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培训.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1704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09.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教师资格证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教师资格证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教师资格证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教师资格证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培训.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师资格证,考前辅导,(一),申请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合格证书普通话测试合格证书(二级乙等)教育教学能力测试(试讲)其他(体检等),考试范围,教材教育学、心理学补充材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考试题型,论述题30%,案例分析 15%,选择题15%,填空题10%,名词解释10%,简答题20%,选择题,单选、多选、不定项选择例题1: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例题2: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A.以教师为中心 B.以儿童为中心 C.在

2、人格上,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 D.在社会道德上,师生关系是相互促进的 E.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B,CDE,填空题,例题1: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_和_。例题2:我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_。,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受教育权,人身权,名词解释,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简答题,例题当代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要点】(1)信息技术改变

3、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论述题,例题:教师应如何带领同学们组建一个新的班集体?【要点】(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案例分析题,例题: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预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

4、样的效果?为什么?,案例分析题,分析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学习方法,识记(理清思路)理论联系实际抓住重点章节制定科学的学习进度提高学习效率三轮复习法,应试技巧,抓大题,兼顾小题回答问题有条理联系理论和知识点字迹工整,态度认真学会发散思维灵活应变,教育学重点,重点篇章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学校第三章 学生 第六章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第九章 教学(下)第十

5、章 学生集体与集体教育第十三章 教育法制,教育学重点,绪论部分:教育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教育学的创立与发展(著名人物和阶段)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定义;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发展的各阶段及其特征(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现代教育的特征,教育学重点,第二章 学校:学校的定义;学校的公益性特点;学校文化;学校组织的特征;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中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教育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第三章 学生:皮亚杰与杜威;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儿童个体发展的特点;学生主体性与教育,教育学重点,第四章 教师:教师的定义;教师专业化的要求;职业道德素养第五章 教育目的:

6、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如何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人才素质;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教育学重点,第六章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的概念;学校德育的功能;中小学德育的任务;智育的概念和主要任务;体育的概念、特征和主要任务;美育的概念和任务第七章 课程:课程的定义;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教育学重点,第八章 教学(上):教学活动本质的界定;教学原则的定义与体系;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班级授课制第九章 教学(下):教学方法的概念;常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概念;计算机发展的意义;教学工作的一般过程,教育学重点,第十章 学生集体与集体教育:学生集体的概

7、念及其教育作用;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班级组织构建的原则;班级结构;班级文化;班主任的重要性和主要任务第十一章 学校咨询与辅导:学校咨询与辅导的概念;基本任务;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主要方法,教育学重点,第十二章 教育测验与评价:概念;测验的功能;类型;良好测验的标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当今评价中的问题第十三章 教育法制:教育的国家化和教育法的关系;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现状;学校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学校、教师、学生的法律地位、权利与义务;学校事故;法律救济,心理学重点,重点篇章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 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第六章 智力 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第八章 人格第十章 心理健康,心理学重点,

8、第一章 概论:心理学的定义;发展阶段及主要代表人物第二章 意识与注意:意识的定义和状态;注意的定义、特点和功能;注意的种类;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心理学重点,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感觉的概念;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性;社会知觉的概念;社会认知过程(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效应)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记忆的概念与基本过程;记忆的类型;记忆系统;遗忘的原因;学习的定义;学习的分类与策略,心理学重点,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概念与特征;思维过程和种类;概念的定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创造性的影响因素第六章 智力:智力与能力的概念;能力的类型;智商;智力的差异;智力

9、发展的特征;多元智力理论;心理测验的性质;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环境对智力的影响,心理学重点,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动机的概念与功能;动机的产生和种类;工作动机、成就动机、交往动机;动机理论;情绪情感的定义;区别和种类;功能第八章 人格:人格的定义与特征;人格的机构;场独立性与场依次性;气质差异;性格的定义;人格理论;人格成因(先天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心理学重点,第九章 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人际沟通的定义和功能;群体的特性;社会影响(从众、群体思维、群体极化)第十章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压力的概念与产生原因;影响压力的因素;挫折的概念;挫折后反应;应对策略;焦虑的类型及应对策略,心理学重点,第十一章 毕生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依恋行为);儿童道德品质发展的四个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