由新办税员负责。原办税员在未交清工作之前不得离职。(8)办税员要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所在地国家税务局的总体要求,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企业

12、出口退税管理的具体方法,明确管理任务,建立管理秩序;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出口退税的法规政策,对由于不正确执行出口退税规定或认真审核造成退税损失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第二章、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基本规定,一、“免、抵、退”税的概念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三、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计算生产企业

13、“免、抵、退”税的计算比较复杂,这是免抵退税办法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当期应退税额、免抵税额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需先计算当期期末留抵税额,通过当期免抵退税额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比较大小,确定当期应退税额及计算免抵税额;在征、退税率不一致的情况下,需要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并将其从当期进项税额中转出进成本;有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的出口企业还要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和“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进行计算之前,有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的出口企业还要确定进料计算方法是使用“购进法”还是“实耗法”,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来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和“免抵退税额

14、抵减额”将会不同。根据苏州市局规定,企业应选用“实耗法”。(一)计算期末留抵税额期末留抵税额是计算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重要依据,在实际工作中是通过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的有关栏目计算出来的。这里涉及到几个计算公式:1、应纳税额的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所计算出的结果小于0时,说明仍有未抵顶(或抵扣)完的进项税额,其绝对值即为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所计算出的结果大于0时,说明已没有未抵顶(抵扣)完的税额,此时,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0。,2、出口货物不予免征、抵扣的税额的计算当期应纳税额计算公式中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是指当出口

15、货物征、退税率不一致时,因退税率小于征税率而导致部分出口货物进项税额不予抵扣和退税,需从进项税额中转出进成本的税额。对涉及使用免税购进原材料(如进料加工业务)的生产企业,还要根据进料加工业务的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和出口货物征、退税率之差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具体计算公式为: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从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其中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指中华人

16、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其他有关规定中列名的且不能按规定计提进项税额的免税货物。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进口货物到岸价格海关实征关税+海关实征消费税,(二)免抵退税额的计算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公式中的免抵退税额抵减额是指企业生产出口货物时使用了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或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在计算免抵退税额时应予以抵减。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其中,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为组成计税价格。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

17、成计税价格=进口货物到岸价格海关实征关税+海关实征消费税(三)计算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免、抵、退”税的计算过程是先计算应退税额,再由免抵退税额减去应退税额计算出免抵税额。当期应退税额是通过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与免抵退税额比较大小来确定的,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具体计算公式如下:1、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2、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第三章、“免、抵、退”税的计算举例,以下按实际操作中的三种不同情况进行举例,帮助理解“免、抵、退”税的计算,进料计算方法采用“实

18、耗法”:(一)没有使用免税购进料件,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小于当期免抵退税额的计算举例。(二)没有使用免税购进料件,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大于当期免抵退税额的计算举例。(三)使用免税购进料件且征、退税率不一致的综合计算举例。,(一)没有使用免税购进料件,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小于当期免抵退税额的计算举例。,例1:假设当期全部进项税额120万元,生产产品当期全部销售,内销500万元,出口销售额折算成人民币500万元,当期收齐前期出口单证销售额折算成人民币300万元,没有期初、期末库存原材料,出口货物的征税税率为17%、退税税率为13%。1、计算期末留抵税额由于没有使用免税购进料件,所以,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19、抵减额=0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500(17%-13%)-0=20万元,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50017%-(120-20)=85-100=-15万元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15万元2、计算免抵退税额 由于没有使用免税购进料件,所以,免抵退税额抵减额=0 免抵退税额=收齐单证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30013%-0=39万元3、计算应退税额、免抵税额 因为1539

20、,即: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所以,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15万元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39-15=24万元,(二)没有使用免税购进料件,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大于当期免抵退税额的计算举例。,例2:假设当期全部进项税额240万元,生产产品当期全部销售,内销500万元,出口销售额折算成人民币500万元,当期收齐前期出口单证销售额折算成人民币300万元,没有期初、期末库存原材料,出口货物的征税税率为17%、退税税率为13%。1、计算期末留抵税额由于没有使用免税购进料件,所以,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0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

