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和企业组织.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1549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和企业组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生产和企业组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生产和企业组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生产和企业组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生产和企业组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和企业组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和企业组织.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6章 生产和企业组织,美国人的事就是搞企业。卡尔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本章结构生产理论和边际产量 基本概念 规模报酬 短期和长期 技术变革 生产率和总生产函数企业组织 企业的性质 大公司、小企业和微型公司,生产过程的两个基本概念,1、固定投入要素与可变投入要素固定投入要素:考察一个时期的生产过程中,投入数量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投入要素称为固定投入要素,如企业的厂房、设备、管网、以及高层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一定时期内是既定的,不论这期间企业接到的订单是多少,产量是多少。可变投入要素:投入数量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投入要素称为可变投入要素,如原材料和生产线上的活劳动的投入。

2、,生产过程的两个基本概念,2、短期与长期生产过程的考察期在经济学上分为短期和长期。如果考察期内一切投入要素都是可变的,则称之为长期生产。如果考察期内存在固定投入,则称之为短期生产。短期和长期生产不以时间长短划分。在短期生产过程中,由于厂房、设备等固定投入要素是给定的,可变投入的数量决定着产量,但产量不可能超过固定投入要素的生产能力,即生产规模不变。,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和边际产量,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在既定的工程技术知识水平条件下,给定投入之后所能得到的最大的产出。总产量(total product):总的实物产量。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

3、:在其它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新增1单位的可变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产量或产出。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它等于总产量除以可变投入的单位数。,6,单可变投入生产函数的数学表示,只有一种投入要素是可变的,其他投入是固定的,这种生产函数称为单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如:Q=f(L,K),几个概念:总产量(TP),TP=Q=f(L,K)平均产量(AP),AP=TP/L边际产量(MP),MP=TP/L 或者:MP=dTP/dLTP、AP和 MP都是可变投入要素L的函数。,图6-1 由总产量推导出边际产量图(a)表明总产量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劳动投入量不断增加而上升。但是总产量

4、随着劳动投入量的不断增加以越来越小的增幅在增加。平滑地连接各点,我们便可以得到总产量曲线。图(b)表明边际产量的递减过程。理解为什么(b)中深色矩形与(a)中深色矩形相等。(b)中在边际产量曲线下部的区域(或深色矩形的总和)等于(a)中的总产量。,可变投入的边际产量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吗?,本表说明总产量可以在其他投入(资本、土地等)不变,以及技术知识不变的条件下,由不同的劳动投入量来实现。从总产量,我们可以推导出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的重要概念。,表6-1 总产量、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更实际的例子,假设一个小服装厂,资本投入是固定的,是10单位资本,其中,5单位资本是厂

5、房,5单位资本是5台机器。该服装厂每天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如表所示:,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更实际的例子,可变投入增加时,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先上升后下降;边际产量比平均产量先下降,且平均产量最大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曲线,由表例可知,随着可变投入L的增加,AP和MP曲线也都是先升后降,即AP和MP曲线都呈倒U型。,a.平均产量曲线AP是倒U型曲线。,b.边际产量曲线MP以下降的趋势经过AP的最高点。,L1,MP,L0,12,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曲线,可变投入要素的数量小于L2时,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是上升的;可变投入要素的

6、数量大于L2时,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是下降的。,13,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曲线,证明:边际产量线MP经过平均产量线AP的最高点。,AP在L=L1点是极值点 AP=0,MP=AP即MP只能过平均产量线AP的最高点。,(注:,),即:,基本关系:当MPAP AP 当MPAP AP,边际收益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也称报酬递减规律,它是指:随着连续不断地把一种可变资源(比如说劳动力)投入到固定资源(比如说资本或者土地)上,在超过了某一投入量之后,由可变资源的每一新增单位所带来的额外的或者边际的产量终将会下降。即可变投入要素的边

7、际产量曲线终归会下降。,玉米生产中的边际收益递减,在爱荷华州的西部,农业研究人员在两块试验田中按两种方案施磷肥,以估计玉米的生产函数。在试验中,他们小心地保持其它要素诸如氮肥、水和劳动投入不变。由于土壤和气候总是存在微小差异,因此,即使是最细心的科学家也不能避免所有随机变量的影响,这一点可以从曲线的锯齿状看出。如果把实验数据整理后绘出一条光滑曲线,你就会发现每一个用肥剂量和边际收益之间存有某种关系。在每英亩投入达到大约300磅的时候,边际产量开始出现负数。,报酬递减规律的解释,基本原理:假定一位农场主拥有一块种植了玉米的80英亩的固定土地资源。如果这位农场主根本不在这块玉米地上锄草,那么每英亩

8、的产量是40蒲式耳。如果他在土地上锄草一次,那么每英亩的产量可以上升到50蒲式耳。第二次锄草可以使每英亩产量上升到57蒲式耳,第三次上升到61蒲式耳,第四次上升到63蒲式耳。继续不断的锄草和精耕细作能够增加的土地产出将会越来越少。假若不是这样的话,那么只要对这一小块80英亩的土地进行极端密集的耕作就能够满足全世界对玉米的需要了。实际上,如果不发生报酬递减的话,那么整个世界用一个花盆来养活就够了。1蒲式耳=8加仑=36.349升,报酬递减规律在工业中也是成立的。假设有一家小型服装厂,它拥有特定数量的设备,比如裁剪机、缝纫机、绞边机、熨烫定型设备和钉纽扣的设备。如果这家工厂只雇用了一两个工人,那么

