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诵读》主题班会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019178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经典诵读》主题班会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华经典诵读》主题班会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华经典诵读》主题班会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华经典诵读》主题班会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华经典诵读》主题班会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经典诵读》主题班会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经典诵读》主题班会PPT课件.ppt(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主题班会,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在漫漫的历史星河中,闪耀着无数颗璀璨的星星。让我们走进古诗文的世界,去感受诗人们质朴、真切的情思。,春天: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文章语言细腻、优美,用大量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柳风姿绰约的形态,给人以美的享受。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夏天: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诗

2、人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把小牧童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奇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秋天: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歌颂了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

3、茱萸少一人。(诗人巧妙地通过兄弟重阳佳节佩茱萸囊登高这一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来使兄弟思己之情具体化、形象化,用兄弟对登高独缺一人的遗憾来反射出诗人思亲的心情。)冬天: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描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用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手法,表达了作者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咏梅(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字经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弟子规(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黄香温席”的故事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年纪刚刚九岁,就知道孝顺长辈的道理。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帐子扇扇子,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

5、虫扇开,让父母睡得更好;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更好。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满江红(南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诵千古美文,当世纪新人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