21、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500(17%-13%)-0=20万元,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50017%-(240-20)=85-220=-135万元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135万元2、计算免抵退税额 由于没有使用免税购进料件,所以,免抵退税额抵减额=0 免抵退税额=收齐单证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30013%-0=39万元3、计算应退税额、免抵税额 因为13539,即: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所以,当期应退税额=

22、当期免抵退税额=39万元,当期免抵税额=0,(三)使用免税购进料件且征、退税率不一致的综合计算举例。,例3:假设生产企业有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征税率17%,退税率13%,上期没有留抵税额,当期购进货物1500万元验收入库,取得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255万元,“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到岸价200万美元,内销1,000万元,出口300万美元,当期收齐前期出口单证销售额折算成人民币2000万元。假设外汇牌价1美元=8.1元,“进料加工”手册只有一本,计划分配率为50%。1、计算期末留抵税额 由于使用了免税购进料件,因此,在计算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时,要先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

23、征和抵扣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收齐单证出口货物销售额计划分配率(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200050%(17%-13%)=40万元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3008.1(17%-13%)-40=57.2万元,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00017%-(255-57.2)=-27.8万元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27.8万元2、计算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额抵减额=收齐单证出口货物销售额计

24、划分配率出口货物退税率=200050%13%=130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收齐单证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200013%-130=130万元3、计算应退税额、免抵税额 因为27.8130,即: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所以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27.8万元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130-27.8=102.2万元,第四章、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一)“免、抵、退”税核算需设置的会计科目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根据业务流程主要可分:出口货物销售收入的核算、出口货物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的核算、应交

25、税金的核算、“免、抵、退”货物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的核算、出口货物应免抵税额和应退税额的核算。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核算,主要涉及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和“应收补贴款”(或“应收出口退税款”)等会计科目。其中“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需根据“免、抵、退”税业务的需要,相应增加较多的核算内容。,“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的核算内容:,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生产企业应在“应交税金”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二级科目,借方发生额,反映生产企业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进项税额、实际已缴纳的增值税以及出口抵减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等;贷方发生

26、额,反映生产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计算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口货物退税、转出不予免征、抵扣和退税的进项税额等;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抵扣(或退税)的增值税;本科目期末贷方无余额。生产企业在“应交增值税”明细账中,应设置“进项税额”、“已交税金”、“减免税金”、“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等专栏。,(二)“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举例,假设生产企业有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征税率17%,退税率13%,上期没有留抵税额,当期购进货物1500万元验收入库,取得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255万元,“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到岸价200万美元,内销1,000万元,

27、出口300万美元,当期收齐前期出口单证销售额折算成人民币2000万元。假设外汇牌价1美元=8.1元,“进料加工”手册只有一本,计划分配率为50%。作出如下会计分录:l.购进货物的会计处理(1)国内购进原材料借:原材料 1500万元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55万元贷:应付账款(或银行存款)1755万元(2)免税进口料件 借:原材料 1620万元贷:应付账款(或银行存款)1620万元,2.当期销售的会计处理(1)内销货物的销售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1170万元贷:主营业务收入内销 1000万元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万元(2)进料加工复出口销售额,凭出口发票金额入账。借:银

28、行存款(或应收外汇账款)2430万元 贷:主营业务收入进料加工贸易出口 2430万元月末,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入账:出口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借:主营业务成本进料加工贸易出口 97.2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97.2万元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借:主营业务成本进料加工贸易出口 40万元(红字)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0万元(红字),3、应退税额、应免抵税额的会计处理。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102.2万元 应收补贴款增值税 27.8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30万元4、收到应退税款时的会计处理 借:银行