9、总产量和生产率(每个工人的产量)都会非常低。这是因为工人将不得不从事很多不同的工种,无法实现专业化的优势。机器闲置的时间会很长,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简而言之,这家工厂因为相对于劳动力的数量来说资本(机器)过多了,所以生产会没有效率。通过雇用更多的工人,设备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同时工人也可以专门从事一个工种,生产将变得更加有效率,即每一新增工人的边际产量会上升。,但是这种上升不可能无限地继续下去。如果继续添加更多的工人,超过了某一点,机器相对于劳动力就太少了,较多的工人不能发挥作用。总产量将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这是因为在给定固定不变的工厂规模的条件下,随着雇用的劳动力越来越多,每个工人所分得的资本

10、设备会越来越少。因为与固定数量的资本相比,劳动力越来越多,所以新增工人的边际产量将下降。最终,不断增加更多的工人会造成太多的拥挤,以至于边际产量变成负值,从而总产量会下降。在极端情况下,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会使人没有立足之地,从而总产量会下降到零。这也正说明了AP和MP曲线呈U型状态。,20,规模收益性(规模报酬),长期生产分析包含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考虑所有投入都变化时的产出变化情况。经济学家利用规模收益(又称规模报酬:Returns to scale)概念来分析所有投入品都成比例变化时产出变化情况。依据所有投入同比例变化时产出变化水平不同,存在三种规模报酬情况的生产函数。一是规模报酬递增(In

11、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也称规模经济,所有投入增加1倍而产出增加超过1倍。为什么规模收益会递增?在一些特殊生产过程中,规模报酬递增现象被物理学规律所支持。比如,随着生产规模扩大,有可能利用过去受资金规模限制不能添置新的设备如巨型吊车,更大功率的计算机,如果这些设备效率提高带来的产量提高大于所有投入增加的比例,就可能导致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收益性(规模报酬),第二种是规模报酬不变(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如果所有投入品增加1%正好带来产出增加1%,我们就得到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可以想象当所有投入增加一倍时,我们可以再建一个与原来生产

12、系统完全相同的生产过程,于是得到相当于原先产出两倍的产出,获得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规模收益性(规模报酬),第三种是规模报酬递减(de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如果所有投入品增加1%仅能带来小于1%的产出增加,我们就得到规模报酬递减的生产函数。为什么规模报酬会递减?对于规模报酬递减的通常解释与前面介绍企业理论时讨论的组织成本有关:当生产规模扩大时,信息处理,组织协调方面工作量和复杂性以更快的速度增加,如果包含经理人员,秘书,文件和信息处理设备方面的管理投入仅仅与其它投入同等比例增加,就无法胜任规模扩大后组织协调工作需要,效率就会下降。由于这方面投入增加幅度必须提升

13、较高比例才能够维持产出增加一个较低比例,因而发生了规模报酬递减现象。,指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过程的改进,旧产品的革新或新产品的推出。人类经济史表明:技术进步是长期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经济长期发展的最重要源泉。,技术变革(technological change),图6-3 技术进步使生产函数上移,图中红线表示1995年里既定技术水平下的最大的产出能力。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生产函数向上移动,2005年时每一投入水平的产量可以提高50%。,生产率(productivity):总产出对加权平均的投入的比率。两个重要的变量是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labor productivity)

14、:每单位劳动的产量。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每单位总投入(一般包括资本和劳动)的产量。,生产率和总生产函数,由规模经济引起的生产率的增长,生产方面的规模经济带来了更高的生产率。许多行业仍存在着规模报酬递增的潜力。也需注意某些企业规模报酬递减的可能性。需求方面的规模经济也刺激了生产率的增长。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网络效应是需求方面规模经济的典型事例。网络效应:是指随着用户总数的增加,一种产品对每个用户的价值都增加的现象。电脑、计算机软件、移动电话等与互联网相关的产品都具有网络效应。,由规模经济引起的生产率的增长,图6-4 使用成员增加时“联网”价值增加,

15、假定每个人都因网络系统添加了一个连接电话网或电子邮件网的用户而增加1美元价值。如果Ed想加入,他会从Adam,Beth,Carlos和Dorothy4人那里得到4美元的价值。但是早在网络中的这4个成员每个人就因为Ed的加入而获得额外的1美元,因此,“入网外部性”共有4美元的额外的外部价值。网络效应使得网络的作用不知从哪里开始。(为了理解这一点,请注意第1个人和第2个人入网时的低价值。)但是,当许多人入网时,均衡便“倾向(tips)”于全部入网。(第10个人加入得到网络中的价值是多大?),总生产函数经验估值,我们已经讨论了关于生产的基本理论。运用这些理论可以评价经济运行业绩。为此我们需要考虑与总

16、投入(如劳动、资本和土地)和全要素生产率相关联的总生产函数(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同学们阅读教材P93美国学者对美国20世纪生产率增长的研究资料。中国的生产率增长尚缺乏权威的研究资料。,企业组织形式,企业的性质:企业由专业化机构组成以管理生产过程。生产在企业里进行的原因在于效率通常要求大规模的生产、筹集巨额资金以及对正在进行的活动实行细致的管理与监督。由企业组织生产的最强有力的决定因素是批量生产的经济性。企业第二大功能是为大规模生产筹集资金。企业存在的第三个理由在于管理生产过程。,大公司、小企业和微型企业,个人业主制(夫妻店):数量多,销售额少。合伙制:

17、在经济活动总量中占相当小一部分,缺点是无限责任。公司(corporation):由众多单个股东所共同拥有,公司具有独立的合法身份,实际上是一个“法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购买、出售、借贷、生产和提供服务,还有签订各种合同。另外,公司享有有限责任的权利。,32,企业制度与企业组织类型,政府管理下的自由企业制度。企业组织类型:单人业主制 企业自然人企业,投资者(企业主)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合伙制企业 自然人企业,投资者(企业合伙人)对企业债务承担连带无限责任。公司制企业 法人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公司制企业分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有上限)和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人数有下限);股份有限公司又分为上市公司(公众公司)和不上市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