29、存款 27.8万元 贷:应收补贴款增值税 27.8万元,第五章、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申报期限,(一)每月申报期限企业的“免、抵、退”税申报与增值税纳税申报(包括出口货物的预免、预抵申报)既分开进行又互相衔接。从程序上,增值税纳税申报在前,“免、抵、退”税申报在后。生产企业按月在货物出口并按会计制度的规定在财务上做销售后,在每月的纳税期内(115日内)向主管征税机关征税部门办理增值税纳税申报,征税部门按月审核;在每月115日内向主管退税部门办理“免、抵、退”税申报。(二)单证申报期限的规定1.新规定:国家税务局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464号)规定,出口企业应

30、在货物报关出口之日(以出口货物报关单上注明的出口日期为准,下同)起90日内,向退税部门申报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手续。逾期不申报的,除另有规定者和确有特殊原因经地市级以上税务机关批准者外,不再受理该笔出口货物的退(免)税申报。出口企业须在货物报关出口之日(以出口货物报关单上注明的出口日期为准)起180天内,向所在地主管退税部门提供出口收汇核销单(远期收汇除外)。经退税部门审核,对审核有误和出口企业到期仍未提供出口收汇核销单的,出口货物已退(免)税款一律追回;未办理退(免)税的,不再办理退(免)税。,培训课程,第一部分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的几种经营模式第二部分 出口货物退(免)税基本知识及政策内容

31、第三部分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系统第四部分 软件在线升级的操作第五部分 结汇、收汇、核销的操作流程,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系统,第一章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第二章 软件的完全安装第三章 软件的升级安装第四章 软件的初始配置第五章 表单的操作说明第六章 系统维护,第一章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运行环境:一、硬件环境 CPU采用 C 500以上,内存不得低于 64M,硬盘空间不低于 4.3G,支持增强16位的显卡,显示器的分辨率为800 600 以上。另外还需配有光驱及1.44M 软驱,可访问Internet网。二、软件环境 1、操作系统:Windows98、Windows NT、Win

32、dows 2000 或Windows XP。(请不要与防伪税控装在一起)2、运行本系统前,操作系统中务必安装有Microsoft OFFICE 97或2000。(以Office2000版本为宜),第二章 软件的完全安装,完全安装(未安装过):1、光盘放入后自动运行并进入安装界面。,2、输入海关代码及企业名称。,3、如果所使用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98或Windows XP,需安装数据库访问组件。,第三章 软件的升级安装,升级安装(在已有版本上升级):1、升级安装前,请先备份数据。请将数据库文件备份到安装目录之外的路径,或者将原来的数据库文件刻录到光盘。,4、确认升级安装路径与原先完全安装路

33、径相同。,5、检查软件是否升级成功。,2、光盘放入后自动运行并进入安装界面。,3、选择安装类型。,1、系统配置(申报信息、企业基本信息、拨号设置)。,2、用户注册。,3、商品代码库的导入。,第四章 软件的初始配置,4、配置打印机。应将能打印A3纸的打印机设置为默认打印机。因为某些报表的项目必须是A3纸才能够容纳下。,第五章 表单的操作说明,一、主界面,一、免税明细数据申报录入1、在进行数据录入前,请先进行“商品代码库维护”工作,先讲所需要的商品代码从商品码库的总表中选人常用商品代码库。如图表在“商品代码库”中选中所需要的商品代码,点击“导入”就可将选中的记录导入“常用商品代码库”。2、根据当月

34、开具并入账的出口发票及其对应的出口货物证明上的有关内容填报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税明细申报表及电子数据。3、“免税明细数据申报录入”分主、从表两个部分:“主表”根据出口发票上的内容录入。如果一张发票上有不同类型贸易性质的出口货物,生产企业要将该份出口发票进行分割,另行编号,编号规则:“出口发票号码(7位)+项号”,项号有企业自定。每份出口发票仅允许同一类型贸易性质的出口货物录入。“从表”根据出口报关单或委托代理出口证明逐笔录入。如一张出口发票对应若干份出口报关单或代理出口证明,可连续录入出口报关单或委托代理出口证明中的信息。“主表”中的发票总金额从表中发票金额。,表单的录入,4、录入说明:打开“免

35、税明细数据申报录入”表,点击状态栏“增加”后表单变绿色,此时可以对表单进行录入。主表发票部分包括:所属期:根据出口货物申报的月份填列,共6位,前4位为年份,后四位为月份,必录。申报序号:自动生成,6位,必录。出口发票号码:根据企业开具的出口货物外销发票号码录入,12位,必录。出口日期:根据企业开具的出口货物外销发票出口日期录入,必录。贸易性质码:可点击右边的箭头后选录,必录。贸易性质:根据贸易性质码带入。发票总金额:共13位(包括小数点,保留两位小数),必录。当“贸易性质码”为“98运保佣”时,“发票总金额”均以负数反映。记账凭证号:根据入账的会计凭证号录入。调账标记: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录入。

36、备注:可录可不录。从表出口报关单和出口代理证明部分包括:序号:同一出口发票项下的申报序号,由系统自动产生,共4位。报关单号码:为12位或者21位,必录代理证明号:证明编号位数最大20位,在不录入报关单号码的情况下,必须录入。商品代码:从常用代码库带入。,商品名称:根据商品代码带入。计量单位:根据商品代码带入。出口数量:根据出口发票或者出口报关单上列明的实际出口数量录入。外币代码:默认为美元,带入上次录入数据。可点击右边箭头后选定。外币币别:根据外币代码带入。外币金额:根据出口发票或出口报关单列明的外币金额录入。汇率:录入,带入上次录入数据。报关单金额:系统自动计算。美元汇率:带入上次录入数据,

37、可录入。美元金额:系统自动计算,可修改。发票金额:根据出口报关单对应的出口发票金额录入。当贸易性质码为“98运保佣”时,“发票金额”自动带入,均以负数反映。同一所属期内,该“发票金额”合计数应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的“免税货物销售额”一致,必录。征税率:根据商品代码带入,可修改。退税率:根据商品代码带入,可修改。不予抵扣税额:根据从表中的“发票金额*(征税率-退税率)”自动计算,允许以负数反映,此指标的合计数必须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的“免抵退货物不予抵扣税额”一致。预免抵退税额:根据“从表”中“发票金额*退税率”自动计算,不能人工录入。进料手册号:从进料加工手册登记录入中选择,也可人工录入。计划

38、分配率:根据进料加工手册登记号录入。,组成计税价格:系统自动计算,等于“从表中发票金额*计划分配率”。免抵退税抵减额:系统自动计算,等于“组成计税价格*退税率”。实际免抵退税额:系统自动计算,等于“应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抵减额”。补税类型标志:系统自动设定,不能人工录入。备注:可录可不录。“浏览记录”操作说明。进入申报系统,打开表单,点击“浏览记录”,系统即显示出表单中各录入项目内容。“数据关系”操作说明进入申报系统,打开表单后,点击“数据关系”,系统即显示出表单中各录入项及数据关系,此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查询录入项填报要求。“定位”操作说明:进入申报系统,打开表单后,点击“定位”,系统即显示

39、数据定位项目,此时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数据项”并给出“条件值”,然后按下“定位”按钮,系统即快速查询显示出该条件值下表单的内容。二、进料加工抵扣明细录入1、业务说明:根据主管出口退税机关出具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或免税核销证明填报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抵扣明细申报表及电子数据。2、录入说明:所属期:根据申报的年月填报。序号:序号须同申报资料装订顺序保持一致。,证明编号:指经主管退税机关审批出具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已核销证明或生产企业视同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以下简称“证明”)的证明编号。出具证明年月:指主管退税机关出具证明的时间。应抵扣模拟税额:实行“免抵退”

40、税方法的,不可输入,且同时为0.00.免抵退税额抵减额:按“证明”中审批的“免抵退税抵减额”录入。,三、退税明细数据申报录入,1、业务说明生产企业在收齐出口货物退(免)税单证(指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收汇核销单和出口发票等)后,按月填报退免税申报资料及相关电子数据,于次月15日前向当地税务管理部门或退税部门办理退免税申报。退免税申报的表格及电子数据包括: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汇总表、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税明细申报表、生产企业纳税情况汇总表、生产企业进料加工登记申报表、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明细申报表以及管理部门、退税部门要求报送的其他退免税申报资料。,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汇总表:由系统

41、根据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税明细申报表、生产企业纳税情况汇总表等自动计算生成。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税明细申报表:由生产企业根据实际收齐的出口货物退(免)税单证填列,并于次月15前向当地管理部门或退税部门办理退免税申报。生产企业应按月查询“001出口报关单数据”,对于有出口信息,但退税未申报、或免税已申报而退税逾期申报的,均应向当地主管征税机关申报补征税。该表由企业根据当月取得的出口报关单或代理出口证明、外汇核销单、出口发票通过申报系统进行“退税明细数据申报录入”后自动生成。生产企业纳税情况汇总表;由生产企业根据当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对应的项目填报。生产企业进料加工登记申报表、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

42、明细申报表:根据生产企业运行申报系统“单证证明录入进料加工手册登记录入”和“单证证明录入进口料件明细申报录入”后自动生成。,2、录入说明所属期:根据申报的年月填报申报序号;由系统自动产生,录入6位,申报序号允许修改,如申报序号不足6位,前面补零,序号要同报关单、收汇核销单、出口发票号的装订顺序保持一致。申报批次:根据出口货物申报月份的批次由系统自动产生,所属期为112月份的,系统默认申报批次为“01”,不允许修改;所属期为13月份的,系统自动产生的批次从“01”开始编辑。报关单号码:(1)共12位或21位,即“海关编号+0+2位项号;(2)委托代理出口货物此项可不填报。出口日期:按出口货物报关

43、单上注明的“出口日期”填报、此栏不可为空。,代理证明编号:委托代理出口货物只填报“代理证明编号+2位项号”,出口报关单号可不填报。外汇核销单号;即外汇核销单编号,与报关单中列明的“退税核销单”号必须一致。出口发票号码;必须严格按照企业开具的出口货物外销发票号码填报,必录。填报方法须与免税申报时填报的方法一致,否则核对不上。贸易性质:按出口货物报关单上列明的“贸易方式”填报。当贸易性质=15时,进料加工手册号必须填报。商品代码;按出口货物报关单上列明的“出口商品代码”,先到“系统维护商品代码库维护”中选择该商品代码,添加到“常用商品代码库”。用户也可将常用的商品代码一次性添加到常用商品代码库。商

44、品名称:根据出口商品名称填报。此栏由选定的“出口商品代码”自动产生。计量单位:根据出口货物报关单上对应的出口商品代码所适用的标准计量单位填报。此栏由选定的“出口商品代码”自动产生。出口数量:按出口货物报关单上出口商品的数量填报。专用税票号码:4位缴款书批号+7位字轨号+2位项号,其中,4位缴款书批号,要把括号内6位专用缴款书批号中的“20”去掉后录入。,专票信息证明号码;根据“专用税票号码”带入。外币代码;按照出口货物报关单中列明的币制填报。外币币别:根据出口货物报关单中列明的外币代码填报。此栏由选定的“外币代码”自动产生。外币金额;按出口货物报关单中列明的外币金额填报。外币汇率:按出口企业财

45、务入帐汇率(外币兑换成人民币汇率)填报。报关单金额(¥):根据外币金额*外币汇率计算填报,由系统自动生成,不可修改。美元汇率:出口货物报关单中是其他外币的,应换算成美元填报,该“汇率”为人民币兑换成美元的汇率。美元金额:很据报关单金额(¥)/美元汇率计算填报,由系统自动生成不可修改。发票金额(¥):可以录入,也可以根据报关单号码或代理证明号码带入免税申报历史库数据。征税税率:根据出口货物商品代码所适用的法定征收率填报,由系统自动生成,可修改。,退税率:根据出口商品代码库中现行退税率填报。此栏由选定的“出口商品代码”自动产生,可修改。征退税差额:根据发票金额*(征税税率退税率)计算填报,由系统自

46、动生成,不可修改。应免抵退税额:根据(发票金额*退税率)计算填报,由系统自动生成,不可修改。进料登记手册号:出口货物为进料加工贸易的,必须填报出口货物对应的进料登记手册号。计划分配率:根据进料加工登记手册中“计划进口总值/计划出口总值*100%”计算填报,由系统根据进料登记手册号自动生成,不可修改。实际分配率:不可人工录入。组成计税价格:根据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报关单“发票金额(¥)*计划分配率”计算填报,保留两位小数,由系统自动生成,不可修改。免抵退税抵减额:根据本表中“组成计税价格*退税率”计算填报,由系统自动生成,不可修改。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根据本表中“组成计税价格*(征税率退税率)”计

47、算填报,由系统自动生成,不可修改。,实际免抵退税额:根据本表“应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抵减额”计算填报,由系统自动生成,不可修改。记账凭证号:按出口货物记账凭证号填报。备注:可录入也可不录入。关联发票号码:此栏反映在多张外销发票对应一条出口记录时,在“出口发票号码”栏输入主外销发票号码,其余相关外销发票号码在“关联发票号码”栏输入。输入规则为:顶格输入;外销发票号之间用“+”连接,如:四张外销发票002341、001234、004321、006789对应一笔出口记录,则在“出口发票号”栏输入002341,在“关 联 外 销 发 票 号 码”栏输入001234+004321+006789。,四、增值

48、税纳税汇表录入,【业务说明】实行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生产企业必须根据当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对应的项目,于次月15日前向当地税务管理部门或退税部门填报生产企业纳税情况汇总表及电子数据。【录入说明】所属期:申报的所属期必须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申报年月一致。内销货物销售额:根据企业当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内销货物销售额申报。简易征税货物销售额:根据企业当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简易办法征税货物销售额填报。免税货物销售额:根据企业当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免税货物销售额填报,这里是指国内环节免税货物。出口货物免税销售额:由系统自动生成,此金额必须与“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税明细申报表”中“出口发票人民币金额”合计数

49、一致。销项税额合计:根据企业当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销项税额合计填报。进项税额发生额:根据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本期进项税额发生额填报。,进项税额转出:根据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本月进项税额转出合计数填报。不予抵扣税额:为“进项税额转出”的其中数,根据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免抵退货物不得抵扣税额”本期合计数填报。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为“进项税额转出”的其中数,根据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免抵退货物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本期合计数填报,以负数填写。进项税额合计:根据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本月进项税额合计数填报。进项数额合计=进项税额发生额进项税额转出。上期留底税额:根据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上期留底税额本月数填报。调整上

50、期留抵税额:根据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本期查补税额抵减上期留抵税额数”的本月填报数。免抵退应退税额:根据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免抵退应退税额填报,此金额必须与上期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免抵退审批通知书中的“应退税额”一致。应纳税额:很据本表计算填报。计算公式:应纳税额=销项税额合计(进项税额合计+上期留抵税额调整上期留抵税额)+免抵退应退税额。由系统自动生成。,五、清算备案录入,1、【业务说明】在清算期间,生产企业货物已出口仍未收齐出口货物报关单(退税联)或缺代理出口证明,缺出核销单以及无出口报关单信息,无代理出口证明信息的,由出口企业填写备案表报主管退税机关进行清算备案。逾期未备案的,各级主管国税机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